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如何信息化教学设计_学习
小学 数学如何信息化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如何信息化教学设计?数学素养归根到底是一种文化素养,数学教育也就是一种文化素质的教育,它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当然,利用信息化教学环境优势,充分把握教材,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为学生创造适合他们开展和参与各种探究活动的条件,今天,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数学教学的技巧.
一、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环境优势呈现情景图,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
小学数学教材中每一个知识点都有一个学生喜闻乐见的熟悉的或者是有趣的画面,教师可以利用课件等把情景图呈现在学生眼前。如何让学生从画面中发现数学信息是关键的第一步。教师可以利用课件呈现的情景图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先看画面上都有什么,每种有几个,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慢慢的学生学会了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画面、观察事物,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世界著名科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如,教学厘米的认识时,我把课本上的情景图改编成动画片,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启发学生动脑思考,语言不多,但充满了童话色彩,学生学得兴趣盎然。
二、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环境优势模拟各种竞赛活动情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小学生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在数学教学中创设竞赛情境,让学生由过去的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个性。如,在课堂巩固环节,我经常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这样的情境:动物王国里正在进行一场比赛,想让我们当小裁判,同学们愿意吗?这样创设情境,既让学生展开竞赛,有效地学习了当堂课的知识,也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悬念,培养了他们对知识探究的能力和习惯,激发了创造力。在教学中还可以结合所学的数学知识设计一些过关游戏、夺红旗比赛等。让学生在玩中学、做中学,培养了兴趣,陶冶了情操。这样学生就会惊喜地发现,原来数学这么有趣,数学无处不在。
三、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环境优势创设生活情境,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新课标提倡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加强动手操作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发展思维的有效方法。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的学习创设生活情境,如,模拟购物、随机摸奖等。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做”数学,能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一个内化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就是学生将知识“数学化”的过程。
让小学数学课堂更精彩
充分估计学生
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和探究的空间大了,意味着传统的预设内容要相应地减少。而“开放”往往带来“无序”,这就要求教师在备教案的同时,更要注重备学生,要充分考虑学生学习进程中的可变性。也就是说教师作为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应尽可能地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多考虑一些。这样能使我们在应对课堂非预期信息时思路相对宽一些,心态相对稳定一些。例如,笔者曾听一位教师执教的《圆的认识》,就是一节典型的动态生成的课。一节课中的三个主要环节,都是先由学生操作,再自行总结,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课一开始,教师就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让学生在练习纸上试画两个圆,要求一个比“我的脸”稍小一些,一个比“我的脸”稍大一些,教师给了学生拥有充分的活动和体验时间。
学生有了感性认识后,教师请几个学生用语言描述怎样才能满足这一条件。学生的语言明显存在个性差异,教师非常善于捕捉学生的想法,及时地作出针对性引导,双方产生积极的互动,最后得出结论“圆规两脚尖之间的长度决定圆的大小”。学生在这个生动活泼的体验过程中,积极参与,主动探索,显示出听课者事先无法预料到的动态生成能力。
善于倾听学生
学生是一个个不断发展充满活力的个体,有时学生的思维可能超越教师,因此,对于课堂上学生突然出现的新颖而奇特的想法,教师要善于倾听。首先教师要有倾听的意识,要时时想到自己是组织者、引导者,舍得放权,舍得让学生说;其次要有倾听的耐心,要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如果教师轻易否定或随意打断学生的回答,就会压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扼杀学生的创造思维;此外要注意倾听的方法,要给予学生适时的点拨、必要的引导,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善于倾听既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也是教师的一种教学艺术。通过倾听不仅可以获取反馈信息,而且可以预测师生互动的大致走向,从而更好地调控课堂教学。
如笔者在教授两位数加两位数(28+13)时,在学完一般方法后,便提问“还可以怎么算?”鼓励孩子提出其他计算方法。在小组讨论过程中,笔者发现有个孩子的见解与众不同,但词不达意,小脸涨得通红,意思是“不一定非得从个位算起,也可以从十位算起”。见此情景,笔者及时进行引导“先估算3+8是否满十,够十,就在十位上加十,十位上变为2+1+1=4,个位上见8想3-2=1写1。这样想就不会忘记进位了。”在笔者的帮助下,孩子终于把自己独特的见解表达清楚了。孩子笑了,其他孩子也纷纷伸出大拇指夸奖,大家为该同学释放的潜能而喝彩。
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培养兴趣,调动浓厚的学习积极性
,
学霸君1对1-智能测评+个性化提升,学霸君严选全国好老师1对1辅导,先学习满意再付费!学霸君在线1对1,大数据精准测评+智能场景辅导!智能场景家长实时监督
■ 年级:初中/高中/小学/中考/高考
■ 科目:数学/物理/化学/英语/语文
■ 中小学在线辅导,全程陪伴式学习
,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这是说兴趣可以引导和推动一个人去钻研,去探索,将注意力放在人所感兴趣的问题,从而获得创造的成功。一般说来,数学学习成绩好,就容易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反过来, 对数学一旦产生了兴趣,它就会成为一种强大的动力,推动学生努力学习,提高学习效率,从而取得更好的成绩。有些学生对数学学习没有兴趣,甚至对数学学科产生厌烦情绪,这就容易导致学习效率低,数学成绩差。对学习数学来说,浓厚的兴趣更为重要,因为数学比其他学科更抽象,逻辑性更强,学习时间也更长,如果没有学习兴趣很难学好,因此教师应该结合具体的数学教学,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对学生取得的哪怕是一点点微小的进步和成功,进行鼓励与表扬,让学生他们体会到成功的滋味,认为学好数学并不困难,产生对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
因此,在教学过程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递知识,发展能力,而且还要培养学生兴趣,最终达到学生素质的全面的提高。兴趣的培养,一方面需要教师对学生的关爱,具体表现为:备课时,尽量寻找一些热点话题,通过热点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当学生在学习上有困难时,及时、耐心地帮学生解决,不讽刺挖苦学生;当学生提出具有建设性和可行性解决方案时,要给予积极引导和鼓励,不打消学生探索问题的积极性;最后给予学生客观的评价。
多表扬和鼓励,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由于人的认识活动问题伴随着一定的情感因素,当情感因素受到压抑时,人的自我创造潜能就得不到充分的发展和体现,而只有尊重学生和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传递的环境,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自己的数学能力缺乏自信心,缺乏毅力,这种心理障碍又与认知方面的原因交织在一起,自然增加了他们对数学的恐惧心理。因此,教师应减少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薄弱之处,减少学习的困难,在课堂提问、做作业和其他数学活动中,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在学习上的微小进步,要及时给予肯定,提供机会,帮助成功,让他们在成功的体验中增强信心。教师要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期望,让学生增强自信心。
通过数学实践活动,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快乐。数学的实践活动是有别于数学学习活动的另一种综合性活动,这对形成正确的数学观和确立良好的学习目的很有好处。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使学生的意志经受了锻炼,同时又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更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通过鼓励性的及时评价,不但能调整学生认知行为,而且在师生情感上也能产生积极的效果.例如:在班级撰写数学小论文比赛中,教师把出色小论文张贴在教室后面,供全班同学观阅,对特别有新意、有深度、有见解的小论文,教师指导他们补充、修改、完善,并在学校公示栏里公示,这样不仅让这几位学生体验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他们学习的自信,而且也起到了带头和示范作用,从而在学生中产生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
数学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课堂环境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小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良好的课堂环境应该是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然而,如果教师总是偏爱好学生,忽视所谓的差生,不利于整个班集体的发展。有的学生会产生消极的想法,认为反正学不学都是差生,所以,教师应该创建一个民主的教学环境,才能使学生愿意投身到学习中去。课堂上教师提出的某个问题,学生经过思考回答问题,若学生回答的教师不满意,表情不满意,也会使学生丧失再次思考问题的能力。良好的课堂环境是需要教师以和蔼可亲的态度,耐心教导学生学习,即使回答问题错误,学生也会重拾思考问题的耐心。
比如教师提出一道鸡兔同笼的问题,笼子里装了鸡和兔一共13个头,鸡和兔的腿总共有344条,问鸡和兔一共有多少只?有的学生想法很好,13个头也就是有13只动物,首先把所有的鸡都当成兔子来算,也就可以列出式子腿总共会多出这么多(13×4-44)条,于是有些学生就直接用(13×4-44)÷4来算,学生认为每只兔子共有4条腿,所以用都算的兔子腿来除以4合情合理。这个时候教师可以先夸奖学生正确的地方,然后语重心长地告诉他是不是除法间应该讲求对应关系呀?多出来的腿应该对应的是每只鸡多出来的腿啊?剩下的时间交由学生思考,大多数学生都能恍然大悟,由对应关系来看,鸡的数量=多出来腿总量÷每一只鸡多几条腿,学生便可以很快将错误改正为(13×4-44)÷(4-2)。学生在教师的耐心点拨下,通过独立思考完成的题目会更加有成就感。
培养趣味活跃的课后观察交流,引导小学生独立思考
课后的时间仍然可以被利用,数学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教师经常与学生进行心得体会交流沟通才能了解学生薄弱在哪里,良好的师生沟通不仅帮助师生关系更加融洽,而且能解决师生间的代沟问题。小学生大多数比较天真烂漫,喜爱观察事物,教师可以布置课后家庭实践作业,认识你身边的几何体,目的让学生能够透彻认识教材中所讲的几何体,思考这些几何体的形状和性质。
有些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可以发现家中的有些桌子腿和凳子腿是三条腿,这正验证了教师告诉大家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特点,有的学生还会兴奋地告诉教师家中墙角也是三角形,有些学生就会问教师为什么房子要做成长方体而不是锥形呢?这里就会延伸到几何体的体积问题了,但教师指点学生细心观察同底同高锥体和长方体的大小时,学生很容易得出结论长方体的体积要更大一些。这样问题就迎刃而解了,通过观察的事物更加直接,小学生理解起来更加轻松。
以上就是
小编为您整理小学数学如何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全部内容,更多精彩请进入
栏目查看。
学霸君是专注于中小学生在线一对一辅导、人工智能、拍照搜题的学习平台。旗下学霸君1对1严选全国好老师,为学员量身定制个性化学习方案,辅导包含高中、初中、小学全科目。学习新场景+智能大数据分析,让中小学生更方便找到适合自己的好老师,学习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