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 数学教学活动如何开展

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如何开展?数学实践活动要让学生在实践中发展,活动中求知,也为学生的兴趣培养和特长发挥提供良好的场所和自主发展的机会。今天,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数学教学方法。
 

活动教学的重心是自主探索实践
 

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动手实践可以检验学生学习的成效,动手实践可以促进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动手实践可以发展学生的能力。教学时,必须创设探索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数学实践活动中去探索。
 

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上册的“长短”时,笔者设计了“比一比”:随意拿了学生3支铅笔,怎样比较长短呢?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他们在小组内展开激烈的讨论,想出许多办法:有的将3支铅笔左端点对齐,比较右端点的;有的把3支铅笔右端点对齐,比较左端点的;有的把3支铅笔叠加在一起,比较哪支露出多的;还有用手比划出其中一支铅笔的长度,手形保持不变,再到另两支铅笔上进行比较的。虽然学生在能力高低上存在差异,选择方法难易上各有不同,但他们探索的热情、张扬的个性却是如此的相似,不正是体现了新课标中“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理念吗?

活动教学的有效途径是合作交流
 

合作交流是指在学生个体独立探究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小组内或班级集体范围内,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及过程,相互讨论分析,揭示知识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这种学习方式,能有效地改善学习环境,扩大参与面,提高自主探究的效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往能力。
 

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合作交流这种学习方式,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在小学数学活动教学中积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推行“合作交流”这种活动方式的最好体现。通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小组的整体功能。因为有些实验操作靠个人力量无法进行,有些学习水平较低的学生无法独立自主地探究,这就需要发挥集体的力量,使学生在互帮互助、集思广益的前提下进行实验、观察、思考、讨论、寻找答案,解决问题。在促进学生合作交流时要做到:(1)问题要具有思考性和探索性,注重组际之间的竞争;(2)教师要留出充分的探索时空,明确组内的角色分工;(3)教师要深入到小组合作中去,营造宽松愉悦的汇报氛围;(4)由课内发散到课外,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习惯。如教学一年级上册“10的认识和加减法”学生自主操作,用苹果卡片在桌上摆一摆,分一分。在学生有了初步的分苹果及10的分解与组成的概念后,教师提出小组合作学习的要求。六人小组,每个小组一名小组长(负责组织成员有秩序地完成合作任务)、一名记录员(负责记录组内交流的结果)、一名发言代表(负责全班交流时汇报小组交流结果)。活动过程要求每人操作一次,并提出数学问题,而其他成员说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列出算式,若有不同意见,要让发言人说完后再说。轮流发表意见,记录员做好记录。活动的主角是学生,引导者是老师,这体现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
 

数学教学方法一

创设情境,满足小学生的求知欲望
 

小学生年龄较小,自我监督意识和自律意识较差,主动学习的能力有待提高,还没有充分感觉到探索知识的乐趣和知识运用的实用价值。数学知识的学习对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等要求较高,这就需要小学数学教师在创设情境时,紧贴生活实际,拉近课本知识和现实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感觉到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数学知识不是枯燥的公式运算、图形构建,而是与鲜活、生动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不可分割的。
 

小学数学中教学情境的构建,也要将知识生活化,拉近知识点和现实生活的距离,在课堂中还原生活场景。这样看似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就不再远离现实,而是变得熟悉和亲切,使学生易于理解,乐于接受。比如,学习“常见图形”时,可以让学生运用动手剪纸的形式,认识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等常见图形,然后在剪纸上面作画,画出窗户、房子、气球等不同形状的常见物品,这样就可以让学生记忆鲜活、深刻,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数学知识。
 

趣味游戏,让学生在玩中主动学习
 

小学生活泼好动,游戏是他们的最爱,将游戏引入数学教学机制,顺应了学生的天性,真正实现了寓教于乐,使得原本枯燥的数学教学更加生动活泼、富有趣味性,从而激起小学生强烈的参与热情,使学生主动而积极地投入到游戏中来,在游戏中主动求知,这样更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有意识地来设计与组织学生开展游戏活动,让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到游戏中来。
 

如在学习“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游戏活动:“数字王国里要举办一个盛大的晚会,但只有能被3整除的数字才有资格参加。现在你就是审查员,来看哪些数字符合要求,并颁布通行证。”这样学生在游戏中可以切身感受到乐趣,更是在不知不觉中巩固与掌握了所学知识,这样比起枯燥而机械的训练更加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自然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数学教学方法二

选择内容,贴近生活
 

1.教材内容应活动化
 

,

学霸君1对1-智能测评+个性化提升,学霸君严选全国好老师1对1辅导,先学习满意再付费!学霸君在线1对1,大数据精准测评+智能场景辅导!智能场景家长实时监督

 年级:初中/高中/小学/中考/高考

 科目:数学/物理/化学/英语/语文

 中小学在线辅导,全程陪伴式学习

 

,

教学中,教师虽然是按照教材内容来进行活动安排,但又要跳出教材的束缚,将学生生活引入到教学中。如,在按比例分配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不用教材中的例子,而以三原色配色的比例来进行改编。如,在学习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后,教师以“小小装饰工”的任务活动来引导学生对墙的面积进行计算,从而对材料进行合理规划,做到学以致用。
 

2.课后延伸内容生活化
 

教学过程并不是单纯的课堂40分钟,而是包括某个阶段或某个知识点的学习过程。因此,课后,教师要注重以生活化的内容来引导学生将知识验证、实验,实现再创造。如,学习比多少后,教师给学生布置了做图形、画图形、比图形、比实物等活动,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多或少的含义。

合作探究,激活思维
 

在活动教学中,活动是整个教学的主轴线,而合作则是核心。教学过程本身就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共同协作、相互探究,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合作是教学的前提,是发展的基础。
 

在活动教学中,小组是最基本的合作方式,通过小组合作,一个问题可以得到多种解决方案,学生在讨论交流中知识面也得到了拓展,思维得到激活。如,在乘法的意义中有这样一道题,其中一至三个盘子里各有5个苹果,而第四个盘子里有6个苹果,问一共有多少个苹果?经过讨论发现,学生得出以下方法:5+5+5+6=21;5×3+6=21;这两种是常见的做法,教师再引导学生如果将6个苹果分别放到3个盘子里,结果学生很快得出式子7×3=21。
 

数学教学方法三

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数学实践活动
 

数学源于生活,从最早的结绳记事到今天的计算机应用,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知识和数学现象,只要教师善于启发,诱导和发掘,生活中的许多问题都可作为数学实践活动的内容,如购物问题中应付多少?找零多少?铺地用地砖多少的计算等。指导学生学会观察社会,认识社会,并要求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给学生布置如不用攀爬电线杆,怎样测定电线杆的高度?窗户玻璃破损成不规则多边形,怎样很快裁取玻璃安装?学生兴趣高涨,引导学生认识自然,动脑思考,独立发现并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养成善于观察,勤于动脑的好习惯。
 

通过趣闻轶事,丰富数学实践活动
 

通过趣闻、轶事及科学家的故事,感染和熏陶学生。用课外知识激活学生思维的能动性,如“高斯求和问题”,怎样才能很快得出结果5050。又如通过介绍“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讲我国数学家陈景润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做出的伟大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和学习数学的热情。这些都是学生在课本中没有接触,但又乐于接受的知识。
 

采取多样的形式,开展数学实践活动
 

举行合理、恰当的竞赛,在规定的时间和场地,以动手操作和训练思维的敏捷性、准确性为目的,让学生完成一定量和一定难度的题目,如怎样把不规则形钢板截取最大圆?不用尺子怎样测量操场的周长?怎样数三角形的个数,开发学生非智力潜能,给学生以智慧和美的启迪,以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实现由家长、老师“要我不学”到“我要学”的质的飞跃。
 

以上就是
小编为您整理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如何开展的全部内容,更多精彩请进入
栏目查看。


学霸君是专注于中小学生在线一对一辅导、人工智能、拍照搜题的学习平台。旗下学霸君1对1严选全国好老师,为学员量身定制个性化学习方案,辅导包含高中初中小学全科目。学习新场景+智能大数据分析,让中小学生更方便找到适合自己的好老师,学习更高效。

  • 【全国好老师】严选全国好老师

    高学历高能力老师执教,各地经验教师,专业扎实,严控教学质量;

  • 学霸君1对1】中小学在线1对1辅导

    24h轻松上课,打破时间地域限制,针对性教学,孩子学习更专注;

  • 学习新场景】智能教学模式+大数据分析

    1对1个性化学习方案量身定制,课堂随时旁听,全面了解学习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