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几乎是每个家长的心头宝,而优秀的孩子成了父母炫耀的对象;其实,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镜子,想改变孩子,父母就要改变自己。有人在知乎上问:中国父母最喜欢聊的话题是什么?答案:孩子。

 

  参加聚会,酒过三巡,年轻的父母们便开始闲聊,同学小A说:养孩子太不容易,今年光给孩子报兴趣班就花了五位数B接上话茬说:现在孩子讲究全面发展,我家儿子从幼儿园就要学习舞蹈、钢琴、奥数。总算没辜负我的期望,上次舞蹈大赛得了全校第一C一听话锋不对,说:现在舞蹈、钢琴都烂大街了,要学就学冷门艺术,比如葫芦丝、唢呐,我家毛毛就学的唢呐,将来考试是可以加分的。

 

  炫耀孩子的行为反应了中国人强烈的自尊和虚荣心理,丢面子就意味着否定自己的才能,这是万万不能接受的。你是我的孩子,就是我的面子。只许比别人强,不能比别人弱,否则就是丢了我的脸。易中天直言不讳地说:教育的目标是望子成龙,标准是成王败寇,方法是死记硬背,手段是不断施压

 

  《伤仲永》的故事流传至今,5岁就能作诗的方仲永,却硬生生被父亲拉着到处炫耀,最后落得个泯然众人,灵性全无。只有极低自尊心的父母才通过炫耀孩子来填补内心的空洞感和焦虑,通过炫耀孩子,会让他们自尊感爆棚,于是就把过高的期望值过继到孩子身上。

  作为父母,人到中年,青春渐消,工作波澜不惊,生活平淡如水,他们迫切需要找一种方式填补心里空缺,达到精神上的抚慰。言语上的炫耀,满足他们内心对憧憬美好的渴望,无中生有,恣意捏造,把平凡的子女包装成人中翘楚、无人能比,这种肤浅的虚荣心,让孩子不仅自觉压力过大,又对父母心生嫌恶。

 

  孩子比大人想象的脆弱且敏感,成长在父母言语夸耀中的孩子,难免压力巨大且焦虑;父母从孩子身上借一道光,照亮自己的全世界。事与愿违,这道光最终带给孩子的却是一种痛。父母用虚假的胜利,达到虚荣的目的,孩子求真的价值观被扭曲,痛苦与嫌恶在心里交织,矛盾在心里翻滚。痛在心里口难开。爱攀比的父母们,别因虚荣而被孩子看轻!

 

  在父母极力的攀比之下,孩子有样学样,自小就有强烈的攀比心理。一旦无可炫耀,就怨天尤人,或对父母心怀不满。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这是普世道理。爱的方式有很多种,唯独炫耀是色厉内荏的一种。与其夸夸其谈,不如低头看清脚下的路;与其焦虑攀比,不如带孩子开拓眼见,和孩子再经历一次童年。别让炫耀的话,毒害孩子,毁了他们的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