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如何深入德育教学

数学课堂如何深入德育教学?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除了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外,还应注重渗透德育。根据学生心理特点找好方法,做到自然妥帖,使学科内容与德育内容做到和谐统一,数学课的德育教育远远不止这些,只要我们善于挖掘,善于捕捉,今天,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数学教学方法。
 

依靠教师人格影响,进行德育教育
 

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学生都把师德高尚的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高尚的师德在某种意义上表现为教师对学生一往情深的爱,这种爱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讲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是对教育事业的热爱的具体化。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师爱,就会“亲其师”,并且“信其道”;教师有了这种爱,在教学中就能把握每个学生的个性,形成恰如其分的期望,就能注意、尊重和赏识每一个学生,就可能产生良好的自我实现的罗森塔尔效应。比如,为了上好一堂数学课,教师做了大量的准备,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这样学生不仅学得很愉快,而且在心里还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并从老师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这样对以后的学习工作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良好道德习惯的形成,是一个人的完整品格结构发展中质变的核心。在学生良好道德习惯培养过程中,我们要重视德育的示范性,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人格力量。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树立育人为本的思想,热爱学生,言传身教,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以高尚的情操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高尚而富有魅力的教师人格能产生身教重于言教的良好效果。孔子日:“其身正,不令而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善于联系生活实际,摄取有关信息,渗透德育教育
 

数学是一门联系性极强的学科,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摄取有关德育信息,及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如,家庭:学生生活的场所,又是学生学习知识的摇篮,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每天都在家庭中上演,只不过学生处在一种无意的状态中。在学习数学前,学生不是一张白纸,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数学现象已经进入到他们的生活领域成为他们的数学活动经验。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充分认识到这一点
 

如教学《比大小》这一内容时,先让学生回想生活中的情景,厨房中,大碗小碗,大盆小盆等物体的比较,让学生感受到比大小这一内容其实发生在昨天家中的事,这样就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学得主动,学得高兴。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知道最了解这些东西的是妈妈,让学生知道父母最辛苦,让他们懂得感恩。在这种联系生活实际中学习,不仅渗透了德育教育,更让学生觉得数学就在自己生活中。
 

数学课的教学方法

提高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没有提问就没有数学课堂教学,在数学课堂中,是使用最多的手段之一,也是数学问题得以解决的关键。教师要在知识的关键处、理解的疑难处、思维的转折处、规律的探求处设问,进而关系到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提问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启发学生思维,提示学生学习重点,给予教师反馈信息,培养学生参与能力。
 

师在课堂提问时,要注意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考虑不同层次的学生。高水平思维活动的问题问优生,基础题、综合题的提问是为了巩固教学效果,问题的设计要考虑成绩中等的学生,这样可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对成绩差的学生,要适当设计一些难度不大,经过认真思考能够回答出来的问题,可以帮助这些学生恢复自信,提高学习兴趣。有效的提问能引起学生适度的紧张,太难或太易的提问都无法达到这一效果。同时要给予每个学生平等参与的机会,避免使某些学生产生被歧视感。营造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学生才会在此环境中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示自己的个性特,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使数学课堂教学真实、有效。鼓励学生质疑问难,使课堂呈现教师问学生答、学生问教师答、学生问学生答的生动活泼局面。 提问的方法和形式要灵活多样。如在导入新课时,可以用悬念的方式提问,让学生自学时可用激疑的方式提问;在复习巩固时,可以用反复、回旋的方式提问,这些提问的方法可以交替使用,同时要求学生回答问题的方式也要富有变化,既可指定学生单个回答,又可同座学生相互回答,也可就近分组讨论回答。

课堂上有效开展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是新课程中积极倡导的一种学习形式。它打破了课堂上学生个体学习之间的隔阂,给予他们更多的合作、交流机会。人数分组科学,搭配合理,各小组学生成绩比例男女比例大体适当,使各小组公平竞争,要注重学生的家庭环境差异,使小组分组时合理混合搭配。
 

用一个成绩较好组织能力较强的学生当组长,总结汇报及进行有效的指导,还要整理总结本组各成员在学习合作交流中取得的成绩,小组合作学习是组内合作,组间竞争,学生的回答是全体成员交流合作的结果,代表着小组的成绩,使学生懂得合作学习是大家的事,才能激励学生主动合作,互相帮助,从而带动成绩差的学生。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养成“质疑”的习惯。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标准要求下的教学及学习方式,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紧要使用,更要结合我们及我们的学生实际选择有效地应用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
 

创设数学课堂氛围

,

学霸君1对1-智能测评+个性化提升,学霸君严选全国好老师1对1辅导,先学习满意再付费!学霸君在线1对1,大数据精准测评+智能场景辅导!智能场景家长实时监督

 年级:初中/高中/小学/中考/高考

 科目:数学/物理/化学/英语/语文

 中小学在线辅导,全程陪伴式学习

 

,

教师应支持学生提出疑问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需要大力支持学生发表个人见解,提出疑问,使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善于提出问题,教师还需要适当给学生教导部分质疑方法。因为每位学生的知识水平、生活经验、兴趣爱好以及家庭背景存在很大的差距,学生对教材文章的看法及认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知识传播想要保证质量,师生间构建良好的沟通关系是其不可或缺的内容,并且师生交流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在课堂上比较容易受教师的影响,尤其是小学时期,教师的言语及行为,均可对学生造成影响,甚至还可能会影响学生一生,因此,教师需要全面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积极与学生进行交流,指导学生进行总结与纠正。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选择多种教学方法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学生的兴趣可令其在学习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且还会令学生投入更多的精力到学习中。经过专业的调查发现,大部分小学生对小学数学存在很大的误区,加上兴趣不大,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学习数学。一般来说,教师在课堂中需要适当给学生提供动脑的机会,设置合适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解决,给学生提供将数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机会,进而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不再厌恶数学
 

数学思维培养

重视思维训练,培养有用人才
 

课堂上,要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形成学生“超前思维,向老师挑战”的课堂气氛。例题写出来了,由学生思考、分析,到讲台上讲解;定理、公式写出条件时,鼓励学生想出它们的结论;再进一步,学生可主动构造定理、公式;甚至,瞻前顾后,审时度势,提出应该给谁以定义和如何定义;
 

乃至,对教师课堂上的讲解,都抢在前面猜想它的下一句是什么……这样做的优点将使学生在思维活动中得到思维的训练。同时,一切都是自己动手完成,必将印象深刻,记忆长久。学生向老师挑战,如果思考失误了,将从反面加深对正确认识的理解;同时,在整个过程中,同学之间的相互影响会大大改善只模仿教师一个人的局限性。
 

利用联想,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的灵活性是指智力活动的灵活程度。它是在思维深刻性的基础上引申出来的思维品质。老师应充分利用教材,使学生不仅能正向思维,同时也能逆向思维。 教师要抓“发散”训练,指导学生用不同形式表达同一数量关系。例如:“白兔的只数是黑兔的 。”要求学生用不同形式表达,不仅会说“黑兔只数是白兔的 ”,而且还能这样表达:“黑兔比白兔多( -1)”、“黑兔的只数占总只数的( )”,同时还可说“白兔只数比黑兔少(1- )”和“白兔占总只数的( )”……也可运用四则运算意义判断它们之间的关系。
 

如:讲到“白兔只数占黑兔的 ”就启发学生想到:若告诉黑兔的只数,则根据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出白兔的只数;如果已知白兔的只数,则可用方程求出黑兔的只数,或根据乘除的逆运算关系用除法算出白兔的只数;如果知道黑兔的只数,要求总只数,就只要用黑兔的只数×(1+ )等。 由此可见,逆向联想实际上是一种重建思维过程方向的活动,它能使已有知识形成网络,在增强思维的流畅度和开阔学生思路的过程中,思维的灵活性得以培养。
 

以上就是
小编为您整理数学课堂如何深入德育教学的全部内容,更多精彩请进入
栏目查看。


学霸君是专注于中小学生在线一对一辅导、人工智能、拍照搜题的学习平台。旗下学霸君1对1严选全国好老师,为学员量身定制个性化学习方案,辅导包含高中初中小学全科目。学习新场景+智能大数据分析,让中小学生更方便找到适合自己的好老师,学习更高效。

  • 【全国好老师】严选全国好老师

    高学历高能力老师执教,各地经验教师,专业扎实,严控教学质量;

  • 学霸君1对1】中小学在线1对1辅导

    24h轻松上课,打破时间地域限制,针对性教学,孩子学习更专注;

  • 学习新场景】智能教学模式+大数据分析

    1对1个性化学习方案量身定制,课堂随时旁听,全面了解学习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