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 小学 数学应用题的教学目标

如何教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目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题的教学占有重要地位。如何教好这部分知识,今天,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数学教学的技巧.
 

培养学生的审题习惯
 

细致地审题,弄明白题意,是准确解答应用题的先决条件。因此,在教学中可先让学生根据解题要求找出题中直接条件和间接条件,构建起条件与问题之间的联系,确定数量关系。为了便于分析问题中的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相依关系,审题时可要求学生边读题边思考,用不同的符号划出条件和问题或用线段图把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表示出来。为了培养儿童细致审题的习惯,我常把一些容易混淆的题目同时出现,让学生分析计算。例如:①图书室的科技书与故事书共3000册,科技书的册数是故事书的2/3,有科技书多少册? ②图书室有故事书3000册,科技书册数是故事书的2/3,有科技书多少册?题①中3000册为共有数,题②中3000册是一种的,因此计算方法不相同。

教给学生分析应用题常用的推理方法
 

教给学生分析应用题的推理方法,帮助学生明确解题思路至关重要。分析法和综合法是常用的分析方法。例如:甲车一次运煤300千克,乙车比甲车多运50千克,两车一次共运煤多少千克?指导学生口述,要求两车一次共运煤多少千克?根据题意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题中列出的条件哪个是已知的,哪个是未知的,应先求什么,然后再求什么。综合法是从应用题的已知条件出发,通过分析推导出题中要求的问题。如上例,引导学生这样想:知道甲车运煤300千克,乙车比甲车多用50千克,可以求出乙车运煤重量(300+50=350),有了这个条件就能求出两车一共运煤多少千克?(300+350=650)。通过上面题的两种解法可以看出,不论是用分析法还是用综合法,都要把应用题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结合起来考虑,所求问题是思考方向,已知条件是解题的依据。
 

对易混淆的问题进行对比分析
 

对一些有联系而又容易混淆的应用题可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分析,例如: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与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学生往往容易混淆。一是他们分不清是用乘法还是用除法;二是分不清计算时需不需要加括号。因此,可安排下列一组题进行对比教学。
 

①果园里有梨树240棵,苹果树占梨树的1/3,有苹果树多少棵?②果园里有梨树240棵,占苹果树的1/3,有苹果树多少棵?③果园里有梨树240棵,苹果树比梨树少1/3,有苹果树多少棵?④果园里有梨树240棵,比苹果树少1/3,有苹果树多少棵?⑤果园里有梨树240棵,苹果树比梨树多1/3,有苹果棵多少棵?⑥果园里有梨树240棵,比苹果树多1/3,有苹果树多少棵?两数相比较,以后面的数为标准数,前面的数为比较数,即与谁相比谁为标准数(通常设标准数为1)。已知一个数,求它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与已知一个数的几分几之是多少,求这个数。
 

这两类应用题的相同点是:都知道比较数占标准数的几分之几;不同点是:前者是已知标准数求比较数,后者是已知比较数求标准数。题①、③、⑤都是苹果树与梨树相比较,梨树的棵数为标准数,苹果树的棵数为比较数,梨树的棵数已经知道,因此,它们属于前类用乘法。题②、④、⑥都是梨树与苹果树相比较,苹果树的棵数为标准数,梨树的棵树为比较数,苹果树的棵数为标准数,梨树的棵数为比较数,苹果树的棵数题目中都不知道,因此,它属于后类用除法。题①、②中比较数占标准数的几分之几已经知道,计算时不用“括号”,题③、④、⑤、⑥中比较数占标准数的几分之几不知道,需由1加几分之几和1减几分之几求得,因此计算时需加“括号”。
 

创新数学课堂教学

重视数学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
 

注重数学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实际上是注重获取数学知识经历的体验,它彻底改变了传统教学中“重知识、轻方法,重结论、轻过程”的做法。在具体的数学教学中,作为教师要精心设计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使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科学有序地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让学生的心智得以运动,并经历这种心智运动所伴随的情感体验。例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先让学生猜一猜能被3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于是学生猜测个位上是3、6、9的数能被3整除;再引导学生举实际例子验证猜测是否正确;当学生发现猜测不正确后,引导学生在计数器上用“算珠”任意摆数、试除,由学生自主发现算珠个数是3的倍数时,摆出的数能被3整除;这时引导学生思考:摆出的数与算珠有什么关系呢?进而引导学生发现: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这样学生经历了猜测、验证、实验、发现的过程,自然能获得深刻的体验,获得自主探索的成功。
 

在落实三维目标中,有的教师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三维目标中游离出来,力图创造一种有教育意义的情境,对学生施以说教式的教育,这实质上是对三维目标的曲解;还有的教师非常重视数学知识教学,毫不遗漏地把数学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能否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体验和感受是无关紧要的,甚至是可以被忽略的,这仍然是一种以知识为本位的价值取向。
 

创设问题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这情境要能沟通教师与学生的心理,调出学生的既有经验,又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教师要设计好这一情境的程序,让学生在这一程序中开展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并在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相应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例如,在教学“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的特征”时,上课伊始,老师很神秘地请学生考考自己,让学生随意说出一些分数,如 1/2,5/6,7/25,7/15……教师很快判断出能否化成有限小数,并让两个学生用计算器验证,结果全对。正当学生又高兴、又惊奇时,教师说:“这不是老师的本领特别大,而是老师掌握了其中的规律,你们想不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呢?”学生异口同声地说:“想”,从而创设了展开教学的情境。教师紧接着问:“这个规律是存在于分数的分子中呢?还是存在于分数的分母中?”当学生观察7/25与7/15分子相同,但7/25能化成有限小数,而7/15不能化成有限小数时,发现规律存在于分母中。教师追问:“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的分母有什么特征呢?”学生兴趣盎然地讨论开了:有的学生说分母是奇数的分数,但7/15不能化成有限小数,1/2却能化成有限小数;有的学生又说分母应是偶数的分数,但5/6不能化成有限小数,7/25却能化成有限小数……这时教师启发学生试着把分数的分母分解质因数,从而发现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的特征。正当学生有大功告成之态时,教师不失时机地指出8/24与6/24,为什么分母同是24,化成小数有两种不同的结果呢?学生的认知又激起了新的冲突,从而再次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发现必须是“一个最简分数”这一重要前提条件。
 

激发数学学习兴趣的策略

,

学霸君1对1-智能测评+个性化提升,学霸君严选全国好老师1对1辅导,先学习满意再付费!学霸君在线1对1,大数据精准测评+智能场景辅导!智能场景家长实时监督

 年级:初中/高中/小学/中考/高考

 科目:数学/物理/化学/英语/语文

 中小学在线辅导,全程陪伴式学习

 

,

1.新颖导入,激起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颖有趣的导入是上好每一堂数学课的关键”,如在我教学数学《找规律》时这节课时,我一反常规直入式导学,而是先和学生一起做一些有规律的动作,发出一些有规律的口令,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然后再揭示课题,这样一个愉快的开场把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就集中起来了,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进入学习状态。这样的开场形式独特,因此,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学习效率高。
 

2.美化课堂,呈现兴趣
 

许多学生感到数学课单调、呆板、枯燥无味,其原因主要是在封闭割裂,被动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没有自主活动,主体功能得不到发挥。学生是有好奇心的,他们对新事物很感兴趣,教学中如果不断探索、变换新的教法,致力于调动学生参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就可使学生思维活跃,保持旺盛的求知欲。

3.营造和谐融洽的学习气氛
 

师生间亲密交往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很大,老师鼓励的眼神,亲切的抚摸,亲柔的话语,有时都会让学生产生无比的动力,成为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原始动力。身为教师,对于学生在学习中的点滴进步,要善于发现,并给子及时表扬鼓励。对于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错误,要给子善意的指点和帮助,而不是斥责和批评。这样长期以往,学生的学习情绪就会逐渐涨起来,从而形成和谐融洽、奋发向上的学习氛围。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才智,互帮互学,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习兴趣。
 

教给自主学习的方法

一、精心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发学生主动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好”和“乐”所产生的探索知识的迫切愿望是克服一切困难的内部动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创设情境,诱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如,在教学“简单的统计”时,我在上课开始先出示了一幅停车场中各种车的情境图,让学生收集小汽车、摩托车、货车的有关数据,学生很快就能用“数”的方法统计出各种车的有关数据.紧接着我又出示了一幅十字路口各种车辆来往的情境图,让学生讨论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收集到10分钟内小汽车、货车、摩托车通过路口的数量.学生很快发现再用“数”的方法是不行的,因为停车场的车辆是静止不动的,而十字路口的车辆是运动的.学生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想出了很多办法,有的学生说“可以几个学生一起合作完成,一人统计一种车”.还有学生说:“画圈太麻烦了,我可以画‘正’字.”我紧接着问:“为什么画‘正’字的方法简单呢?因为写完一个‘正’字正好是五笔”.“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种收集数据的方法,画‘正’字法”,我不失时机地揭示了课题.这节课,我设计了两个学生很熟悉的生活情境,通过两种情境的对比,使学生在内心产生了问题冲突,在解决这一个个问题冲突中,把学生的思维激活了,从而调动了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营造和谐民主的师生氛围,使学生主动地学
 

现代心理研究表明,融洽的师生关系,民主的学习气氛,能使学习者在学习中保持愉快和不紧张,有利于他们主动释放巨大的潜能,使学生主动去学.如,在教学“元、角、分的认识”时,我让学生提前准备了生活中的很多物品.如,铅笔盒、橡皮、玩具、皮球、毛巾等,并标上价钱,模拟商场买物卖物情境,把学生分成几组,扮演售货员和顾客进行买卖活动,因为学生平时用人民币买东西的机会很少,所以“元、角、分”的认识,特别是换算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不易掌握,通过这种游戏活动,既活跃了气氛,又增强了学习的兴趣,特别是把比较抽象的数学知识和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从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重视动手操作,诱导学生主动学习
 

实践是认识的第一源泉,应该让学生自己去多感官参与学习.动手操作的过程是一个手脑并用的过程,如,在教学“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时,要求学生拿出准备好的长方体纸盒,通过自己折叠、拼合、尝试推导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学生通过剪、拼、摆得出以下几种不同的计算方法,通过不同计算方法的操作,让学生自己折叠、拼合、推导出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这样通过尝试实践获取新知,既生动活泼,学有兴趣,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究能力.
 

以上就是
小编为您整理如何教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目标的全部内容,更多精彩请进入
栏目查看。


学霸君是专注于中小学生在线一对一辅导、人工智能、拍照搜题的学习平台。旗下学霸君1对1严选全国好老师,为学员量身定制个性化学习方案,辅导包含高中初中小学全科目。学习新场景+智能大数据分析,让中小学生更方便找到适合自己的好老师,学习更高效。

  • 【全国好老师】严选全国好老师

    高学历高能力老师执教,各地经验教师,专业扎实,严控教学质量;

  • 学霸君1对1】中小学在线1对1辅导

    24h轻松上课,打破时间地域限制,针对性教学,孩子学习更专注;

  • 学习新场景】智能教学模式+大数据分析

    1对1个性化学习方案量身定制,课堂随时旁听,全面了解学习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