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渗透小学数学概念教学_学习
如何渗透 小学 数学概念教学
如何渗透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广泛的应用性,今天,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数学教学方法。
思想不是方法,而是方法更高层次的指导。数学思想是具有全面性和概括性的,在数学学习中应该处于引领的地位,是相对比较抽象的,而数学方法只是片面地解决某一类问题所采取的策略,具有局部性,是一种具体的数学行为。
如,教学圆的面积的过程中,教师往往是引导学生把圆转化为近似的长方形,体现转化的思想,从而让学生总结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这样的过程,并不是学生想出来的,而是教师告诉的,或者说这只是数学思想的一种应用,教师并没有真正让学生明白这种思想的用途,什么时候要用转化呢?教师并没有给学生建立转化的思想观念,只是就题论题教给了学生一种方法,一种转化的方法。在数学抽象思想中,就派生出了转化的思想,什么是转化的思想,简单地说就是把未知的知识转化为已知的知识,在渗透中让学生找到以后在解决未知问题时所采取的方法。
学习数学的目的是什么?是用学到的知识与技能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学了能用,用了能解决实际问题,这才是数学的真谛。但怎样学,学什么,用在哪里等等往往被我们所忽略,正因为如此,所以很多数学课堂上的组织行为都是一种被动的或者说是机械的操作,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机械性地传授知识,导致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形同虚设。而且,在学生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数学思想应当贯穿全过程,让学生知其然,也当知其所以然,真正起到指导学生学习的作用。
例如,在人教课标版第七册有这样一道练习题:树苗每棵要16元,买3棵送1棵,一次买3棵,每棵便宜多少钱?很多教师在处理这样题目的时候,告诉学生只要16÷(3+1)=4(元)就是最后的结果,教师也会讲一些算理,但学生的认知水平是有限的,并不能理解这是什么意思,为了应付,所以学生选择了学习中最“快捷”的方法:模仿。凡遇到“买几送几”类型,学生就模仿。殊不知,如果遇到的是“买几送1”,模仿也能巧合得到准确结果,但遇到“买3送2”“买5送3”等时候,学生的模仿完全是错误的。分析原因,是学生对被除数的不理解,上述题目中的16是什么意思?是表示1个16平均分成4份。如果是“买3送2”应该是把送的2个16平均分成5份。只有让学生真正理解了该题目的灵魂思想,才不至于使学生模仿其“形”,而不懂其“神”。
数学创新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数学是生活的高度概括,关于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我们可以从华罗庚的话中感知:”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种密切关系说明了数学与生活不能分离。而现行闭门教书的思想人为地将数学与生活隔离开来,导致学生感觉数学学习的无趣和无用。
新课程要求我们实施数学生活化教学,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感到数学的有用和有趣,从而为解决生活问题创新思维,提升反哺能力。为此,我们应创设生活情境,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生活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把数学知识融于生活实践,把现实问题数学化,把数学知识生活化,使学生的心理机智得到发展,激发创新思维。
用活教材,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叶圣陶曾经说:”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益,还要教师善于运用。”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树立整体观念,从教材的系统性入手通读教材,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弄清每部分教材在整个教材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用联系、发展的观点,分析处理教材。针对学生情况和教学内容,以教材中的隐性因素进行充实、重组和处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将教材中所要达到的知识点,德育内容等教学目标,经过优化组合,以问题情竟的形式出现,以使学生对知识本身产生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动力。
如在教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时例题是这样:”把10个扣子平均分成2份,每份几个。”我说:”谁愿意给大家展示自己的想法?”创设了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然后让学生讲如何分,在我肯定了学生的想法后,我把题又做了小小的变化,改成:”把10个扣子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几个。”再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并自由站起来发表意见。在这个环节的教学中,我将书中单一问题变为灵活问题,不但渗透了事物是运动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而且使教学内容更具问题性、趣味性、开放性、差异性和实践性。
建立和谐的数学课堂氛围
营造激情场所。
课堂应是一个充满生机的感情多彩的场所。教师通过语言渲染课堂气氛,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感情共鸣,这样方能体现科学精神与人文关怀。
,
学霸君1对1-智能测评+个性化提升,学霸君严选全国好老师1对1辅导,先学习满意再付费!学霸君在线1对1,大数据精准测评+智能场景辅导!智能场景家长实时监督
■ 年级:初中/高中/小学/中考/高考
■ 科目:数学/物理/化学/英语/语文
■ 中小学在线辅导,全程陪伴式学习
,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气息”,这是我们一起共同努力的目标,所以每个学段都提出让学生“经历”和“体验”,突出学生自己去获得知识。如,教学“可能性”时,在三个袋子里分别放入红球、白球和黄球、红球和黄球,让学生从不同的口袋里任意摸出一个球,讨论争议“摸出的一定是红球吗”,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多次摸球比赛,从中理解“一定”“可能”“不可能”的含义,体会事件发生的必然性和可能性。
开设课堂游戏。
游戏是活跃课堂气氛的兴奋剂。根据低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游戏最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这一特性。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创设一个竞争和成功的机会,恰当地开展一些有益的游戏活动,用竞争来消除课堂中常有的枯燥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常有的口算竞赛,在每几分钟的口算训练中,我常创设“找朋友”、“开火车”、“抢答”、“做医生”、“夺红旗”、“争冠军”等形式的比赛游戏,做得好的同学及时给予表扬。
利用课堂幽默。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具有幽默性,因为幽默是和谐师生关系的润滑剂,它能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活跃课堂教学气氛,使学生心情舒畅,乐于学习,变机械模仿为心领神会,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思考,积极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真正把课堂当成精神乐园,创造出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长度单位的运用:老师身高170(),有的学生不假思索地说:“分米”,我说:“呦!老师成了大巨人,高17米,我要顶破房顶,到四楼看看。”全班同学哄堂大笑,同时也明白了填写时要联系实际。
优化数学思维教学
善于运用启发法和发现法,启发学生思维积极性
教学义务教育十一册教材中“圆的认识”一课时,教师首先要学生拿出一张圆形纸片,将圆纸片对折打开,再对折再打开,如此多次,让学生观察在圆纸片上看到了什么?学生精力陡然集中,都想看看圆纸片上有什么?一生发现:圆纸片上有折痕。另一生又发现:圆纸片上有无数条折痕。老师表扬两生观察仔细。其他学生备受鼓舞,纷纷发言:圆面上所有折痕相交于一点;折痕两旁的图形完全重合。
这时,老师让学生打开课本,看一看交点叫什么?折痕叫什么?学生很快找到了答案并熟记。在学习同一圆中直径和半径的关系时,老师让学生拿出尺子量一量,自己手中的圆纸片和同学手中的圆纸片的直径和半径,启发学生又发现了什么?学生很快得出结论。要画圆了,老师还是不讲画法,让学生先去画,满足他们操作圆规的好奇心,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画圆的方法和步骤。整节课,学生的思维都处于兴奋状态,人人有动手操作、用眼观察、动口说理、动脑思维的机会,学生自己观察发现问题,积极探索得出结论,教学效果好。
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对于小学生来说,既要注意培养他们不盲从、喜欢质疑,打破框框、大胆发表自己意见的品质,又要培养他们敢于求“异”,发展他们的求异思维,进而养成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
例如,教学“乘法意义”的运用一课时,可以出示这样一道加法题:9+9+9+5+9=?让学生用简便方法计算。于是有学生提出了9×4+5的方法,而有的学生则提出了“新方案”,建议用9×5-4的方法解。这些学生的思维有创见,在其思维活动中,“看见了”一个实际并不存在的9,假设在5的位置上是一个9,那么就可以把题目先假设为9×5,接着他的思维又参与了论证:9-4才是原题中的实际存在的5。对于这种在别人看不到的问题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创造性思维的闪现,教师要加倍珍惜和爱护。
以上就是
小编为您整理如何渗透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全部内容,更多精彩请进入
栏目查看。
学霸君是专注于中小学生在线一对一辅导、人工智能、拍照搜题的学习平台。旗下学霸君1对1严选全国好老师,为学员量身定制个性化学习方案,辅导包含高中、初中、小学全科目。学习新场景+智能大数据分析,让中小学生更方便找到适合自己的好老师,学习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