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中如何运用旧知识提问

数学课堂中如何运用旧知识提问?恰当的课堂提问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的反应给教师,以便教师更好的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下面,朴新小编给打击带来数学教学的有效方法。
 

从操作性问题入手,培养发散思维
 

《有理数的乘方》这一课时的“做一做”出现了折纸求纸的厚度这样的情境,因此在进行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时,我让学生每人准备一张大演草纸,进行试验。
 

师:这种纸大约0.1mm厚,那么对折两次后有多厚?对折三次后有多厚?
 

学生都能边演示边回答,从中体会到了学习的简单和轻松。
 

师:若一层楼高3米,那么你的纸大约对折几次后可有一层楼高?
 

学生折七八次后都不能再对折了,通过操作已经不能演示出结果,学生无语了。折纸与楼高两个完全不搭的名词相互碰撞,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引发了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一开始的提问,学生通过操作直接获得答案,为学生学好知识奠定了良好的认知基础和感情基础。接下来的问题,学生通过操作得不到答案,教师再适时引导提出问题:你对折一次厚度表示为_____,对折两次厚度表示为___,对折三次呢?对折n次呢?学生通过计算发现对折十一二次,结果会接近一层楼的高度。这样很自然地由操作性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学生也从中领悟到了解决数学问题应该由实验操作转化为数学推理,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

创设趣味性问题,激发学习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产生了兴趣,学生才会有满腔热情,才会集中注意,才会积极思考。因此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和表现形式必须新颖、奇特、生动,对学生要能产生吸引力,能激起学生对此事的关注和兴趣。
 

例如,在七年级上册《用字母表示数》一课中,我没有直接用教材中唱青蛙儿歌的方法,而是一开始让学生进行猜数游戏:(1)每人心中想好一个数;(2)把想好的数乘以5再加上10;(3)把所得的和除以5;(4)将所得的商加上所想的数与8的和;(5)将所得的和的一半再加5。然后请一位学生报出得数,教师立即猜出该生心中所想的数。连猜数人,每猜必中,学生惊叹不已,急于想了解其中的奥妙。此时,我引导学生将上述普通语言的指令翻译成数学符号语言:(1)设心中想的数为x,则(2)―(5)的指令依次为:(2)5x+10;(3)(5x+10)÷5=x+2;(4)x+2+x+8=2x+10;(5)(2x+10)÷2+5=x+10。因此,我只要将学生报出的答数减去10,即得该生心中所想之数。学生看了符号语言之后,恍然大悟,同时体验到了用字母表示数具有简缩思维、提高思维效率的作用,从而激发了学习的兴趣。
 

数学教学的有效方法一

提问要有条理性
 

教师要按教材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远及近、由简到繁地设计问题。由于学生的智力水平、已有知识经验及其他非智力因素有差异,因此不同学生掌握同一知识点的速度有快有慢,效果有好有坏。为此,在设计问题时,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可以分解成“问题串”的形式。如:我在教学二年级乘、除法两步应用题时,要想让学生一下子就能找出中间隐藏的问题很困难。于是,我便将问题分解开来,先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来提问:“同学们,喜欢看漂亮的玩具吗?”学生整齐响亮地回答:“想!”这样,就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情境图中。在学生观察的同时,我问:“玩具好看吗?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大声回答:“小汽车的价钱被售货员挡住了。”接着,我抓住时机问:“如果你想买小汽车,该怎么办呢?”我应用带挑战性的问话,引起学生的好奇,促使学生生疑。在学生急于想知道答案的同时,紧接着出示图中售货员与小朋友的对话,请学生观察寻找“要计算5辆小汽车的价钱,必须先算出几辆汽车的钱”。
 

这样,多数学生很快找到了解决中间问题的办法,但部分学生还不明白。这时,我让学生们议一议,请会的学生说一说思路,使全体学生都明白算理。然后,我抓住时机,将话题一转:“知道了一辆小汽车的价钱,算几辆小汽车的钱都可以。那就请同学们帮图中的小朋友算一算他买5辆小汽车的钱是多少。”学生很快说出答案。在这一知识点的教学中,我考虑到学生初次接触两步计算的乘、除法,学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便将问题分成了问题串的形式,由易到难、由浅到深,把学生的思维、学习活动有效地结合起来,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引导学生思维步步深入,促使学生的思维由未知区域向最近发展区转化,向已知区转化,在循序渐进中让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

提问要有趣味性
 

课堂提问是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的纽带。课堂教学的提问,是一种师生情感与效应的思想交流过程。如果设置的问题有新意、有趣味,能够触及到学生的情感意志领域和情绪,触及学生的心理需要,使学生变得高度兴奋,在愉悦的气氛中回答问题,就会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乐意自觉地抢着回答教师的提问。如:我在教学二年级平面图形的组合时,依据学生好奇的心理因素,在两张一模一样的长方形平面上画上两个笑脸,并配上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小朋友们,我们是一模一样的两兄弟,用我们两个可以拼出什么样的图形呢”。我用有趣的、幽默的、学生感兴趣的语言触及了学生感觉的兴奋区域,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愉快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课堂提问应摒弃陈旧的提问方式。
 

如:我教学商中间和末尾有零的除法时,学生掌握了新知识,需要进行巩固练习,给除法竖式找病症——其成就的方式是“找一找算式中的错误”。我用新颖的问话方式提问:“同学们,想当小法官吗?”这样,就再一次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地学习。教师的提问要着眼于知识的不同角度巧妙切入,并注意体现知识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出的问题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与学生的认知水平、应变能力相适应。提问时,应摒弃陈旧的提问方式、陈旧的问题情境,力求开拓出新颖的、有趣的、幽默的、学生感兴趣的、形式多样的、有挑战趣味的提问方式,来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他们以饱满的热情融入教学活动中。
 

,

学霸君1对1-智能测评+个性化提升,学霸君严选全国好老师1对1辅导,先学习满意再付费!学霸君在线1对1,大数据精准测评+智能场景辅导!智能场景家长实时监督

 年级:初中/高中/小学/中考/高考

 科目:数学/物理/化学/英语/语文

 中小学在线辅导,全程陪伴式学习

 

,

数学教学的有效方法二

数学课堂提问要有梯度
 

数学学习活动是一个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对于某些难度较大的问题,学生不可能迎刃而解,这就要增加思考的阶梯。其方法是无梯时架梯,有梯时增加阶梯的密度。另外,要给学生指出思维的方向,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比如下面这个例题的教学:从等腰三角形底边上任一点,分别作两腰的平行线,所成的平行四边形周长与它的腰长之间的关系如何?说说你的理由。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例题进行改编,注重提问的层次性,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问题1:这个图形中有你熟悉的数学图形吗?问题2:若点在底边上移动,请问图中有哪些量是变化的?问题3:点在底边上移动的过程中,什么线段变短,什么线段变长,两线段的和是否变化?通过这三个有梯度的问题,能让更多的学生发现答案,进而解决平行四边形周长与它的腰长之间的关系。像这样针对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出不同梯度的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来。
 

数学课堂提问要适度
 

数学课堂提问是教学中常采用的方式,提问并非多多益善,提问的次数要根据教学内容而定,要掌握一个度。过多,学生易紧张而来不及思考;过少,则缺乏必要的启发,学生听课容易懈怠。提问主要是看是否引起了学生探索的欲望,是否能发展学生较高水平的思维,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发现问题。所以,数学课堂提问要适时适度,既不要太多,也不要太少,要把握好提问的时机,使提问发挥最好的效果。
 

数学课堂提问要多角度
 

波利亚首创的“怎样解题表”,倡导教师的提问,应该从普遍适用的记忆性问题开始。据此,我们将拟定解题计划阶段的提问分为:只涉及“这一问题”的提问;涉及与此题相关的“一类题”的提问。从这些联系点着手提问,能帮助学生对知识形成多角度的理解,有利于促进知识的广泛迁移,使学生在面对具体问题时,能更容易地激活这些知识,灵活地运用它们解决问题。数学课堂提问无固定模式,不要只局限于一个角度,在学生能够接受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注意力容易集中在新鲜事物上的特点,可适当变换角度提问,增加提问的新颖性,同时也可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数学教学的有效方法三

教师备课要扎实深入。
 

数学教师的备课要努力做到“懂、透、化”。“懂”就是要教师深入理解教材,教师只有理解了教材,才能分清教材中哪些问题是基础性的问题,哪些问题是拓展性问题,哪些问题是探究性问题。对于基础性问题教师就可以用“是什么”、“怎么样”来提问;对于拓展性问题,教师就可以用“你是怎么想的”来提问;对于探究性问题就有必要让学生讨论、探究。“透”就是教师要掌握教材的系统性、重点和难点,做到透彻掌握,融会贯通。“化”就是要使自己不仅能够站在教师的角度,而且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去体会、感受学生的学。只有做到这样,教师才能游刃有余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才能更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
 

提问后要给学生留下思考、探索的时间。
 

好的提问方式应该是把注意力放在激发学生的思维过程上,而不应该急促地迈向结果。学生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总有一个思考的过程,教师提问后要耐心等待。至于停顿时间的长短可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反应情况而定。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应作出及时、明确的反应,使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有时还应留些许时间让学生对自己的回答深入思考。让学生自已纠正错误思路,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课堂教学中,很多时候教师要连续追问,这样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探讨问题思考的方向,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扭转盲目猜题和想当然的趋势。当学生解决一个特殊形式的问题时,可以通过变式追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方法化用,得出规律,发现问题的关键,得到新的结论。对学生如有疑问之处,教师要引导学生大胆把疑问讲出来,让学生说自己的理解,然后教师把对此问题的疑问一一列出解决。而对于学生自认为无疑的问题,教师可设置适当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
 

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
 

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时应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对少数几个举手的出色学生提出的。例如: 在《多边形的内角和》一节教学时,学生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于是笔者设计了下面几个问题供学生思考和探讨:(1) 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 (2) 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怎样根据问题(1) 解决这个问题?(3)五边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怎样根据问题(1)(2)解决这个问题?(4)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你是怎么思考的?你有哪些方法可以求出n 边形的内角和?设计这几个问题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由形象到抽象,层层递进,设置好梯度,使学生顺着“梯子”爬,最终达到教学目的。这样可以引导和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过程中,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中获得新知
 

以上就是
小编为您整理数学课堂中如何运用旧知识提问的全部内容,更多精彩请进入
栏目查看。


学霸君是专注于中小学生在线一对一辅导、人工智能、拍照搜题的学习平台。旗下学霸君1对1严选全国好老师,为学员量身定制个性化学习方案,辅导包含高中初中小学全科目。学习新场景+智能大数据分析,让中小学生更方便找到适合自己的好老师,学习更高效。

  • 【全国好老师】严选全国好老师

    高学历高能力老师执教,各地经验教师,专业扎实,严控教学质量;

  • 学霸君1对1】中小学在线1对1辅导

    24h轻松上课,打破时间地域限制,针对性教学,孩子学习更专注;

  • 学习新场景】智能教学模式+大数据分析

    1对1个性化学习方案量身定制,课堂随时旁听,全面了解学习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