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_学习
如何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如何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动机,是幼儿求知的动力和基础,数学知识的无穷性和数学推理对思维的挑战性及数学知识在活动中的广泛应用,都对幼儿有巨大的吸引力。 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培养学生数学兴趣的技巧。
要明确情境创设目的。
每一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任务。情境的创设,要有利于幼儿数学学习,有利于促进幼儿认知技能、数学思考、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所以,教学中既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创设情境,又要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及时引导幼儿从情境中运用数学语言提炼出数学问题。如果是问题情境,教师提出的问题则要具体、明确,有新意和启发性,不能笼统。
如在教学图文应用题时,让学生做一个游戏。先由3个小朋友排队,然后叫2个小朋友出来一起排队,再问:一共有几个小朋友?然后再出示情景图加深学生对应用题的理解和认识。如出示一幅情景图,图一画了6只小鸟在树上,图2写上飞走了4只,图3问还剩几只?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根据老师的提示逐步学会规范语言,理解应用题的结构,加强应用题的结构训练。
情境的内容和形式应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年龄特征进行设计。
教学情境的形式有很多,如问题情境、故事情境、活动情境、实验情境、竞争情境等。情境的创设要遵循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而设计。对低、中高年级的儿童,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等形式创设情境,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则要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用数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
如教学数字“1”时,我让学生从身边的“1”说起,一本数学书、一个练习本、一支铅笔、一个人……教学数字“2”时学生又从“1”中体会到两个“1”合起来是“2”一本数学书和一本数学书合起来是“2”本数学书。一个练习本和一个练习本合起来是“2”本练习本……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是学生认识了数字也学会了数字的组成,更为以后的应用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培养数学兴趣一
以游戏形式激发兴趣。
纲要中指出:“寓教育于游戏之中。”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也是幼儿数学教育的有利手段。利用游戏形式进行抽象的数学知识的学习,能够有效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幼儿思维的积极性,使幼儿在愉快的情绪中轻轻松松、饶有趣味地学习数学。
在利用游戏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时,所选用的游戏应该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小班应该以直观的、带有情节的、幼儿能扮演角色的游戏为主。如情景游戏“小兔拔萝卜”、“游戏宫”、“送小动物回家”等。而中、大班幼儿应该运用挑战性的、有更多发挥余地的游戏为主,如竞赛性游戏、操作性益智游戏等。同时,要多创设多元的生活情境。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生活及兴趣的了解,对教学内容进行二次加工和整合,再次创设生活情境,真正实现课的导人“生活化”。如6人做游戏,其中有4个男同学,问女同学有几人?让学生从实际中观察了解,并学会从6里面减掉4,还剩多少?剩下的就是女同学的人数。同时,直观演示法:运用直观演示法,教学文字应用题。如摆图、摆小棒、摆苹果等,借助直观演示,帮助学生分析题意,正确解题。
人是一个能动的个体,社会的发展也强烈需要主动性、创造性的人才,因此,承担培养明日栋梁的重担的教育必须成为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学习的过程。幼儿数学教育也是如此,教师应为幼儿提供哪些利于幼儿主动探索的关键因素呢?
幼儿是主动的学习者和探索者,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好奇、好问、好探索,有些行为不合乎成人的逻辑,但在幼儿已有经验和认知结构上却是合理的。例如:幼儿为了探索青蛙的身高,而把青蛙抻得直直的,被教师认为是残忍……在类似情况下,教师基本看不到幼儿乐于探索的良好动机和通过探索所获得的有益经验,教师的反应是言语激烈、表情可怕,幼儿的反应是委屈、吃惊、哭泣。因此,若想创设有利于幼儿通过主动探索学习数学的精神环境,作为教师,最重要的是在幼儿探索活动中所提供的材料,能既符合幼儿兴趣需求和原有水平,又蕴含着教育目标的内容。教学作为一种有明确目的性的认知活动,其有效性是广大教师所共同追求的。 “有效的课堂”也是我们教师永恒的追求。我们要在发挥幼儿主动性作用的前提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培养数学兴趣二
溶数学教育于游戏中
,
学霸君1对1-智能测评+个性化提升,学霸君严选全国好老师1对1辅导,先学习满意再付费!学霸君在线1对1,大数据精准测评+智能场景辅导!智能场景家长实时监督
■ 年级:初中/高中/小学/中考/高考
■ 科目:数学/物理/化学/英语/语文
■ 中小学在线辅导,全程陪伴式学习
,
教育游戏化是儿童积极参与教育活动的根本,它能让儿童在快乐的玩中习得知识。所以在数学领域中我也深刻的领悟了这一点。如在学习数列时,我设计了游戏《聪明的小军人中》,我为幼儿设置了许多问题,幼儿只有解决数学问题才能顺利过关,孩子们积极主动的通过序列数数找地雷、挖地雷,最后取得胜利,使幼儿在快乐的玩耍中习得知识。所以,我认为只有在真实的游戏情景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能使幼儿体验到数学的重要性,在不断遇到的各种挑战和不断成功的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幼儿获得自信心,感受和体验到其中的乐趣。
将数学教育溶于生活中
现实生活中包含了大量的数学信息,幼儿每时每刻都在与数学打交道,但是生活中的数学信息分散和隐蔽,幼儿难以主动感知。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是数学意识很强的人,善于在生活环境中创造学习数学的兴趣,引起幼儿的注意,丰富幼儿的数学知识。如散步时让幼儿点数树、花,分餐时让幼儿分碗和筷子,并要说出分了几个;加点时让幼儿自己数点心等。还要注意引导幼儿把学过的数学知识和生活联系起来,激发幼儿对数学进一步认识的兴趣。在生活中要联系幼儿的生活经验,帮助幼儿理解数学知识,建构数学概念。
数学教育溶入区角活动中
只有与教育目标相容的区角材料,才利于幼儿发展,我在班里专门创设了一个数学工作室,根据教育目标投放材料,根据月、周目标和每个活动内容来投放,有的在活动前投放材料,供幼儿丰富经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有的在活动后充实活动材料,巩固对已学内容的理解。
培养数学兴趣三
利用操作材料激发兴趣
在以往的活动中,教师常以教具进行演示,并在此基础上,讲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教师是幼儿的主导者,幼儿的学习以听和看为主,他们的操作也大多是为了验证教师传授的知识。皮亚杰认为幼儿是在操作中认知的,提供给幼儿暗含教育价值的操作材料,能够让幼儿在操作中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获取知识。在设计和准备操作材料时,既要考虑美观性、趣味性,更要考虑材料的层次性,即材料是否能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促使每个幼儿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他告诫教师,过早强调图画表象和抽象符号教育将使幼儿的数学学习变成纯粹的记忆,而提供实物操作材料――不只是停留在教师将材料进行短暂的示范,而是让幼儿手脑并用全神贯注地进行操作的材料,对幼儿数学学习,思维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因此,老师要为孩子提供丰富多彩的、生动有趣的操作学具,充分激发幼儿操作的愿望和参与活动的兴趣。提供的材料可以是老师自制的,如数学棋谱、大转盘、数卡接龙、拼图等;也可以是师生一起收集的废旧物品和自然物,如小石子、花生壳、开心果壳、瓶子、盒子、回形针、珠子、冰棒棍、各种豆豆等多样化的学具,以激发孩子动手操作的欲望。
利用数学教学故事化激发兴趣
幼儿数学教学故事化是指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利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以幼儿喜闻乐道的故事,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感悟数学、学习数学。故事是幼儿最喜爱的一种文学形式,通过故事教学,能增长幼儿知识,发展智力。孩子都爱听故事,尤其是在听故事的同时,如果老师边讲边出示故事中的事物,那幼儿的兴趣就更浓了。因此,我常把教学内容编成简短的故事,让幼儿以听故事的形式来学习数学。
6和9是幼儿不易区分的两个数,为此我编了如下小故事:有两个孩子。他们俩叫什么名字?等会儿告诉你。他们有一个溜冰溜得非常好,你看它是这样溜的(边讲边画“6”字):先倒退着弯弯地溜半个圈,然后蹲下身子一个劲儿在原地转圈。后来人们把它溜出来的这个图形当作一个数字来用,叫它做“6”字,为什么叫“6”字呢?因为“6”和“溜”字发出的音相近。那么这个孩子叫什么名字?说来也巧,它叫小六子。六就是“6”字。现在小朋友你一定知道了,以后只要看到“6”这个像溜冰的图形,它就知道它是数学6,是小六子溜冰溜出来的。另外一个,不会溜冰,可有一个神奇的本领,就是(边讲边画“9”字)他会变成一个在一旁拖着一根线的气球。当它变成这样一个气球时,就呼呼地飞上天了。可是它的胆子越来越小,当它越飞越高时,就非常害怕,就大声叫起来:“救命呀!快救救我呀!”后来人们就把它飞上天的样子、这个图形当作一个数字来用,把它叫做“9”字。为什么叫做“9”字呢?因为“9”和“救救”的“救”字发出的音接近。说来也巧,这个孩子的名字就叫做小九子,现在小朋友一定也知道了,以后只要看到“9”这个气球往天上飞的图形,就知道它大概又在那里喊“救命”了,就知道它是小九子,它是“9”字。这样幼儿在听故事中感知了数学、学会了数学。
以上就是
小编为您整理如何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的全部内容,更多精彩请进入
栏目查看。
学霸君是专注于中小学生在线一对一辅导、人工智能、拍照搜题的学习平台。旗下学霸君1对1严选全国好老师,为学员量身定制个性化学习方案,辅导包含高中、初中、小学全科目。学习新场景+智能大数据分析,让中小学生更方便找到适合自己的好老师,学习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