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转变小学数学教学观念_学习
如何转变 小学 数学教学观念
如何转变小学数学教学观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大胆放手,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今天,朴新小编就以此来跟大家说说数学方法。
新课改提倡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但数学应用意识的失落是一个严重问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形成,数学的应用问题,已日渐成为人们的常识。但长期的应试教育使大多数学生只会解答某一种类型的应用题、概念题等,却不知道为什么学数学,学数学有什么用。
因此在教学时,我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精心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切实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关于 “圆的认识”,我有意识地带领学生到操场上画圆。有的学生想到两个人用一根长绳画一个圆,有的想到一排人转一圈画一个圆,也有的想到全班人围一个圈,沿这个圈画出一个圆。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解决“为何现实生活中车轮都做成圆的,而车轴都装在圆心上”这个实际问题。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新课改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就学习数学而言,学生一旦“学会”,享受到教学活动的成功喜悦,便会强化学习动机,从而更喜欢数学。因此,教学设计要促使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始终处于最佳状态,从而保证施教活动的有效性和预见性。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师的真正本领,主要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注意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特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努力创设一种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和各种教学情境,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和练习。在课堂上给予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权利,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数学有效性课堂教学
统筹安排,调控好课堂“高潮”
成功的课堂必定有高潮或一次或几次,或中间或末尾。一堂课处处是高潮,难免有无视教学规律之嫌,是教学失控。没有高潮的课堂,效果可想而知。所以,无论从教学规律角度,还是从心理学、教育学角度看,两种现象都是不好的,要控制好课堂高潮,须做到教学程序要动静结合、变化有致。教学时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或诱导学生质疑讨论等,在这种布局和谐、节奏明快的动静交替过程中,学生情绪此起彼伏,始终保持着思维活动的持续性和情绪的兴奋点。另外,教学内容要疏密相间,节奏要缓急交错。课堂要遵循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心理规律,把教材内容和学生最近发展结合起来,以曲线式节奏推进教学,教学重点要反复强调,深入剖析;教学难点,节奏要缓,速度要慢,不厌其烦;非重点则惜言如金,点到即可。
而课堂教学节奏松散是影响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原因之一。所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另一个关键是合理地安排课堂教学中单位时间的使用率,有效地处理好课堂教学节奏。这就要求教师最大限度地减少那些不必要的教学环节,不必要的罗嗦,这就等于增加了有限的时间,解决了课堂教学时间不够的问题;同时,要正确、合理地调控课堂教学节奏的变化,有效掌握教学过程中信息的传递密度。通过优化教学时间,使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大了,活动密度增强了,课堂节奏加快了,学生参与活动的时间增多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注重知识生成过程,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数学中概念的建立、结论、公式、定理的总结过程,蕴藏着深刻的数学思维过程。传统教学相对比较注重结果教学,教学中如果只注意结果,学生在应用知识时总显得比较吃力,进行这些知识生成过程的教学,就显得至关重要,它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数学的新教材也注重了知识的引入和生成过程的编写,这也正是为了培养新型人才的需要。因此,我们应当改变那种害怕浪费课堂时间,片面追求提高学生方法运用能力的做法,应当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出利于学生参与认知的教学环节,把概念的形成过程、方法的探索过程、结论的推导过程、公式定理的归纳过程等充分暴露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自己探索和发现的过程,真正成为认知的主体,增强求知欲,从而提高学习能力。
例如,在学习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时,教师不直接告诉学生等边对等角,而是可以先让学生将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对折,让学生发现它们相等这个特性,从而进一步提出结论的数学理论推导过程,并且学生可通过折痕得到添加辅助线的方法――作底边上的高或顶角平分线或底边上的中线去构造两个全等的三角形,通过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导出结论;同时通过学生亲手操作,学生还会发现等腰三角形轴对称等特性。这样,激发了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这种探索精神也势必激励学生去学习,从而提高学习能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动力
,
学霸君1对1-智能测评+个性化提升,学霸君严选全国好老师1对1辅导,先学习满意再付费!学霸君在线1对1,大数据精准测评+智能场景辅导!智能场景家长实时监督
■ 年级:初中/高中/小学/中考/高考
■ 科目:数学/物理/化学/英语/语文
■ 中小学在线辅导,全程陪伴式学习
,
1.认知冲突,引起学生的注意。
认知冲突是一个人的已有知识和经验与当前面临的情境之间的冲突和差别。这种认知冲突会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并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关心,较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轴对称图形的定义”的教学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轴对称图形的实物接触得比较多,对轴对称图形具有一定的感性和理性的认识。然而,他们还无法揭示轴对称的本质特征。如果教师此时问学生“究竟什么叫做轴对称图形?”他们很难回答上来。不过,他们对“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已经产生了想知道的急切心情,这时教师再进行教学则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巧设悬念,激发学习的欲望。
亚里士多德曾说:“思维从问题、惊讶开始。”教师巧设悬念,使学生对某种知识产生一种急于了解的心理,这样能够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悬念设置于课头,可以从一开始就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悬念设置于课尾,则具有“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魅力。悬念是牵制学生思维的线,小学生好动好奇又好胜,教师应紧紧抓住他们的心理特点而多设置悬念。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巧设悬念,使学生对某种知识产生一种急于了解的心理,这样能够很好地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
3.开展竞赛,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竞赛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通过竞赛,学生的好胜心和求知欲会更加强烈,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会大大加强。所以在课堂上,尤其是活动课上,我一般都会采取竞赛的形式来组织教学。如:男女同学抢答竞赛,小组抢答竞赛等。我发现,每次上活动课时,学生都非常期待和兴奋,这是学生感兴趣的的一种表现,是学习数学的一个好苗头。在竞赛过程中,学生很活跃,思维也很敏捷,反应速度一次比一次快,这种寓教于乐的模式无疑具有不可抵挡的吸引力和巨大的潜力,在游戏当中学生不知不觉就锻炼了自己的思维能力,达到潜移默化、一石二鸟的功效。
数学兴趣培养
训练思维,增强学习兴趣
新教材在内容处理上具有新颖、生动、形象、趣味性强的特点,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引导,利用变式引申来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使得每一个环节“入口”紧密相连,“题型”不断加深;对于有些学生有“会了不一定做对,对了不一定做全”的现象,教师要经常利用变式引申和反思训练,使他们的知识得到巩固,能力得到提升,思维得到训练,实现认知从特殊到一般,从现象到本质的理性变化;充分利用变式引申和反思训练可以使得学生在认识上更加深化,从而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每位学生都能达到由“学会”到“会学”的本质过渡;充分利用变式引申和反思训练可以使学生产生处变不惊的感觉,让学生达到“学一题,会一类”的目的,培养学生自主创新性学习的意识,为自主创新性学习搭建平台。
例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呈现学生熟悉的情景:种植园里各种植物郁郁葱葱,分别种在划成不同形状的地块上。然后出示种有竹子和杜鹃的地块,分别呈正方形和长方形,要求算一算它们的种植面积,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很快解决了问题。接着出示一块形如平行四边形的青菜地,让学生猜一猜它的面积大概是多少?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应怎样求?学生对未知领域的探索有天然的好奇,思维的积极性被激发,纷纷根据前面的知识作出如下猜测:①面积是长边和短边长度的积。②长边和它的高的积。③短边和它的高的积。④先拼成一个长方形,跟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有关……,学生见自己的思维结果被肯定,心理有一种快乐的成就感,从而更激起了主动探索的欲望。精巧的例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第一,要养成认真、独立完成预习案,整理笔记的习惯。认真完成预习案可以帮助学生先了解课堂内容,带着问题听课,课堂上着重看老师的思想方法与分析过程,再与自己的想法相比较,从而深入地理解,效果更佳。学会将课堂笔记大概地记在学教案上,课后抽时间整理,然后写下自己的学习心得,不但可以使知识得到巩固,而且可以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结构化。
第二,养成规范化解题的习惯。数学的解题是讲究格式、逻辑条理的。要教育学生注重解体的规范化。要求学生坚持解题的“三观”:① 审题观 ② 思想方法观 ③ 步骤清晰观,做到层次分明。做题首先要仔细审清题目中的条件、数量间的关系以及题目意图,再通过思考、归纳、分析,形成解题方法,然后清晰规范的书写解题过程。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既能给人留下一种爽心悦目的感觉,也是一种良好的数学素养的体现。
以上就是
小编为您整理如何转变小学数学教学观念的全部内容,更多精彩请进入
栏目查看。
学霸君是专注于中小学生在线一对一辅导、人工智能、拍照搜题的学习平台。旗下学霸君1对1严选全国好老师,为学员量身定制个性化学习方案,辅导包含高中、初中、小学全科目。学习新场景+智能大数据分析,让中小学生更方便找到适合自己的好老师,学习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