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用教学设备数学

如何使用教学设备数学?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恰到好处地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生动、形象的描述,能从不同角度以不同的方式展现知识的内在规律,突破时间、空间、抽象、宏观、微观的限制,让学生充分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开拓学生的视野。今天,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数学有效的教学方法。
 

1.多媒体教学不能完全割舍教师的板书
 

板书是教师配合讲授和练习的需要在黑板上提纲契领地写出来的讲授提纲或者画出来的图表。在导入新课、揭示课题时,教师要板书课题;在引入概念时,要板书定义;在探究规律、研究性质时,要板书定理推论;在分析解题思路时,要板书主要的思考路径;在证题或解题时,要板书证明或解题的过程;在复习与总结时,要板书知识的结构及其内在的联系,以及主要的结论和注意之处。虽然这些层面有的可以用多媒体代替,不过板书是学生模仿的蓝本,像一些数学符号的书写、图形图像的画法等一些基本技能的示范就不宜一开始就使用多媒体代替。如必须让学生明白函数图像的产生过程:列表―取值―计算―描点―平滑连结之后,才能使用媒体画图像,否则学生对知识的产生过程模糊,在纸上就不能正确地画出函数图像。

2.课件制作需要注意的问题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运用多媒体课件是为了使学生在多媒体技术创设的优良环境中学习,觉得更有兴趣、更快、更好,同时让他们接受现代教育技术的熏陶。所以,编制课件必须要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水平,从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规律出发,做到内容表达清楚准确,难易适当,趣味性强,问题的提出、回答及反馈易为学生接受,视觉、听觉要合理搭配,声音和画面要精选,以免干扰学生的视听,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3.用多媒体教学要有效突破重点、难点
 

媒体是为教学服务的,事实上,无论一个教师是多么善于表达、比划,也难以表现一些抽象和具有共性的知识内容,而这些知识内容又往往是一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多媒体教学的过程再现等操作,便可以轻松解决问题,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另外,不要把一些很容易讲清楚的内容也做成复杂的课件,这样不仅教师费时费神,学生也抓不住重点。
 

参与数学课堂教学

问题来源的生活化、主题化。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小学生的思维偏重于具体形象思维,对于他们而言,只有那些他们熟悉的、理解的、感受过的内容才具有意义;反之,那些远离学生生活实际与经验的题材,在其头脑中并没有多少概念,很可能他的学习也是无意义的。
 

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在导入或新授环节考虑了题材的生活化,但在练习中体现较少,或者说学习内容的生活化没有很好地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其实从课的导入、新授及练习都可以统一在一个生活化的主题之下。
 

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使学生乐于参与
 

如在教学“角的度量”时,我根据这节课的特点,需要学生直观掌握度量角的方法,采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播放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的多媒体课件,让学生顿时置身于课件创设的问题情境之中,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我采用Flash动画方式展示线段、直线、射线及射线的移动和如何用量角器来度量角的度数,让学生在复习的基础上进入新的教学内容,展示1°角的概念和360°角的由来,形成了对角的直观认识,进而理解了角这一比较抽象的概念和量角的方法。
 

事实证明,多媒体计算机教学方式拥有生动性、新颖性、趣味性、直观性等许多特点,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完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能够让学生的创新精神得到更好的发挥,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再也不会被逼着学习,而是带着兴趣更主动地去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体。
 

吸引学生的数学课堂

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应用数学思想方法
 

,

学霸君1对1-智能测评+个性化提升,学霸君严选全国好老师1对1辅导,先学习满意再付费!学霸君在线1对1,大数据精准测评+智能场景辅导!智能场景家长实时监督

 年级:初中/高中/小学/中考/高考

 科目:数学/物理/化学/英语/语文

 中小学在线辅导,全程陪伴式学习

 

,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思想方法则是数学问题解决的指导方向。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实质是数学知识不断深入和数学思想方法反复运用的过程。因此通过问题解决的过程,进行实际操作,构造数学模型,培养数学意识,就是应用数学思想方法。
 

例如:一个长方形纸片长3分米,宽2分米,把它剪成边长为4厘米的正方形,可以剪多少个?学生做过地砖铺地的应用题,套用地面总面积除以每块地砖面积的方法,列成了(30×20)÷(4×4)≈37(个)。我们可以启发学生设想一下如何剪裁,学生很快应用数形结合思想,通过画图发现上述解法是错误的,在此基础上,学生对照图形(见图3),进 20÷4=5(个),按长边放每排放7个,按宽边放可5排,还余下2厘米宽的狭长长方形,不够放边长4厘米的正方形,一共可放7×5=35(个)。学生应用数形结合思想方法,联系生活实际,克服了机械模仿、生搬硬套的思维方式,消除了思维定势的负面影响,培养了创新意识。这个案例说明:在教学中,要特别强调解决问题以后的“反思”,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应用的数学思想方法,对学生来说才是最易于体会、易于深化的。

开展数学讲座的课外活动
 

数学讲座是一种数学课外活动的开展,在进行讲座的过程中学生脱离了传统课堂拘束的环境,可以用一种轻松的心态来进行学习。老师在进行讲座的时候,可以在轻松的氛围当中来给学生渗透思维方法,对教学思路进行一个系统的概述,也可以进行同学间的经验交流
 

因为老师的知识积累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向前推进,符合现代学生的成长要求,这就要求老师多跟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的想法,这样在进行思维渗透的时候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在讲座的过程中通过方法的交流和老师系统方法的讲解给整个数学学习带来无限的生机,一改往日沉闷的数学学习方式。
 

数学课堂训练学生思维

引导学生抓住思维的起始点
 

数学知识的脉络是前后衔接、环环紧扣的,并总是按照发生―发展―延伸的自然规律构成每个单元的知识体系。学生获得知识的思维过程也是如此,或从已有的经验开始,或从旧知识引入,这就是思维的开端。从学生思维的起始点入手,把握住思维发展的各个层次逐步深入直至终结。如果这个开端不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或思维特点,学生就会感到问题的解决无从下手,其思维就不会在有序的轨道上发展。
 

例如:在教学“按比例分配”这一内容时,从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平均分入手,把握住平均分与按比例分配的关系,即把一个数量平均分,就是按照1:1的比例进行分配,从而将学生的思维很自然地引入按比例分配,为学生扫清了认知上的障碍。 再如:解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时,从问题入手逐步深化认识,不但能够解决学生思维过程中无从下手的问题,而且有利于使学生的思维沿着起点发展,培养其思维的流畅性。 当然,不同知识、不同学生的思维起点不尽相同,但不管起点如何,作为数学教学中的思维训练必须从思维的“发生点”上起步,以旧知识为依托,并通过“迁移”、“转化”,使学生的思维流程清晰化、条理化、逻辑化。
 

创新实践课堂,开启学生的思维兴趣
 

小学生形象思维能力还较差,加上数学又是门比较抽象的课程,学生学起来比较吃力。为了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化难为易,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就需要更形象具体的课堂指导,这就要从教学实践中来实现。比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下册第三单元《图形的拼组》学习中,笔者就充分利用了创新课堂实践引导,我首先对学生们进行了图形知识巩固,请学生们准备一张笔记本纸自己动手折一折,比一比,学生们很快回忆起了长方形对边长度相等,正方形四边相等的特点。接下来我提了一个出乎意外的要求:“哪位同学会做风车?”请上来的同学很熟练地向全班展示了制作过程,边做边讲解:“首先裁一个正方形,然后两边角对折,折好后用剪刀把折痕的四条边剪开,最后把剪开的三角形的一角卷向中间,四个角都卷一面,最后用图钉钉在铅笔上就做好啦。”
 

学生们有的开始学着做,有的笑着议论,课堂氛围格外活跃。我趁势开始了引导:“这位同学讲解得很详细,他也给我们带出了一个信息:这个风车制作的过程中都产生了什么形状呢?”“正方形、三角形。”“现在我让风车转动起来,你们看到了什么形状?”学生们答得很响亮:“圆形。”“是的,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的图形的拼组,生活中的事物只要留意都能发现不同图形的组合变形,同学们能提出例子吗?”学生们提出了公交车有长方形和圆形的组合、电脑键盘有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组合等富有想象力的例子。有了实践引导基础,学生们在之后的拼图练习中也积极调动了思维,进展十分顺利。创新实践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让学生发现问题,得到创新启发,同时,课堂实践也能够调剂严肃的课堂氛围,更容易开启学生的思维兴趣。
 

以上就是
小编为您整理如何使用教学设备数学课的全部内容,更多精彩请进入
栏目查看。


学霸君是专注于中小学生在线一对一辅导、人工智能、拍照搜题的学习平台。旗下学霸君1对1严选全国好老师,为学员量身定制个性化学习方案,辅导包含高中初中小学全科目。学习新场景+智能大数据分析,让中小学生更方便找到适合自己的好老师,学习更高效。

  • 【全国好老师】严选全国好老师

    高学历高能力老师执教,各地经验教师,专业扎实,严控教学质量;

  • 学霸君1对1】中小学在线1对1辅导

    24h轻松上课,打破时间地域限制,针对性教学,孩子学习更专注;

  • 学习新场景】智能教学模式+大数据分析

    1对1个性化学习方案量身定制,课堂随时旁听,全面了解学习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