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 数学学科如何使用思维导图

初中数学学科如何使用思维导图?初中生在复习数学时,由于缺少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的指导,通过了解思维导图及其制作,让学生学会自己动手绘制思维导图,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下面,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数学思维能力的训练方法。
 

分析教学内容,做好课程备课
 

课程教学内容是学生学习的载体,直接关乎学生学习的效果。所以初中科学教师要在开展课程教学前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并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地分析研究。此时授课教师可以在详细分析教材内容和有关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来绘制一幅思维导图,接着由备课教师进行沟通交流制定出一个比较完善的思维导图,然后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将该思维导图展示给学生。
 

例如,在讲解“水的压强”部分科学知识的时候,可按下图1所示的思维导图让学生观察。通过观察下图,可以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程中的主要内容及难点知识,使学生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有关知识,提升学习效果。

改革笔记形式,增强记忆效果
 

记笔记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学生通过记笔记可以加强教师刚讲解的课程内容,同时也利于学生后续复习。当前科学课学习过程中,学生做笔记一般是借助文字、数字或者画线等方式来记录有关信息,并且仅用黑、蓝、红三种颜色笔,很大一部分学生也只是按照教师的板书来抄写,根本没有动脑思考。
 

这种简单地照抄照搬记录方法无法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甚至有时根本记不全教师的笔记,所以学习效果不是很理想。如果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一些彩笔和卡片,引导学生借助这些色笔以及简单的关键词、数字、代码或趣味小图等来将教学内容绘制成一个简单的思维导图。在这种学习模式下,学生无需埋头苦记,可以主动、灵活地理解教师的每一句话。同时可以深化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的记忆效果。即成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这样,不仅使学生能熟练掌握已学过的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同时,也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数学思维方法一

思维导图在数学预习中的应用
 

课前环节的预习是教学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真正掌握好一堂新课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所谓的数学预习不过就是浏览一下教材内容,对教材有个初步印象,知道接下来的课程大致讲些什么即可,但这样的预习并没有起到真正的预习作用。而运用思维导图的学习方式进行预习,其效果显而易见。
 

例如,以讲解“整式”这节课为例,首先让学生在一张白纸上画一个圆,在作为主要知识点的圈内写上“整式”,然后由此为中央向外发散思维,画出多个分支线,将其他的关键词如“单项式”、“多项式”、“运用”写到主分支线上,以此类推,重复操作。那么,学生在绘制此草稿图形时,大脑处于快速运转状态,能在较短时间里完成预习,并且让学生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能看到所要学习的重点、难点、理顺自己的思路,在真正上课的时候老师也就可以做到有的放矢[2]。

思维导图在数学复习中的作用
 

课后复习是巩固并提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重要环节。以往的课后数学复习,学生往往是专注于课本和非常典型的题型,注重于题海战术而忽视对知识的总结和概括。而对思维导图这种方式,学生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例如,老师可以采用章节复习或是按照知识分类复习。按照章节复习的话,老师可以让学生自己画一个图,综合最近几个章节的所有重要知识点,进行整合,让学生在自己头脑中对最近学习的知识点进行一个概括,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而在进行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对难以记忆或根本上遗忘的知识点赶快进行查缺补漏,以求更好的掌握知识。而对于章节复习,比如“直角三角形是特殊三角形”这个知识点”,引导学生思考满足这一条件的因素,就可以分支出“有一个角是直角”和“勾股定理”两种,而满足“满足有一个角是直角”的条件又有“SAS”、“AAS”、“ASA”三种情况,满足“勾股定理”的则是“SSS”一种情况,学生进而分析这几种情况所代表的意思,这样以来,学生就能够快速掌握这一知识点,并且更加形象生动,不容易忘记。
 

数学思维方法二

,

学霸君1对1-智能测评+个性化提升,学霸君严选全国好老师1对1辅导,先学习满意再付费!学霸君在线1对1,大数据精准测评+智能场景辅导!智能场景家长实时监督

 年级:初中/高中/小学/中考/高考

 科目:数学/物理/化学/英语/语文

 中小学在线辅导,全程陪伴式学习

 

,

教学生多角度看问题,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为了让学生把握问题的实质,教师要引导学生转换思维方式,多角度看待问题,那么许多看似难解的题就迎刃而解了。例如,思考:182可以连续减掉多少个7?其实只要算出182里面包含多少个7即可,即182/7=26。这样可以使学生体会到减与除之间的关系,从而学会四则运算加、减、乘、除之间的相互转换;
 

再如,甲乙两人在一个500米圆形跑道的同一个起点同时同向出发,已知甲的速度是265米每分钟,乙的速度为245米每分钟,问多长时间后甲乙第一次相遇(即甲追上乙)?这个思考题看似复杂难解,其实只要换个角度就简单多了,甲追上乙也就是甲比乙多跑了一圈,甲每分钟比乙多跑265-245=20米,那么多跑500米需要的时间为500÷(265-245)=25分钟,这样学生既掌握了数学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求异性思维也得到了开发。
 

巧妙设计问题,诱发学生思维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示范、指导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而学生的思维能力往往是由“问题”开始,所以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重点和学生的知识水平提出难度适宜并且具有启发性的问题,由浅入深,引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
 

例如,在讲述一位小数的不进位加减法的运算时,可以先由学生总结整数加减法的算法,再逐渐将小数加减法融入其中,平缓过渡,让学生利用知识迁移方法学习新知识;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小数,让学生在“元”“角”“分”的情境下学习,设计由易到难且对比性强的问题。如,3元5角6分=()元;3元5角=()元;3元6分=()元;30元6分=()元。这样可以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经过思考、分析、比较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创新思维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
 

数学思维方法三

每日复习的思维导图。
 

每日的数学复习,大部分是当天一节数学课知识的复习总结。可对当天数学知识点进行整理归纳,也可补充在练习运用中遇到的问题、错题及对难理解知识点的强调。制作中通常以当天所学课的标题或知识点做中心主题,然后找关键词向外做主分支,然后再对每一个分支做发散小分支。例如,复习整式这一节,以整式为中心主题画在笔记中央,然后分别以单项式、多项式、运用等做关键词为三条主分支,再以单项式为一个小中心主题,以概念、注意问题、举例为小分支,再以概念为小主题做分支,以此类推,可结合下图做参考。绘制中可用颜色或符号等做知识重难点的标记。其他的思维导图的制作流程可利用此方法去得到。
 

运用思维导图来复习当天知识,加强对未掌握知识的再次学习和记忆,帮助学生明确并巩固当天所学知识,理清思路,提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为单元知识的掌握及以后的学习做铺垫。
 

单元复习的思维导图。
 

学生独立将这一单元的知识进行总结整理,会让学生更加清晰的认识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以单元名为中心主题,利用课本章节目录中的课题来做思维导图的主分支,再以每课题为小主题再做分支。在单元思维导图做好后,以先前的课时思维导图为参考做补充和修改完善。 学生也可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进行归类整理,明确本单元的概念及相关概念间的区别和联系,找准相关知识的关键词做主分支,然后再对相应知识做分支。
 

部分学生也可将本单元的知识与先前掌握的知识建立联系,将新旧知识融合,形成知识网络。此思维导图更加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归纳整理能力和对数学知识系统性的理解。 单元复习的思维导图可以呈现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加强本单元知识内容的整体认识,形成一个清晰的知识框架。帮助学生构建一个有效的知识网络,培养数学思维,提升逻辑思维能力。
 

以上就是
小编为您整理初中数学学科如何使用思维导图的全部内容,更多精彩请进入
栏目查看。


学霸君是专注于中小学生在线一对一辅导、人工智能、拍照搜题的学习平台。旗下学霸君1对1严选全国好老师,为学员量身定制个性化学习方案,辅导包含高中初中小学全科目。学习新场景+智能大数据分析,让中小学生更方便找到适合自己的好老师,学习更高效。

  • 【全国好老师】严选全国好老师

    高学历高能力老师执教,各地经验教师,专业扎实,严控教学质量;

  • 学霸君1对1】中小学在线1对1辅导

    24h轻松上课,打破时间地域限制,针对性教学,孩子学习更专注;

  • 学习新场景】智能教学模式+大数据分析

    1对1个性化学习方案量身定制,课堂随时旁听,全面了解学习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