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_学习
在 小学 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还要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今天,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数学的教学方法。
充分发挥教师人格魅力,用真情感染学生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众所周知,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的潜移默化过程。教师的形象、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满腔热情、精神饱满,并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来感染学生,以自己严谨的教学风格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来影响学生。
例如,要上好一堂数学课,课前,老师要做好大量的准备,备学生、备教学内容,备课件。上课时,要做到着装朴素大方,使用普通话,语言清楚、明白、有逻辑性;板书整齐、规范。教学过程中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要用慈爱的目光、慈祥的笑容鼓励学生,用温柔的话语感染学生。课后辅导“后进生”要耐心、细致。这样学生不仅对学数学产生愉悦感,而且在心里还会产生对教师的敬爱之情,并从老师身上体会到一种对教学的责任感,这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将会产生巨大的榜样作用。
中国数学的光辉历史和杰出成就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数学的实践和认识的进程中,无数中国数学家为了探索真理、发明创造,以科学务实的精神百折不挠、奋力拼搏,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中国的伟大数学成是一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催人奋发的好教材,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大有裨益。如古代“秦九韶公式”、刘徽的“极限思想”、“祖恒原理”以及“九章算术”都处于的地位。
又如华罗庚幼年未受过正规教育,可才华横溢,为数学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著名数学家陈景润顽强拼搏,在攀登“哥德巴赫猜想”的征途上遥遥领先;获得中国“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数学家吴文俊,他担任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的主席,成为担任被誉为“数学界的奥林匹克”大会主席的中国人,让国人骄傲。……以数学家的事迹和成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树立崇高理想。
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众所周知,数学不仅与我们日常生活休戚相关,更是关于生产建设和科技等方面的重要学科。我们在进行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完善适合他们这个年龄阶段和特征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同时,我们还要将这些方法不断结合实际教学的内容来对学生加以实际教学的应用,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当中能理论联系实际,不能光靠课本上的东西和死板的知识体系,要更好地将理论应用在现代化实际当中。对学生进行这些现代化的目的性教育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意识。这对于我们的教育有着莫大的好处。
举个例子来说,在进行“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这一阶段的教学时,我在上课之前要求学生自己进行调查,先自己掌握一些数据和资料,像是关于总住户数量、总安装电话数量等等诸如此类的资料。在实际的课堂当中,我通过多媒体影像教学为学生播放适当的记者采访记录,使得学生对自己的调查和百分比的用法有了更深的掌握和了解,让他们明白百分数在生活的重要性和实际意义。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自我学习愿望和意识。大纲要求的课程结束后,我们还可以为学生组织课外小组活动,让学生主动在生活中寻找和发现现实生活中的百分比。这样身临其境的教学可以反复刺激和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应用,使得他们对知识有了更深化的理解。
沟通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
数学教学中各部分知识之间存在着纵向和横向的紧密联系,这些都充满唯物主义思想和辩证法,教学时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例如,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在知识的纵向发展方面,可以通过数学知识的产生,揭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产、生活的关系,知道知识来源于实践,服务于实际,渗透“实践第一”的观点。
在知识的横向联系方面,可以围绕数学概念之间的联系,通过“大与小、多与少、加与减、乘与除、积与商的变化、正比例与反比例”等内容渗透一些对立统一运动变化的观点。还可以通过一些应用题的改编练习,分数应用题的解答,应用题的一题多解,以及几何初步知识,渗透一些辩证统一的概念,使学生在知识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中受到辩证唯物主义启蒙教育。多让学生进行多种解题思路的分析、讨论,有的解法需要学生用数学转化思想,才能使学生掌握简洁的解题思路。通过转化思想的渗透,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一些问题都可以用到转化的数学思想。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方法
,
学霸君1对1-智能测评+个性化提升,学霸君严选全国好老师1对1辅导,先学习满意再付费!学霸君在线1对1,大数据精准测评+智能场景辅导!智能场景家长实时监督
■ 年级:初中/高中/小学/中考/高考
■ 科目:数学/物理/化学/英语/语文
■ 中小学在线辅导,全程陪伴式学习
,
开展数学活动,渗透德育
小学生大多是受父母过度宠爱的独生子女,他们的动手能力比较差,如果不注意加以提高,势必会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此,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形式多样的,学生乐于参与的数学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深刻地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使学生接受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的同时,有效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在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时,可以带领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去测量一些长方形、正方形的长、宽,让学生自己来计算面积。对于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教师给予及时地引导,学生通过在活动中实践,巩固了所学的知识,锻炼了动手的能力,丰富了他们的精神生活。
结合教材,渗透德育
首先,可以利用教材教育学生爱祖国的山水、土地、资源;爱人民,爱祖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高年级教学“百分数”时,可以介绍中国人民用占世界耕地面积5%的土地,养育了世界上20%的人口,而且国家安定,人民生活幸福,从而进行国情教育。再利用我国不断沙漠化的面积比例和每年沙尘暴的次数逐渐攀升的数值,向学生进行保护环境的教育。
其次,可以利用教材教育学生爱祖国发展史上的出色成果,爱我国古今科学家良好的高尚品德和杰出贡献。从而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危机感,增强民族自信心、自尊心。例如:在教学“圆周长”一课时,使学生了解约2000年前,中国的古代数学著作《周髀算经》中就有“周三径一”的说法,意思是说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约1500年前,中国有一位伟大的数学家、天文学家祖冲之,他计算出圆周率应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成为世界上第一圆周率值的计算精确到6位小数的历史伟人。他的这项伟大成就比国外数学家得出这样的精确数值的时间,至少要早一千年。学了这课后,同学们深深感到,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了不起。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方法
在课堂教学与练习中渗透德育。
结合实际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既能使学生容易掌握所学知识,又能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的兴趣。如教师在组织学习“元、角、分的认识”一节时,引入的内容应贴近生活:“同学们,你们的父母是干什么工作的?”“种地的”、“打工的”、“卖菜的”……“他们挣钱容易吗?”“不容易”。“他们给你们零花钱吗?”“给。”“给多少?”“1元”、“5角”……“那我们今天就来共同讨论这个问题。”学生的学习热情一下高涨起来。记得在教学“千克的初步认识”一节时,一个学生在演示操作天平的过程中,不小心将天平的横梁摔成了三段,当时全班哗然,该生也慌了,而我却没有埋怨他,只是说:“没有关系。”但为教育他损坏东西要赔,我又说:“下课后老师与你共同修复怎样?”他怯生生地点了点头。课后,一支“502胶水”解决了这个问题,可孩子却掉下了感动的泪珠。
在练习过程中,巧妙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达到了巩固知识、传播传统美德的双重目的。如在与学生学习“两步计算应用题”时,我在小黑板上编了这样一道练习题:“二年级同学帮助身残的李阿姨打扫卫生,男生有9人,女生有7人,把这些同学平均分成4组进行,每组有几人?”在安排课外练习时,我是这样进行的:自己先到班主任那里收集好人好事记载情况,然后选定内容自编一道两步计算应用题。学生在受到美德的教育与熏陶的同时,又使所学知识得到了巩固运用。所以,结合实例对学生进行教育是数学教学活动中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运用数学知识,进行节约教育。
随着社会经济条件的日益提高,小学生之间的攀比、个人的浪费等现象可谓日益严重,家长和学校一度放松了对学生勤俭节约品质的教育。古人说:“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教育小学生从小养成精打细算,杜绝浪费的习惯是一项意义重大的德育工作。如果我们仅仅是给学生讲大道理,恐怕学生很难认清问题,因此,我们可以将其与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有效地结合起来。
在学习了《认识人民币》这节课后,我们可以叫小学生对自己每天花的钱做个记账,算算自己一天、一个月、一年会花多少零用钱。如果自己每天节约一角钱,一年节约多少,全班一共能节约多少。以此类推,算出一个学校、全国的小学生能节约多少钱,而如果用这些钱去支援那些贫困山区的失学儿童,去帮助残疾人……那将是多么强大的力量;如果每个学生每天节约一张纸,那么全国的小朋友加起来将是多少,可以节约多少造纸的原料等等。通过这样的例子,学生看到了节约的威力;通过这样的计算,学生很好地运用了学到的数学知识,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等等。
以上就是
小编为您整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的全部内容,更多精彩请进入
栏目查看。
学霸君是专注于中小学生在线一对一辅导、人工智能、拍照搜题的学习平台。旗下学霸君1对1严选全国好老师,为学员量身定制个性化学习方案,辅导包含高中、初中、小学全科目。学习新场景+智能大数据分析,让中小学生更方便找到适合自己的好老师,学习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