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如何实现分层教学_学习
高中 数学如何实现分层教学
高中数学如何实现分层教学?分层教学是指教师要根据班内学生不同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承认和重视学生之间的差异,使得各个层次的学生能在原有基础上充分发展自己。今天,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数学有效的教学方法。
⒈课堂问题合理分层
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互动,课堂问题设计既要完成既定教学目标,还要兼顾不同层级的学生。这就对广大教师提出了较高要求:做好课前准备工作,设置符合三层学生不同需要的问题。根据题目的难度,选择不同层级的学生来回答不同层级的问题。基础较差的同学通过回答问题积累了信心,有了新的收获和学习动力,基础较好的同学有了进一步探究的欲望和冲动。此外通过课堂提问,可以进一步了解了学生对数学相关问题的掌握情况,为接下来的针对性备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⒉布置作业合理分层
课堂和课后练习题,同样需要分不同的层级进行。例如,可以分为“再现型”、“巩固型”和“提高型”三类题目,或者分为“简单型”、“较难型”、“困难型”等类别。让学生根据自己不同的层级能力选做,同时还要注意不要限制学生,如果选择“简单型”的学生觉得自己已经比较好的掌握了自己所属层级的相关知识,则可以进一步探讨“较难型”题目,这样不但能让学生自主进步,还能给他们的学习带来动力,让他们有信心实现“升级”。
⒊课外辅导合理分层
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对不同层级的学生进行因人而异的辅导:对高层级的学生以引导为主,让他们探究更深奥的问题,不停地提高自己的水平,不能停滞更不能退后;对低层级的学生要有耐心,细致讲解他们不懂的问题,并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对症下药。
但是教师的时间和精力毕竟有限,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可以让高层级的学生与低层级的学生结成学习对子,让学生互相帮助,同时进步;要多鼓励学生敢于开口问问题,不要因为觉得问题简单自己问了会“没面子”,要让学生明白,通过不断的努力一定能不停地进步,同时引导学生不要有负面情绪。
参与数学课堂教学
造悬念设疑问,调动学生的思考兴趣。
在教学中我竭尽全力去调动学生的思考兴趣,常常制造一些悬念,设计一些疑问,促进学生的思考。创设新奇的具有神秘色彩的情景,能有效地激趣、质疑,萌发起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好奇和强烈的思考探索欲望。
例如,我在讲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时,结合学校实际提出了问题,请大家一起研究解决。“学校操场由前后两个小院组成,为了合理分配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有效使用操场面积,你有什么好方法?”学生想出了“根据操场面积的大小合理安排学生活动”的方案。如何测量两个操场的大小呢?这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以两个图形为材料,进行求面积的探索。有的同学建议用一平方分米的面积单位测量。我在肯定了同学们积极动脑想办法的同时,提出了新问题:“你们的方法可以解决测量这两张纸片的面积大小,那么操场的面积怎么测量呢?”同学们很有自己的主意:“操场大就用大一点的面积单位测量呗!”我反问道:“如果请你测量天安门广场的面积或中国国土的面积,还用这个办法吗?”同学们眉头一皱,说:“是啊,这个办法太麻烦了,也不实际呀,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呢?”疑问引起了思考,这正是需要学习的开始。教学中,教师要保护好孩子们的积极性,为他们的思考探索创设情境。
提供机会,主动参与。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孩子能探索出来的知识,教师决不替代,孩子能独立发现的知识,教师决不给任何暗示。”教学中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充分发挥学生各种感官功能,让他们动手、动口、动脑,参与观察、思考、讨论、试验,真正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全身心参与,由此培养了学生敢想、敢说、敢问、敢做、敢争论的精神,激发了他们探究的欲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使他们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在教学《7的认识》时,设计7的组成时,给予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使他们在自己动手操作中体验,加深理解,探究发现,同时发挥学生主体参与学习的能力,能提高学习效率。通过学生自己找出的结论,他们会记忆犹新,并通过教师引导观察发现数的组成规律,进一步理解了整体和部分之间的关系,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通过一步步地探索,边操作、边观察;比较、讨论、总结,激发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发现问题,以旧引新,认识新知识。
吸引学生的数学课堂
利用直观教具,激发学生注意力
,
学霸君1对1-智能测评+个性化提升,学霸君严选全国好老师1对1辅导,先学习满意再付费!学霸君在线1对1,大数据精准测评+智能场景辅导!智能场景家长实时监督
■ 年级:初中/高中/小学/中考/高考
■ 科目:数学/物理/化学/英语/语文
■ 中小学在线辅导,全程陪伴式学习
,
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和要求,充分利用直观教具把学生的感觉器官引向这些刺激物,增强学生对这些教学内容的注意。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智慧自动作发端,活动是连接主客体的桥梁,抽象概念的掌握要从动作开始,让学生动手操作可以使丰富的信息源源不断刺激脑细胞,以控制学生情绪,使注意集中在学习活动中。如在让学生认识10以内数时,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操作学具认识数,可以让学生通过拨计数器珠子,发现数与数之间的联系;摆小棒练习数,摆学具圆片比较数的大小,按数取物感知数;
分学具红花学习数的组成,让学生在操作中感知数。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教学时,教师可让学生亲自动手摸一摸,看一看长方体、正方体的学具,使他们感知道长方体、正方体都有六个面,长方体相对的两个面大小一样,正方体每个面的大小都一样,让他们在操作中发现并解决问题。实践证明,让学生动手操作比单靠教师讲解效果要好得多。 因此,我们在低年级课堂教学时,要重视教具学具的直观作用,不要因做教具比较麻烦,更不能怕学生纪律乱,就不让学生进行操作学习。
保持积极情感,唤起学生注意力
巴甫洛夫的实验证明了情感对大脑皮层有效工作的巨大作用:积极的情感增进它的作用;消极的情感则阻碍、压抑它的工作。高尔基曾经说过:“谁最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这就告诉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热爱学生,必须与学生有情感的沟通。教师与学生之间想要有深入而亲切的交流,就必须以互相尊重为前提,因为只有教师尊重学生,才能赢得学生对自己的尊重和信任。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该亲近学生,“蹲”下来与学生交流沟通、拉拉家常,和学生做互动游戏,征询学生的意见,尊重学生的情感、看法、自尊心等。学生被尊重,就有了被提升的感觉。否则,他们就会有被冷落的感觉,做小动作、搞恶作剧就成了课堂的常规项目。
在课堂上,教师具有饱满的热情、积极的工作态度,就会产生强烈的感染力,鼓舞学生的情绪,唤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情感体验,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在头脑中形成具有情感特色的记忆映像,并且能够在愉快的气氛中,把智力活动由最初发生的兴趣,引向热情而紧张的思考。
数学课堂训练学生思维
运用不定型开放题,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不定型开放题,所给条件包含着答案不的因素,在解题的过程中,必须利用已有的知识,结合有关条件,从不同的角度对问题作全面分析,正确判断,得出结论,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如:学习”真分数和假分数”时,在学生已基本掌握了真假分数的意义后,问学生:b/a是真分数,还是假分数?因a、b都不是确定的数,所以无法确定b/a是真分数还是假分数.在学生经过紧张的思考和激烈的争论后得出这样的结论:当b 又如,学习分数时,学生对”分率”和”用分数表示的具体数量”往往混淆不清,以致解题时在该知识点上出现错误,教师虽反复指出它们的区别,却难以收到理想的效果.在学习分数应用题后,让学生做这样一道习题:”有两根同样长的绳子,第一根截去9/10,第二根截去9/10米,哪一根绳子剩下的部分长?”此题出示后,有的学生说:”一样长.”有的学生说:”不一定.”我让学生讨论哪种说法对,为什么?学生纷纷发表意见,经过讨论,统一认识:”因为两根绳子的长度没有确定,第一根截去的长度就无法确定,所以哪一根绳子剩下的部分长也就无法确定,必须知道绳子原来的长度,才能确定哪根绳子剩下的部分长.”这时再让学生讨论:两根绳子剩下部分的长度有几种情况?经过充分的讨论,最后得出如下结论:①当绳子的长度是1米时,第一根的9/10等于9/10米,所以两根绳子剩下的部分一样长;②当绳子的长度大于1米时,第一根绳子的 9/10大于9/10米,所以第二根绳子剩下的长;③当绳子的长度小于1米时,第一根绳子的9/10小于9/10 米 ,由于绳子的长度小于9/10米时,就无法从第二根绳子上截去9/10米,所以当绳子的长度小于1米而大于9/ 10米时,第一根绳子剩下的部分长.
创新实践课堂,开启学生的思维兴趣
小学生形象思维能力还较差,加上数学又是门比较抽象的课程,学生学起来比较吃力。为了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化难为易,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就需要更形象具体的课堂指导,这就要从教学实践中来实现。比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下册第三单元《图形的拼组》学习中,笔者就充分利用了创新课堂实践引导,我首先对学生们进行了图形知识巩固,请学生们准备一张笔记本纸自己动手折一折,比一比,学生们很快回忆起了长方形对边长度相等,正方形四边相等的特点。接下来我提了一个出乎意外的要求:“哪位同学会做风车?”请上来的同学很熟练地向全班展示了制作过程,边做边讲解:“首先裁一个正方形,然后两边角对折,折好后用剪刀把折痕的四条边剪开,最后把剪开的三角形的一角卷向中间,四个角都卷一面,最后用图钉钉在铅笔上就做好啦。”
学生们有的开始学着做,有的笑着议论,课堂氛围格外活跃。我趁势开始了引导:“这位同学讲解得很详细,他也给我们带出了一个信息:这个风车制作的过程中都产生了什么形状呢?”“正方形、三角形。”“现在我让风车转动起来,你们看到了什么形状?”学生们答得很响亮:“圆形。”“是的,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的图形的拼组,生活中的事物只要留意都能发现不同图形的组合变形,同学们能提出例子吗?”学生们提出了公交车有长方形和圆形的组合、电脑键盘有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组合等富有想象力的例子。有了实践引导基础,学生们在之后的拼图练习中也积极调动了思维,进展十分顺利。创新实践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让学生发现问题,得到创新启发,同时,课堂实践也能够调剂严肃的课堂氛围,更容易开启学生的思维兴趣。
以上就是
小编为您整理高中数学如何实现分层教学的全部内容,更多精彩请进入
栏目查看。
学霸君是专注于中小学生在线一对一辅导、人工智能、拍照搜题的学习平台。旗下学霸君1对1严选全国好老师,为学员量身定制个性化学习方案,辅导包含高中、初中、小学全科目。学习新场景+智能大数据分析,让中小学生更方便找到适合自己的好老师,学习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