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_学习
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所以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科学的习惯,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呢?下面,朴新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的数学教学技巧。
一、独立思考问题
独立思考问题是发展探究能力,培养创新能力的基础.所以,在日常的学习中我常常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目的就是要有意识地培养自身的问题发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比如,在学习“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时,在了解到三角函数之间的转化都是以sinx,cosx等基本函数之间的转化,都是倍角公式以及其他基本公式之间的转化.所以,在基本知识学完之后,我突然想到一个问题: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解题思路是不是都是一样的呢?
想到这个问题后,我开始分析练习题,通过对解题过程的分析和总结找到规律,即:任意负角的三角函数先转化成任意正角的三角函数再转化成0~2π的角的三角函数最后转化成锐角的三角函数.在明确了这一规律之后,平时的解题思路就很清楚,错误率也降低了.可见,这样的探究和思考不仅能够提高我的解题能力,也有助于自身问题探究能力的培养.而且,在平时的教学中,我还常常对教材中的一些实习作业进行思考,目的就是要拓展自己的数学思维,丰富自己的数学课外生活和内容.
二、探究多种解题法
一般情况下,为了考试,为了节省时间,教师都要求我们掌握最简单的解题方法.但是,我认为简单的方法并不是最适合的方法,主要是因为每名学生的思维水平不同.所以,为了寻找出更适合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在平常的解题过程中,我常常探究多种解题方法,一来能够发散思维,在多种解题方法的探究中丰富自己的解题思路,二来能够积累解题经验,锻炼解题能力,提升基本的数学素养.
方法二和方法一运用的知识点一样,不一样的是,方法一中找到的是q之间的关系,而方法二我们则要找a之间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新的思路,也有助于解答.方法三则选择的是s2n=sn(1+qn),s3n=sn(1+qn+q2n)这一思路不同于之前两种,但解答起来也挺容易的.详细的解题过程不再展示.但是,在这样的一题多解过程中,自主的探索让我找到不同的解题思路,积累了解题经验,而且,这样的过程也培养了我的探究意识,对提高创造力,对解题效率的提高也有着密切的联系.
当然,为了培养探究能力,对于解题这一块,我还常常进行一题多变,或者可以说是同类型试题的总结和整理,通过一类题型的练习和有针对性的解答和比较来发散思维,锻炼知识应用能力.
提高学生数学运算能力探究
一、经历过程,理解算理
数学运算教学重在让学生理解算理,这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针对小学数学的特点,教师要引导学生实现由形象化思维到抽象逻辑化思维的提升。因此教师要让学生经历现实表征―符号表征的过程,从直观操作入手,让学生由操作建立对运算的表象,在此基础上抽象出算理,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从深层次明白“为什么这样算”。
在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经历摆一摆、数一数的过程,初步感知20以内的加法。如在计算9+4时,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别数出9根木棒和4根木棒,在求和时,学生自然可以想到先拿出4根中的1根与9根凑成10根,再加上剩下的3根,就可以得出结果为13根,这样教学,学生初步认识到了“凑十法”。那为什么这样算呢?教师可以用计数器让学生明白“满十进一”的道理,从而认识十进制,理解运算的算理。在此基础上再进行9与其他数的加法运算时,就可以不再进行直观的操作,而是将另一个加数分成1加几,把1与9凑成10,再用10加上另一个数,从而得出结果。如9+8,学生就可以想到将8分成1+7,9+1=10,10+7=17,这样既展示了学生的思维过程,又让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了算法,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
学霸君1对1-智能测评+个性化提升,学霸君严选全国好老师1对1辅导,先学习满意再付费!学霸君在线1对1,大数据精准测评+智能场景辅导!智能场景家长实时监督
■ 年级:初中/高中/小学/中考/高考
■ 科目:数学/物理/化学/英语/语文
■ 中小学在线辅导,全程陪伴式学习
,
二、交流算法,倡导算法多样
课堂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学生理解算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可以做到有章可循、有理有据。算理是运算的依据,是算法的基础,而算法是依此提炼出的运算方法和规则,它解决了“怎样算”的问题,从而为学生的计算提供了便捷的操作流程。在课堂教学时,通过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可以展现出算法的多样化,让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更好地探究,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在教学五年级上册《小数乘法和除法》时,教师可以用生活中的例子为教学情境,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求解。如1斤苹果3.65元,买3斤需要多少元?学生在充分交流后,有的小组将3.65元转化为365分,然后求出365×3=1095(分),再将1095分化为10.95元;也有的小组将3.65扩大100倍,再将求得的积缩小100倍得出结果。这样计算,展现了算法的多样化,同时也可以看出它们的共同特点,那就是将小数的乘法转化为整数的乘法,由此让学生感悟到转化思想的重要性。以此为基础,在计算小数乘以小数时,学生就会由已有经验将每一个因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转化为整数,再根据两个因数小数点的移动位数之和得出积的小数点需向左移动几位,从而计算出结果,使小数乘法的运算在自然而然中生成。
在探究中激发学生科学兴趣的火花
兴趣是学生探究知识的动力,要使小学生上好科学实验课,我认为首先必须针对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自觉地、主动地掌握知识,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和效果。爱因斯坦有句名言:“我没有什么特殊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刨底追究问题罢了。”由此可见,问题意识、锲而不舍的精神是科学研究获得成功的前提。教学中,我设法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激活学生潜意识中的探索本能和欲望,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想要探讨的最佳状态。如,教学《空气占据空间》一课,导入时我做了一个演示实验:让两个学生上台分别吹手中拿的气球和装在可乐瓶里的气球,结果装在可乐瓶里的气球怎么也吹不大。
我抓住契机,问学生:“为什么装在可乐瓶里的气球吹不大?”学生纷纷想动手尝试。这样,一节由疑惑引起的探究课开始了。小学三年级是学生学习科学课的初始阶段,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件极为兴奋的事情,他们对科学知识有极强的好奇感,愿意学习和探究。因此,作为教师,就要利用这种“热情”,不让其熄灭。首先,要培养学生积极动脑、认真思考、踊跃发言的习惯。要让学生打破沙锅问到底,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敢于说别人不敢说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其次,要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主动动手实践,体会探究新知的乐趣。针对很多科学知识都是通过实践得来,如分一分、摆一摆、画一画、测一测等,教师就要让学生自己仔细地观察事物、分析现象、思考问题,从而解决问题,感受科学的真谛,迸发喜爱科学的火花。如我在教学《改变浮和沉》时,为了使一些物体改变浮沉状况更为直观、形象,特意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鼓励每人都要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并注意倾听他人的看法,敢于失败,敢于竞争。学生在自己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大胆提出了20 多种不同方案,然后经过充分讨论选出最佳方案,再付诸实践。让每一小组的学生人人都在探究,人人都有收获乐趣,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以上就是
小编为您整理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的全部内容,更多精彩请进入
栏目查看。
学霸君是专注于中小学生在线一对一辅导、人工智能、拍照搜题的学习平台。旗下学霸君1对1严选全国好老师,为学员量身定制个性化学习方案,辅导包含高中、初中、小学全科目。学习新场景+智能大数据分析,让中小学生更方便找到适合自己的好老师,学习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