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的提问技巧_学习
数学课堂的提问技巧
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提问既是优化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又是联系教师、学生和教材的纽带。恰当的提问不但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今天,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了数学课堂的提问技巧。
创设生成问题
课堂教学是“动态生成”的,这已成为人们的共识。然而,如何落实在教学行为上,还有待努力。课堂教学创设生成问题,就是一个有效的切入口。所谓创设生成问题,就是课前预设的问题一旦在课堂教学的实施中受阻,要及时调整问题,创生出新的问题,推进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创设生成问题,首先要注意因势利导,即顺着事情的发展趋势进行引导,创设此时此地有利的问题;其次,要随机应变,即跟着情况的变化,掌握时机,灵活应付。或全部改变,或局部修整,使得问题更有利用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环节的递进。
例如,探索“三角形内角和”,教师的问题是:“你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吗?有什么办法说明?”预设学生可能有以下几种方法:(1)用量角器量;(2)把角剪下来拼;(3)把角折一折等。但是,在实施中发现,学生用量角器量都有误差,另外的方法又别无选择。教师因势利导,创设富有启发性的问题:除了量,你还有什么好方法知道三角形内角和是不是180°?学生逐步想到并应用其它的探索方法,三角形内角和进行多种解读。
放大有效问题。
放大有效问题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发现学生中的闪光点,智慧碰撞的火花,教师有意识地以问题的形式进行放大,以引起深入讨论,有利于解决鲜活的问题。 首先,要及时追问,即追根究底地问。对于学生中有价值的发现,教师要明察秋毫,把握机遇。例如,在解决“中国代表团在第23届—-28届奥运会上获得金牌数统计如下表,相邻的两届奥运会金牌数最大增幅是百分之几?”的问题时,一般学生都这样解答:26届到27届是(28-16)÷16=75%。而一个学生认为,应该是24届到25届(16-5)÷5=220%。
此时,教师及时追问:“他说得有道理吗?请大家开动脑筋发表意见。”经过摆事实、讲道理,统一了认识:虽然26届到27届相差12枚,确实是最大的,但是比较增幅是百分之几,不能只看相差数,而要与原来的基数去进行比较,使同学们明确透过现象看本质的道理。 其次,要舍得放弃,就是有的问题虽然有价值,但不是本课的主要内容,不适合于当堂解决问题,就可以“暂缓处理”。这样处理的目的,还是为了保证有充分的时间解决主要问题。
数学教师课堂提问的技巧
让提问语言简单明了
数学具有严谨、简洁等特点,因此教师提问的语言既要符合数学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又要准确精练,不能含糊不清。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提问的语言表述不明确、太空泛,会使学生抓不住要领,导致思考时失去目的性、针对性,对所学知识产生歧义。例如,教学“三角形面积”时,教师提问:“三角形有什么特点?”学生纷纷回答:“三角形有三条边。”“三角形有三个角。”“三角形有稳定性。”……教师这样提问,学生很快就可以把三角形的特点说出来。如果教师这样提问:“三角形是什么?”学生可能会回答:“三角形是平面图形。”“三角形是一块三角板。”“三角形如同一块广告牌。”……这样的提问,说明教师没有为教学三角形的面积做好铺垫,导致提出的问题含糊不清。所以,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的内容、要求、范围、措辞等都应力求准确,这是保证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前提。
让提问难易适中
教师备课时要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回答问题的能力,提出的问题既不能过于简单,没有给学生提供思考的空间,使学生不用思考就可以回答,又不能提出难度过大的问题,超出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这样也会导致学生不能作答,进而对学习失去兴趣。例如,教学“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认识”一课时,教师如果提问“长方体有几条边、有几个角”,学生对这样的问题不会感兴趣,因为这样的问题过于简单。如果教师在课始这样提问:“如果要使长方体变成一个最大的正方体,你该怎么操作?”这时学生还没有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回答不出这样的问题,也会导致他们对学习产生害怕心理,不愿探究所学的新知。所以,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提出难易适中的问题,使学生“跳一跳,摘到果子”,从而利于学生不断深入探究新知。
让提问合情合理
课堂教学中,教师提出的问题要合情合理,不要提与上课内容无关的问题。同时,教师对相同的问题,应选取不同的回答对象,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回答问题的机会,实现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发展的目的。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一课时,在推导平行四边的面积公式时,教师提问:“平行四边形的展开图为什么不是三角形?”这样的提问一听就知道是多余的,如果教师这样提问:“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有怎样的相同点?它的面积公式与长方形又有什么联系?”这样提问,既有利于引导学生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是怎样计算的,又使学生巩固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低年级数学课堂的提问策略
1.数学课堂提问要追求高效率
,
学霸君1对1-智能测评+个性化提升,学霸君严选全国好老师1对1辅导,先学习满意再付费!学霸君在线1对1,大数据精准测评+智能场景辅导!智能场景家长实时监督
■ 年级:初中/高中/小学/中考/高考
■ 科目:数学/物理/化学/英语/语文
■ 中小学在线辅导,全程陪伴式学习
,
课堂提问作为达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从根本上是要促进学生这一主体的内在发展,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必须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教师要明确提问目的,精心地把问题导向教学的关键处、思考的转折点和理解的难点上。同时,教师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或回答情况灵活地调节问题的范围,力求提问准确、精炼,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学实践证明,高效提问具有促进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发展学生思维、及时反馈教学信息、提升信息交流效益、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所以,数学教师应当充分预设每一个教学环节的引领性问题,并根据学生在课堂上不断生成的新问题,调整、重组、灵活机动地组织教学。
2.数学课堂提问要追求高品质
数学课堂提问的形式多种多样,但无论哪种提问方式都以引发学生思考为核心,使学生的思维能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所以,教师设计高品质的提问是深化数学课堂教学的使然,也是彰显教师教学素养的重要途径。而“高品质”并不代表“偏难怪”,其重在提问后使学生有了真实的思考,方能达到提问产生的“四两拨千斤”之效。
如笔者在讲“黄金分割”时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舞台上的报幕员不站在台中央或台角?为什么画家一般不把画的主体形象放在正中?”提问看似简单,实则深刻,它包含着丰富的数学知识,而且能把枯燥无味的数学内容变得妙趣横生,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迫切想知道与探索这种熟悉的生活现象,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凸现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主体地位。
3.数学课堂提问后要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
课堂提问的成功与否,要看提问是否引起了学生探索的欲望,学生是否学到了分析问题的观点和方法。同时,学生思考需要一定的时间,当教师提出问题之后不能急于找学生回答,要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给学生不同的时间考虑,所以提出问题后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空档”,以便学生深思。对于简单的事实性问题,等待几秒钟为宜;对于具有一定深度的问题,时间要依据学生的反应和问题的难易情况适当延长,如果教师急于求成,只能将提问形式化。
数学课堂的提问方法
数学课堂提问要有针对性
提问不是为提问而提问,如果数学课堂的提问过偏、过滥、过于简单都不利于数学问题的解决,也不利于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培养,只能导致数学课堂教学杂乱冗长。无论是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知识方面,还是在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方面,所提出的问题要能够把学生引入问题情境中,激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学会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让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所以,数学教师要善于把教学内容本身与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之间的矛盾作为设计问题的突破口,把学生的认识逐步引向深入,以形成讨论的氛围,促进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一道关于“求二次函数的图像与x轴的两个交点坐标”的问题。笔者在课堂教学中是采用如下方式进行引导的:(1)同时给出三个二次函数,分别求它们的图像与轴的交点坐标;(2)引导学生思考现象,有的有两个交点,有的有一个交点,而有的不存在交点;(3)引出如下话题,怎样的二次函数图像与轴有交点呢?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情境,探究分析的难度适中,综合性强。大部分同学首先尝试直观分析,提出“当Δ>0时,与轴有两个交点;当Δ=0时,与轴有一个交点;当Δ<0时,与轴无交点”。在学生有了初步结论后,笔者进一步加以点拨,优化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
数学课堂提问要将评价有效跟进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正确的、公平合理的课堂教学评价,可以调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激起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因,维持教学过程中学生适度的紧张状态,可以让教师和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教学任务的某些重要部分。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的获得情况,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教师恰当的评价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使学生对自我的学习效果有合理定位,并促使学生取得新的突破。同时,数学问题本身追求逻辑的严谨准确,所以,教师对于学生的回答同样要合理评价,不能片面结论,更不能“泼冷水”。
总之,教师的课堂提问是一门学问,是一门艺术,没有固定模式,只有不断实践,不断摸索,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教学功能,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培养学生,为学生终身发展、应对现代社会和未来社会发展的挑战奠定基础。
以上就是
小编为您整理数学课堂的提问技巧的全部内容,更多精彩请进入
栏目查看。
学霸君是专注于中小学生在线一对一辅导、人工智能、拍照搜题的学习平台。旗下学霸君1对1严选全国好老师,为学员量身定制个性化学习方案,辅导包含高中、初中、小学全科目。学习新场景+智能大数据分析,让中小学生更方便找到适合自己的好老师,学习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