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教学如何做到精讲广练

浅谈数学教学如何做到精讲广练?不少数学教师仍迷恋知识灌输和题海战术。这种繁重而枯燥的教学常常使学生兴趣索然,也使教师的教学陷于低效状态。今天,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数学教学的技巧.
 

精妙导入 激发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学中一个精妙的导入如同一把开启学生兴趣大门的钥匙,能让学生轻松融入课堂,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提高数学教学效率。通常,教师可借助三种精妙导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⑴悬念导入。教师有意识地创造悬念,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趣味横生,吸引他们积极思考。比如教学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关系时,我让学生思考这样的题目:“已知方程5×2+6x-8=0的一个根为X=-2,不解方程求另一个根X=?”,我先给出X=(- )-(-2)=__,说:“请同学们算出结果,再进行验算。”当学生算出结果X= ,且验算答案正确时,他们非常惊奇,急于想知道“为什么?”此时我便说:“其实这是今天学的内容,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之间存在着一种特殊关系,通过前面的运算,你能找出来吗?”简单几句话,即刻让学生悬念顿生,激发了他们强烈的求知兴趣。⑵故事导入。比如教学“有理数的加法法则”时,我引入故事:“两只小猴在森林里游玩时发现一棵结了很多桃子的大桃树,便立即爬上去,其中一只猴子先爬3.5米,又爬了1.5米摘到桃子;另一只猴子一口气爬了4米后,不小心滑下1.5米,真可惜!请同学们计算一下此时两只猴子各爬了多少米?另一只猴子还应爬多少米才能摘到桃子?”
 

当学生被故事深深吸引时,我引出了学习课题,把故事中需解决的问题与学生所学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在想知道答案的前提下饶有兴趣地投入到了探究新知的情境中。⑶联系生活实例导入。比如教学等腰三角形判定时,我带学生实地估测学校门前一条东西流向河流的宽度,对学生说:“不过河,也能测出河面的宽。”在我的指导下,学生选择河流北岸上一棵树为B点,接着在这棵树的正南方的岸边A点插上小旗作标志,然后沿南偏东60°方向走一段距离到C处时,测得∠ACB=30°。这时我说:“测量AC的长度就可知河流宽度了。”学生们又好奇又兴奋,主动思考这样估测河流宽度的根据是什么?之后他们在合作讨论中得到猜想结果是AB=AC。此时我及时引导学生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外角知识展开探究,得出前面的结论是正确的。紧接着,我在课堂上导入了“如何判定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学习,有效激发了学生探求新知的兴趣。

精讲原理 构建新的认知结构
 

讲授新知识是课堂精讲的重点和关键。在教学新知识时,教师须紧紧围绕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法则等知识点进行精讲,力求做到浅显易懂、清晰、透彻,便于学生借助已有知识掌握原理,构建新的认知结构。
 

譬如,就数学概念教学而言,为形成学生对概念的认知,要求:⑴教师应围绕概念的本质属性即从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进行精讲,而且精讲得越详细、越具体,学生就越容易抓住概念的本质属性,帮助他们形成新的认知结构。⑵教师应紧扣概念,在范例教学中精讲怎样深挖隐蔽条件,以完善学生对概念的认知。比如: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a-2)x2+x+a2-4=0,x=0是方程的根,则a的值为 ,解题时,学生容易忽略“一元二次方程”这个前提条件,把答案填成“±2”,而正确答案是“-2”。因此,我在解题过程中重点提示学生答案正确与否,还须验证答案是否满足“一元二次方程”的题意要求,从而使学生明确认识到解题时应密切注意题目的条件和结论,必须找出已知条件中的关键词语,才能发现隐蔽条件,完善有关概念的整体认知。
 

创新数学课堂教学

一、落实三维目标
 

在新课程背景下,数学教学目标变得丰富了,它涉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三个维度的目标,使得数学教学目标更加全面,更能促进学生的发展。这三维目标的关系可以形象地表述为:知识与技能既是数学教学目标,又是促进学生价值观念变化的重要载体;过程与方法是数学教学的核心环节,是认知的杠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数学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是获得知识与技能的附属品,而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且与其它教学目标有机地整合在一起的,它是认知的根本;错误与失败是认知的绿叶。在教学实践中,我摸索了落实三维目标的两条教学策略。
 

二、重视隐性知识的教学
 

英国教育家波兰尼把知识分为隐性知识和显形知识,他认为:许多技能、方法、交往、态度、体会、情感等方面的知识都是隐性知识(即只能意会的知识)。隐性知识无法形成像数学课本一样的格式化知识,只能通过学生在实践活动或具体案例的分析中感受和习得。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体验、感受、感悟、反思和习得,不仅有助于他们深化相关数学知识的理解、认识,而且能提升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他们学习数学的态度朝主动、积极方面发展,感受成功探究带来的愉悦。例如,在“三角形的内角和”学习中,学生通过量一量活动,初步感受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大致是180度,但是此时学生尚存疑惑;通过拼一拼活动,学生便可发现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可以拼成一个平角,这时疑惑消失了、成功探究的喜悦出现了;再通过特殊三角形的推导说明,学生更坚定了自己的猜测是正确的,自信心诞生了……通过他们亲身经历数学的探究活动和与同伴的协作互助,不仅促使他们习得三角形内角和的知识,而且促使他们习得怎样探究一类数学知识的方法,同时促使他们的数学学习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产生了良性变化。
 

三、重视数学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
 

注重数学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实际上是注重获取数学知识经历的体验,它彻底改变了传统教学中“重知识、轻方法,重结论、轻过程”的做法。在具体的数学教学中,作为教师要精心设计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使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科学有序地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让学生的心智得以运动,并经历这种心智运动所伴随的情感体验。例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先让学生猜一猜能被3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于是学生猜测个位上是3、6、9的数能被3整除;再引导学生举实际例子验证猜测是否正确;当学生发现猜测不正确后,引导学生在计数器上用“算珠”任意摆数、试除,由学生自主发现算珠个数是3的倍数时,摆出的数能被3整除;这时引导学生思考:摆出的数与算珠有什么关系呢?进而引导学生发现: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这样学生经历了猜测、验证、实验、发现的过程,自然能获得深刻的体验,获得自主探索的成功。
 

激发数学学习兴趣的策略

,

学霸君1对1-智能测评+个性化提升,学霸君严选全国好老师1对1辅导,先学习满意再付费!学霸君在线1对1,大数据精准测评+智能场景辅导!智能场景家长实时监督

 年级:初中/高中/小学/中考/高考

 科目:数学/物理/化学/英语/语文

 中小学在线辅导,全程陪伴式学习

 

,

1.个人游戏。以学生个体为单位进行一些操作类的游戏,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观察等掌握事物特征,学会观察、比较能力等。如在学习“图形的拼组”时,我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通过折一折、剪一剪等得出各种图形,从而使学生加深对各种图形形状的认识。这样在操作中学习知识比教师单纯的讲授更具有吸引力,更能激起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同时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理解,使学生印象深刻,记忆持久,而且利于学生空间形象感的形成。
 

2.集体游戏。以集体为单位进行,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来完成特定任务,既可以加强游戏的可操作性,激起全体学生的参与意识,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团结意识,让小朋友们学会与同学合作与交流。如在学习“统计”后,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统计活动,如统计学校本班学生的身高,统计全校学生会骑自行车与不会骑自行车的情况,并在各小组间展开竞赛,看哪个小组统计得最快,这极大地激起了小学生的参与意识与探究激情,利于学生能力的全面提高。

3.师生互动游戏。教师与学生一起参与游戏活动,改变了传统的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被动局面,使教师与学生以平等的地位参与到学习中来。如教师与学生一起出题,然后随机抽取,看谁的正确率高。题目可以是课本上的,如20以内的加减法,也可以是与数学知识有关的智力题,教师与学生一起出题,不仅教师可以考学生,而且学生也可以考老师,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
 

教给自主学习的方法

营造和谐民主的师生氛围,使学生主动地学
 

现代心理研究表明,融洽的师生关系,民主的学习气氛,能使学习者在学习中保持愉快和不紧张,有利于他们主动释放巨大的潜能,使学生主动去学.如,在教学“元、角、分的认识”时,我让学生提前准备了生活中的很多物品.
 

如,铅笔盒、橡皮、玩具、皮球、毛巾等,并标上价钱,模拟商场买物卖物情境,把学生分成几组,扮演售货员和顾客进行买卖活动,因为学生平时用人民币买东西的机会很少,所以“元、角、分”的认识,特别是换算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不易掌握,通过这种游戏活动,既活跃了气氛,又增强了学习的兴趣,特别是把比较抽象的数学知识和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从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创设开放的学习环境,给学生提供主动学习的机会
 

开放的学习环境,能使学生勇于探索,敢于猜想,积极思考.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我在课上拿出一个苹果问学生:“你感觉苹果的表面摸起来是怎么样的?”,学生说“圆的、滑的、弯的”等多种回答.“那么,如果教师对着苹果切一刀,你们猜一下,在切的地方会出现什么?”.这时学生都抢着说“我猜是一个圆”,“我猜是平平的”,“我猜是一个面”.“那么,教师切一刀,你看你猜得对不对”.这时我拿起刀,在苹果上切一刀
 

学生都瞪大眼睛看得非常仔细,当切完之后,学生都大叫起来:“啊!是一个平平的面”.“对,这就是面”,从而引出“面”的概念,然后再接着让学生猜想,如果再竖着切一刀,在两个面相交的地方会出现什么?学生说“一个点,一个面”,又有学生说是一条边,这时教师切下第二刀学生发现出现的是一条边,那么这条边就叫做“棱”,引出“棱”的概念.再切第三刀后,出现三条棱相交的点“顶点”.这样,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三要素“面、棱、顶点”的概念,在学生的猜想,再操作验证中建立起来.使学生对抽象的概念有了形象的认识,并亲身经历,感受了知识产生形成的过程,由两个“面”相交产生“棱”,由三条“棱”相交产生“顶点”.
 

以上就是
小编为您整理浅谈数学教学如何做到精讲广练的全部内容,更多精彩请进入
栏目查看。


学霸君是专注于中小学生在线一对一辅导、人工智能、拍照搜题的学习平台。旗下学霸君1对1严选全国好老师,为学员量身定制个性化学习方案,辅导包含高中初中小学全科目。学习新场景+智能大数据分析,让中小学生更方便找到适合自己的好老师,学习更高效。

  • 【全国好老师】严选全国好老师

    高学历高能力老师执教,各地经验教师,专业扎实,严控教学质量;

  • 学霸君1对1】中小学在线1对1辅导

    24h轻松上课,打破时间地域限制,针对性教学,孩子学习更专注;

  • 学习新场景】智能教学模式+大数据分析

    1对1个性化学习方案量身定制,课堂随时旁听,全面了解学习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