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如何把握重点和难点_学习
数学教学中如何把握重点和难点
数学教学中如何把握重点和难点?在数学教学中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并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只要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在备课上多动一番脑筋,多花一番心血,认真研究大纲,努力钻研教材,结合学生实际,弄清重点、难点,合理安排教学环节,今天,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数学教学方法.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以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技术手段,有着一定的教学优势。它改变了传统教学中一本教材、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单调枯燥的教学模式。多媒体以图片、文字、声音、视频、图像等手段来传递信息,实现了视觉与听觉的完美结合,可以同时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学习形成持久的学习动力。多媒体具有强大的综合处理功能,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形象、化静态为动态,可以将静止抽象的事物形象直观立体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为学生提供大量形象直观的认识,有效地解决了数学抽象性与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的予盾,可以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如在学习长方体时,我用多媒体将长方体形象地展示给学生,将长方体进行旋转,再将长方体展开,使学生认识到长方体有6个面,两两相对,有12条棱,它的表面积就是这六个面的面积之和。这样学生对长方体有了全面而客观的认识,从而有效地化解了教学难点,同时培养了学生的空间立体感和思维能力,为学生今后学习立体几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以旧知引出新知,实现知识的迁移
各知识点不是独立的,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任何割裂知识间联系的教与学都是低效的,不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形成,不利于学生掌握数学思想与方法。我们要知道学生的认知活动就是一个从已知到未知再到已知,由少到多、由简到繁、由薄到厚的过程。学生的学习总是以一定的知识为基础。旧知是新知的基础,新旧是旧知的扩展与延伸,二者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因此,在教学时我们要以学生的旧知为基础,找准新旧知识间的衔接点,以旧知引出新知,实现知识的正面迁移。
有了旧知作铺垫,学生在理解重点与难点就不会那么困难了,相比之下就容易了许多。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推导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在学习时我们可以先复习已学过的长方形与三角形面积的求解,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平行四边形与已学过的哪个图形相似,能否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已学过的某种图形。学生在经过比较与分析后,得出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形状相似,然后让学生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学生通过动手与动脑,通过剪一剪、拼一拼,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了长方形,这样教学重难点便迎刃而解了。
数学课堂教学讨论
(一)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评价教学活动的标准。教学目标的设计科学性、客观性和可操作性对教学活动程序设计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教师在进行具体的教学活动前,要制定合理的目标,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按预定的教学目标进行。为了提高教学的创新性和有效性,教学目标除了要强调数学课程教学的基本知识和能力的外,还要突出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即注重制定一个让学生“怎么学”的目标。
(二)鼓励学生质疑和提问
古语云:“学而不思则罔”,唯有具有质疑精神才有形成创新思维。具有问题意识,敢于对现有的知识提出疑问,才能不迷信权威、才有可能形成创新意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创造明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多要求学生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如在1+2+3+4+5+6+7+8+9+10+11、1+3=? 1+3+5= ? 1+3+5+7= ?1+3+5+7+9= ?的计算时,先要求学生进行计算,待学生得出答案后,对学生进行提问,让学生回答自己的计算方法,接着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有没有更简单的计算方法,待学生讨论结束后,再引导学生对题目进行观察、分析、组合,得出这几道题的最佳解决方法。
(三)倡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培养协作精神
倡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有助于发挥学生发挥集体智慧,让学生主动参与、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在课堂上,想提高教学的创新行,除了老师要提高自身教学能力外,还要多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给学生较多讨论分析的机会,使学生的知识能相互补充,在学习方法上相互借鉴,锻炼相互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
学霸君1对1-智能测评+个性化提升,学霸君严选全国好老师1对1辅导,先学习满意再付费!学霸君在线1对1,大数据精准测评+智能场景辅导!智能场景家长实时监督
■ 年级:初中/高中/小学/中考/高考
■ 科目:数学/物理/化学/英语/语文
■ 中小学在线辅导,全程陪伴式学习
,
创设情境激活学生的兴趣点
情境是知识产生的大背景,是学生学习的支撑。实践证明,适时创设情境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还能引领学生走进数学,亲近数学,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开启创新思维,不断探索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揭示知识的发展规律。因此,教学时,教师要尽可能地创设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例如,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时,笔者以生活为原型创设情境:这两天家里打算给客厅铺地砖,客厅长6米,宽5米,准备花费1000元。星期天你和父母一起去陶瓷市场选择材料,根据地砖的花色、质地你们锁定了三种规格的地砖。其中,第一种是边长为40厘米的正方形地砖,8元/块;第二种边长为50厘米的正方形地砖,7元/块;第三种是边长为60厘米的正方形地砖,10元/块。你能帮助父母算一算,买哪一种地砖不超过预算吗?实践证明,这样别具匠心地创设情境,不仅引导学生明确了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还通过生活原型巩固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数学回归于生活,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趣味练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强烈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教师要紧抓这一时期学生的心理特征,力求在教学设计中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参与性,激发他们探求知识的积极性。同时设计具有生动性、趣味性的练习,既锻炼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又能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发展数学思维。
例如,在教学“认识100以内的数”时,笔者让学生课前准备好100根火柴棍,上课时参与 “数数接龙”的游戏。玩游戏时,要求学生想一想:除了一根一根地数到100,还能用什么方法数到100?引导学生先试着十根十根地数,把十根捆在一起,能捆几捆?学生一下子就忙开了,纷纷动手数数捆扎。过了一会儿,有学生兴奋地举手回答:“老师,我知道了,10个10是100”。实践证明,这样教学,使原本枯燥呆板的数数过程变成了趣味十足的练习思考,学生从乏味中感受到了新鲜,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同时还认识了数字1,又认识了数字10,了解了它们与100的关系。
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
促进反思感悟,激发学习兴趣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了“自我实现”的概念。罗杰斯认为绝大多数的人都会追求自我的更好发展,这就是所谓的“自我实现”。从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来看,我们发现只要教师较好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小学生就会享受数学学习的过程,会为他们每解决一个数学难题而感到骄傲并进而获得胜利的快感。小学生乐学善学的过程其实就是“自我实现”的过程。小学生“自我实现”过程开展得好不好和教师的引导创设,以及他们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结果关系很大。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学生反思感悟的程度。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注意促进学生的反思感悟。要注意,学生的反思感悟做好了会反过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因此形成良性循环。
促进学生的反思感悟并不简单等同于教师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反馈。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环节完成后,教师进行例行的评价反馈是必要的。传统的评价反馈总是倾向于选择出色学生进行表扬鼓励,以期鼓舞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要知道,这样的评价反馈对于学生的反思感悟其实并没有多大的促进作用。正确的做法是选择学生典型的表现加以评点,既要注意到学生表现好的地方,又要关注到学生出现的典型错误。通过居高临下的点评,让学生能够总结先进经验,吸取错误教训。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对学生学习的深广度进行监控,引导他们通过课后反思或是课后练习深化他们的学习。
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通过恰当的启发、诱导,让学生认识到所接触的教材是符合其需要的,从而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在导入新课时,教师要巧设悬念,精心设疑,使学生有了强烈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自觉地去完成教学目标,使情、知交融达到最佳的状态。利用小学生的好奇,好动,好闻等心理特点,我总是在课堂上巧妙地构思、精心地设疑,提供有利于创造的学习环境,以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学“圆的周长”,为了让学生发现“圆的周长”的每种测量方法,我为学生提供各种各样圆片,有大的、小的、轻的、重的、硬的、软的,线绳,直尺等多种学习材料,学生凭借这些材料在经历“想——做——悟”过程后,便能发现圆周长的多种测量方法(如绳测法、滚动法等等)。软圆片的提供,使一些学生想起了对折等量这一简约的方法。当大家将近在眼前的生活中的圆的周长可用绳测、尺量的办法解决,那远处的生活场景“十五的月亮的周长”怎么办?诱发了学生渴求解决问题办法的内动力,向圆周率的认识迫近。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挖掘教材,正确引导训练,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在活动中体验数学的美、感受数学的趣,领悟数学的理,并爱上数学,迷上数学,离不开数学,灵活运用数学,更有效地调动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
以上就是
小编为您整理数学教学中如何把握重点和难点的全部内容,更多精彩请进入
栏目查看。
学霸君是专注于中小学生在线一对一辅导、人工智能、拍照搜题的学习平台。旗下学霸君1对1严选全国好老师,为学员量身定制个性化学习方案,辅导包含高中、初中、小学全科目。学习新场景+智能大数据分析,让中小学生更方便找到适合自己的好老师,学习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