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学数学综合实践课_学习
如何教学数学综合实践课
如何教学数学综合实践课?教学情境的创设只有以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出发点、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为重点,精心设计情境过程,科学的把握学生情感,选择合理的情境素材,我们的情境教学才是绿色的课堂、有效的课堂。 今天,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数学教学方法。
转变观念,尝试新教学模式
转变观念是切实保证新课程改革实验成功与否的关键。教育思想,教育方法的彻底改革,教师要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理念,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和积极实践。即由重结果转向重过程,由单向信息交流向综合信息交流转变
所以,教师角色不单是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领导者、评价者。根据综合实践科的学科特点(科学性、综合性),以及充分利用学校实验条件,社会资源,并相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理解能力,动手制作能力和本地方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目标和内容。尝试以学生综合实践活动为主的新教学模式。
实践活动课带来的变化
融洽了师生关系,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在实践活动课中,师生的角色不同于传统课堂上单一性,在共同探讨问题、共同操作实践活动中,培养了学生与教师的相互合作精神,师生交流机会增多了,彼此间相互了解、相互沟通,从而保证了实践活动继续开展及相关自然科学教学的顺利进行。
提高了学生的素质,也提高了教学质量。每参与一次实践活动,学生就要通过上网、阅读科普书籍、报刊,或向专业人员咨询等多种途径,以获取相关知识,并且亲身实践。使学生形成了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以及良好的学习方式。在这个过程中既培养了动手操作、观察实验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积极思维,驾驭知识的综合能力。
数学思维能力的训练
创设问题情境,培养探索精神
探索精神是数学创造性思维的前提。在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产生和发展,动机的形成,知识的获得,智能的提高,都离不开一定的数学情境。所以精心设计数学情境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化过程。好的问题能诱发学生学习动机,启迪思维、激发求知欲和创造欲。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往往是由遇到要解决的问题而引起的,因此,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要精心设计思维过程,创设思维情境,使学生在数学问题隋境中,新的需要与原有的数学水平发生认知冲突,从而激发学生数学思维的积极性。例如,本人在上《勾股定理》这一课时,先让学生欣赏由一个一个勾股图连接构成的奇妙美丽的勾股树,学生一下子“哇”的一声发出惊叹声,然后再让学生思考买电视机的尺寸问题:小丁妈妈买了29英寸(73.66厘米)的电视机,小丁回家量了一下电视机的长是59厘米、宽是44.2厘米,他认为—定是售货员搞错了,请你帮助小丁算—算是不是售货员搞错了。
同学们马上动笔算了起来,突然有位同学说:“是搞错了,因为长度不对呀!”有几个同学马上反驳:“不对,29英寸指的是对角线。”我立即表示赞同,然后提出如何求对角线长。大家异口同声地说:“用勾股定理!”我再问:“那大家知道勾股定理是怎么来的吗?”回答:“不知道!”这时我接上说:“今天我们先来探索勾股定理。”就这样,很自然地引入新课,而且学生在整堂课中配合默契,并大胆探索。由此可见,教师平时创设问题情境、设置悬念、诱发学生积极思维很重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动手操作,安排独立思考的时间,并为学生创设自由想像的空间,让学生主动去探索解决问题,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培养发散思维,提高创造思维能力
发散思维是一种不依常规、寻求变异、多方面寻求答案的一种思维方式,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发散思维富于联想,思路宽阔,善于分解组合和引申推广,善于采用各种变通方法。发现思维具有三个特点: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加强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对造就一代开拓型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数学教学中可通过典型例题解题教学及解题训练,尤其是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用及多题归一等变式训练,达到使学生巩固与深化所学知识,提高解题技巧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和独创性的目的。
组织一题多解活动,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向思考。培养学生求异创新的发散思维,实现和提高思维的流畅性。通过一题多解的训练,学生可以从多角度、多途径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开拓解题思路,使不同的知识得以综合运用,并能从多种解法的对比中优选最佳解法,总结解题规律,使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使思维的发散性和创造性增强。 设计一题多变的训练,促成学生思维的发散。一题多变是指在保持问题实质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变式改变问题的条件或问题的的结论,把一个问题化为梯度渐次上升的一个问题系列。培养学生的转向机智及思维的应变性,实现提高发散思维的变通性。
数学创新教学方法
1.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
,
学霸君1对1-智能测评+个性化提升,学霸君严选全国好老师1对1辅导,先学习满意再付费!学霸君在线1对1,大数据精准测评+智能场景辅导!智能场景家长实时监督
■ 年级:初中/高中/小学/中考/高考
■ 科目:数学/物理/化学/英语/语文
■ 中小学在线辅导,全程陪伴式学习
,
没有掌握必要的知识,就会出现提出简单、幼稚甚至荒唐可笑问题的情况,挫伤学生提问的热情。因此加强双基训练,打牢扎实的知识和能力基础,是提出高质量问题的前提条件。
2.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特别是有主动思维价值的地方,要留有充裕的时间让学生质疑问难,引导学生讨论,畅所欲言,积极发表意见。比如在教学“观察与测量”时,组织学生分组测量数学课本的长度,第一组学生量出课本大约是一枝铅笔长,第二组学生量出大约两个手掌长,第三组量出大约一个文具盒长,第四组量出大约五个橡皮擦长。这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各组量出来的数不同、量也不同,怎么办?有的学生就会提出“有没有一个统一的长度标准”这样的问题。于是就得出了结论:需要统一的标准长度单位。这样就使学生体会到建立统一标准单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产生继续学习的强烈愿望。
3.培养良好习惯
除了课堂上积极鼓励、引导学生提问以外,也要培养他们在课外自习、思考中质疑的良好习惯。比如让学生准备专门的问题记录本。无论在作业练习或课外学习时,遇到不明白的地方都记下来,可以依靠自己的努力来解决,也可以求助同学或教师。这样就能在学习、生活中既增长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
数学兴趣的培养
一、充分挖掘文本知识,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主要在课堂上。因此,在课堂上我们教师必须充分挖掘文本知识,巧设疑问,通过疑问去揭发学生思维,使学生产生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利用问题设疑来鼓励和激发学生独立思索,让学生成为课堂中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去积极探索,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比如;人教版五年级教学第十册19页3的倍数特征时,我在讲此倍数特征时,首先让学生说说2和5的倍数特征,学生很快得出个位上是0、2、4、6…的数是2的倍数,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因此,学生很快得出个位上是3、6、9的数是3的倍数,如:33、36、39,抓住这一问题,紧接着我出示2、5、8三张数字卡片分别组成各数,看是否是3的倍数,即:258、285、528、582、825、852,学生们看着这些数字议论纷纷,这些数都是3的倍数,原来答案得出个位上是3、6、9的数是3的倍数特征是不对的,原来:2+5+8=18,18÷3=6,从而很快得出只要一个数个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乐趣
数学源于现实,用于现实。对任何知识的学习,前提是感到有用,才会有学的兴趣。如教师把课本的一些题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这样不仅增强了数学题的生动性和趣味性,也加深了学生对教学的亲切感。乐于接受新知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六年级开始学习圆的特征时,首先让学生说说我们生活中那些物体是圆形的,学生很快就会说出有锅、圆桌面、水桶、车轮等,抓住学生说出车轮是圆形的这一问题,接着我又提问:车轮为什么要制成圆形的而不制成方的呢?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的欲望,从而自觉来学习本节课的内容。因此,教学中只要教师换一换其教学方法,学生对这样的课堂教学非常感兴趣,他们愿意学、愿意听,而且感到学习知识的乐趣,加强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这样,学生不仅在行动和认知方面参与了,而且投入了情感,发挥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有了明确的学习目的,正确的学习态度,学生就会在学习中产生巨大的力量。我从确立学生的学习目标入手,通过上课、班会课或课外,讲讲伟人成长事迹,杰出人物等。使学生明白他们之所以能够做出巨大贡献,除了机遇之外,崇高的目标追求和百折不挠的顽强精神是他们成功的关键。帮助学生明确学习态度和目的。即学习不是为了老师、爸爸、妈妈,而是为了自己以后能够生活得更美好、更幸福,为了自己能够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确定了学习任务,即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各种作业及活动。通过活动加强动手、动脑的培养,努力提高学生素质,促使其学生全面发展;掌握了学习方法,告诉学生如何学会正确的学习方法,做到事半功倍,进行提高学习效率,让学生越学越有劲头,彻底改变了原来那种茫然不知所措。整天就知道玩乐的心态,端正了学习态度,从而使学生对教学的学习产生了极大的学习热情。
以上就是
小编为您整理如何教学数学综合实践课的全部内容,更多精彩请进入
栏目查看。
学霸君是专注于中小学生在线一对一辅导、人工智能、拍照搜题的学习平台。旗下学霸君1对1严选全国好老师,为学员量身定制个性化学习方案,辅导包含高中、初中、小学全科目。学习新场景+智能大数据分析,让中小学生更方便找到适合自己的好老师,学习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