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每天都生活在孩子这样的声音里:”让我再看一个小时电视吧”、”我就要现在出去玩嘛”,类似这样得寸进尺的要求,你满足一个,后面还有好多个等着你;现实中大部分家长都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总满足孩子各种要求。你不知道的是,当你满足孩子的条件的时候,忽略了他成长中需要的磨练和欲望的选择克制。

  1.不以为然型:如今家庭条件越来越好,而孩子只有宝贝一两个,父母乐意满足孩子各种要求,觉得不能亏着孩子,孩子开心当父母的也看着高兴。甚至还有一些条件跟不上的家庭,哪怕倾其所有也愿意满足孩子,博孩子欢心。正如前段时间引发广泛讨论的“全民富二代”的病态现象。

  2.心理补偿型:有些父母忙于工作,或是与孩子聚少离多,对孩子照料不足,心中有愧疚、亏欠感,便以物质满足孩子的方式,作为对孩子的“补偿”,得到内心的宽慰。

  3.手足无措型:一些父母缺少经验,没有自己的教育原则,在面对孩子的要求时,不知道哪些可以满足,哪些是要拒绝,哪些可以延迟满足,就干脆都满足。

  其实,不分时间,不顾孩子的长远发展,一味全盘满足孩子要求,对孩子的身心发展十分不利。孩子会逐渐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方式,贪心、自私,生活、学习习惯差、缺乏自律能力,最终表现为情商能力不足。

  无不体现着毫无原则满足孩子要求对孩子身心的毒害,想要孩子获得长久的幸福,父母就要对孩子的欲望有所节制。

  一. 尊重孩子,凡事平等交流

  不要一味满足孩子所有要求不意味着全盘否定,孩子的某些要求或许不合时宜、或许有点过多,是可以理解的;偶尔想偷个懒,都是人之常情,大人也有想放纵的时候。

  关键在于父母的态度,不要像针尖对麦芒似地严辞拒绝,或是狠狠教训一顿,孩子感觉自己得不到理解,对这种拒绝方式十分不满,就喜欢用撒泼打滚、无理取闹的方式表达出来。家长首先要理解孩子的这些需要,并采用温和的态度与他商量。孩子其实并不贪婪,很好协商,并且能够体谅别人。

  二. 适当满足,适当拒绝

  家长对于孩子的要求要选择性满足,对于不恰当的要求坚定拒绝。不要因为孩子的无理取闹或是撒娇卖萌而轻易妥协。有原则的家长,才能培养出懂得控制欲望的自律型孩子。

  拒绝的方式很重要,态度温和而坚定,在尊重孩子、平等交流的基础上拒绝孩子,更利于孩子接受,以后想提出什么要求时,敢于并乐于征询父母的意见,积极与父母商量。有利于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

  三. 延迟满足,让孩子学会等待

  家长要让孩子在期待中实现愿望,学会在等待中体验这既煎熬又幸福的过程。比如孩子爱看电视,不要让孩子一直看好几个小时,而是规定每天只能看两集动画,让孩子期待每天的动画片时间。

  习惯了在期待中获得满足的孩子,才能学会主动控制自己的情绪,不会为自己的要求被拒绝或暂时被拒绝而“大动干戈”,将来也能学会面对诱惑,有自控力。

  四. 教孩子学会感恩

  父母越是对孩子有求必应,孩子越容易没出息,觉得啃老是理所当然,也越是虚荣自私。学会感恩,孩子才能明确责任与担当,体味真情、感受幸福。家长要引导孩子参与到感恩的行动中来,从最基本的待人接物中互道感谢,到帮妈妈做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帮爸爸捶捶肩膀,日常的小事中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

  一个不曾被拒绝的孩子长大后是经不住挫折考验的,为了孩子的幸福,父母要学会理智满足、适当拒绝,不要迁就孩子的不合理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