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一年级数学概念性教学设计_学习
如何进行一年级数学概念性教学设计
如何进行一年级数学概念性教学设计?数学概念教学是学生概念意象不断强化和完善的过 程。让学生通过概念意象建立对概念理解和应用的过程,教师要充分考虑一年级学生在概念意象建立方面的重要性,帮助学生建立概念意象,促进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今天,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数学教学方法。
1.突出原型,形成正确的概念意象
教师在学生接触数学概念时,要尽可能为学生提供一个直观的、典型的实例,让学生在初期建立正确的概念意象。例如,学生在认识物体时,关于认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和球,首先出示我们经常会看到的各种形状的纸箱、杯子等物,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觉分类,从而根据物体的形状分类,认识不同的物体。从经验出发,利用生动的生活形象形成概念意向。
2.突破原型,形成精炼的概念意象
我们说数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在一年级的数学教学中,以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出发,最后抽象到精炼的数学概念,让学生充分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形成精炼的概念意象。以一年级认识物体为例,当学生认识到生活中有各种不同形状的物体时,教师适时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的教具,通过教具的展示,让学生对不同形状物体的概念意向变得更精炼。最后,出示四种物体的立体图,完成由形象到抽象的过程,突破生活中的原型,形成精炼的概念意向。
3.变式的设计,形成深刻的概念意象
对付错误的概念,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学生面对错误与所学科学之间的矛盾。受生活经验和例子的影响,学生容易把生活中的一些例子的特性或已有经验当成概念。因此,这样的概念具有特殊性和片面性,例如,学生在学习20以内加减法时,学生习惯了等号在右边,学生形成这种定势思维后,当把等号换到左边时,学生往往不知道如何下手。那么,在教学中,我会用不同的方式,变换等式的书写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加法的概念和等式的形式。
数学课堂教学方法
1、从学生和教学内容的实际出发,创造性地组织数学智力活动,让学生在真实思考和创新的体验中构建知识,学习方法,增长智慧。这里说的智力活动,就是为学生创设一种动手操作、独立观察、引起思考的实际活动,激起学生自主地钻研和创新,经过群体的交流,完成对信息的加工过程,使知识变成学生自己的精神财富。
2、真正树立学生是教学活动主体的思想。这句话作为一个口号来提是比较容易的,但真正落实在课堂上,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首先,教师必须转变角色,真正从权威的讲授者变为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的好朋友和引导者。我们经过了较长时间的实验、摸索、总结,觉得要解决这个问题,应彻底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建立起一套新的课堂教学结构。实验班初步形成的教学思路是”问题情景–操作、探讨、交流–总结、应用、拓宽”。经反复实践,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过去上复习课,老师系统整理知识,学生听完后,完成一些相应的习题,总结一下,就算是复习告终了。复习课的改革多年来一直是一个难点。但在我们的实验班上大改过去的上法,知识的脉络由学生分小组独立整理,练习题在教师的引导下互相设计,交流练习。就拿分数应用题的一节复习课来说吧。学生用表格、树枝图、迷宫图、实物图等多种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整理思路,不管那种形式,都把这一单元的知识联系、解题规律揭示得清清楚楚。在交流过程中,还允许同学们提出问题,进行答辩,关键的环节还能举例说明。特别是有一个小组设计了一棵彩色的大树图,用根、茎、枝、叶把有关分数乘、除法应用题在知识和解题方法上的内在联系、基本规律、把握本单元的知识基础,形象有趣地展现在大家面前,再加上巧妙的练习设计,赢得了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赞扬,使这节复习课上出了情趣,上出了深度。学生们在学习潜力和学习方法上的出色表现,深刻地教育了老师。
3、积极营造自然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敞开思想参与学习活动。儿童的天性是活泼好动,乐意在游戏和活动中学知识,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但在传统的课堂上,往往被过于严肃的”管教”和”八股式”的套话,把好问好学的积极性压抑了下去。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我们提倡教师办好三件事:一是保证学生在探讨问题时,有宽松的气氛,必要时,可以下位,可以重组小组,甚至大声争辩;二是理解童心,允许学生用自然的、带有童趣的语言表达思想,交流意见;三是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这样就可以大大解放了学生,也大大解放了老师,课堂上呈现出一种积极的、向上的、自然的、和谐的新景象。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
讲授新课,激发兴趣
1.动手操作,激发兴趣。如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时,让学生在课前自制一个长方体,新授时在讲清表面积的概念的基础上,让学生把模型拆开放平,成为一个组合图形,人人动手量出原长方体的长、宽、高,引导学生观察,并用多种方法计算表面积,再通过比较、归纳,得出长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公式。这样教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所学知识印象深刻,记忆牢固。
2、因材施教,唤起兴趣。如教学“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时,首先让全班男生1至8报数,正好有3个8人,又让全班女生1至8报数,恰好有2个8人。此时,学生产生了好奇心,激起学生探索新知的兴趣。我问:“刚才同学们1至8报数,男生报了几个87女生报了几个87全班一共报了几个87”接着又问:“本班男生人数是全班人数的3/5这句话你们应怎样理解?学生不难说出:是把全班人数平均分成5份,取其中的3份,每份有几个人,就是求全班人数1/5是多少?3份有几人,就是求全班人数的3/5是多少人?即男生人数。这样层层深入,环环紧扣,使学生明白: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也就是把一个数平均分成若干份,取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数是多少。 “你出题我来做”活动。这些活动不仅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而且加深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理解和运用,既提高了成绩,又发展了兴趣。
,
学霸君1对1-智能测评+个性化提升,学霸君严选全国好老师1对1辅导,先学习满意再付费!学霸君在线1对1,大数据精准测评+智能场景辅导!智能场景家长实时监督
■ 年级:初中/高中/小学/中考/高考
■ 科目:数学/物理/化学/英语/语文
■ 中小学在线辅导,全程陪伴式学习
,
巩固练习,提高兴趣
1.体验成功,提高兴趣。“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有增强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求得成功的努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成就动机的定向和驱动作用,引导学生经过紧张的智力活动去完成学习任务,取得成功,获得满足感和愉快感。学生如能经常地受到这种成功的激励,就可使他们深信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就会对数学更感兴趣;例如:教学“元、角、分”的认识后,组织学生进行“开办小商店活动”。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件学习用品,标上价格后作为商店里的一件商品。然后选出几名同学作营业员,其他学生当顾客,进行买卖活动。这样,不但巩固了学生对元、角、分的认识,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而且使他们在活动中体验到数学的广泛应用性,体会到生活离不开数学,从而对学习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2.采用游戏,提高兴趣。如:教学“数的整除”练习课时,我给每个学生编上学号,给每人一张小卡片,专门写自己学号的特征,随着教学内容的丰富,特征越写越多,然后让学生用表演的形式念出来。1号学生说:“我是最小奇数,又是你们每个数的最小约数,我与众不同,即不是质数,又不是合数,我可以和你们都分别交上朋友,组成互质数。”9号学生说:“我是一位数的老大,既是奇数,又是合数,我是3的倍数,又是18、27、36……的约数。这种练习方法,新颖有趣,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巩固了所学知识,增强了教学效果。
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1.注重问题的引出
在数学上所有的思维都是由问题而引发,数学知识的学习从本质上看都是一种较为繁杂的思维活动。数学的课堂教学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问题并指出问题,最后分析与解决问题,这就是教师引导与发展学生思维的重要过程。如果能够把数学教学课程进行合理安排,那么其教师就应该积极正确地引导学生发展思维能力。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都是借助问题的提问而展开全面的教学,也只有通过问题教学才能有效地培养与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如果教师想让学生在能够牢固、灵活地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能够真正掌握已学的知识点,为此教师就应该有意识、有目标地引出问题,善于指引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通过归纳演绎、比较对照、抽象概括、综合及分析等一系列有效的逻辑思维培养方法,在不知不觉中发展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根据学生的特点,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
在课堂中教师不能过多地为学生讲解答案,而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研究,并引导学生寻找不同的解答方式,在保证思路的正确下,根据学生的特点而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例如,在小学高年级阶段中的教学内容中质数、合数等都需要使用符合学生特点的演示或者实际操作,这样学生才能正确理解与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同时还能让学生的思维得以全面发展。虽然游戏只是学习中的小插曲,但是在讲解有关难以理解的数学知识时还是存在一定的作用。若小学数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那就能更好地发展学生逻辑思维。
3.使用正确的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数学课程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就应该要求教师使用正确的教学方法,结合精心的教学设计,让每一节数学课都能形象、生动以及有趣地开展。激发学生数学的思维兴趣是每一位小学数学教师应有的技能,并且要求数学教师引导学生善于运用已有的经验来开创新知识,让学生获取学习的乐趣。例如,学习长方形面积的时候,教师应该先让学生自主地利用已经学过的知识来探究新知识,从中再寻找正确的答案。
以上就是
小编为您整理如何进行一年级数学概念性教学设计的全部内容,更多精彩请进入
栏目查看。
学霸君是专注于中小学生在线一对一辅导、人工智能、拍照搜题的学习平台。旗下学霸君1对1严选全国好老师,为学员量身定制个性化学习方案,辅导包含高中、初中、小学全科目。学习新场景+智能大数据分析,让中小学生更方便找到适合自己的好老师,学习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