如何培养儿童学数学的兴趣_学习
如何培养儿童学数学的兴趣
如何培养儿童学数学的兴趣?不管是渗透于生活中的数学教育,还是专门的数学活动,需要我们把握各种契机培养儿童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儿童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之心动,继而行动。朴新小编下面给大家带来培养培养学生数学兴趣的方法。
注重培养学生的间接兴趣和永久性兴趣
数学概念比较抽象,有些知识不能直接理解,因而显得单调、枯燥。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也许会产生一时之兴,但不会长久。比如:教孩子动手数数,从1数到10。谁知这样的举措他们非常感兴趣,很快就学会了数数。先是1数到10,过一段时间,1到100已经数得很熟练了。
而且是一边说一边用手笔划着数。看到他们对数字那么感兴趣,于是我制作关于数字的小动画片,给他们从头到尾放了一遍,他们高兴的欣喜若狂。发现他们对数学非常感兴趣,发现他们在数学学习中,总是主动的去学习。主动要求学习新的内容。也就是从这时候起,我引导他们发现、仔细观察生活中一切和数字有关的东西,让他们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让他们觉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通过对学数学的目的,数学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等方面的认识,让他们从心底真正喜欢上数学这门学科。这样,他们的兴趣会变得稳定而持久。
孩子们对周围的事物都很熟悉,当他们看到、听到这些熟悉的东西也成为数学教育活动的内容,就会倍感亲切,非常兴奋,也容易接受。
如,老师可引导儿童比较树的粗细、楼房的高矮、距离的远近;在花坛里,可引导儿童观察蝴蝶在花丛中飞舞,感受蝴蝶花纹的对称,并提出问题:“盛开的花有几朵?花骨朵有几朵?”让儿童学习自编应用题;秋天,还可以带领儿童拾落叶,引导儿童按大小、形状、特征不同进行分类计数等等。上下滑梯时,既可以引导儿童计数滑梯的级数,还可以让他们练习顺数或倒数……这些活动,既能使儿童轻松、自然地获得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又能让儿童随时随地感受生活中数学的有趣和用途。
如何培养学前儿童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师对学生应起到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
从教学的这个角度来讲,教师要对数学的认识要高,要对数学进行深入的研究,要努力加强数学修养,形成科学的数学思想,同时要具备广博的数学知识。“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必须要有一桶水”。虽然学前数学涉及的数学知识不多也不深,但教师要有丰富的数学知识储备,这样给学生讲课时思路清晰,方法灵活,能化难为易,学生听得轻松,学得愉快。学生学习数学时从中得到乐趣,才能真正学好数学。
因此对学前儿童学习数学兴趣的培养,除了儿童个人因素以外,教师对儿童学习兴趣的引导和培养也很重要。要把培养儿童数学兴趣提高到对儿童发展的高度上来认识,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培养儿童的数学学习兴趣。
兴趣包括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两种。幼儿数学教育具有抽象性特征,这对幼儿学习数学是十分不利的。幼儿认识和学习数学知识的一个关键难题就是能够从千差万别的自然事物中抽象出它们的共同属性,从而抽象出数学中的数量关系,形成概念。例如:数字5可以表示5本书、5栋楼、5支铅笔等任何数量是5的物体,而且这里的数字5与是书还是楼房、铅笔等无关,也和这些物体的大小、排列方式无关。
也就是说,数量5是对5本书、5栋楼、5支铅笔的关系加以抽象后所获得的属性,它反映事物数量为“5”的一个整体所有的属性。那么似乎依靠直接兴趣学习数学实现不了,我们需要把抽象的数学转化为形象的数学。例如:幼儿对数字“1”的概念获得,是他们多次看到和拿取一颗糖、一个饭盒、一个饼干、一个玩具等一个物体,经过对比、概括,幼儿发现这些物体除了数量“一”相同之外,其他特点都不一样,于是,逐渐得出“1”的概念,即“1”可以代表任何数量为1的物体而不管它的其他属性,在自主的操作中产生对数学的兴趣,从而喜欢上数学。幼儿园每天接触的各种事物都和数、量、形息息相关,例如,活动课的时候小朋友数数手上有几个不同的玩具,就涉及数。幼儿之间比较玩具的大小,实际上就是量的比较。通过搭积木,幼儿对不同的形状有所了解。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图片或实物等直观地感知事物的变化过程转化为头脑中直观的感受,从而帮助幼儿形成事物之间的抽象联系,促进幼儿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最后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也会大大提高。
怎样让儿童提起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
学霸君1对1-智能测评+个性化提升,学霸君严选全国好老师1对1辅导,先学习满意再付费!学霸君在线1对1,大数据精准测评+智能场景辅导!智能场景家长实时监督
■ 年级:初中/高中/小学/中考/高考
■ 科目:数学/物理/化学/英语/语文
■ 中小学在线辅导,全程陪伴式学习
,
游戏中也蕴含了很多幼儿学习数学的事例,把幼儿熟悉的、喜闻乐见的一些游戏活动,依据数学教育的目标、要求,改变其规则,通过一些有趣的故事情节表现出来,充分调动幼儿的情感力量,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探索。例如,创设“小鸡找家”的活动,“鸡妈妈”告诉“小鸡”遇到危险时应快速找到和自己身上贴纸形状对应的家,并准确站到家前的方格里,让幼儿区分不同的几何图形。
再例如,在“猜猜我有多爱你”的活动中,让幼儿完成角色表演这个任务,教师可以为幼儿提供兔子头饰,组织他们表演绘本:“如果你是小兔子,你爱妈妈有多高多远呢?”让幼儿用语言和动作模仿小兔子和大兔子,加深对绘本内容的理解,体验这种比来比去的快乐。这样的表演方式,不仅能让孩子加深对美术的理解和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也进行了数学中量的比较的教育。实现了数学与游戏的完美融合,孩子们也在游戏中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激发幼儿将游戏中的兴趣爱好转化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还要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意识,这对培养幼儿的数学能力也起到一定的激发作用,是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怎么让数学变得有趣呢?我们可以通过让幼儿感到“数学是美的”来实现。那数学美在哪里呢?历史上许多数学家对数学美进行过生动的阐述。普洛克拉斯说过:“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奇妙的大自然创造了许许多多美的事物,在生活中我们可以处处发现美。例如五彩斑斓的花朵、气势恢宏的建筑等,都包含了数学。所以说数学是源于日常生活的。我们看到建筑群的时候觉得很美,看到圆的时候觉得它美到了更好。那为什么会给人美的感受呢?正是因为圆在每个方向上都是对称的。对称美是数学美的一个重要特征。数学还具有简洁性,数学语言简洁,符号表示简洁。
爱因斯坦说过:“美在本质上终究是简单性。”许多复杂的客观现象,当我们去总结它的规律时,往往能够呈现为十分简单的公式。例如乘法口诀,多一个字嫌多,少一个字嫌少,就给人一种非常简洁的感觉。数学美还包括比例美,黄金分割线给人以美感,芭蕾舞演员表演的时候踮着脚尖,从而形成黄金分割线,给人以美感,可以在教学中适时加以引导。再比如,一节以春天为主题的数学课。通过春天的图片展示,有柳树、有燕子、有石头……发现这幅图的神奇,图上的每个东西都是几何图形,再引导幼儿用几何图形去装扮春天。通过观察,发现数学的对称美、简洁美、秩序美、比例美等,给我们带来一种前所未有的优美感受,从而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怎样培养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课堂中精心设计数学活动
大部分留守儿童合作意识不强,性格内向、孤僻,不愿与他人交流。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数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养成积极参与,主动探究,集中注意力专心听讲,倾听他人发言的习惯。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数学课中培养学生的兴趣至关重要。如果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便会使大脑产生兴奋,表现为注意力集中、记忆深刻、思维敏锐。
如上“三角形内角和”这一内容,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通过折一折,拼一拼的方法,把一个三角形折叠然后组合在一起,发现三个角组合在一起刚好是180度;然后再派代表上台说一说,台下的学生注意倾听发言,适当的时候学生还可以补充。这样就给学生创设一个积极参与,主动探究,专心听讲的平台。由于我平时备课经常精心设计数学活动,一段时间以后,我发现学生变得活泼了,胆子大了,课堂变得活跃了。学生都敢于提问、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留守儿童学习数学的兴趣也有了很大提高。
教学课堂中融入数学史
利用小学生爱听故事的心理特点,我在教学课堂中融入数学史,如祖冲之是怎样发明圆周率的、华罗庚是怎样成为著名数学家的、童第周和阿基米德的童年生活等,这些精彩故事在学生心目中树立光辉榜样,从而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数学史思想解决教学中的疑难点。如教学三年级的“重复问题”一课时,教材并没有给“重复”下一个明确的定义,如何运用集合思想让学生在一系列的活动中体会和感知这一概念的意义,进而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确实比较难,而且教学目标的难易程度也不好把握。我对整个教学设计进行了调整与改进。
我知道人的好奇心、求知欲、兴趣、爱好构成有利于创造的内部动机;社会责任感构成有利于创造的外部动机。兴趣是最好的动机。数学史中有很多能够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与数学有关的小游戏。它们都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作为课堂活动或是课后研究都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二是一些历史上的数学家,它们往往有生动的文化背景,也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课堂教学中,我介绍了数学家韦恩的生平和轶事,告诉学生所用的集合图就是韦恩图。事实证明,数学史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有着很重要的意义。这种课堂调整与改进是有效的。我深深地体会到数学史不仅有效训练儿童数学思维的基础,还能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以上就是
小编为您整理如何培养儿童学数学的兴趣的全部内容,更多精彩请进入
栏目查看。
学霸君是专注于中小学生在线一对一辅导、人工智能、拍照搜题的学习平台。旗下学霸君1对1严选全国好老师,为学员量身定制个性化学习方案,辅导包含高中、初中、小学全科目。学习新场景+智能大数据分析,让中小学生更方便找到适合自己的好老师,学习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