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开展数学兴趣小组

如何开展数学兴趣小组?数学兴趣小组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动力,才能学好数学,提高学习质量和成绩。下面,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和提高技巧。
 

开展“做一做”活动,把数学学习的接受性和创造性相结合
 

数学教学中,有些学生不懂得研究性学习数学学习对于他们来说,只是简单地被动接受,结果是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做一做”是教会学生研究性学习:老师创设数学教学情境,让学生通过动脑、动手、动口,发现知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特别是激发数学后进生参与活动的热情。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就是创造性思维的训练过程,就是创造意识的培养过程,也是创新能力的积累过程。在教学《制作一个五角星》时,问学生谁做得最好时,每个同学都兴高采烈地说开了。
 

根据同学们推荐,老师找了平时数学成绩并不出色的一个同学,当堂演示、操作,自己解说(为的是必要时给予提示,以保证操作顺利进行),这个同学在同学们的关注下,顺利地剪出了五角星和六角星。可想而知,有了这次成功的体验,这个同学探索的勇气和信心必然会提升。接下来,老师要求同位同学,用同样方法合作操作(一人说,一人做),每个同学都是一脸的愉快。这样的教学,是让每个人都能身心愉悦地游戏!在这次小组活动中,尤其是数学成绩较差的学生也学懂了、学会了,而且学生准确地运用数学语言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这样就给了学生充分发展能动性、自主性、创造性的时间和空间,发现了人的价值,发挥了人的潜能,张扬了人的个性。

开展“一帮一”活动,营造平等和谐的班风学风
 

对学生来说,课堂上有的知识讲过一遍是不能完全掌握的,课后必须多辅导、多练习、多请教。教师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在教学中,老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成立数学学习小组,开展互帮互学活动。农村初中条件所限,最简单的是开展“一帮一”活动。“一帮一”是教会学生互相学习:让一个后进生与一个数学成绩好的学生自愿结成对子。
 

通常做法是:每次自测后,先让大家民主推选有“师傅”资格的同学,并认定他们有用特殊方式帮助别人的资格,再让自认为需要有人帮的同学自选一个信得过的“师傅”,让徒弟在班上当着全班同学的面,与师傅结成新意义的朋友,规定:“徒弟”要主动请教“师傅”。要求徒弟尊重师傅的劳动,要积极关心朋友,与朋友互相取长补短;“师傅”有责任帮助“徒弟”进步,为朋友分忧解难,与朋友同舟共济。对后进生尤其是那些不敢大胆问老师的学生,在同学面前无拘无束,一有疑问就可以马上解决;对于数学成绩好的学生,能得到老师和同学的信任,在获得荣誉感和责任感的同时,他们探索的热情和意志会更进一步被激发;还能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自己,客观正确地对待自己,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发展自己的能力,发挥每个人的个性特长;更重要的是营造了一种和谐平等的班风学风。
 

兴趣小组开展一

小组活动必须是民主的。小组活动不仅要求教师与学生之间实现真正的民主,更要在生生之间实现民主,建立平等民主的学习氛围,实现学习者畅所欲言,激烈讨论和辩论的境界,实现民主课堂,多向交流。
 

小组活动必须切实符合教学要求。从“一切活动为了学生,为了学生每个方面”的目的出发,进行小组活动,所讨论的问题要经过精心的设计,科学安排程序,使活动名副其实。

小组活动的内容应该有质量,有一定的难度和深度。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去感悟和理解,要在“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举一反三”的能力发展上逐步深化,促使学生积极地思考。
 

小组活动必须保持各小组之间的相对平衡。第一各个活动小组之间的势力保持平衡。如成绩,学生的意愿,兴趣爱好,男女比例,背景,学习基础,个性心理等特征进行合理搭配,激发学生竞争的愿望。第二各个学生在活动小组中的角色,地位应保持平衡。教师可以采用轮换的方式,使学生在活动小组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实现不同的参与方式。第三各个学生发言,表述的机会应保持平衡。教师要尽量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言,辩论的机会。
 

兴趣小组开展二

培养小结习惯
 

根据教材的要求,在实际教学中或让各兴趣小组的学生上讲台进行小结评比,或以板报的形式张贴兴趣小组的学生的小结,或在课余时间对兴趣小组双方的小结进行评比,从章节、小节慢慢过渡到课时小结. 由于经常强调自己去归纳、小结,使学生记忆效果明显,认识结构清晰,学过的知识不易遗忘. 教学实践表明,只有正确的学法指导,才能使学生站在教学的主体位置上,学有所获,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还能保持他们对数学学习兴趣.
 

,

学霸君1对1-智能测评+个性化提升,学霸君严选全国好老师1对1辅导,先学习满意再付费!学霸君在线1对1,大数据精准测评+智能场景辅导!智能场景家长实时监督

 年级:初中/高中/小学/中考/高考

 科目:数学/物理/化学/英语/语文

 中小学在线辅导,全程陪伴式学习

 

,

培养讨论的习惯
 

教师通过有针对性、合理性的提问,引发学生进入教学所创设的教学情境,引发他们积极探讨数学知识,逐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讨论的习惯.
 

培养阅读习惯
 

具体方法是阅读前给各个数学兴趣小组出示阅读题,如教学“角的度量与表示”时,可出示阅读题:我们以前用刻度尺测量线段的长短,那我们用什么来度量角的大小呢? 角的表示方法有几种?表示的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阅读完毕,或通过提问、或以评估的形式来检查阅读效果;或有计划地组织数学学习小组以讨论的形式探讨阅读内容. 同时,激励学生在阅读中找出问题,并不失时机地表扬在阅读中有进步、有成绩的学生,使学生有获得成功之喜悦,从而产生更浓厚的兴趣,养成阅读的习惯.
 

培养观察能力
 

学生对图形、对实验的观察特别感兴趣,缺点是思维被动、目的不明确,这就需要教师引导他们有的放矢、积极主动地去观察. 可采取边观察、边提问、边引导学生对变化原因、条件、 结果进行讨论;也可以创设教学情境把学生带入较熟悉的环境中去观察.
 

兴趣小组开展三

要选择丰富多样的活动内容
 

兴趣小组活动重在激活学生的参与兴趣,活动内容是整个活动的精华所在,直接影响活动效果,只有选择好学生感兴趣的活动,才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达到开展活动的目的。所以,教师要选择丰富多样的活动内容,让学生在乐趣中学习数学。可以开展趣味数学活动,把数学融入故事情节,让学生从有趣的故事中学到知识。如一位老婆婆去卖西红柿,第一次卖掉全部西红柿的1/2多一个,第二次卖掉剩下的1/2多一个,第三次也是卖掉剩下的1/2多一个,最后篮子里还剩下1个西红柿,问:老婆婆原来有多少个西红柿?通过这样有趣的题目,让学生在乐趣中学习知识。还可以开展数学指导培训活动,联系课堂知识,进行课后辅导,化解学生课堂困惑,树立学生学习信心。
 

要做好活动过程的调控和指导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开展数学兴趣小组活动的目标之一。教师在发挥自身主导作用的同时应注意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有时学生会对课堂知识感到迷惑不解,教师不应直接告诉解法和答案,而是要做好引导工作,发挥主导作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摸索找到答案,学会解法,举一反三。如一些学生学习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时,一般都是注重将数学公式应用到题目中,忽略数学公式的推导过程,从而对数学知识点理解不透彻。在兴趣小组活动中,可以引导学生推导数学公式,创设问题情境,设计三个一元二次方程,引导学生找出方程根的规律。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进行交流讨论,说出自己的观点。通过“每道题目中a、b、c起到的作用”这一问题引导学生得出结论。这样,促使学生从“听”知识变为“钻”知识,培养学生的探求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自主探求中体会数学的魅力。
 

要做好兴趣小组活动的总结与反思
 

活动总结和反思可以帮助教师从之前的活动中获取经验和教训,为完善下一次活动做好铺垫。教师要用心总结每一次活动,从中发现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对成功的地方加以总结,为下一次开展活动做参考;而对不足之处,要进行反思,找出原因,加以改正。如在趣味数学活动中,虽然学生情绪激昂,但收到的效果却不明显,教师要从中总结经验,把激发学生兴趣的因素应用到下一个活动中去,让下次活动得以顺利开展。而活动效果不明显,达不到活动目标,是这次活动的不足之处,教师要加以总结归纳,与学生进行简单地沟通,找出原因:学生在活动中注重故事而忽略了它所包含的知识点,如从“有位富翁有17只马,给大儿子九分之一,二儿子三分之一,小儿子二分之一,马不能宰,问怎么分?”一些学生只关注“富翁偏心小儿子”等故事情节,致使活动没有到达预期效果。根据原因,进行活动反思,争取设计下次活动时,弥补此次活动的不足。做好活动的总结与反思,可以更好地完善活动,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达到开展活动的最终目的。
 

以上就是
小编为您整理如何开展数学兴趣小组的全部内容,更多精彩请进入
栏目查看。


学霸君是专注于中小学生在线一对一辅导、人工智能、拍照搜题的学习平台。旗下学霸君1对1严选全国好老师,为学员量身定制个性化学习方案,辅导包含高中初中小学全科目。学习新场景+智能大数据分析,让中小学生更方便找到适合自己的好老师,学习更高效。

  • 【全国好老师】严选全国好老师

    高学历高能力老师执教,各地经验教师,专业扎实,严控教学质量;

  • 学霸君1对1】中小学在线1对1辅导

    24h轻松上课,打破时间地域限制,针对性教学,孩子学习更专注;

  • 学习新场景】智能教学模式+大数据分析

    1对1个性化学习方案量身定制,课堂随时旁听,全面了解学习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