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如何激发兴趣_学习
小学 数学课如何激发兴趣
小学数学课如何激发兴趣?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数学教学应尽最大的努力,激发学生兴趣,下面,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和提高技巧。
活知识积累,促进自主探究
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任何学习都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信息和简单地传递、复制书本知识,而是主动地根据先前认识结构注意和有选择地知觉外在信息,构建当前学习内容。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为了学习新知识,必须有一定的知识积累,但具备先前的知识并不意味一定能学到、学好新的知识。
例如在教学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时,首先让学生回想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计算公式是怎样得到的?思考能否把圆也转化为以前学过的图形而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接着让学生分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最后评价统一,补充完善各组的思维方法。整个活动过程,通过教师激活学生的知识积累,面对新问题自然而然地利用先前经验进行真实的认识过程,亲自体验到前后经验的对比和变化历程,心灵产生深深的震动,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变化和收获。因而,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性学习,努力培养学生形成一种依靠已有的知识储备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从已学的知识中独立获取新知识,得到新经验,产生新创造。
丰富情感体验,形成积极态度
在课堂学习中,如果缺乏情感参与,就感觉不到情感魅力。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崔琦先生说过:“喜欢和好奇心比什么都重要。”如果数学教学使学生饱受挫折而与成功的喜悦无缘,学生也就不会喜欢,更谈不上“终身学习的愿望”了。所以数学教学活动应该成为喜欢和好奇心的源泉。
数学教学中每一个数学概念的学习,公式、法则、数量关系的分析,只有学生自觉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学生才有可能在体验成功的愉悦时,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从而形成积极的态度。数学课堂中要使学生学会按自己的意愿形成适宜的情绪状态,用数学逻辑的精确性、数学概念和结论的确定性以及推理的规则等,使他们自觉地遵循思维规律、规范思想形式,调控自己情绪、情感发生的强度,保护健康适宜的情绪状态投入数学课堂活动中。数学知识需要通过一定量的训练来掌握,数学思维品质、数学能力也需要通过一定量的训练来培养,只是教师要特别注意准确把握好训练的时机和训练形式,要讲究科学性、层次性、艺术性。
数学兴趣的培养一
巧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美好的情境是兴趣产生的重要条件。所以,教师在导入新课或教学过程中很有必要创设得当的教学情境,使学生陶醉在美好的教学情境之中,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学习圆的周长”时,为了让学生区分开圆周长的一半和半圆的周长,我设计了如下情境:“小白兔和小灰兔是一对好朋友,他们共同建起了一个直径是20米的半圆形花坛,小白兔买了32米金色丝带,让心灵手巧的小灰兔给花坛系上一圈金色的腰带,可小灰兔绕来绕去总差一大段。小灰兔认为小白兔私藏了丝带,小白兔委屈的哭了。为此,他俩争吵地喋喋不休。
这时我随即提出:“同学们,现在请你做个公正的调解员,为他们说句公道话,想想谁有问题?问题出在哪里?你把原因告诉他俩,让小猴和小兔心服口服,好吗?”于是,同学们就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有的用手比划,有的实物演示,都在积极努力地寻找最佳答案。通过学生生动有趣、绘声绘色地描述,学生如同身临其境,表现出如饥似渴的求知欲望,终于找到了答案:“原来半圆形周长等于圆周长的一半加直径。”
及时表扬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反应十分强烈,喜欢在众人面前特别是自己的老师和同学面前彰显自己的优点。教师对学生的表扬和赏识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更乐于表现自己,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当学生取得点滴的进步,教师都要给予肯定与表扬。教师简单的一句表扬就可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生遇到难题向老师求助时,老师帮学生解决完以后,也要给予表扬。如:“你真棒!”“你真聪明,老师因你而自豪!”“你是个认真的孩子,怎么这次粗心了,哪里有问题老师帮你解决。”老师的表扬可以是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唤醒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兴趣的培养二
指导操作、激发兴趣
,
学霸君1对1-智能测评+个性化提升,学霸君严选全国好老师1对1辅导,先学习满意再付费!学霸君在线1对1,大数据精准测评+智能场景辅导!智能场景家长实时监督
■ 年级:初中/高中/小学/中考/高考
■ 科目:数学/物理/化学/英语/语文
■ 中小学在线辅导,全程陪伴式学习
,
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总是以感性认识为基础,感性认识丰富,表象清晰,理解就深刻。动手操作对于学生学习数学,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尤为重要。教学中,教师要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发展学习兴趣,获取知识。如学习圆柱、圆锥的认识和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时,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实物,并动手折纸、装水、放沙、反复试验,亲自实践。再如教学“三角形内角和”可以把学生四人成一小组,每人画一个三角形(任意三角形),然后,各人拿出量角器来测量自己画的三角形三个内角之和是多少,把测量的结果记录下来进行比较,大家会发现,测量的结果都是180度。
接着,让学生撕一撕:把剪好的三角形纸片的三个角分别撕下来,拼在一块,大家会发现三个角都组成了一个平角,还是180度。此时,大家都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已确信无疑了。教学实践证明,让学生动手操作参与教学,比看教师拼、摆,听教师讲解获得的知识牢固得多,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发展学生的数学潜能。
直观教学,激发兴趣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教学中,能合理地使用实物、模型、录像及课件等多种媒体进行直观教学,易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直观教具、操作学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应用题”时,让学生先摆10个三角形,然后在下面摆6个圆形,并向学生说明摆的时候要从左边起,把圆形和三角形一个对着一个地摆。
通过提问:“哪一行摆得多?看看第一行里的三角形哪一部分和圆同样多?请你们用手指画一画,同桌互相检查一下,看看画得对不对?再画出三角形比圆多的部分。”接着问:“同样多的有几个?三角形比圆多几个?”再启发学生想,三角形比圆多,三角形可以看成是哪部分组成的?多的部分是几个三角形?从而使学生直观地看出三角形多,圆少,三角形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和圆同样多的部分,一部分是比圆多的部分,从而体会到多的数能分成两部分,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
数学兴趣的培养三
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素质,提高专业理论水平
首先要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认真研究教材,研究教学方法,提高综合素质,课堂上做到深入浅出,思路清晰,运用自如。教师知识丰富,学识渊博,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创造了条件。教师还要注意提高语言表达水平,注意谈话艺术,把故事讲得娓娓动听,令人回味无穷。对于概念、定理、公式等,有些学生会感到单调、枯燥,教师讲课力求清楚生动、富有感染力,学生自然会对课程内容感兴趣。
教师还要注意板书设计,字体优美、结构合理,可以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其次,精心设计教学方法,多采用启发式教学,开动学生脑筋,引导学生主动思维。教师可以先提出问题制造悬念,让学生猜想结果,使学生因疑而学,为解疑而思。教师在课上要求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及时予以启发引导。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予以表扬鼓励。教师也可以通过设陷井的方法,使学生体会到知识的趣味性。教师要认真研究学习,不断进行教学改革,更有效地全面培养学生的素质,提高学生的能力。
用真挚的情感调动兴趣
兴趣是人们爱好某种活动或力求认识某种事物的倾向.这种倾向和一定的情感密切联系着.可以说,积极的情感是兴趣浓厚的增进剂,因为情感积极既能够增加兴趣的广泛性和深刻性,又能保持兴趣的稳定性.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爱因斯坦也说:“我认为,对于一切来说,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它远远超过责任感.”这些话都揭示了兴趣与情感的关系.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把握学生心理,创造适当的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教学“有理数的乘方”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教学情境:古印度国王酷爱下棋,但却苦于棋无对手,于是向全国悬赏下棋高手.一个青年人赢了国王,国王许诺答应他一个要求.青年人说他的要求不高,他要国王给他麦粒,在棋盘的第一格放一粒,第二格放两粒,第三格放四粒,第四格放八粒,以此类推,每格放的麦粒数都是前一格的2倍,一直放到第64格.国王爽快地答应了他的要求.过不久,大臣气急败坏地跑过来对国王讲,全国仓库的麦子都不够给这个人,而且这个数字大得超过了恒河沙滩上的沙粒.学生们马上饶有兴趣地展开了短时间的激烈讨论.他们对故事中麦粒的计算方法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老师不失时机地指出必须使用“乘方”这种新的运算才能算出每格棋盘上的麦粒,最后求和.这充分引起了学生对于新知识“有理数的乘方”的期待与迫切学习之情.这节课就是通过介绍生动而有趣的数学传说,创设了具有巨大吸引力的教学情境,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之产生想学、好学的心理,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以上就是
小编为您整理小学数学课如何激发兴趣的全部内容,更多精彩请进入
栏目查看。
学霸君是专注于中小学生在线一对一辅导、人工智能、拍照搜题的学习平台。旗下学霸君1对1严选全国好老师,为学员量身定制个性化学习方案,辅导包含高中、初中、小学全科目。学习新场景+智能大数据分析,让中小学生更方便找到适合自己的好老师,学习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