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让小组合作更有效_学习
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让小组合作更有效
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让小组合作更有效?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法之一,已经广泛运用,但在合作学习之前教师要充分做好准备工作,密切关注合作学习过程,了解讨论情况,促使小组合作学习达到实质性的成效。今天,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数学教学方法。
一、选好创设情境主题,激发动机
因为数学问题的情境,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创设情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为了引导学生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数学模型,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情境教师要准确把握学生的认知基础,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问题,然而小学生关心、易于探究的往往是那些贴近他们日常生活的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有经历数学化的过程,所以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创设特定的情境,以一定的具有挑战性的背景材料的展现来引发新的数学问题,激活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现象与规律,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二、科学组建小组,搭建合作平台
在传统的教学中,在课堂上老师和学生多是一问一答。老师为了教学进度,学生为了自尊,就会出现课堂被那些学习好的学生垄断,学习差的学生不能了解问题的解决过程,只能机械的知道结果。即使是小组合作学习中,如果不能很好解决教育公平性,仍然会出现,学生虽然团团坐,几个人在一起,但小组里往往成为优等生的“一言堂”,他们的意见和想法包办了小组成员。在小组的组建时,让每一名学生都能明确自己在小组中角色位置及责任意识。将全班学生按照学业水平、性格、性别、家庭背景等差异分成若干小组,每组3-6人。每组都应包含学习成绩好、中、差的学生分组的时候要考虑使全班各组平均成绩大致相同;不允许学生自由组合,防止组内同质的现象,这样小组间力量相当,让学生相互间学习成为可能,既能避免上文所说的“乱说”,造成课堂上的纷乱,又显得公平、利于竞争。
三、合作时机应选择在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处
在教学中,教师应在知识的关键处、思维的转折处、规律的探求处,设计合作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探索知识、发现问题的能力。例如:《圆锥的体积公式》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学生学习的难点。通过在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处,组织学生合作学习,能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引导学生有层次的进行分析、比较,对规律的探索做到循序渐进、水到渠成,真正让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数学小组教学一
科学组建小组,搭建合作平台。
在传统的教学中,在课堂上老师和学生多是一问一答。老师为了教学进度,学生为了自尊,就会出现课堂被那些学习好的学生垄断,学习差的学生不能了解问题的解决过程,只能机械的知道结果。即使是小组合作学习中,如果不能很好解决教育公平性,仍然会出现,学生虽然团团坐,几个人在一起,但小组里往往成为优等生的“一言堂”,他们的意见和想法包办了小组成员。使参与流于形式,不能真正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体作用,导致两极分化严重,失去了合作的意义,课堂秩序混乱,教师难以驾驭课堂。
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能让每一位学生知道,合作的力量大于一个人的力量,众人的智慧要强于个体的智慧。从而然学生能从主观上接受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的组建时,让每一名学生都能明确自己在小组中角色位置及责任意识。将全班学生按照学业水平、性格、性别、家庭背景等差异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每组都应包含学习成绩好、中、差的学生分组的时候要考虑使全班各组平均成绩大致相同;不允许学生自由组合,防止组内同质的现象,这样小组间力量相当,让学生相互间学习成为可能,既能避免上文所说的“乱说”,造成课堂上的纷乱,又显得公平、利于竞争。
设计合理内容,体现合作价值。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有些合作的内容必须具有一定的探究性,真正体现合作的价值所在。不是所有的课堂学习内容都要采用小组合作方式,如果是较简单的学习任务,学生能自己解决的问题尽量让学生自己解决,以发展学生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免产生依赖。如果是较复杂的学习内容,依靠学生个体的独立思考是没办法解决的,这时就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之间展开讨论。有的教师组织学生合作学习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显示课堂形式的多样和课堂气氛的热烈,为了合作而合作,徒有形式,并没有多大的实效。
不论什么都合作,失去了合作的意义和作用。把一些毫无讨论价值或过于简单的毫无难度的问题交给学生讨论,纯粹是浪费时间。数学学习中那些具有很强的开放性、探究性和趣味性内容,才是我们运用小组合作的内容。例如:在测量教室的面积时,可以分成小组让学生在相互协作中完成测量;该活动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对学生的活动提出了分工的要求:几名学生测量,其他几个学生对测出的的结果进行记录、计算。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掌握了测量工具的使用,记录方法,以及面积公式的应用,以及发言时语言的组织。这样的内容才是我们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不容错过的。
数学小组教学二
精心设计问题是合作学习成功的必要条件。
,
学霸君1对1-智能测评+个性化提升,学霸君严选全国好老师1对1辅导,先学习满意再付费!学霸君在线1对1,大数据精准测评+智能场景辅导!智能场景家长实时监督
■ 年级:初中/高中/小学/中考/高考
■ 科目:数学/物理/化学/英语/语文
■ 中小学在线辅导,全程陪伴式学习
,
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利于学生动脑,主动探索数学知识,有利于学生集体研究,促进合作学习;不提出过于简单、不假思索就能解决的问题,问题过于简单,学生张口就来,看起来气氛活跃,久而久之,学生会形成思维惰性,不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因此,在选择合作学习的问题时,要根据教学内容认真思考,认真选择,做到精挑细选,选择最需要提供给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内容。如在教学了“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后,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是否有最小公因数和最大公倍数?小组内先讨论,再小组外展开辩论。
同学们兴趣高涨,各抒己见,我听见了以下这段精彩的对话:“生甲:没有最小的公因数和最大的公倍数;生乙反驳说:没有最大的公倍数是对的,因为自然数是无限的,但有最小的公因数,是1 呀,1 是所有的自然数的最小公因数;生丙补充说:因为不管哪两个或几个数的最小公因数都是1,所以没有必要作为特征来总结……,说得多好,讨论多激烈,在这样自由、宽松的环境中,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通过辩论,大家总结的结论更加清晰了。
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是合作学习成功的基础。
合作必须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之上,学生在经过充分的独立思考后,对问题有了自己的想法,觉得有话可说,才会产生交流、表达的欲望。有些老师对合作学习只求形式,忽视实质,用合作代替学生的思考。课堂教学中,只见学生分好组后,轮流说一遍,合作就结束了。对于小组长,老师比较注重培养,一般经过精挑细选,找到合适的人选,起到辅助作用。说到底,这只是立足于教师的教,而不是立足于学生的学。学生的学习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改善,表面上是合作学习,但最本质的数学思考并没有得到开发。
如在教学《长方形的面积》一课时,我给学生准备了12 个面积为1 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一张作业表,让他们先独立思考拼并搭完成表格,再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宽有何关系?”这个过程如果不让学生独立思考,马上讨论的话大部分学生是回答不出答案的,所以给学生充足的独立思考时间,然后引导他们把自己的思考所得和小组的其它伙伴交流、分享。我发现在交流时每个学生都有话可说,因为在交流以前,每个学生都用心思考过。如果不让学生独立思考而急于让学生回答,那么只有少数思维较快的学生唱独角戏,而大部分学生无从说起,特别是学困生只能做听众,或者根本听不懂。因此,不能把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对立起来,它们应该是互补的,应该是相辅相成的。
数学小组教学三
1.根据学生的特点分组
因为合作学习是学生小组内完成的互动性学习方式,小组成员的优化组合是合作学习是否有效的关键。所以在小组搭配中需要根据学生的性别差异,思维差异,语言差异和实践能力差异进行组合,以便发挥小组成员的个性差异。学生通常可以划分为双人一组和三四人一组,学习方式亦可分为班级小组合作、跨小组合作学习。参加组内的小组成员可以是动态的,每次的分组方式都避免重复僵化,可以男女生各一组,也可学号单双数穿插分组。这样可以使学生有新鲜感和趣味感,使学生可以接受更多学生的观点和影响,也可以打破组内长期形成的某种态势,给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避免学生合作不主动,学生参与度不均衡的现状。
2.引导好学生讨论
在我们的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并不少见,但有时候我们的教师为了体现课改的形式,往往无论问题的难易大小,都让学生进行讨论。教师一声令下,学生们马上凑到一起,课堂热闹起来了,而教师却成了旁观者,这种合作便流于形式。所以,学生的合作学习必须是在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引导下进行的,教师必须深入地研究教材,认真分析,精心设计小组合作的学习任务。并且设计的问题一定要有挑战性、开放性和探索性,要有一定的难度,是依靠个人之力在短时间内难以完成的,这样的合作学习才有必要性。比如说我们在教反比例的图象及性质时,图象可以类比一次函数图象的画法,这是学生可以独立完成的。而当根据图象探讨性质时,就需要指明在每个分支上增减性的情形,学生便会产生一定的困难。这种情况下就可以先让学生自主研究,当学生的结论出现分歧时再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解决。因为这时的认知冲突是学生产生学习动机的源泉,不明确的地方可以质疑,不同的观点可以展开讨论,在这种思想的交锋、智慧的碰撞中,学生思维的批判性与敏捷性,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与流畅性都将得到相应的提高,并有利于养成倾听和吸纳他人意见的良好习惯。从而体现出合作的价值。
3.要掌握好小组讨论的时间和时机
由于我们的课改教师经验不足,又急于完成教学任务,导致讨论时间没保证。有时学生还没有进入合作学习的状态,教师便宣告了合作学习活动的结束。还有的教师在组织小组合作活动时,所挑选的时机不够恰当,次数过多,便不能达到让学生独立思考的目的。有时只要有一个小组完成任务,教师就结束合作学习,进入小组成果展示阶段,致使合作学习华而不实、舍本逐末。课堂上就经常出现追求形式、忽略内容或过多过乱的合作学习,这种做法既浪费了时间,也浪费了精力。为此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小组讨论的时间和时机要因内容和难度大小而定,教师要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要深入小组巡回指导,有时需要见好就收,有时当发现学生讨论兴趣正浓时便有必要把讨论的时间延长。
以上就是
小编为您整理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让小组合作更有效的全部内容,更多精彩请进入
栏目查看。
学霸君是专注于中小学生在线一对一辅导、人工智能、拍照搜题的学习平台。旗下学霸君1对1严选全国好老师,为学员量身定制个性化学习方案,辅导包含高中、初中、小学全科目。学习新场景+智能大数据分析,让中小学生更方便找到适合自己的好老师,学习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