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教学评价

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下的数学课堂评价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时统一与多样相结合的评价标准,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注重学生的生活实际,今天,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教学方法.
 

“不要只重学,不重用”–关注学用结合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在美国华盛顿图书馆里有一句名言:你看见了的,就记住;你做过了的,就理解了!教育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当学习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学生对学习才会有兴趣。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处理好数学知识学与用的关系,注重学与用的结合。这就要求我们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认识构建知识的意义,还应使他们懂得知识的来源和实际应用,要让学生充分地体验数学知识,理解数学知识,并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应用中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
 

在我们小学阶段,很多课本中的知识,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我们的数学问题很多都是利用生活中的情景,身边的数据进行教学,这些都是学生们在生活中感兴趣的,熟悉的事物,因此孩子更容易接受。又如教学二年级的’克和千克’后,我就要求我们的学生去超市看看平时吃的零食是多少克或多少千克的。帮妈妈去买两包盐,体会一千克的质量等等。带着这样的问题逛超市,去体验生活,让学生十分兴奋,所以用实际应用的能力来进行评价,远比以书面考试这种方式要好的多。 我们的数学知识就来源于生活实践,处理好学与用的关系,注重学与用的结合,使学生初步认识和理解数学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进一步认识和体会数学知识的重要用途,增强应用意识。

“不要只看今天”–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教学评价不应只看学生是否掌握知识,还要看他的能力是否发展了,更要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叶澜教授指出:”课堂教学应被看成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对于学生而言,课堂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它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当下及以后的多方面发展和成长;对于教师而言,课堂教学是其职业生活的最基本构成,它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师对职业的感受与态度、专业水平的发展和生命价值的体现。课堂教学对于参与者具有个体生命价值。”因而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就应注重培养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等多方面的综合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在教学”年月日”后让学生制作年历,制作年历固然是活动的本身,但最后在制作活动完成之后进行制作成果的展示与交流,实际是一个很好的评价机会,通过生生互评,师生点评,学习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合作,学会交流才是更重要的。在展示中,学生既学会赞赏同学,又要客气的指出他错的地方,这样,学生在互评中不仅能学会倾听别人的发言,而且能学会从知识、表达、情感和态度等方面互相评价、互相欣赏、互相帮助。
 

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融洽的师生关系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亲其师而信其道,”学生的学习兴趣跟认课教师有很大的关系。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前提,是教师传授知识的良好开端。教师应多与学生进行情感方面的交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让学生觉得老师是最值得信任的人,跟老师无话不说无事不谈,达到师生关系的最佳状态。教学不仅是教与学的关系,同时也是师生双方思想和情感的交流过程。师生关系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学生的情感和意志,影响学生的认知活动。一般来说,学生对某位老师的喜欢,其课堂气氛就会显得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油然而生。
 

有一天下班我步行回家,我所教的班级有个女同学和我同路,走路的时候我和她谈心。她说“老师,我挺喜欢你的,我小学的时候不爱上数学课,数学成绩也不好。我现在很喜欢听你的课,成绩比以前好多了”。就是因为喜欢数学老师,才喜欢数学课,多简单的理由啊。因此,教师要重视感情的投入,以自己真诚的爱呼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言行、表情传递给学生亲切、鼓励、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重视学生情感因素对学生的影响,想方设法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心境,保护学生的自信心,这对培养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很大的作用 。
 

“入”能得法,“导”有趣味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很多有经验的老师都非常重视导语。导语设计得好,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激起学习兴趣,引发学习动机,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开卷之初,当认奇句夺目,使人一见而惊,不敢弃去”。起始课若入能得法,导有趣味,不但能将学生在课间休息时散放的心很快吸引到课堂学习的目标上来,而且能引人入胜,激发同学们听课情绪,甚至对这堂课的成功,乃至整个数学教学效果,都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导入的作用是引起注意、激发动机、建立联系和组织指引。当然,引导要得当,不要喧宾夺主,占用过多的宝贵时间。引导的内容要与课题联系紧密,才能更快让学生回到课堂上。
 

比如,在特殊角三角函数教学时,我是这样进行的:先让学生画一个30°的角,量出所画的角的对边的长,然后,我对学生说:“你们敢不敢考考老师?只要你们说出30°角的对边的长,老师就一定能够说出其它两边的长。”话音一落,学生学习情绪一下就高涨起来了,都想难倒老师,但都被我答对了。我问“你们想知道其中的秘密吗?”学生们齐答:“想”。就这样圆满的完成了新课的导入。我先用学生活动的模式让学生考教师,以引起学生的注意;从而激发起学生也要学会的强烈动机;教师的引入既建立在已学的基础上又完全紧扣新知识,加强了新知识之间、知识与引入之间的联系。指引学生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是有规律可循的,揭示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活跃数学课堂气氛

一、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学生的天性,是积极思维、创新求知的表现,是学习的内部动力。教师要创设合适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由好奇到惊奇,并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产生一种跃跃欲试的心理冲动,以极大的热情去接受,认识和解决问题。
 

,

学霸君1对1-智能测评+个性化提升,学霸君严选全国好老师1对1辅导,先学习满意再付费!学霸君在线1对1,大数据精准测评+智能场景辅导!智能场景家长实时监督

 年级:初中/高中/小学/中考/高考

 科目:数学/物理/化学/英语/语文

 中小学在线辅导,全程陪伴式学习

 

,

二、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融洽的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绪。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既是学生学习的兴奋剂,又是学生思维活动的润滑剂。因此,教师上课不能板着面孔,应该做一个激情型教师,善待每一个学生,热爱每一个学生,关心学生的进步和成长,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呼声,最大限度满足学生的需求和发展。同时,用一些风趣幽默的语言和动作,吸引学生注意力,使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三、引导学生主动探索
 

教师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更重要的是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自己去探索,使整个过程成为学生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在整个过程中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让学生在自身参与实践和亲身体验之中主动发现问题、自行解决问题。教师和学生仿佛是一支考察队,教师带着学生进入神秘的大森林,教师只告诉队员考察目的,而考察的途径、方法和手段都不是惟一的,考察的成果是全体队员的集体智慧,让学生不仅处在快乐学习状态,而且是进入真正思考的创造世界。
 

四、练习形式多样化
 

活跃思维是创新的基础,而练习目的就是为了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同时使学生思维进一步活跃。因此,教师要加强练习的训练,做到每道题的练习都要发挥它应有的功能,作用和目的,力求形式多样化,如一题多问,一题多解,发散训练,开放性练习和创造性练习等。这些练习不仅对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极为有利,而且对创造力的发展有着十分巨大的作用。
 

打造数学高效课堂

(一)融人生活,贴近学生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等是陶行知先生提出的重要思想理论。越是贴近生活的教育,越能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首先可以让生活实例融人数学课堂。例如在《认识分数》的教学时,可以用两个小朋友去野餐的情景导人,四个苹果可以每人两个,两瓶水可以每人一瓶,一个蛋糕怎么分呢,每人一半,从而引入分数。用这样生活化的情景导入增加了趣味,又有机地与所学内容联系起来。其次,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教师应引导学生把所学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
 

(二)借助媒体,吸引学生
 

教师可根据需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媒体,适时运用多媒体课件将数学知识形象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使学生积极参与,使原本很难完成的信息传递变得简单、直观。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学生知道车子的轮子都是圆的,那为什么不能做成方的呢,这时可以制作一个装着方轮子的汽车行驶的情景,车子颠簸的样子肯定学生觉得好笑,同时也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利用竞赛,挑战学生
 

老师适时组织一些数学竞赛,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热情。我在教学完一些有关计算的内容后经常会组织“口算大王”比赛,让学生从中获得愉快的心情和成功的体验,不会觉得计算是枯燥的、乏味的。我们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方法、措施是多种多样的,需要老师不断摸索与实践。
 

以上就是
小编为您整理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全部内容,更多精彩请进入
栏目查看。


学霸君是专注于中小学生在线一对一辅导、人工智能、拍照搜题的学习平台。旗下学霸君1对1严选全国好老师,为学员量身定制个性化学习方案,辅导包含高中初中小学全科目。学习新场景+智能大数据分析,让中小学生更方便找到适合自己的好老师,学习更高效。

  • 【全国好老师】严选全国好老师

    高学历高能力老师执教,各地经验教师,专业扎实,严控教学质量;

  • 学霸君1对1】中小学在线1对1辅导

    24h轻松上课,打破时间地域限制,针对性教学,孩子学习更专注;

  • 学习新场景】智能教学模式+大数据分析

    1对1个性化学习方案量身定制,课堂随时旁听,全面了解学习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