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 小学 数学课堂提问的技巧

提问,对于教师来说是激活学生思维的有效方法,而对于学生来说,这是驱动思维,蓄积而发的内在表现,课堂提问贯穿课堂,我们实际教学中,要善于抓住教材中主要内容的奇巧之处来提出疑问,下面,朴新小编给大家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技巧
 

1.寻求提问的启发点于新知识的重点处。
 

课堂提问根本目的在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所以教师要善于从知识结构出发,要把提问的启发点指向教材的重点或者某些有暗示性的问题,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抓住关键。
 

2.寻求提问的启发点于知识的链接处。
 

小学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连贯性,大多数的新知识都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延伸和发展的。在知识的连接点上寻求提问的启发点,能使学生的思维在“旧知识固定点――新旧知识连接点――新知识生长点”上有序展开,促进良好知识的形成。因此,教师要找准新知识的生长点,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选准学习新知识的切入点,直接为学生提供学习新知识的思维支点,而且,所提的问题要富有启发性,能引起学生积极思考。

 

3.寻求提问的启发点于理解知识的疑难处。
 

在学生理解知识的疑难处寻求提问的启发点,不仅可以及时纠正错误,还能让学生开启心智,暴露思维,有利于及时点拨和调控。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能够根据教学目的和学生实际,有意识的捕捉问题的“契机”,在学生“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时进行设疑问难,就能良好的激发学生思维,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寻求提问的启发点于解题思路的转折处。
 

在教学中要积极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考虑问题,大胆的提出合理而与众不同的解法,教师在必要时进行点拨疏通,铺路搭桥,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数学老师提问技巧一

分层提问
 

由于每个班级的学生知识和认知水平不可能完全相同,提问的时候就必须考虑到整个班级的基本情况,对不同的层次的学生提不同的问题。这也是因材施教原则的具体运用。同一个问题,问法不一样,效果也不一样。只有针对具体学生才能谈得上合适的问题,能满足优等生的学习需要的问题不一定能够适合中间的那一大部分学生,适合后进生的问题,对于优等生来说就太简单乏味了。所以提问一定要分层提问,既不打击后进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激发优等生的进一步努力。只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是数学教学所提倡的。
 

在开课前设问
 

教学某一内容时,不妨一开始就设计一个核心问题,作为该次课的导向目标。例如,在教学分数应用题时,可以设计一个问题:“一个数,扩大25%后又缩小25%,这个数是扩大了还是缩小了?”还可以设计为“一个数,缩小25%后又扩大25%,这个数是扩大了还是缩小了?”这就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定下了目标。并且在学习中,学生容易体会到增加或减少都应该有一个基础参照标准,而且每一个参照标准不是一成不变的。
 

在关键处设问
 

当学生的思维受阻或思维方向错误时,教师的一句巧妙的提问往往能使学生恍然明白。在教学乘法的推导时,学生往往立足于原来的连加运算的规则,每一步都亲自加。老师可以把加数的个数逐渐增加,一个、三个、五个、九个、十五个。。。后面突然提问,如此太烦,有没有更简洁的算法呢?一语把学生的思维从连加规则中拉了回来。数学课堂就是教学加活动,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中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把课堂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场所,恰如其分地组织数学活动、发展学生思维,让学生自主地参与生动、活泼的数学教学活动、灵活运用数学知识积极创新,使其个性、潜能得以充分开发,数学能力、数学思想得到充分的发展,是课堂上组织数学活动,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主要目标。活动是数学内容的载体和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手段,在课堂上要让学生自主地参与活动,通过让学生动手做、动脑想、动口说,使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探索求新,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就必须在关键处设问。
 

在适当的时候发问
 

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尝试完成,发现问题后再引导。如教学二年级的《认识直角》一课时,可以组织学生用自备的三角板画一个直角,巡视时如果发现学生画的直角总是一条水平而另一条边竖直时,可以适时发问:“你们如果一直保持某个姿势累不累?直角也一样啊,如果让它保持某个姿势,它一定会很累的哦。””在老师的启发下,学生一定会又画出了一些不同“姿势”的直角,从而对直角的本质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数学老师提问技巧二

,

学霸君1对1-智能测评+个性化提升,学霸君严选全国好老师1对1辅导,先学习满意再付费!学霸君在线1对1,大数据精准测评+智能场景辅导!智能场景家长实时监督

 年级:初中/高中/小学/中考/高考

 科目:数学/物理/化学/英语/语文

 中小学在线辅导,全程陪伴式学习

 

,

提问要具体明确,不要使学生摸不着边
 

有个新教师为了使学生搞清6元、0.6元、0.06元这三者是不相同的,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这三个6是否相等?”结果学生回答为:“是相等的”,搞的教师慌了手脚,不知如何是好。问题搞的不明确,学生对这样的提问摸不着头脑,当然就不能按照教师的意图去答了。结果浪费了时间,打乱了教学进度。其实这个问题只要提出“这三个数量关系是否相等?”学生是不难回答的。
 

预设具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
 

老师设计问题要突出教学目标,要有思考性,难易程度要适中,难度太小,引不起学生的兴趣,难度太大,学生望而却步。例如,老师在向学生讲解“角的认识”,让学生在同一个点上画几条射线,问到:除了几条直线,你们还发现什么图形?学生通过思考,不仅找出了不同的角边与角的关系,还了解了对顶的两个角大小相等等相关知识。一个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往往能使学生产生联想而有所领悟。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回答不出问题是在所难免的,老师的启发就显得犹为重要。学习“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老师可以启发学生利用前面学过的三角形和长方形面积公式来推导,并且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来推导,使学生的思维逐渐打开,由表及里,由里及深。

 

提问要抓住关键
 

首先要找出教材的关键问题,也就是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在教材重点处提问,重点就会突破,在教材的难点处提问,难点就会突破。例如:在教小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概念时,其重点在于,要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分数,老师可以拿出一个月饼小丽和小强分着吃,并且问到:你们认为怎样分才合理?学生答;平均分。老师就把月饼切成大小相等的两块,每人得半快。老师问:你们手里的半块月饼是几份当中的几份我们就叫它几分之几好吗?小丽看着手里的月饼说:我的月饼只是两份当中的一份,是不是该叫两分之一啊,小强也抢着回答:我的月饼也是两份中的一份,是不是也叫两分之一啊。老师立即答道:对,我们就用1/2来表示。
 

数学老师提问技巧三

(一)提问的科学性
 

教师首先应认真钻研教材,准确把握知识的重点与难点。教学过程中设计的提问既要正确,又要做到难易适中,循序渐进;既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规律,又应启发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提出的问题必须正确合理,切不可太偏太难。我们必须要考虑到学生的需要,学生目前的知识储备情况,学生的思维与探索能力。因此,提出的问题必须能够使学生“跳一跳,能够得到”。
 

(二)提问的趣味性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当教学内容引起学生兴趣时,学生学习就能集中注意力,就能对所学知识更好地感知、记忆、思维和想像,从而获得较多、较牢固的知识与技能。因此教师要尽量用提问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使每一个学生的大脑都兴奋起来。同时,还要十分注意学生回答问题的成就感,多思维互动,培养学生有意义的交际能力,多渠道的信息交流。
 

(三)提问的相互性
 

课堂提问的过程是师生之间相互尊重、彼此沟通的双方活动。一方面要求教师全神贯注地介入活动中,通过提问逐步引导学生向更新领域、更深层次去思考、去探索;另一方面,也要求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尝试解决问题,可以采用角色转换的方式,让学生当一回老师,相互提问,以营造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氛围。比如在教授《图形的平移》后,笔者提问:如果你是老师,你用什么基本图形让同学们来设计图案呢?班上一下炸开了锅,有人提出都用正方形来设计图形、有人提议用等边三角形来设计等等。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更好地开发学生的智力。
 

以上就是
小编为您整理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技巧的全部内容,更多精彩请进入
栏目查看。


学霸君是专注于中小学生在线一对一辅导、人工智能、拍照搜题的学习平台。旗下学霸君1对1严选全国好老师,为学员量身定制个性化学习方案,辅导包含高中初中小学全科目。学习新场景+智能大数据分析,让中小学生更方便找到适合自己的好老师,学习更高效。

  • 【全国好老师】严选全国好老师

    高学历高能力老师执教,各地经验教师,专业扎实,严控教学质量;

  • 学霸君1对1】中小学在线1对1辅导

    24h轻松上课,打破时间地域限制,针对性教学,孩子学习更专注;

  • 学习新场景】智能教学模式+大数据分析

    1对1个性化学习方案量身定制,课堂随时旁听,全面了解学习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