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统计怎样教学_学习
小学 数学统计怎样教学
小学数学统计怎样教学?统计与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社会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现代社会里,常常需要在不确定的情境中,根据大量无组织的数据,作出合理的决策,而统计正是通过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今天,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有效的数学教学方法。
发展学生的统计思维
发展统计观念的基本前提是具备良好的统计思维。统计思维类似于数学中的数感、符号感,美术中的美感,以及人们对于音乐的乐感、节奏感等,是一种对给定数据及与数据有关的量、表、图的潜意识的反映,面对与数据信息有关的问题时,能本能的从统计的角度进行思考,也就是当遇到有关问题时,能想到去收集数据和分析数据。例如,球迷看球赛时,会推测所喜欢的球队是否会赢,如果仅仅根据喜好去作判断,那么就不具备统计观念;如果意识到判断前需要收集一定的数据,如双方队员的技术统计资料、双方队员历次比赛成绩记录等,并且相信这些数据经过适当的整理和分析,有助于了解球队,在此基础上对球队的输赢进行判断,才是比较可靠的,这就说明你具备了一定的统计观念。
再如,看到我国国土面积为960万平方千米时,学生应该认识到这种统计仅仅是把各种类型的陆地面积简单相加,如果除去沙漠、戈壁等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地区,真正有开发价值的国土则会缩减。又如,调查表明:60%小学生使用趣味造型图片卡,30%小学生使用彩色口算卡。学生应该想到100位小学生中有60位使用趣味造型图片卡,30位使用彩色口算卡;1000位小学生中有600位使用趣味造型图片卡,300位使用彩色口算卡;如果班级有50人,应该购买30张趣味造型图片卡,15张彩色口算卡。学生经常对接触到的各类统计数据、统计图表进行统计地思考,自然会促其形成统计思维。
教给学生统计方法
形成良好的统计观念的关键在于统计方法的获得和掌握,只有懂得统计方法,才能产生正确的统计思维和有效地处理与数据信息有关的问题。统计方法可洞悉隐藏在杂乱无章的数据信息背后的规律,为人们的决策提供依据和指出方向。当然,针对小学生的具体情况,统计方法的要求层次和广度,应符合他们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根据课标要求和小学生的可接受性,小学生应当掌握以下基本方法:学会对简单数据进行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会画简单的统计图、统计表,会计算基本的统计指标(如平均数等)。统计方法的掌握离不开实践和亲历的过程,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主动投入统计活动,经历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全过程,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我们班想在教师节购买一些大家喜欢的水果开一个祝福老师的联欢会,应该买些什么水果?各买多少才合适呢?这是一个学生熟悉而感兴趣的问题,学生通过讨论可以认识到,要根据对全班同学的调查结果来解决这个问题,然后学生决定如何进行调查,以及如何展示调查的结果,最后确定买水果的方案。这样可以使学生经历数据收集、处理的过程,体会统计的作用,掌握统计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再如,让学生调查某个商店一个月内某种商品的销量,从而据此为商店经理提出进货建议。又如,调查全班同学身高、体重情况,并对全班同学的健康状况作出分析评价等。学生只有在游泳中才能学会游泳,只有在创新中才能学会创新,只有在做数学中才能学会数学,只有在经历统计活动的过程中,才能掌握统计方法。
数学课堂教学方法
一、设计新颖的教学内容
教师如何以创造性的教去促进学生探究性、创造性的学呢?我认为关键是要为学生提供能引发创新的教学内容,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创新教育因素,不断激发学生去创新。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数学源于生活,教学中,应探索引导学生把课堂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应用到生活实践中,鼓励学生把生活中碰到的实际问题带进课堂,尝试着用数学方法来解决。这即是数学学习的价值观体现,又有利于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能力在教学中,既要依据课程标准,又要敢于创新,敢于突破。应当鼓励学生敢想敢说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看法和观点,给他一个宽松的思维空间,只有这样才能强化创新的意识,有效地发展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加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灵活有效地实施课堂教学。
教材内容方面考虑:对于知识形成可以用发现模式、自学模式、结构教学模式。从学生的实际水平考虑:对于基础较好的班级可以更多的采用发现模式;对于基础较差的班级,经常采用讲授模式和掌握模式,通过及时反馈,查漏补缺,使学生树立学习信心,这对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是有益的。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应当综合应用各种教学模式,针对教学实际,重新进行组合,使教学过程得到优化,开拓创新,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三、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对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有重要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自主尝试,自主探究,教师能适时、正确地运用和谐的师生关系,对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都起到积极的作用。首先,教师应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方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其次,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搞好合作教学,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设计集体讨论、查缺互补、分组操作等内容,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学生在轻松环境下,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学生敢于发表独立的见解,或修正他人的想法,或将几个想法组合为一个更佳的想法,从而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精心设计新课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学霸君1对1-智能测评+个性化提升,学霸君严选全国好老师1对1辅导,先学习满意再付费!学霸君在线1对1,大数据精准测评+智能场景辅导!智能场景家长实时监督
■ 年级:初中/高中/小学/中考/高考
■ 科目:数学/物理/化学/英语/语文
■ 中小学在线辅导,全程陪伴式学习
,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为学生对初次接触的事物有一种好奇心和探索心,所以要想把学生的思维吸引到课堂教学内容上来,教师就要不惜花费时间,深下功夫设计一个好的导入。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提出一个有趣的问题,或讲一个小故事,或播放一段小视频导入新课。例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时,教师打破了以往“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活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一段小视频:兔妈妈在蛋糕店买了一个蛋糕,准备分给三个勤劳的小兔子,兔妈妈问孩子们想要吃这个蛋糕的几分之几时,老三说:“我想吃这个蛋糕的四分之一。”
老二说:“我想吃这个蛋糕的五分之一。”这时,老大说出了自己的要求:“我是咱们家最大的,我想多吃一点,我要吃的比两个弟弟的都多,所以我想要吃这块蛋糕的六分之一。”兔子妈妈笑了笑,随后按照三个孩子的要求,把这些蛋糕分给了他们。分完之后,老大很不开心,认为妈妈偏心,没有按自己的要求给自己分蛋糕,反而分给自己最少。老大找妈妈理论,兔妈妈却说这的确就是它想要的六分之一。这时,视频中出现三个问题:同学们你们猜谁分得的最多?谁分得的最少?为什么?于是,学生们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一下子激起学生要学习“怎样比较分数大小”的强烈愿望,使本课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创设教学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认识知识、体验和理解知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考虑到学科自身的特点,还要根据学生学习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为学生提供思维的素材和空间,让学生的思维在此氛围中去参与探索、发现、获得知识。小学数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起始阶段,作为数学教师,应精心创设各种有效的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觉得“学习有味”,主动参与到教学中。
例如:在教学《认识图形 二》这一课时,教师先从学生喜闻乐见的搭积木开始,让学生说说图中有哪些物体,有几个平面,这些平面画出来的是什么图形,学生定会兴趣盎然地进入新课的学习。创设这样的教学情境能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学生的注意力最集中,思维最积极,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引导学生自学数学的策略
科学评价是合作学习有效开展的关键
如果合作学习缺乏科学评价,势必挫伤学生的积极性。科学评价可以称得上是合作学习成功发展的关键,能够为下次开展合作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在评价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发展制订不同的评价标准,对达标者同样给予优良评价,同时引导学生自己与自己比较,从中体会个人的进步,消除了后进生的自卑感,增强自信心。实施评价时,我们不仅要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更应关注学生合作过程;不仅要评价对每个学生的参与情况,更应关注小组的整体情况;不仅要评价发言学生的答案是否正确,更应关注学生在表达自己的观点,倾听学生发言的过程所表现出来的态度;不仅要评价学生的学习水平,更应关注他们在合作中所表现出的合作精神、投入程度、情感与态度。教师通过评价机制,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合作学习过程是师生、生生多边活动交往的过程。学生既要养成“自我主体”的学习态度,在学习中掌握一定的数学学科知识,又要学会主动争取教师、同学的帮助,听取他人的意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等合作技巧。合作学习的过程必须包括学会和别人一起工作、学会尊重他人和理解他人这样的民主程序。教师在面对学生们的学习成果做出评价时,除了肯定学科方面的内容之外,更要重视对学生的合作做出评价,以此引导激励,培养学生互相合作的综合素养。
准确把握小组合作的时机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但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小组合作学习。如果问题过于容易,就激不起学生讨论的热情;讨论题过难,则大多数学生参与不了。那在什么情况下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最合适呢?一是没有标准答案、答案不的题目。这类题目答案比较多样化,但因学生考虑问题单一,往往得不到多样化的答案。这是可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
这样不仅拓宽了学生的思路,而且也培养了学生虚心向别人学习的好习惯。如在《分类》一节中的有些题目,可按不同的标准分而得到不同的答案。因为受一种思维定势的影响,有些学生只想出一种答案。通过小组交流,每个学生几乎都可以从同组中其他同学那里学到另外的方法。同时,也自然地明白了分类标准不同,分成的结果也不同。二是一人难以独立完成,需要多人协作解决的。如在教学《长方形的面积》一节时,可让学生分组探索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先让组内的同学每人画一个长、宽都是整厘米数的长方形,然后用面积单位量出所画长方形的面积。最后将每人得到的各种数据填在老师发给小组长的表格中。
以上就是
小编为您整理小学数学统计怎样教学的全部内容,更多精彩请进入
栏目查看。
学霸君是专注于中小学生在线一对一辅导、人工智能、拍照搜题的学习平台。旗下学霸君1对1严选全国好老师,为学员量身定制个性化学习方案,辅导包含高中、初中、小学全科目。学习新场景+智能大数据分析,让中小学生更方便找到适合自己的好老师,学习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