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创设数学课堂教学情境_学习
如何创设数学课堂教学情境
如何创设数学课堂教学情境?教学情境的创设只有以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出发点、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为重点,精心设计情境过程,科学的把握学生情感,选择合理的情境素材,我们的情境教学才是绿色的课堂、有效的课堂。 今天,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数学教学方法。
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设疑激趣,创设符合学生认知学的有效性
在数学学习中,“发现一个数学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作为学生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及认知特点,努力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成为问题的发现者,而不仅仅是数学问题的解决者。例如,在教学《比较分数大小》一课时,教师从猪八戒吃西瓜的故事引入:唐僧师徒取经途中,口渴难耐,八戒找来西瓜,孙悟空提议:“为公平起见,师徒每人吃四分之一。”猪八戒一脸不高兴:“西瓜是我找来的,我最少要吃五分之一。”沙僧听了直笑:“给你八分之一如何?”八戒听了高兴的接了过来。
忽然,他拍着脑袋说:“我真傻。”学生边听边看,注意力高度集中,问题就引出来了:“八戒是否吃的最多,为什么他说自己傻?”这样的问题情景,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出发,赋予童话的色彩,使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主动性得到发挥,质疑水平、创新思维得到提高。善于从学习情境提出问题就意味着学生有良好的数学学习意识,而愿意提出问题则意味着学生对学习有积极的态度。为了能有效地开展教学,教师就应积极为学生创设与生活内容有关、愉悦的故事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探索的动机。
创设“游戏”情境 ,营造“乐于学习”的氛围
“游戏”是小学生所喜欢的活动,在游戏中放飞童心,让放飞的童心尽情的体验,让学生玩中学,学中玩,玩得高兴,学得主动。因此教师要依据数学教材的内容特点,把生活中的有趣问题,引导应用到课堂中来,创设游戏的情境,以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自主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去体验和理解知识,激活学生的思维 ,引导学生在游戏中探究、发现,使学习效率高,课堂氛围活跃。
例如,教学《可能性》时,我用“元旦联欢”抽签表演节目的 游戏导入教学。开始,我宣布“新年联欢会现在开始”,将学生引入新年联欢会的愉快氛围,接着我高兴地说:“老师这儿有五种签:唱歌、跳舞、猜谜、讲故事、绕口令,你们抽到什么就表演什么。”学生情绪高涨,学生争抢来抽签。学生在游戏中的情绪感染下使自己进入一种最佳状态,学生在抽签游戏中验证、体验、观察、描述交流互动中,了解可能性的意义,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情感体验中,感受学习数学的价值观。
数学思维能力的训练
创设问题情境,培养探索精神
探索精神是数学创造性思维的前提。在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产生和发展,动机的形成,知识的获得,智能的提高,都离不开一定的数学情境。所以精心设计数学情境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化过程。好的问题能诱发学生学习动机,启迪思维、激发求知欲和创造欲。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往往是由遇到要解决的问题而引起的,因此,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要精心设计思维过程,创设思维情境,使学生在数学问题隋境中,新的需要与原有的数学水平发生认知冲突,从而激发学生数学思维的积极性。例如,本人在上《勾股定理》这一课时,先让学生欣赏由一个一个勾股图连接构成的奇妙美丽的勾股树,学生一下子“哇”的一声发出惊叹声,然后再让学生思考买电视机的尺寸问题:小丁妈妈买了29英寸(73.66厘米)的电视机,小丁回家量了一下电视机的长是59厘米、宽是44.2厘米,他认为—定是售货员搞错了,请你帮助小丁算—算是不是售货员搞错了。
同学们马上动笔算了起来,突然有位同学说:“是搞错了,因为长度不对呀!”有几个同学马上反驳:“不对,29英寸指的是对角线。”我立即表示赞同,然后提出如何求对角线长。大家异口同声地说:“用勾股定理!”我再问:“那大家知道勾股定理是怎么来的吗?”回答:“不知道!”这时我接上说:“今天我们先来探索勾股定理。”就这样,很自然地引入新课,而且学生在整堂课中配合默契,并大胆探索。由此可见,教师平时创设问题情境、设置悬念、诱发学生积极思维很重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动手操作,安排独立思考的时间,并为学生创设自由想像的空间,让学生主动去探索解决问题,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启迪直觉思维,培养创造机智
任何创造过程,都要经历由直觉思维得出猜想、假设,再由逻辑思维进行推理、实验,证明猜想、假设是正确的,这种思维的训练就是培养学生发现规律、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思维训练。课本里的定理都是从“正面”叙述和证明的,学生看到的是完美无缺的“成品”,他们往往不清楚其来龙去脉,特别是难以理解为什么要有这么多条件和前提,这一美妙的结果当初是如何找到的。
因此,教学中,想办法让学生去探索目标,找出问题的关键之所在,一步一步地碰到困难,克服困难,再引导他们走向胜利的彼岸。学生自己“发现”的定理一定会理解得更深刻、更透彻,会应用得更自如、更普遍,同时也可培养学生猜想和联想的能力。
数学创新教学方法
1.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
,
学霸君1对1-智能测评+个性化提升,学霸君严选全国好老师1对1辅导,先学习满意再付费!学霸君在线1对1,大数据精准测评+智能场景辅导!智能场景家长实时监督
■ 年级:初中/高中/小学/中考/高考
■ 科目:数学/物理/化学/英语/语文
■ 中小学在线辅导,全程陪伴式学习
,
没有掌握必要的知识,就会出现提出简单、幼稚甚至荒唐可笑问题的情况,挫伤学生提问的热情。因此加强双基训练,打牢扎实的知识和能力基础,是提出高质量问题的前提条件。
2.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特别是有主动思维价值的地方,要留有充裕的时间让学生质疑问难,引导学生讨论,畅所欲言,积极发表意见。比如在教学“观察与测量”时,组织学生分组测量数学课本的长度,第一组学生量出课本大约是一枝铅笔长,第二组学生量出大约两个手掌长,第三组量出大约一个文具盒长,第四组量出大约五个橡皮擦长。这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各组量出来的数不同、量也不同,怎么办?有的学生就会提出“有没有一个统一的长度标准”这样的问题。于是就得出了结论:需要统一的标准长度单位。这样就使学生体会到建立统一标准单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产生继续学习的强烈愿望。
3.培养良好习惯
除了课堂上积极鼓励、引导学生提问以外,也要培养他们在课外自习、思考中质疑的良好习惯。比如让学生准备专门的问题记录本。无论在作业练习或课外学习时,遇到不明白的地方都记下来,可以依靠自己的努力来解决,也可以求助同学或教师。这样就能在学习、生活中既增长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
数学兴趣的培养
有了明确的学习目的,正确的学习态度,学生就会在学习中产生巨大的力量。我从确立学生的学习目标入手,通过上课、班会课或课外,讲讲伟人成长事迹,杰出人物等。使学生明白他们之所以能够做出巨大贡献,除了机遇之外,崇高的目标追求和百折不挠的顽强精神是他们成功的关键。帮助学生明确学习态度和目的。即学习不是为了老师、爸爸、妈妈,而是为了自己以后能够生活得更美好、更幸福,为了自己能够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确定了学习任务,即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各种作业及活动。通过活动加强动手、动脑的培养,努力提高学生素质,促使其学生全面发展;掌握了学习方法,告诉学生如何学会正确的学习方法,做到事半功倍,进行提高学习效率,让学生越学越有劲头,彻底改变了原来那种茫然不知所措。整天就知道玩乐的心态,端正了学习态度,从而使学生对教学的学习产生了极大的学习热情。
教学中要使学生不能感到数学学习枯燥乏味,负担重不能有急躁和消极、厌倦心理、更不能有惰性心理,特别是自卑心理,而应该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学习数学知识。由动机产生兴趣,由兴趣开始探索,由探索走向成功,在成功的路上克服学生们的心理障碍,增强学生们的自信心,使学生在乐中求知。
三、充分挖掘文本知识,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主要在课堂上。因此,在课堂上我们教师必须充分挖掘文本知识,巧设疑问,通过疑问去揭发学生思维,使学生产生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利用问题设疑来鼓励和激发学生独立思索,让学生成为课堂中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去积极探索,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比如;人教版五年级教学第十册19页3的倍数特征时,我在讲此倍数特征时,首先让学生说说2和5的倍数特征,学生很快得出个位上是0、2、4、6…的数是2的倍数,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因此,学生很快得出个位上是3、6、9的数是3的倍数,如:33、36、39,抓住这一问题,紧接着我出示2、5、8三张数字卡片分别组成各数,看是否是3的倍数,即:258、285、528、582、825、852,学生们看着这些数字议论纷纷,这些数都是3的倍数,原来答案得出个位上是3、6、9的数是3的倍数特征是不对的,原来:2+5+8=18,18÷3=6,从而很快得出只要一个数个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上就是
小编为您整理如何创设数学课堂教学情境的全部内容,更多精彩请进入
栏目查看。
学霸君是专注于中小学生在线一对一辅导、人工智能、拍照搜题的学习平台。旗下学霸君1对1严选全国好老师,为学员量身定制个性化学习方案,辅导包含高中、初中、小学全科目。学习新场景+智能大数据分析,让中小学生更方便找到适合自己的好老师,学习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