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 数学教学如何突出重点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突出重点?数学注重思维逻辑上的锻炼,对小学生来说初级的思维锻炼属于一种比较基础的培养,这需要我们的小学老师能够花费更多的时间和耐心去帮助学生们奠定扎实的逻辑思维基础。下面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数学教学方法。
 

帮助学生理清思维的脉络
 

1.老师可以在关键的位置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提点。在帮助学生理清思维脉络时,老师要注意抓住思维的起始点和转折点对学生进行引导,老师的作用只是在关键的地方给出相应的帮助,而不是全盘插手,不能让学生对老师产生依赖的思想,否则对于学生自身的思维培养极为不利。小学数学的知识脉络是循序渐进的,前后衔接,每一个部分都有相应的理论依据。学生在看到题目后,往往会有一个熟悉的切入点,可以运用以前积累的知识进行解决,再根据遇到的问题慢慢进行思考,寻找相应的理论依据,循序渐进直到完成最后一步。
 

2.让学生在问题中学会发现转折点。学生在思考问题时往往会出现止步不前、无从下手的情况,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问题的转折点。在学生遇到问题中的转折点并无法在短时间内解决时,老师可以对其进行适当的引导,并且可以通过讲解这类情况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一般题目中的难点就是我们所说的转折点,这里我们可以对学生先进行转折点的发现,然后对每种转折点的连接进行系统的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培养学生的开放式思维
 

1.尊重个体差异,满足学生学习需要。新课改提出了一个新的教育理念,那就是充分面向全体同学,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充分掌握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使学生在不同的方面得到不同的发展。人本身就有差异,在认知方式及思维方式上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特点,这也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充分了解并尊重每个学生的差异性,从而让每个学生能够通过适合自己的方法进行学习,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解决方法应当表示赞同,并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法,从而实现课堂上都能学到应有的数学知识,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
 

2.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数学本身就是一门探索的课程,通过学生的思维活动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通过问题的提出创造情境进而解决问题,学到知识。例如,在进行平行四边形特征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另一种思维方式使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的特征,通过对每一位学生发放折纸使他们能够通过自己的方式对平行四边形的特征进行猜想并最终裁剪出平行四边形,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猜想往往会将自身的兴趣带动起来,迫切想通过方法验证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在问题探究过程中,可以通过不同的学习小组的相互交流、自主分析得出结论。
 

数学教学的重点教育

对比训练是强化审题的方法
 

对比是数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只有对比,才能找到差异。在平时的教学中,要经常给学生出一些对比性的练习,比如同一类型的题目,但条件不同、或问题不同、或方法不同;有时不同类型的题目,但数字或符号相近,将它们放在一起,进行对比训练,让学生在比较中充分感受到题目的多变、方法的多样,从而认识到审题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比如,在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找规律》中,根据不同的规律,我安排了这样一道对比性题目:河岸边有一条大道,全长 120米。在大道的一边栽树,每隔8米栽一棵。①如果大道的两端都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②如果大道的一端不栽,另一端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③如果大道的两端都不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让学生在审题中突出“两端都要栽”、“一端不栽”、“两端都不要栽”这三种情况,从而理解并应用不同的规律进行解答。让学生的审题能力又得到了进一步培养。
 

传统的课堂教学,普遍存在主客体错位的现象,只注重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而忽视了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且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首先,教师的“导”超前,即在学生还没有去主动探索知识之前,或者还没有遇到困难之前,教师为了使学生能顺利地掌握所学知识,过早地给予铺垫,过早地给学生解难,引路,没有给学生创造独立思考的机会和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其次,教师的“导”过多、过细,教学中教师大包大揽,讲解过多、过细,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太小,这样的教学抑制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养成了学生依赖的心理习惯,不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主动探索知识的能力以及克服困难的信心的培养。
 

要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
 

1.创设生活式的问题情境
 

运用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熟悉事例,创设生活式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生动形象的情境中建构数学知识,可以使数学问题生活化,学生感兴趣,又易于理解。例如:在学习折线统计图之前,把原教材中关于生产的例题,大胆删去,让学生在学习前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收集信息,把“步行街”、“美食街”2000年7月到12月的人流量变化、税收增减数等各种数据和两街管委会所做的各种统计图作为学习的载体素材,使学生认识到折线统计图有关知识很贴近生活,具有现实探索的意义,因此在上课伊始,许多很实在很有探索价值的问题已在学生的脑海中油然而生,如“这些数据有什么用?”“呈现了什么信息?”“什么是折线统计图?”“学习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用?”“怎样制作折线统计图?”……整个学习过程学生态度积极主动,探究欲望强烈。
 

2.创设矛盾式的问题情境
 

教师从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学生认知过程中的矛盾式的问题情境,组织学生围绕与新知有密切联系的旧知进行探索。可以促成知识的迁移,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时,师先出示两个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要求同学们比较它们面积的大小,学生们通过观察、比较、讨论得出在用数方格、重叠割补、目测等方法中,只有数方格的方法才能求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紧接着师又提出计算平行四边土地面积还能用数方格的方法吗?矛盾冲突出现了,怎么办呢?学生们带着这样一个欲解不能的问题兴致勃勃地进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的探索环节。
 

激活数学课堂氛围

,

学霸君1对1-智能测评+个性化提升,学霸君严选全国好老师1对1辅导,先学习满意再付费!学霸君在线1对1,大数据精准测评+智能场景辅导!智能场景家长实时监督

 年级:初中/高中/小学/中考/高考

 科目:数学/物理/化学/英语/语文

 中小学在线辅导,全程陪伴式学习

 

,

动手操作活动的应用
 

动手操作活动是素质教育下的有效活动之一,也是锻炼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主要方式。所以,在素质教育下,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课改基本理念,要结合教材内容有效地将动手操作活动应用到实际教学活动之中,以确保学生在高效的数学课堂顺利实现,同时,也能确保学生真正成为数学课堂的主人。
 

例如,在教学《统计》时,为了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也为了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更为了确保“折线统计图”的高效实现,在基本的知识点讲述完之后,我组织学生对“自己早上10点到中午14点的体温变化”进行测量,并进行折线统计图的动手操作,这样的操作过程不仅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学生的理解力,而且,也有助于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同时,也能确保高效小学数学课堂的顺利实现。

小组学习活动的组织
 

小组学习活动是课改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在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中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同时,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活动对学生课堂主体性的发挥以及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的我们要立足于数学教材,选择恰当的活动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以确保学生在互相交换意见中掌握知识。
 

例如,在教学《找规律》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也为了加强生生之间的交流,更为了确保课程目标最大化实现,在授课时,我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下面的几种现象进行了找规律活动,如:男生 女生 男生 女生 男生 女生…… 红花 蓝花 红花 蓝花 红花 蓝花…… 小兔子 蘑菇 小兔子 蘑菇 小兔子 蘑菇…… 组织学生在小组内对上述的现象进行分析,并找出规律,同时,有效地将“间隔排列”的概念引入其中,这样不仅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性,而且,对高效数学课堂的顺利实现以及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也有着密切的联系。
 

小学数学的兴趣教学

通过实践操作,调动学习积极性
 

教学单凭我讲,孩子们只通过一种感官来进行学习,就容易感到疲劳、厌倦,听不进、记不住,效果差。而通过各种感官,发挥他们好动的闪光点和长处,让他们亲自动手做一做、画一画、比一比、量一量、拼一拼、剪一剪、这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就很浓,教学效果就好,特别是几何初步知识的教学,这样作更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例如:我在讲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初步认识时,为了让孩子们区分,并充分认识它们的特点,我让他们先用彩笔在长方体的各个面上涂上颜色,然后让小朋友们说一说它们各有几个面,主要有什么特点。为了让他们知道正方体的各个面都一样,我让他们亲自动手操作,用尺子去量一量,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这样一来他们的学习兴趣高涨了,对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就很深刻,记忆牢固,为以后学习更复杂的几何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创设故事情境,唤起学习兴趣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我认为这正是教学的本质所在。我在数学教育教学中适当地给小朋友们营造一个和谐的学习环境,不仅可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而且会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知识。例如:在教学“比的应用”一节内容时,练习当中我为小朋友们讲了一个故事:中秋节,江西巡抚派人向乾隆皇帝送来贡品——红薯,共4筐,每筐都装大小均匀的红薯240个,乾隆皇帝很高兴,决定把其中的一筐赏赐给文武大臣和后宫主管,并要求按人均分配。军机大臣和珅马上讨好,忙出班跪倒“启奏陛下,臣认为此红薯共240个,先分别赐予文武大臣120个,后宫主管120个,然后再自行分配”。
 

还没等和珅说完,宰相刘墉出班跪倒“启奏万岁,刚才和大人所说不妥。这在朝的文官、武将现有62位,分120个红薯,每人不足两个,而后宫主管58人,分120个红薯,每人不足三个,这怎么能符合皇上的人均数一样多呢?”皇上听后点点头,“刘爱卿说的有理,那依卿之见如何分好呢?”此时,小朋友们都被故事内容所吸引,然后让他们替刘墉说出方法,这个故事把数学知识寓于故事情节之中,从而唤起他们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以上就是
小编为您整理小学数学教学如何突出重点的全部内容,更多精彩请进入
栏目查看。


学霸君是专注于中小学生在线一对一辅导、人工智能、拍照搜题的学习平台。旗下学霸君1对1严选全国好老师,为学员量身定制个性化学习方案,辅导包含高中初中小学全科目。学习新场景+智能大数据分析,让中小学生更方便找到适合自己的好老师,学习更高效。

  • 【全国好老师】严选全国好老师

    高学历高能力老师执教,各地经验教师,专业扎实,严控教学质量;

  • 学霸君1对1】中小学在线1对1辅导

    24h轻松上课,打破时间地域限制,针对性教学,孩子学习更专注;

  • 学习新场景】智能教学模式+大数据分析

    1对1个性化学习方案量身定制,课堂随时旁听,全面了解学习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