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突破数学教学难点

如何突破数学教学难点?在突出教学重点和突破教学难点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化动为静,化隐为显,化难为易,化抽象为直观,并通过与传统技术的联合与互补.今天,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了数学教学方法。
 

1.把握好重点和难点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前提
 

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要想在教学中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首先是深钻教材,从知识结构上,抓住各章节和每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其次是备足学生,根据学生实际的认知水平,并考虑到不同学生认知结构的差异,把握好教学重点和难点。课前的精心准备、准确定位,就为教学时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提供了有利条件。

2.找准知识的生长点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条件
 

小学数学是系统性很强的学科。数学教学就是要借助于数学的逻辑结构,引导学生由旧人新,组织积极的迁移,促成由已知到未知的推理,认识简单与复杂问题的联系,不断完善认知结构。因此,新知识的形成都有其固定的知识生长点,找准知识的生长点,才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们可依据以下3点找准知识生长点:(1)有的新知识与某些旧知识属同类或相似,要突出“共同点”,进而突破重、难点;(2)有的新知识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旧知识组合而成,要突出“连接点”,进而突破重、难点;(3)有的新知识由某旧知识发展而来的,要突出“演变点”,进而突破重、难点。如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虽然每个策略都有其适用的题目,但是在形成新策略的过程中要综合应用已有的策略。
 

3.采用合适的教学方式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关键
 

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指出:教师的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自主学习的关系,通过有效的措施,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得到必要的数学思维训练,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认真阅读这段话,可以知道:根据学生实际,采用合适的教学方式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关键。
 

培养数学思维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每个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同时也是培养思维的动力。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可见兴趣对学生思维的培养是重中之重。教师要抓住低年级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这一点,以自己的经验活用教材,精心设计教学内容,要使教学内容形象、生动,可以通过有意创造动人的情境,设置诱人的悬念,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和求知的欲望,并积极引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数学思维的培养。
 

如在教学“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公理时,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从上海到厦门,可以乘火车,路程约1811公里;也可以坐轮船,航程1690公里;还可以乘坐飞机,行程1200公里,为什么坐飞机路程最短?因为陆路或水路交通受地形、水情的限制,路线弯弯曲曲,而飞机在空中飞行,所受条件限制较少,一般情况下是沿直线前进的,所以坐飞机的路程最短。丝瓜、牵牛花的茎细弱而蔓长,为采取阳光,它们攀附在近似于圆柱体的树干上,如果把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就得到一个长方形,而茎蔓缠绕的轨迹则是这长方形的对角线。由此可知,“在连结的两点的线中,线段最短”这个真理渗透到各个领域,不仅为人类所承认,就连一般的动植物也要遵循,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真神奇”。油然而生的求知欲望,又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促进他们寻求新的知识,从而使学生的思维由无意思考逐步向有意思考过渡,培养了思维的持久性。
 

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思维是由动作开始的,切断了动作和思维的联系,就谈不上培养思维能力。重视动手操作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最有效途径之一。新课程的新颖之一是重视实践教学,增加了学生的实践活动和动手操作内容。为此,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活动成了新课程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要求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培养。
 

例如,教学“加法运算9加几”时,我先让同桌两人摆小棒,边摆边说他们是怎么得出结果的。然后,点名说出他得想法,进行全班交流。有的说一个一个数出来;有的说9不数,从9开始往后数几;有的说从另外一堆里拿1个给9就变成十了,十再加旁边的几;还有的说从9里拿出几个给旁边的一堆组成十,再加9剩下的几就是十几。目的是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从而引出加法的实质,揭示加法运算的这一课题。假如没有学生的亲自动手操作参与,学生对加法的理解就不可能深刻,也不可能发现操作背后存在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更不可能经历并逐步形成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能力。
 

营造数学氛围

用“争论”激发和调动学习数学的兴趣
 

,

学霸君1对1-智能测评+个性化提升,学霸君严选全国好老师1对1辅导,先学习满意再付费!学霸君在线1对1,大数据精准测评+智能场景辅导!智能场景家长实时监督

 年级:初中/高中/小学/中考/高考

 科目:数学/物理/化学/英语/语文

 中小学在线辅导,全程陪伴式学习

 

,

每个学生是个不相同的个体,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读者心中的《红楼梦》。我们教师不应用“唯我独尊”的威严压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而应创造一个能让学生百家争鸣,各抒己见的宽松的学习环境,在争论之中,寻找自我价值得体现,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的内驱动力,培养开拓创新精神。在教学中,我注意抓住契机,适时点燃争论的“导火索”,尽量给学生一些表现自己的机会,尽好引导者的职责。如教学除数是两位数除法时,简算1200÷500一题,我让学生先自己在本上试着做一做。
 

由于刚学完商不变的性质,在计算方法上不存在问题,所以学生们兴趣十足、信心百倍地做了起来。之后我组织同学交流结果:“商2余2”“不对!应该商2余200”班里一阵骚乱,而且同意第一种答案的学生居多。这时,我让学生开展讨论,双方各自阐述自己的观点,可以向对方提问。于是,双方同学马上就展开了唇枪舌战,一开始学生都有各自的道理,但渐渐的,同意第一种答案的同学就意识到自己错了,并且对那些反驳他们的同学表示心悦诚服。在这个过程中,完全是学生们自己在讨论、交流。事实证明,学习效果是极好的。因为,他们是在主动学习,有自我价值的体现在等着他们。所以,鼓励争辩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内心需要。
 

用“爱”去激发和保护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心理学家指出:胆怯和过分自我批评的心理状态是妨碍创造的最危险的人,而勇敢和自信是创造个性中最重要的特征。在教学中,我首先是转变观念以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之中,从而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要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把学生看成知识的主动探索者,创设和谐的氛围,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我认为给学生关爱,就是增强他们学习兴趣、学习信心,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在教学中我努力做到尊重学生的异见、宽容学生的误见、鼓励学生的创见。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善于持赞赏的态度正确地评价学生,以表扬、鼓励为主,使学生感觉到如坐春风,如沐春雨。“教学无小事”, 我们在课堂上的一句不经意的话,一个不经意的眼神都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对能顺利完成训练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成功的喜悦让学生更有自信。对待那些在训练中遇到困难的学生,也不能选择批评,不要挫伤他们的信心,而应给予启发开导。
 

记得有一次,我在教学《商不变的性质》时,引导学生从上到下观察12÷4=3?120÷40=3?1200÷400=3这组算式的被除数、除数各是怎样变化的?你发现了什么规律?经过学生一段时间的交流后,我发现班里学习成绩较差、课上从不举手发言的张丹丹把手举了起来。我高兴的把她叫了起来,但她却站在那里支吾了半天也没说出一个字。这时,其他同学坐不住了:一些调皮的孩子开始讥笑她,学习好的孩子也不耐烦的埋怨她耽误时间。再看张丹丹,脸涨的通红,低着头不时拿眼睛溜着老师和同学。从她胆怯的目光中我可以感觉到连她自己都失去了信心,想退却了。可我走过去,轻轻地抚摸她的头,亲切地说:“没关系,你在课堂上举手,老师特别高兴,这证明你想和大家一起努力学习了,第一次当着老师和大家发言,难免紧张,深呼吸一字一字的把你观察到的和想到的说出来,即便是错的,老师也要表扬你的勇敢!”当时,她激动得热泪盈眶,用颤抖的声音结结巴巴的讲出了自己的观点,居然是对的!教室里立刻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我也禁不住心潮澎湃。我们多给学生关爱、鼓励,还有什么困难能让学生望而却步呢?把关爱献给学生,把信心还给学生,这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感情基础。
 

培养数学兴趣

把握教材重点,做好准备工作
 

课堂最基本的学习手段就在于预习,预习不能够占据课堂的大部分时间,但是它是最有效的学习手段。为了将知识能够更好的教给学生,老师就必须十分深刻的把握知识的内涵,所以老师要深刻的把握数学教材中的重点,把最基础的东西以简单明了的方式讲出来让学生接受。在做准备的同时还要根据内容的难易,分出等次,对待学习好的接受能力较快的同学应该布置什么样的作业,对待接受能力不太好的同学又应该布置什么样的作业,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够让学生能够更深刻的把握知识。
 

老师要在讲课之前做好教案,让学生从易到难的跟上教案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让学生在逐步深入中了解知识,这样会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老师要强调预习的作用,让学生自主预习,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地自主预习,才能在课堂上尽快的跟上老师讲课的速度,而且能够把在预习中的疑难问题加深印象的解出来,能够使学习非常有效率,教学才能够事半功倍。

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习兴趣
 

奥苏伯尔有意义学习理论认为: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对知识本身发生兴趣,产生认识需要,产生一种要学习的心理倾向,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创设数学问题情境,激发动机,增强兴趣是数学教学的起点和关键,是优化思维教学的前提。
 

数学教学中创设一些适合的问题情境,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反之,学生的学习愿望、学习兴趣总是在一定情境中发生的。离开了一定的情境,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愿望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情境都能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愿望起推进作用,只有那些带有探索性问题的情境,才具有强大的吸引力,才能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愿望起到强烈的激发作用。在教学中教师应从具体教学内容和学生心理特征出发,恰当设计问题情境并研究问题的情境,使教学内容更具有真实性、趣味性、问题性、开放性,使其体验到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品尝到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喜悦,引发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自觉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以上就是
小编为您整理如何突破数学教学难点的全部内容,更多精彩请进入
栏目查看。


学霸君是专注于中小学生在线一对一辅导、人工智能、拍照搜题的学习平台。旗下学霸君1对1严选全国好老师,为学员量身定制个性化学习方案,辅导包含高中初中小学全科目。学习新场景+智能大数据分析,让中小学生更方便找到适合自己的好老师,学习更高效。

  • 【全国好老师】严选全国好老师

    高学历高能力老师执教,各地经验教师,专业扎实,严控教学质量;

  • 学霸君1对1】中小学在线1对1辅导

    24h轻松上课,打破时间地域限制,针对性教学,孩子学习更专注;

  • 学习新场景】智能教学模式+大数据分析

    1对1个性化学习方案量身定制,课堂随时旁听,全面了解学习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