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如何讲课_学习
小学 数学教学如何讲课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讲课?所谓体验,就是个体主动亲历或虚拟地亲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知和情感的直接经验的活动。让学生亲历经验,不但有助于通过多种活动探究和获取数学知识,今天,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数学教学方法。
联系生活――让学生体验“用数学”
教师要创设条件,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学习和理解数学;要善于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既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能让学生切实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到数学的价值。
如简便运算125-98,可让学生采用“购物付款的经验”来理解:爸爸有一张百元大钞和25元零钱,买一件98元的上衣,他怎样付钱?营业员怎样找钱?最后爸爸还有多少钱?学生都能回答:爸爸拿出100元给营业员,营业员找给他2元,爸爸最后的钱是25+2=27元。引导学生真正理解“多减了要加上”的规律。以此类推理解121-103、279+98、279+102等习题。 学习“圆的认识”后设计游戏:学生站成一排横队,距队伍2米处放一泥人,大家套圈。学生体会到不公平,应站成一圆圈或站成纵队才公平,更好地体会“在同一个圆内半径都相等”。
实践操作–让学生体验“做数学”
教与学都要以“做”为中心。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教学做合一”的观点,在美国也流行“木匠教学法”,让学生找找、量量、拼拼……因为“你做了你才能学会”。皮亚杰指出:“传统教学的特点,就在于往往是口头讲解,而不是从实际操作开始数学教学。”“做”就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体验数学。通过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
在学习“时分秒的认识”之前,让学生先自制一个钟面模型供上课用,远比带上现成的钟好,因为学生在制作钟面的过程中,通过自己思考或询问家长,已经认真地自学了一次,课堂效果能不好吗?如:一张长30厘米,宽20厘米的长方形纸,在它的四个角上各剪去一个边长5厘米的小正方形后,围成的长方体的体积、表面积各是多少?学生直接解答有困难,若让学生亲自动手做一做,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体验长方形纸是怎样围成长方体纸盒的,相信大部分学生都能轻松解决问题,而且掌握牢固。 再如“将正方体钢胚锻造成长方体”,为了让学生理解变与不变的关系,让他们每人捏一个正方体橡皮泥,再捏成长方体,体会其体积保持不变的道理。在学习圆柱与圆锥后,学生即使理解了其关系,但遇到圆柱、圆锥体积相等,圆柱高5厘米,圆锥高几厘米之类的习题仍有难度,如果让学生用橡皮泥玩一玩,或许学生就不会再混淆,而能清晰地把握,学会逻辑地思考。
数学创新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能力
所谓思维灵活能力是指:一是思维起点灵活,即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不同方向,用各种方法解决问题;二是思维过程灵活,全面灵活地分析;三是概括迁移能力,运用规律的自觉性提高;四是善于组合分析,伸缩性。在教学实践中,对优等生和差等生的解决问题过程作一个跟踪,经过观察分析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优等生对一道题能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应用各种方式进行分析遐想,然后就每一种可能进行合理的思维推理,一旦思维受阻,能马上改变思维方式。而差生则不然,不但想法单一、缓慢,而且思维一旦受阻,就会停止思维。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反复大量地实践,尽量一题多解,让学生寻求不同解法的共同本质,最终上升为多解归一,使学生逐步养成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数学教材中这样的问题很多,我们必须充分挖掘教材的内在联系,努力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能力。实施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在课堂活动过程中感悟知识的发生、发展与变化,培养学生主动探索、敢于实践、善于发现的科学精神。将创新的教材、创新的教法与创新的课堂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学生的主动学习与创新意识的培养落到实处。
更新教学观念,树立创新思想
社会要发展、进步,就要不断创新。创新是社会进步的原动力,而要创新,首先要从观念上、思想上、意识上去创新。然而,中国固有的国情和长期的现实观念使得这种情况很难在短时间改变,一方面管理者在高喊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一方面考试、名次和升学率又像是悬在教师和学生头上的一把剑,严重地扼杀了教师和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创新是对一个人一生的影响,这种影响不可能在短期内显现出来。在这种思想和观念的影响下,教师不可能进行更多的创新,也很少思考过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方面是否都得到了发展。这种旧的教学思想根深蒂固地影响着老师们的教学理念,也影响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和创新人才的培养。很多实例表明,每个人都有潜在的创新意识,但是在表现形式和时间方面则不一样。基于此,作为教师要从一个新的高度上去理解教学这个概念――即教学不仅仅讲解书本上的知识,更要联系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真正的交流和自主探索,建立真正有利于学生创新素质发展的、合理的新制度。
实现教学内容的开放与更新
教学内容是教材的核心。教学内容要开放,就要深刻理解编者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意图,领会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理顺教材各部分内容之间的理论关系。在此基础上,把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根据学生阶段需求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教材成为学生自主学习工具。首先,从生活实际出发,调整教材内容。如在上“统计图”这节课时,考虑到学生很少接触到这些知识,而在实际生活中用处却很多,比如股市上的各种走势图其实就是折线统计图,中央电视台的经济频道的很多数据也用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以及圆饼统计图,所以可以把这些资料补充到教学内容中去,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其次,充实教学内容。现在教材上的内容多数比较简单,例题也少。而实际问题又千变万化,和例题联系不太紧密,作为教师在备课中要紧密联系实际,多用一些与学生熟悉的情景和素材进行案例教学,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
学霸君1对1-智能测评+个性化提升,学霸君严选全国好老师1对1辅导,先学习满意再付费!学霸君在线1对1,大数据精准测评+智能场景辅导!智能场景家长实时监督
■ 年级:初中/高中/小学/中考/高考
■ 科目:数学/物理/化学/英语/语文
■ 中小学在线辅导,全程陪伴式学习
,
建立和谐的数学课堂氛围
幽默能有效地活跃课堂气氛
课堂教学气氛是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一种重要因素,也是构成课堂教学情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表明,只有在活跃的课堂教学气氛中,学生才能积极地参与教学中的思维创造活动,才能与教师一起把课堂教学搞得有声有色,共同创造出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而教学中的幽默恰能起到活跃课堂教学气氛之功效。例如:在教学长度单位的一节练习课上,我让学生填合适的单位,一张床的长度是2(?摇?摇),有学生说是2厘米,我没有马上肯定对错,而是开了个玩笑:“老师第一堂课就讲过,同学们的小手指甲的宽就是1厘米,今天老师布置一个任务,晚上睡觉时就睡在自己的小手指甲上,看看有谁能睡得下。”
学生们哄堂大笑,进而那个说错的同学马上说:“我知道了,不是2厘米,而是2米!”同学们都会心地笑了。又比如:在教学万以内数的认识时,少数学生由于粗心、马虎,在读写整千整万的数时,不是少写少看一个0就是多写多看一个0,在订正作业时,我强调:“小朋友们的眼睛看数字时一定要小心,不然会出笑话,假如妈妈吩咐你去买标价为1200元的电视机时,如果你不小心把1200元看成了12000元,那个卖给你电视机的人肯定悄悄的窃喜‘我发财了!我发财了!’”学生在活跃、轻松的气氛中,明白读写整千整万的数要仔细。这就是教师幽默、形象地发挥出来的教育功能。
学生学习兴趣是创设良好课堂氛围的“调味剂”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是学生在求知需要的基础上通过学习活动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而形成的.因此,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是促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的有效手段之一.美国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乐趣,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可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研究、注意学生的学习欲望、情趣需要,运用各种行之有郊的手段和方法,满足他们的好奇心、求知心,引起他们的学习乐趣,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情感,从而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增强趣味一定要有幽默感.幽默的表现形式主要是用轻松欢乐的语言来表达深刻的内容。
上海市特级教师于漪主张“要努力把课上得情趣横溢.”辽宁省特级教师魏书生明确地向自己提出“每堂课都要让学生有笑声.”教师的幽默可以打破沉闷的气氛,融洽师生情感,激发兴趣,活跃课堂,使学生在愉快的笑声中掌握知识、发展思维、培养情操.比如,在讲三角函数时,就可以用下面的口诀:“三角函数是函数,象限符号坐标注.函数图象单位圆,周期奇偶增减现.同角关系很重要,化简证明都需要.正六边形顶点处,从上到下弦切割;中心记上数字1,连结顶点三角形;向下三角平方和,倒数关系是对角,顶点任意一函数,等于后面两根除.诱导公式就是好,负化正后大化小,化简证明少不了.”这样学生感觉朗朗上口,也能把应该掌握的三角函数知识掌握牢固.
优化数学思维教学
1、 注意培养观察力。观察是信息输入的通道,是思维探索的大门。敏锐的观察力是创造思维的起步器。可以说,没有观察就没有发现,更不能有创造。儿童的观察能力是在学习过程中实现的,在课堂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呢? 首先,在观察之前,要给学生提出明确而又具体的目的、任务和要求。其次,要在观察中及时指导。比如要指导学生根据观察的对象有顺序地进行观察,要指导学生选择适当的观察方法,要指导学生及时地对观察的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等。第三,要科学地运用直观教具及现代教学技术,以支持学生对研究的问题做仔细、深入的观察。第四,要努力培养学生浓厚的观察兴趣。
2、 注意培养想象力。想象是思维探索的翅膀。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可以包罗整个宇宙。”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想象,往往能缩短解决问题的时间,获得数学发现的机会,锻炼数学思维。 想象不同于胡思乱想。数学想象一般有以下几个基本要素。第一,因为想象往往是一种知识飞跃性的联结,因此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丰富的经验的支持。第二,是要有能迅速摆脱表象干扰的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第三,要有执着追求的情感。因此,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首先要使学生学好有关的基础知识。其次,新知识的产生除去推理外,常常包含前人的想象因素,因此在教学中应根据教材潜在的因素,创设想象情境,提供想象材料,诱发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另外,还应指导学生掌握一些想象的方法,像类比、归纳等。著名的哥得巴赫猜想就是通过归纳提出来的,而仿生学的诞生则是类比联想的典型实例。
3、 注意培养发散思维。发散思维是指从同一来源材料探求不同答案的思维过程。它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创造性的特征。加强发散思维能力的训练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重要环节。根据现代心理学的观点,一个人创造能力的大小,一般来说与他的发散思维能力是成正比例的。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比如训练学生对同一条件,联想多种结论;改变思维角度,进行变式训练;培养学生个性,鼓励创优创新;加强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思等。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开放性问题的出现,不仅弥补了以往习题发散训练的不足,同时也为发散思维注入了新的活力。
以上就是
小编为您整理小学数学教学如何讲课的全部内容,更多精彩请进入
栏目查看。
学霸君是专注于中小学生在线一对一辅导、人工智能、拍照搜题的学习平台。旗下学霸君1对1严选全国好老师,为学员量身定制个性化学习方案,辅导包含高中、初中、小学全科目。学习新场景+智能大数据分析,让中小学生更方便找到适合自己的好老师,学习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