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_学习
数学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数学教学应该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那么数学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呢?下面,朴新小编给大家整理了数学教学策略。
自主探索,引导学生创造数学
教学设计中,我采用“实践――观察――总结”的教学步骤,先由学生在教师不加指点的情况下进行实践操作,留给学生探索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去想、去说、去做,同时在实践中,也必然有部分学生会碰到一些障碍,可让他们合作讨论,也可以让他们提出问题。然后,教师再不失时机地向学生展示、答疑、总结。此刻,学生们有的急切地想知道自己思维是否正确;有的则想弄懂自己不明白的问题,他们的注意力就会高度集中,从而使教师的“导”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在教学“13-9=”时,提问学生:“这道题该怎样算?你能想出多少种不同的算法?”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自己积极动脑,认真思考,千方百计地表现自己的聪明才智。教师还适时的用学生的姓名命名口算方法,这样不仅再次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使学生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学生的“表现”往往建筑在独立探索之上,为了“表现”好,他们会想出各种办法,让班级同学对他刮目相看,这样学生的探索能力会得到明显的提高。
动手操作,引导学生感悟数学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
的确,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思维和想象最为活跃,能够获得直接经验和亲身体验,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因此,让学生自己动手去探索问题,有助于他们对概念的深刻理解,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有助于建立起数和形之间的联系。学生就会在积极的情绪中产生一种渴求学习的愿望,要多安排学生动手画一画、剪一剪、拼一拼、量一量、摸一摸、数一数,让他们通过摆弄和操作获取知识、理解知识,从而更加主动地学习,发展思维能力,使其体会到成功和进步,体验数学魅力,培养数学智慧。
如在教学“8的分与合”时,教师提问:“把8个圆片分成两堆,一共有几种分法?”学生通过摆一摆,分一分,等操作活动,都能很轻松的得到7种不同的分法,有的学生甚至能看着一种摆法说出两种分法,这种活动容易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鲜明的表象,再经过师生的共同分析、综合,不难有条理的概括出8的分解与合成。
培养 初中 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巧设灵活多样的练习形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调控能力
练习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灵活多样练习不仅使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重要手段,同进也是沟通知识与创新的桥梁。教师要精心设计练习内容,巧设多种形式练习,为学生积极思维创设丰富的问题情境,提供数学交流的机会。在“百分数应用题”教学中,可采用“导向式练习”进行教学,练习程序为:定向导入──设疑点拨──回顾总结。例如:
1. 听老师念两道应用题,分别说成文字题,再口头列算式,接着思考这两道题,算式有何不同?
⑴某村去年造林20公顷,今年造林25公顷。去年造林是今年的百分之几?
⑵某村去年造林20公顷,今年造林25公顷。去年造林比今年造林少百分之几?
2. 讨论题:有的同学认为“3米比5米少40%,也可以说成5米比3米多40%”。这样说法对不对?为什么?
3. 对比以上练习你学到什么?鼓励学生大胆地登上讲台,让他们讲,让他们讨论,使讲台成为学生大练基本功的舞台。这是一种从发展学生的个性,发挥学习自主性,着眼于培养创新精神的练习方式。
,
学霸君1对1-智能测评+个性化提升,学霸君严选全国好老师1对1辅导,先学习满意再付费!学霸君在线1对1,大数据精准测评+智能场景辅导!智能场景家长实时监督
■ 年级:初中/高中/小学/中考/高考
■ 科目:数学/物理/化学/英语/语文
■ 中小学在线辅导,全程陪伴式学习
,
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促使学生积极进行自主探究
引导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是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最好途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启发、点拨、设疑、解惑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计算”,课前让每个学生自己准备完全一样的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锐角三角形各一对及几个平行四边形纸片。课堂上让他们先用每对三角形、平行四边形进行摆一摆、拼一拼,移一移,剪一剪,看看能不能通过拼、摆、移、剪成以前学过的什么样的平面图形?通过自己动手去寻找和推导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有的学生用一对三角形拼成了平行四形、长方形和正方形;有的用一个平行四边形剪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也有学生只用一个三角形通过割补方法,也能转化为长方形或正方形。老师引导学生观察,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三角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实验,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三角形的底,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三角形的高,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这样,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自己通过一步步地探索,边操作,边观察,比较、讨论、总结,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以旧引新,发现规律,获取新知识。
小学 数学开展自主学习的方法
1.自主性学习要接触真实的生活
数学是一门与生活密不可分的学科,是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而生活中也不乏一些数学的原形。因此,在小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捕捉到“生活现象”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2]
2.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培养兴趣
皮亚杰说“知识的本身就是活动”。动作和思维密不可分。小学生好奇、好动、乐于模仿,遇到新鲜事物习惯动手试一试,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让他们亲自动手,实验操作,促使学生在积极思维的过程中发展智能解决问题。如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通过小组活动,设计摸、划、折、画等活动让学生操作感知角的特征,然后,利用学具做一个活动的角感受角的大小。在学生对角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后,再设计一个开放性的动手实践活动:让学生观察讨论正方形的纸片剪去一个角后?此时,学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带着这一问题让学生去自主探索。通过展示交流,学生会发现剪去一个角能有五个角、四个角、三个角等。像这样让学生动手操作后,得到意想不到的结果,这些结果是学生自己探究、思索得到的,学生感觉很有成就感。既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又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学生学习积极性特别高。
3.联系生活,鼓励学生观察思考
数学的理论知识是来源于生活的,其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中,我们不仅要传授给小学生知识,还要注重培养他们的能力,培养他们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能力,并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将其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比如,在学习“圆柱”时,我就先利用幻灯片为学生展示了几何生活中的圆柱,像是“水杯、竹子、蜡烛、唇膏”等,然后引发学生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常见的圆柱体?学生就会充分发散思维,开动脑筋,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总结出“矿泉水瓶、卫生卷纸筒、柱子、铅笔、笔筒、吸管”等。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然后与同学进行交流,既开拓了思维,扩展了知识,又体会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存在,并能够在以后的学习与生活中刻意去观察,从而发挥自己的学习自主性。
以上就是
小编为您整理数学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全部内容,更多精彩请进入
栏目查看。
学霸君是专注于中小学生在线一对一辅导、人工智能、拍照搜题的学习平台。旗下学霸君1对1严选全国好老师,为学员量身定制个性化学习方案,辅导包含高中、初中、小学全科目。学习新场景+智能大数据分析,让中小学生更方便找到适合自己的好老师,学习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