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与数学教学如何融入

核心素养与数学教学如何融入?数学核心素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灵魂,离开了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就如同没有灵魂的人失去了生机活力,数学教育工作者应有意识地在数学知识和技能教学时,今天,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数学教学的技巧.
 

首先,注重数感和数学意识的培养。学龄前儿童在生活中通过简单的数数、识数等活动已有了最初步的对数的感知,如一只手有五根手指,人有两只眼睛、两只耳朵等等,这些就是儿童最初的数感。小学数学教学就是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逐步扩大认数的范围,发展学生的数感。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指出:“人们对数学产生枯燥无味、神秘难测的印象,原因之一是数学教学脱离实际。”所以,数感的培养也离不开生活,它不是通过传授而能得到培养的,数感的建立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过程,同时也要有一个层次性、阶段性的标准,什么年龄就应具备什么程度的数感。在小学低年级,要使学生建立初步的数感,就是要让学生理解所学的数和计算意义,学会用数及其关系来表示和交流,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等。作为小学教师,应把握好小学这个好时期,根据小学生好奇心强、可塑性强的特征,结合相应的生活实例,综合几个领域的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数感,发展他们的数学意识,这将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受益终生。

其次,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在教学中,有些概念是十分抽象的,但他反映的内容又是很现实的,它与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所以,这部分知识的教学,应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的体验和感受,理解这些概念的含义。比如说,在教学量与计量时。首先,要让学生进行具体的、现实的活动感受,让他们获得初步体验。例如:教学“吨”时,可让学生提一提教师准备好的一千克物体,先感受一千克的重量,并让学生知道“1吨=1000千克”的数量关系后,再想象出1000个这样的物体加在一起有多重,最后联系生活实际举些例子进一步感受“吨”的实际含义。其次,要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获得有关量与计量知识运用的感性经验。例如:根据有关的描述填各种单位;判断生活中对各种单位描述的真确性;让学生用各种单位来描述身边的事物;还可以让学生去生活中调查常用的计量单位有哪些等等。这样做学生不但感兴趣,而且在不知不觉中让学生学会了对这些抽象概念的记忆、理解和应用。
 

最后,培养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方式思考问题,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数学源于日常生活,生活中又处处离不开数学小学生的思维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数是形的抽象,形是数的表现,“数形结合”能帮助学生生成正确的数学表象,促进学生的数学理解。数形结合,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就是进行数学思维的培养,也就是培养用数学的方式思考问题并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比如认识重量单位和长度单位的教学,内容都是抽象的概念,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启发学生用手指比一比、量一量相关物体的长度,由此感受到一厘米、一分米、一米的大体长度;用手掂一掂相应的物体重量,如一枚硬币、一袋盐、一个鸡蛋等感受一克、一千克的实际重量。教学中还应经常为学生创设一些来自源于生活经验的数学情境,培养用数学的方式思考问题并选择合适的数学方法解决问题。比如调查各小组同学放学回家方式的统计活动:可以让各小组同学自己商量决定用已掌握的哪种统计方式进行数据的收集和记录,如画“正”字、画勾、画图形等等,并且安排好由谁完成收集记录原始数据,谁来完成统计表的数据汇总以及绘制统计图。经历了系统的统计活动后,学生便会养成运用已有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习惯,这样的教学若持之以恒,学生定会在潜意识里形成用数学的方式思考问题,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核心素养也会在这基础上逐步发展和提高。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注重学生实际操作。培养学生探索能力
 

数学教材是实现课程目标的体现,是学生借此学习新知识的基本线索和教师赖以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新课程为教材的多样化和呈现形式的多样化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从学生熟悉的情境人手,展开最基本的、丰富多彩的数学内容,更多的是强调学生实际操作,以试一试、做一做、讨论的形式编写,相当一部分的例题、习题较旧教材更贴近实际生活,更注重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由于初中数学课程内容的重大调整和变化。要求教师必须具很强的开发能力。要深刻领会新教材的意图,全面地熟悉新旧教材的变动情况,根据教材改革的要求及时更新数学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好新教材。
 

要善于以教材为基础,继承与创新并重,可对教材适当补充和删减,或调整教学顺序,搜索有关资料并进行归纳整理,不断积累课程资源,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带领学生分析新教材,用好新教材,培养学生对教材的知识发现、探索和运用的能力,进而具有自学能力。讲授中,不能照本宣科。不能固守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而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现代化手段、几何图形等,带领学生走向教材,用好教材,和学生共同探讨和解决问题。教师不再是教教材。而是在教学过程中“做数学”。
 

加强直观教学,培养从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模型的能力
 

对一些数学问题的引人,运用直观手段向学生提供丰富而典型的感性材料,如采用实物、模型、挂图,或进行演示,引导学生观察,并结合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以便让学生接触有关的对象,丰富自己的感性认识。教学中要使学生了解所学价值和背景,学生应当看到数学什么时候被应用,以及如何应用。教师应强调把数学应用到现实世界中以及与中学生有关的其他环境中的问题上去。例如,在讲“解直角三角形”时。可利用这样一个实际问题:修建某扬水站时,要沿斜坡铺设水管,这实在是一个施工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从剖面图看到,斜坡与水平面所成的LA可用测角器测出,水管AB的长度也可直接量得,当水管铺到B处时。设B离水平面的距离为Bc,如果你是施工人员。
 

如何测得日处离水平面的高度?有的同学提出从B处向C处钻个洞,测洞深;同学们有下列反应:(1)因为根据实际情况,这样做费力;(2)c点怎样确定;(3)如果B离水平面的距离很高,施工技术要求非常高,安全问题得不到保障等等。教学时应该注意从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模型,运用解直角三角形知识去解决:在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一个锐角和斜边求对边的问题。得出Bc=AB。sinA(AB,∠A均已知)。通过数学在其他科学以及社会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感到数学既不必是严肃的。也未必是遥远的,它既和人类的几乎所有活动有关。又对每个真心感兴趣的人有益。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
 

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数学的应用价值调动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把数学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交流信息的手段和工具”。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设数学在现实生活中应用的情境,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他们所熟悉的事物组织教学,引导学生自己去认识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领悟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与价值,使他们认识到“数学是生活的组成部分,生活离不开数学”。使学生深刻理解所学知识的现实意义,既了解和掌握了数学知识的用途,也增强了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使他们深深地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与现实生活是紧密相联系的,离开数学将寸步难行。因此,我细心挖掘教材中一切与生活有联系的内容,充分发掘数学中的生活内涵,使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价值,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

学霸君1对1-智能测评+个性化提升,学霸君严选全国好老师1对1辅导,先学习满意再付费!学霸君在线1对1,大数据精准测评+智能场景辅导!智能场景家长实时监督

 年级:初中/高中/小学/中考/高考

 科目:数学/物理/化学/英语/语文

 中小学在线辅导,全程陪伴式学习

 

,

增强自信心、用学习的成功感增添学习兴趣
 

正如魏书生老师所言,教师要想方设法鼓励学生全体参与,启发他的求知欲望,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增强自信心。在教学中做到“低起点,突重点,散难点,重过程,慢半拍,多鼓励。”如对学得特别好的学生可用“好棒”、“真聪明”等激励性评语;对学习上有进步的学生可用“进步真快”、“加油啊”等鼓励性评语,对后进生可用“继续努力”等评语。这样,在老师的帮助下,既能让学生在各自不同的起跑线上逐步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又能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愿望,形成强大的学习动力,树立起学习的信心,有了自信心,培养学习兴趣就不难了。许多研究表明,在杰出人物与平庸者之间最显著的差异,不是智商的高低,而是兴趣、情绪等非智力因素的优劣。
 

数学的应用价值调动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对教学内容要讲来源,讲用处,通过联系实际,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样学起来自然有亲切感、真实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动机,产生学习兴趣。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在教室里布置了一家超市,里面摆了好多商品,琳琅满目,选一位小朋友扮演售货员,其他小朋友先仔细观察这些商品的价格,一方面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了人民币,使课内的数学知识得以巩固。另一方面也让学生真正认识到数学就在我们生活中间。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选准知识点,创设创新思维的情境
 

小学数学教学中,要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智慧,一定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在教学圆面积计算公式时,一般是通过由教具的直观演示对圆形面积的割补转化,推导出圆面积计算公式。这对于小学生来说,无疑是一次具有创造性的思维过程。
 

学习圆面积计算方法时,学生已掌握了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有了利用学习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计算方法的初步经验,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应体现在帮助学生树立假设,一步一步地展开推理论证,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可以设计四个思考题:能否将圆转化为已学过的图形?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的周长和半径有什么关系?如果圆的半径是r,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依据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整理出圆面积计算公式。通过上述四个问题的思考,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促使学生主动地发现规律、掌握规律,创造性地获取新知识。
 

提倡自主探索、合作学习
 

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倡导“再创造”的数学教学理念,他反复强调:学习数学正确的方法是让学生进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数学知识自己去发现或者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数学教学的创新,体现在学生通过自主活动去学习数学、发现数学、创造数学
 

基于这一理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一方面尽量给学生动手操作、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经历自主探索知识,变学习过程为探索创新的过程。另一方面,教师引导学生与他人合作,分组开展讨论,然后由各小组代表进行汇报。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在学生初步认识了1/2后,教师首先让学生独立思考怎样用正方形折出1/2来,再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互相展示自己的思考成果。学生不仅折出了1/2,甚至有学生折出了1/4。这时教师要及时抓住学生这种智慧火花的闪现,加以引导,使学生对1/2甚至对1/4都有了清楚的认识。这样,不仅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而且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以上就是
小编为您整理核心素养与数学教学如何融入的全部内容,更多精彩请进入
栏目查看。


学霸君是专注于中小学生在线一对一辅导、人工智能、拍照搜题的学习平台。旗下学霸君1对1严选全国好老师,为学员量身定制个性化学习方案,辅导包含高中初中小学全科目。学习新场景+智能大数据分析,让中小学生更方便找到适合自己的好老师,学习更高效。

  • 【全国好老师】严选全国好老师

    高学历高能力老师执教,各地经验教师,专业扎实,严控教学质量;

  • 学霸君1对1】中小学在线1对1辅导

    24h轻松上课,打破时间地域限制,针对性教学,孩子学习更专注;

  • 学习新场景】智能教学模式+大数据分析

    1对1个性化学习方案量身定制,课堂随时旁听,全面了解学习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