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 小学数学思维

如何培养小学数学思维?小学数学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同时也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下面,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培养思维的方法。
 

从新旧知识的衔接入手
 

小学所学的数学知识逻辑性很强,新知识是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并同时得以引申和发展,而一般的小学生的认知思维也是建立在旧知识和以往的经验上的,只有牢固掌握了旧知识才能逐步地接受新知识。所以,在学习新知识时,我总会及时地复习相关的旧知识,借此来引导学生接受新的内容。
 

这样,学生不仅可以轻松掌握新知识,而且也能形成一个知识体系,同时,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维。比如在教学 “梯形的面积公式”时,我先引领学生复习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及演算过程,然后通过边、角、长、底的变化引导学生观察梯形的形成,这样的引导和启发使学生就很容易记住了这些计算公式,而且通过联想总结形成了相关的知识体系。

从课堂设计问题入手
 

小学生由于年龄所限,独立性不强,不能独立地思考问题,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适时合理的示范、引导以及指导就显得很重要。如果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能够认真地,有目的性、有针对性地设计课堂问题,且设计的问题具有启发性、创造性,这样就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思维的能力,而且进行有益于思维发展的思考,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就能得以加强和提高。
 

例如:在教学数量关系的应用题时,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王小路家距离学校有40公里,孙乔乔家距离学校的路程是王小路家的1/4,李懿萱家是孙乔乔家的1/2,那李懿萱的家距离学校是多远呢?”这道题学生很难用“1”这个单位量确定,这时我用画线段的办法演示三者之间的关系,分析他们之间的数量关系。根据线段图,学生理解了概念,很快列出了算式:40×1/4×1/2=5(公里)。通过直观地画线段的办法,启发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而且也实现了学生从直观的感知向逻辑思维能力的转变,同时也是抽象概念具体化的表现。
 

如何培养小学数学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在每一节课的各个环节中
 

不论是开始的复习,教学新知识,组织学生练习,都要注意结合具体的内容有意识地进行培养。例如复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有经验的教师给出式题以后,不仅让学生说出得数,还要说一说是怎样想的,特别是当学生出现计算错误时,说一说计算过程有助于加深理解“凑十”的计算方法,学会类推,而且有效地消灭错误。经过一段训练后,引导学生简缩思维过程,想一想怎样能很快地算出得数,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在教学新知识时,不是简单地告知结论或计算法则,而是引导学生去分析、推理,最后归纳出正确的结论或计算法则。
 

例如,教学两位数乘法,关键是通过直观引导学生把它分解为用一位数乘和用整十数乘,重点要引导学生弄清整十数乘所得的部分积写在什么位置,最后概括出用两位数乘的步骤。学生懂得算理,自己从直观的例子中抽象、概括出计算方法,不仅印象深刻,同时发展了思维能力。在教学中看到,有的老师也注意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但不是贯穿在一节课的始终,而是在一节课最后出一两道稍难的题目来作为训练思维的活动,或者专上一节思维训练课。这种把培养思维能力只局限在某一节课内或者一节课的某个环节内,是值得研究的。

培养思维能力要同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密切联系起来
 

人们的思维与语言是密不可分的。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心理学认为,借助语言人们把获得的感觉、知觉、表象加以概括,形成概念、判断,进行推理。通过语言表达还有助于调节自己的思维活动,使之逐步完善。在数学教学中,要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就要引导学生去分析、比较、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而教师要了解学生这些思维活动的情况,也需要让学生用语言表达出来,然后对学生思维的过程给予肯定或纠正。
 

有经验的教师总是注意让学生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计算过程和解题思路,结果学生思维能力有较快的提高。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为了使学生都有用语言表达他们思维的训练机会,可以把指名发言、集体讨论和同桌两人对讲等不同方式结合起来。教师还应有意识有计划地注意帮助差生,鼓励差生发言,推动他们积极思维,以便促使他们的数学成绩和思维能力都取得较大的进步。
 

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思维

,

学霸君1对1-智能测评+个性化提升,学霸君严选全国好老师1对1辅导,先学习满意再付费!学霸君在线1对1,大数据精准测评+智能场景辅导!智能场景家长实时监督

 年级:初中/高中/小学/中考/高考

 科目:数学/物理/化学/英语/语文

 中小学在线辅导,全程陪伴式学习

 

,

在赏识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活跃学生的数学思维
 

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放弃后进生就不能做到,使人人都能学数学数学。根据后进生基础差、学习习惯不良容易情绪低落,甚至自暴自弃的特点,本人认为,应从赏识入手,多给后进生一些鼓励和指导帮助。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异性,降低对后进生在学习上难度的要求,积极发现后进生在课堂中的闪光点,及时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例如§4.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的教学中,安排这样一道题:你能用6根火柴组成4个一样大的三角形吗?若能,请说明你的图形。其中,有一个后进生说:“能”,虽然声音不大,却能被老师听到,及时给他一个机会。这个同学说:“图形是棱锥,是三棱锥。”因为之前老师有分析过三棱锥有6条棱,在这一题目中,6根火柴就是6条棱,所以要回答本题并不难。由于该生的特殊性,老师鼓励他说:“你看,你有很好的空间想象能力,在今后的学习中,只要你能像现在一样,你一定会有很大的进步的。”这个同学的积极性马上就有了,其他同学也是深受鼓舞。 当然,不仅仅后进生需要老师、同学的赏识,在学习生活中,每一个同学都渴望能得到理解和肯定,都希望能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赞赏。课堂中,赏识的目光象阳光,照到哪里哪里亮,有赏识就有成功,有赏识,学生都愿意动起来。
 

营造愉悦的氛围,创设质疑思维的情景
 

给学生提供独立思考问题、自己提问题的条件与机会,为质疑思维的培养创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 在课堂教学中应该适当给予学生思考的习惯与能力,在课堂上善于创设思维情景,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运用已学过知识去解决新问题。教师应训练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发散学生思维为根本,保留学生自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有在教育教学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中,真正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
 

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其中组织课堂讨论是一种使用较普遍的有效方法,这样培养的学生敢于提问题、敢于批判、敢于质疑、思维敏捷,不受老师讲解的束缚,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取长补短。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搞好合作教学,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动中。
 

如何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与学生间思维成果的传递所产生的思维激励作用
 

课堂教学是一种师生共同进行的集体性活动。学生并不是孤立地独自一人进行思维活动,所以相互之间就必然产生思维信息的传递、交流和激励。常用的合作学习法对培养学生的刨造性思维就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1)合作学习能触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对于同一个问题,不同的学生会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去考虑,这样使学生有了借鉴别人思维的机会,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全面发展.教学中常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对于某—个问题,全体同学的思维都发生了困难想不出办法。
 

课堂气氛比较沉闷.但略微过了一段对问后,有一位学生首先取得突破,当他介绍完自己的想法、分析思路、和解法以后,许多学生就会感到顿开塞,好多种想法和解法好象都一下子从他们大脑中涌出来,很明显,前面有一位学生的思维成果的显示对其他学生的思维活动产生了激励作用。(2)合作学习能触发学生的求异思维,不拘泥于一种答案,敢与提出自己的见解。求异思维是创造的前提,敢于打破旧的规矩框框,才具有创造的可能性。(3)合作学习还能触发学生的论辩思维,在双方互相陈述理由,寻找对方缺点,以求驳倒对方的过程中,充分促进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发展。
 

精心设计课题引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学生的思维
 

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引入能在课堂教学的开始便深深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因此几分钟的引入切不可轻视,它关系到四十五分种课堂教学的直接效果。那么引入要怎样做才能做到引人入胜呢?这是没有定论的,它要根据教材内容、学生因素等具体情况而定。
 

比如,在学习§2.11有理数的平方时,故事引入:从前,有一个国王为了奖励发明国际象棋游戏的人,承诺要满足这个人的一个要求。这个人提出,只要在这个国际象棋棋盘里的64个格子中,依次放上2颗、4颗、8颗、16颗,…,后一个格子里的数量是前一格子的数量的2倍的粮食就可以了。国王高兴的答应了。但随后令国王惊讶的是,国王并没有办法满足这个人的要求。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注意了力吸引过来了。)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其中的奥妙吧!
 

以上就是
小编为您整理如何培养小学数学思维的全部内容,更多精彩请进入
栏目查看。


学霸君是专注于中小学生在线一对一辅导、人工智能、拍照搜题的学习平台。旗下学霸君1对1严选全国好老师,为学员量身定制个性化学习方案,辅导包含高中初中小学全科目。学习新场景+智能大数据分析,让中小学生更方便找到适合自己的好老师,学习更高效。

  • 【全国好老师】严选全国好老师

    高学历高能力老师执教,各地经验教师,专业扎实,严控教学质量;

  • 学霸君1对1】中小学在线1对1辅导

    24h轻松上课,打破时间地域限制,针对性教学,孩子学习更专注;

  • 学习新场景】智能教学模式+大数据分析

    1对1个性化学习方案量身定制,课堂随时旁听,全面了解学习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