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学生数学解题能力

数学是探求、认识和刻画自然规律的重要工具,在学习数学的各个环节中,解题的训练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那么如何提高教师数学解题能力呢?下面,朴新小编给大家整理了数学教学策略。
 

一、根据学生实际,合理确定教学的起点和难度
 

同级、同班高中学生之间存在着很大差别,单从入学时的中考总分看,相差可达100分甚至更多.同时,学生的学习习惯、方法、能力也存在重大差异,只按优秀生的学业基础和学习能力设计教学是无法适应全体学生学习要求的,这样做势必使为数不少的学生难以达到“应会”目标.这就要求教师要通过课堂、作业、测验、反馈和调查等方法,掌握学生的学业基础和接受能力,根据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实际确定教学起点(即适当降低教学起点),强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重视教材重点和难点的突破,为学习困难的学生安排好新旧知识的衔接,保证他们听得懂、跟得上.
 

二、加深学生对例题的理解
 

例题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例题教学是通过引导学生挖掘题目潜在的教育教学价值,使学生获得数学知识,掌握解题技能、技巧,理解所涉及的数学思想方法,提高思维能力的主渠道.
 

在新课的教学中,通常讲完一个新的数学概念或者公式、法则、定理以后都要选配一些模仿性例题,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但这仅是表象功能,例题常蕴含很多的数学思想:函数与方程,数形结合,分类讨论,化归与转化等思想.因此,在例题教学中,除让学生理解数学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外,还应重点对例题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进行渗透式教学.波利亚说过“掌握数学意味着什么?这就是说善于解题.”当然例题的讲解并不能使得学生的解题能力完全提高,还需要进行习题的练习.

三、精选数学作业题
 

在解题时,学生多数为完成作业而“疲于奔命”,缺乏解题前的深刻理解题意和解题后的检验回顾,这种急功近利式的解题方式,造成了数学作业量虽大但效益低下.更有甚者,有的学生迫于教师必收作业的压力,盲目抄袭、对答案,老师改后也不改错,形成数学作业“多”、“假”的现象,最终使得学生解题和老师批阅均为无效劳动.
 

提高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

一、培养兴趣,自我探索
 

解题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对解题有无强烈的愿望、兴趣和好奇心,有无虚心和探索的态度是十分重要的。学习的动力应来自学生本人掌握知识的责任感,来自对知识本身的热爱和追求,如果对解题缺乏兴趣,感到枯燥、乏味,则一切聪明和才干也就得不到充分发挥,因而培养兴趣,激发求知欲是提高解题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法国杰出的数学家庞加莱说过,科学家之所以研究自然,是因为他能从中得到乐趣。这种兴趣也是鼓舞我们探求解题途径的动力。除兴趣外,还要有虚心和探索的态度。
 

二、掌握知识,探索方法
 

数学基础知识(一般指概念、定义、定理、公式),特别是数学概念,在解题中起着判断作用。只有正确地理解概念,思维才能有依据。对知识的理解要力求深刻和系统,提高解题能力,首先要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
 

另外,应当掌握中学数学中常用的分析法、综合法、反证法、比较法、数学归纳法等解数学题的基本方法。此外,还应该多掌握一些解决某些具体问题的具体方法和技巧。

三、培养数学能力
 

为了解题我们必须有一定的数学能力,如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抽象能力等。同时还应强调采用合理的方式来思考问题,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合理的思考方式
 

解题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在解题时,我们常常要从比较鉴别中进行观察,通过实验、试探和猜测,来寻求解题途径。
 

,

学霸君1对1-智能测评+个性化提升,学霸君严选全国好老师1对1辅导,先学习满意再付费!学霸君在线1对1,大数据精准测评+智能场景辅导!智能场景家长实时监督

 年级:初中/高中/小学/中考/高考

 科目:数学/物理/化学/英语/语文

 中小学在线辅导,全程陪伴式学习

 

,

我们要解的题千变万化,解法也各不相同,但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上却有着许多共同的地方,这些共同之处正是解题所要遵循的一般规律。如不论解什么题,我们总要先思考“什么是已知?什么是未知?……”之类的问题,在探索解题途径时,我们总要努力回忆自己所熟悉的题目,哪些题和目前所要解的题有相同的已知和未知,这些都是人们在解题思考过程中所常用到的思考方式,我们把这类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和联想称为“合理的思考方式”。
 

提高应用题解题教学效率

1.抓好基础,增强学生自信心
 

做好数学应用题,首先就要打好数学基础,做好应用题的入门题,树立学生自信心,对于基础的应用题,它的应用题叙述相对比较简单,学生容易理解。打个比方:两辆车相向而行,两辆车相遇时,A车行驶了10秒,B车行驶了15秒,两辆车共走了1000米,两辆车均匀速行驶,且速度相同,求两辆车的速度?做此类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要做到以下几个步骤:
 

(1)审题:认真读题,理解题意所表达的意思,找出能够表示本体含义的相等关系;
 

(2)设出未知数,根据提问,巧设未知数;
 

(3)列方程:设出未知数后,表示出有关的含字母的式子,然后利用已找出的等量关系列方程;
 

(4)解方程:解所列方程,求出未知数的值
 

(5)检验:检验求出未知数的值是否是方程的解,经过检验后写出正确的答案。
 

比如本题的解答过程:
 

解:设两辆车速度是X米/秒,则(10+15)X=1000 25X=1000 X=40 答:两辆车的速度是40米/秒。
 

例2:现有直径0.8米的圆柱形刚胚30米,可足够锻造直径为0.4米机轴多少根?解:设可足够锻造直径为0.4米,长为3米的圆柱形机轴X 根,则:3.14×(0.4÷2)2×3X=3.14×(0.8÷2)2×30 0.12X=4.8 X=40 答:可足够锻造直径为0.4米,长为3米的圆柱形机轴40根。从简单做起,也可以学到应用题的解题步骤,在解题过程中,给予学生成功感,增强学生自信心。
 

2.增加应用题的训练
 

数学应用题就要从实际出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训练解题应用能力。举个例子,例题:设原来有X千克面粉,那么运用相等关系:原来重量―运出重量=剩余重量出了15%X千克,依题意,得等式左边:等式右边:X-15%X=42500原来重量为X千克,剩余重量为42500千克。解这个方程: 运出重量为15%X千克。85/100X=42500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X=50000(千克)答:原来有50000千克面粉。虽然简单,它不仅是学生的一次应用题训练机会也让学生可以从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从而对整章的学习都充满信心。
 

3.建模方式提高解题能力
 

要想做到熟练的解决应用题问题,培养建模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建模能力就是:“把实际问题化成一个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这个过程称为数学建模”培养建模能力,教师要做到,讲题时不要只为学生展示结果,而要注重培养做题思路,引导学生去独立思考,探索这道题的解决思路,每位学生都能谈谈自己的解题步骤。最后进行总结和概括。
 

以上就是
小编为您整理如何提高教师数学解题能力的全部内容,更多精彩请进入
栏目查看。


学霸君是专注于中小学生在线一对一辅导、人工智能、拍照搜题的学习平台。旗下学霸君1对1严选全国好老师,为学员量身定制个性化学习方案,辅导包含高中初中小学全科目。学习新场景+智能大数据分析,让中小学生更方便找到适合自己的好老师,学习更高效。

  • 【全国好老师】严选全国好老师

    高学历高能力老师执教,各地经验教师,专业扎实,严控教学质量;

  • 学霸君1对1】中小学在线1对1辅导

    24h轻松上课,打破时间地域限制,针对性教学,孩子学习更专注;

  • 学习新场景】智能教学模式+大数据分析

    1对1个性化学习方案量身定制,课堂随时旁听,全面了解学习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