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训练学生数学思维

如何训练学生数学思维?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培养,首先应当使学生融会贯通地学习知识,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还要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多思善问。下面朴新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技巧。
 

学习兴趣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驱动力,是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内在因素,是学生学习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成分,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在大脑中形成兴奋中心,促使各种感官,包括大脑处于最活跃状态,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从而为学习提供最佳心理准备。在《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一个笼子里装有鸡和兔,其中头有45个,足116只,请问鸡、兔各几个?”学生马上兴致勃勃,争先恐后提笔计算,但在较短的时间难以得出正确的答案,这时我提示:“兔子提起前两只足,统统都立正!”
 

全班同学开怀大笑,教师问:“现在有几个头,几只足?”“45个头,90只足。”学生回答。教师又问:“少了几只足?”“26只足。”这时学生茅塞顿开,基本上异口同声地说了兔子13只,鸡是32只这个正确的答案。这样学习会更加主动、积极,产生愉快紧张的情绪和主动的意志努力状态,从而提高自己学习活动的效率。可见,数学教学必须要在“趣”上做文章。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挖掘教学内容本身内在的乐趣,依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规律挖掘数学教材中的兴趣诱因,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学习兴趣。要善于开发和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有意识地创设特定的学习情境,吸引学生主动学习

营造宽松氛围
 

要使学生积极主动探究知识,发挥创造性,必须克服那些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数学生是观众、听众的旧地教学模式。因为这种课堂教学往往过多地发挥教师主导作用,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教师应以训练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保留学生自己空间,尊重学生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中,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教育环境。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聪明才智和创造想像能力;其次,班集体能集思广益,有利于学生之间多向交流,在班集体中,取长补短。
 

课堂教学中有意识搞好合作教学,使教师、学生角色处于随时互换动态变化中,设计集体讨论、查缺互补、分组操作等内容,锻炼学生合作能力。特别是一些不易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在班集体中开展讨论,这是营造创新环境发扬教学民主环境的表现在班集体中。学生在轻松环境下,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学生敢于发表独立见解,或修正他人想法,或将几个想法组合为一个更佳想法,从而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集体创新能力。值得注意的是,任何合作都不要让有的学生处于明显从属地位,都是应细心把握,责任确定到每个学生,最大限度调动学生潜能。
 

方法一

课堂提问的重要性
 

现在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大家都特别提倡师生互动,尽可能地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数学课堂教学就是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同时让学生不断地体会和领悟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从而潜移默化地提高其的数学素质。这当中,教师不可能替代学生去接受数学知识,而只能起到一个主要引导者的作用。那么如何有效的实施这种引导呢?教师通过不断的提问,让学生自主地思考并回答老师的提问,是实施这种引导的最主要的途径之一。那么,是否任何课堂提问都能起到好的引导作用呢?若教师备课不到位,或者不注意提问的方式方法,使学生根本不知道从何答起或怎样回答,不仅起不到好的效果,有时反而会误导学生,甚至会严重挫伤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因此,课堂提问必须讲究一个“有效性”问题。
 

课堂有效提问是数学教学成功的基础,是教学的生命线,是学生学习过程思维活动的“激活化因素”,更是优化教学过程的有效手段。但目前很多中学教师对有效提问的认识不足,理解不深,存在着很多提问肤浅、形式单调、联系不紧密、要求不明确等弊端,导致教学效率低下,抑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这与开发学生智能的素质教育是相悖的。因此,对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探究已迫在眉睫。
 

问题难度要适宜,留给学生探索的思维空间
 

难度适宜,即所提的问题要符合学生实际,符合学生的知识基础。教师设计的问题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积极思考基本都能解答;课堂提问还得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探索思维空间,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探究,引导学生思维向纵深发展,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教学《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时,在学生经历了借助计算器对自己喜欢的分数化成小数时,教师可以这样向学生提问:面对分数化成小数的两种结果――有限小数、无限小数,同学们会有什么疑问产生呢?
 

让同学们大胆猜猜看,“一个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与分数的哪部分有关?”这个问题引发了学生的许多猜想,问题新颖,学生感觉也很新奇,从而引起他们浓厚的探究兴趣,同时也在学生心理上造成了一种未决而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激发了他们认知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为什么与分子有关?为什么与分母有关?这节课的难点就在这些难度适宜的问题当中,在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下自然展开,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方法二

引导想象
 

,

学霸君1对1-智能测评+个性化提升,学霸君严选全国好老师1对1辅导,先学习满意再付费!学霸君在线1对1,大数据精准测评+智能场景辅导!智能场景家长实时监督

 年级:初中/高中/小学/中考/高考

 科目:数学/物理/化学/英语/语文

 中小学在线辅导,全程陪伴式学习

 

,

想象是思维探索的翅膀。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可以包罗整个宇宙。”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想象,往往能缩短解决问题的时间,获得数学发现的机会,锻炼数学思维。想象不同于胡思乱想。数学想象一般有以下几个基本要素。第一,因为想象往往是一种知识飞跃性的联结,因此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丰富的经验的支持。第二,要有能迅速摆脱表象干扰的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第三,要有执著追求的情感。
 

因此,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首先要使学生学好有关的基础知识。其次,新知识的产生除去推理外,常常包含前人的想象因素,因此在教学中应根据教材潜在的因素,创设想象情境,提供想象材料,诱发学生的创新性想象。例如,在复习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面积时,要求学生想象如何把梯形的上底变得与下底同样长,这时变成什么图形?与梯形面积有什么关系?如果把梯形上底缩短为0,这时又变成了什么图形?与梯形面积有什么关系?问题一提出学生想象的闸门便打开了:三角形可以看做上底为0的梯形,平行四边形可以看做是上底和下底相等的梯形。这样拓宽了学生思维的空间,培养了学生想象的能力。

诱发灵感
 

灵感是一种直觉思维。它大体是指由于长期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和知识而突然产生的富有创造性的思维。它是认识上质的飞跃。灵感的发生往往伴随着突破和创新。在教学中,教师应及时捕捉和诱发学生学习中出现的灵感,对于学生别出心裁的想法,违反常规的解答,标新立异的构思,哪怕只有一点点的新意,都应及时给予肯定。同时,还应当运用数形结合、变换角度、类比形式等方法去诱导学生的数学直觉和灵感,促使学生能直接越过逻辑推理而寻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方法三

加强语言训练,重视口头表达,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润滑剂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思维则是靠语言来表达,人们总是运用语言来进行思维活动的。小学生的思维与小学生外部语言几乎是同步发展的,所以对学生语言的训练,应该贯穿于思维能力培养的始终。一是注意语言训练的阶段性。不同阶段要有不同侧重,低年级学生的思维处于有声思维阶段,在思维活动中往往多伴随自己说话的声音。如在做题时,嘴里要念叨,边做边说,这是低年级学生思维的特点,不说话,思维就无法顺畅进行。所以在低年级,就不能绝对要求课堂鸦雀无声,甚至禁止学生自言自语,要知道这样做是不利于低年级学生思维发展的;到了中年级,学生虽有了一些默默思考,但是那种愿说,敢说,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愿意表现自己的特点依然存在,对一些问题总想用自己的话表示想法和意见。
 

这时候就鼓励他们把话自由地讲出来,把意见自由地发表出来;高年级爱说爱讲的特点相对少了,他们的想法多了,怕说错了丢面子,怕别人说是出风头等等,这都成了语言训练的障碍。这时候语言训练的重点,是把不自信转化为自信,把被动转化为主动,把自我表现转化我自我奋进。二是注意语言训练的有效途径。就是要促使学生大胆发言,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可以运用以下几点:①谈话法。教师用谈话的方式进行教学,师生可以直接对话,引导学生回答每一个问题。这样使学生既获得新知识,巩固旧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②合作交流法。把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每组人数不要太多,对程度不同的学生进行搭配,分组训练他们的说话能力,这就起到了互助带动的作用,讲话就不受拘束了,发言也就活跃了。③鼓励法。要注意发掘学生的积极因素,对他们的进步表现要多表扬,多鼓励。尤其是对那些不爱说话,或不敢讲话的学生,在他们有了转变时,更应该给予肯定,给他们壮胆、打气,增强他们踊跃发言、大胆讲话的勇气和信心。
 

充分利用教学用具辅助课堂教学,培养学生主动思维
 

在教学中运用好学具,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组织,管理和调控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使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开心。小学生受制于年龄小,活动范围小,对诸如三角形、正方形、矩形等各种几何图形很难在脑海中抽象地建立起清晰的图形轮廓,这就需要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学用具,向小学生进行形象的图形演示。我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根据每节课,每个教学环节的不同内容,精心选择合适的教学用具。
 

例如,在教学几何图形的认知训练时,通过让学生看图形(教具)、想实物、说名称、画图形等方法,训练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再如我在教学基数和序数时,利用教具拼凑不同的几何图形:先由学生拼凑图形,然后我提出诸如“一共拼了几个图形”、“从左往右数,第6个图片是什么图形”等问题,当小学生经过思考之后自己回答出“一共摆了6个图形”,“从左往右,第6个图形是正方形”等问题答案时,也就意味着学生初步理解了6的基数含义和数6的序数含义;然后,我再让学生将这些图片打乱,重新拼图,再提出不同的问题让学生回答,通过几个环节的几次循环教学,学生就深刻地理解了基数和序数表示的两种含义,从而培养了主动思维能力。
 

以上就是
小编为您整理如何训练学生数学思维的全部内容,更多精彩请进入
栏目查看。


学霸君是专注于中小学生在线一对一辅导、人工智能、拍照搜题的学习平台。旗下学霸君1对1严选全国好老师,为学员量身定制个性化学习方案,辅导包含高中初中小学全科目。学习新场景+智能大数据分析,让中小学生更方便找到适合自己的好老师,学习更高效。

  • 【全国好老师】严选全国好老师

    高学历高能力老师执教,各地经验教师,专业扎实,严控教学质量;

  • 学霸君1对1】中小学在线1对1辅导

    24h轻松上课,打破时间地域限制,针对性教学,孩子学习更专注;

  • 学习新场景】智能教学模式+大数据分析

    1对1个性化学习方案量身定制,课堂随时旁听,全面了解学习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