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导入的方法_学习
初中 数学课堂导入的方法
初中学生容易对新奇、新颖、不平常的事物和现象感兴趣,一成不变的开场白,会使学生感到厌倦,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多研究、多探索,使课堂导入方法常变常新,下面跟大家带来初中数学课堂导入的方法。
生活实例导入新课
数学是一门实际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都离不开数学知识。因此,我们的教师在设计课前导入环节的时候,可以尝试着从日常生活入手,从学生比较熟悉的事物和现象来导入新课,这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具有非常明显的作用。
例如,我在给学生介绍直角三角形之前就给学生先提了几个问题:大家想知道我们的教学楼有多高吗,有没有什么方法不上楼也能够测出它的高度呢?在我们的学校后面有一条河流,我们能不能不过河就能够侧出河流的宽度呢?大家都知道珠穆朗玛峰是世界最高峰,那么它的高度是怎样侧量出来的呢?难道是一步步登上山去进行实地测量的吗?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让人们不用登山也能得出珠穆朗玛峰准确的高度呢?就这样几个简单的小问题就立刻引起了学生的兴趣。这种通过生活实例来进行导入的方式让学生看到了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让他们体会到了数学知识的神奇,这样自然容易引起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悬念导入法
悬念导入法是在引入新课时,提出看起来与本课内容无多大联系,而实质上却紧密相连的典型问题,迅速激发学生思维的一种导入方法。亚里斯多德曾经讲过:“思维自疑问惊讶开始。”设计悬念的目的主要有两点:一是激发兴趣,二是活跃思维。悬念一般是出乎人们预料,或展示矛盾,或让人迷惑不解,常能造成学生心理上的焦虑、渴望和兴奋,只想打破砂锅问到底,尽快知道究竟,而这种心态正是教学所需要的“愤”和“悱”的状态。一般来讲,数学中的悬念需要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与分析学生知识储备的基础上进行精心设计、精心准备。
例如在讲授“圆周长”时,提问:假如把地球看作一球体,绕着赤道用一根绳子捆紧,然后把绳子放长10米(假设绳子离地球表面距离均等),中间的空隙能容纳________ 。A. 一支铅笔,B. 一只老鼠,C. 一只猫,D. 一头牛。结果学生猜测的答案与正确答案相差甚远,当我给出正确答案D时,学生感到不可思议。这样使学生心理形成强烈的反差,形成悬念,也就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初中数学课堂导入的方法
比较导入新课
比较导入法是一种利用比较的方法引入数学概念的方法,这一方法可以在同类事物间进行,也可以在异类事物间进行。“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是数学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重要思维方法。例如,通过复习圆心角的定义,将角的顶点移动到圆上,得出角的两边与圆相交、不相交等情形,找出两个图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很直观地引出圆周角的定义。
直接导入新课
直接导入法是一种一上课就把要解决的问题直接提出来的方法。例如,在讲某一个定理时,直接导入的方法是先将这个定理的内容显示在黑板上,与学生一起分析,分清题设和结论部分,进一步得出该定理的已知和求证,然后进行分析,进而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可以从多种方法中选出最优的方法,最后师生共同完成或学生独立完成。
动手实践导入新课
很多时候,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做。正因大如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采取边讲解边动手实践的方式来进行新课导入。这样不但可以让学生受到多重感官刺激,同时也可以将原本抽象化的知识变得更加具体直观,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例如,我在上到多边形的内角和时,首先拿出了一个三角形纸片,然后问学生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接着我再把其中的一个角折起,使之成为四边形,然后问学生四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接着再折起一个角,使之变成五角形,然后再问学生五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就这样一步步引出今天的问题:求多边形的内角和。这样的导入方式相较于单纯的语言表达要显得更加直观、生动,不但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启发了学生的思维,为接下来的教学内容的讲授起到一定的铺垫作用。
数学课堂导入技巧
一、故事导入法
设计学生感兴趣的古代故事引入新课,让学生了解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既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如在教学《带分母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时,讲述有关古希腊著名的数学家毕达哥拉斯的故事,有一次,有位数学家问他:“尊敬的毕达哥拉斯,请告诉我,有多少名学生在你的学校里听你讲课?”毕达哥拉斯回答说:“我的学生,现在有在学数学,在学音乐,沉默无言,此外还有三名妇女。”算一算:有多少名学生?从而引入课题——去分母解一元一次方程。
,
学霸君1对1-智能测评+个性化提升,学霸君严选全国好老师1对1辅导,先学习满意再付费!学霸君在线1对1,大数据精准测评+智能场景辅导!智能场景家长实时监督
■ 年级:初中/高中/小学/中考/高考
■ 科目:数学/物理/化学/英语/语文
■ 中小学在线辅导,全程陪伴式学习
,
二、诗歌导入法
诗歌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利用这种高雅的形式导入新课,使学生耳目一新,在对诗歌欣赏的过程中自然地进入状态、深入课题情境。如教学《从三个方向看》,以《题西林壁》一诗导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多美的山,多美的诗,同学们能说说这首诗的含义吗?教师总结:从不同的方向看同一物体,看到的图形往往是不同的,现在我们一起来研究简单物体的三视图。
三、生活实例导入法
数学教学源于日常生活,课堂上的数学学习是学生生活中的有关数学现象和经验的总结与升华。因此,通过生活实例导入新课,营造一种现实而有吸引力的学习背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机,让学生在自然的情境中,在教师的帮助下自然地展开学习。如在学习“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时设计这样的问题情境:国庆黄金周期间,我们班同学外出旅游,要拍照合影留念,若一张底片需1元,另冲印一张彩照需0.35元,现每人得到一张合影照片,并且每人平均出钱不超过0.45元,参加合影的同学至少有多少人?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能服务于生活,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四、温故导入法
在教学中,同一单元前后两堂课联系很大,后一堂要用到前一堂课的旧知识,老师在讲新课前,有意识地提示,分析与本堂课要传授的新知识有密切联系的旧知识,唤起学生原有的记忆,加深他们的理解。为学习新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在这种情境中,新知识便会又迅速、又牢固的与旧知识联系、融合在一起。
数学课堂导入的技巧
联系生活导入法
数学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 新课程标准也强调了数学与人类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因此,数学课堂如果能适时适度地导入真实生活中的常见问题,利用学生日常的生活为基础,与所学数学知识相联系,会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体会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升学习数学的兴趣.
例如:在学习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六章的“平均数”时,考虑到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与数据打交道,因此,我采用了联系生活导入新课的方法. 我首先列举了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如:商店每天都要结算一下当天的营业额,每个班次的飞机都要统计一下乘客的人数等,这些都涉及数据的计算问题. 然后,用幻灯片向学生重点介绍了每名学生都曾经历过的“入梅”和“出梅”,即: 气象上的入梅,一般是将初夏季节连续出现6~7天以上阴雨天气、且日平均气温达到22度以上的第一天为入梅日,连阴雨结束之日称为出梅日. 随即提出问题:如何计算其中的“日平均气温”?请同学相互交流,并找同学回答后,引出新课,给出算术平均数的定义.
实验导入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应让学生通过实践证明一个解释或推翻另一个解释”.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真理,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手实验,去探索知识、发现知识,这不仅符合新课标规定的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也便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这节内容时,我直接让学生进行四人一小组,通过实验和交流的方法自己探索出三角形的内角和的规律所在. 有的小组将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分别往内折,三个角刚好组成一个平角,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有的小组通过画几个不同的三角形,量出三个内角的度数,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还有的小组用二个三角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从长方形、正方形的内角和为360°,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 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理解并牢牢的掌握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的规律.
以上就是
小编为您整理初中数学课堂导入的方法的全部内容,更多精彩请进入
栏目查看。
学霸君是专注于中小学生在线一对一辅导、人工智能、拍照搜题的学习平台。旗下学霸君1对1严选全国好老师,为学员量身定制个性化学习方案,辅导包含高中、初中、小学全科目。学习新场景+智能大数据分析,让中小学生更方便找到适合自己的好老师,学习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