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概念教学策略方法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还处于具体形象思维的阶段。到了中高年级,虽然随着知识面的不断扩大,概念的不断增多,而不断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下面,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数学概念教学策略方法
 

借助生活经验,理解概念
 

为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的含义,我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知识水平出发,为他们提供较多的具体事例,使他们积累丰富的感性材料,然后抽象出一般概念。如教学三角形的特性时,可以让学生想想,在实际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地方用到了“三角形”?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畅所欲言,情绪高涨,思维活跃,气氛热烈。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提出问题:自行车的三角架,支撑房顶的梁架,电线杆上的三角架等,它们为什么都要做成三角形的而不做成四边形的呢?刚才还热闹非凡的教室顿时安静下来,大部分学生都托腮冥想,陷入了思考。有一学生站起来打破了教室的宁静:“因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不容易变形。”“三角形真的比四边形更稳定吗?”“用什么办法可以证明?”操作实验,这时学生的思维又活跃起来,纷纷借助学具进行对比实验,进而揭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特性。这样,利用学生的生活实际和他们所熟悉的一些生活实际中的事物或事例,从中获得了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引入概念,是符合儿童认知规律的。

在交流讨论中,多向完善概念的重构
 

交流、讨论是学生进行数学概念建构的最重要的过程,一个班集体是以学生个体为主所组成的。每个学生在学习数学概念这前头脑中总会或多或少地存在着相关的知识和相关的生活经历与实践经验。学生个体生活的外部环境和社会环境是相通的。可能有的学生了解或掌握的是与这个数学概念相关的直接经验和知识,有的则是简接的知识,甚至有的学生与概念相关的知识与经验一点也不具备。
 

作为一个数学概念,它不是象语言所表达那样抽象,其内涵是丰富的,要想对其进行全方位的建构,就必须从多角度、多层次进行理解把握,直到建出结构。在这一过程中,需要老师给出几个讨论方向,引导学生朝着这些方向去交流讨论,让学生各自的思想在交流中碰撞,辨析,相互批判性地吸纳,在讨论中使自己的思维从模糊到走向清晰,从偏向走向完整,从错误走向正确,这样对概念的建构,远比听老师抽象性的讲解,学生强迫性的记忆要好得多。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策略

数学概念生活化
 

数学课标指出,教学必须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这就要求数学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生活经验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资源,对于小学生而言,很多数学知识并非新知识,而是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早已学过的旧知识,利用学生生活经验,引入概念,着力实施“学生生活经验的数学教学”,是数学课改的理念之一。
 

生活化教学可以有效地帮助教师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诱发学生数学思维的积极性。从生活中引入概念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数学概念形象化
 

学生感觉数学课堂枯燥无味,对数学缺乏兴趣,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不能理解数学中的概念。因此,在进行概念教学时,教师需要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其循循善诱,加深学生对所学概念的记忆和理解。
 

例如,教学“循环小数”概念时,可以让学生讲永远讲不完的故事:“从前,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从前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再说从前山上有座庙……”通过实例初步感知“不断重复”,再引出“循环”的概念。
 

又如,在教学“锐角、直角、钝角”的概念时,让学生通过儿歌“锐角锐角比直角小、钝角钝角比直角大”来记住“锐角、直角、钝角”的特点。再如,在教学“年、月、日”时,可以让学生朗读记大、小月的歌诀:“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四、六、九、冬三十整,四个小月永不忘”“7个大月心中装,七前单数七后双,月大三十一,月小三十整”。这样生动形象的语言教学,不仅使学生学习数学概念的兴趣浓厚,更会带给学生具体深刻的理解。
 

小学数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进行识字教学
 

,

学霸君1对1-智能测评+个性化提升,学霸君严选全国好老师1对1辅导,先学习满意再付费!学霸君在线1对1,大数据精准测评+智能场景辅导!智能场景家长实时监督

 年级:初中/高中/小学/中考/高考

 科目:数学/物理/化学/英语/语文

 中小学在线辅导,全程陪伴式学习

 

,

在识字教学中,通过简笔画、动作、语言等,创设情景,使汉字与事物形象地联系起来,能有效地提高识字效率。如教“哭”字时,学生比较容易写漏一点,老师可以出示一幅小妹妹哭的图画,再让学生用简笔画画出她哭的样子,老师指出“哭”上两个口表示眼睛,一点是哭的眼泪。这样,学生写“哭”字时,就会想到这滴眼泪,就不会漏写这一点了。又如教“跑”、“跳”、“推”等字时,可让学生做做这些动作,体会这些字的部首与意思的关系,从而记住这些字的字形。

鼓励学生进行猜想
 

猜想就是运用现有知识对未知知识进行的一种推断,猜想对于新知识的学习有很大意义。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多鼓励学生进行猜想。首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猜想,在讲解新知识之前,教师根据所学基础创造一些与此相矛盾的情况让学生在猜想中对新知识有一定的认识;
 

其次,教师要合理引导学生猜想,鼓励学生多进行课外知识的补充,激起他们猜想的欲望,让他们利用生活和学习经验合理进行猜想;最后,对于学生的猜想教师要善于帮助他们进行验证,学生在猜想的过程中积极大胆地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和创意,只有验证这种猜想才能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快乐,从而更积极地进行猜想。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方法

善于留悬念
 

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适时适地地设置悬念,以悬念来激发学生对答案的追求,对新知识的学习。可以在讲解的过程中设疑,如,在教授“年、月、日”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先向学生提问:某同学今年已经12岁了,但是他真正的生日只过了3个,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学生在这种情况下一般都比较好奇,就会竞相猜测,这时候,悬念已经在心理上产生了,老师如果再说一句“学完今天的课程你就会知道”,就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除此之外,还可以将实际生活联系教材知识设疑,如,在进行“圆的知识”的学习时,可以告诉学生我们平常乘坐的交通工具的轮子都是圆形的,那么,为什么不设成三角形或正方形的呢?以此来吸引学生进行新知识的学习
 

通过演示进行识字教学
 

1. 图文演示法。
 

最早的汉字是象形字。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征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因此如果让他们自己去创造具体、直观,又是自己熟悉的形象来帮助识字,效果会更好。例如在教“山”字时就利用画图画的方法让学生识记山字。首先让学生读一读,读准字音,再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平时看到的山是什么样子的,接着让学生画一画,再接着让学生与山字比一比,最后让学生写一写,把“山”字写一遍。这种形象直观寓教于乐的形式非常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他们很快接受了生字,此后在学习象形字后,一般都采用这种教学方式,慢慢地学生也掌握了这种方法,也培养了学生识字的能力。
 

2. 动作演示法。
 

低年级学生特别好动,根据他的这个特点,在教学“揉”、“扭”、“钻”时让学生做一做“揉一揉”、“扭动”、“向上钻”的动作,让他更深入地理解字义,更好地记字。
 

以上就是
小编为您整理数学概念教学策略方法的全部内容,更多精彩请进入
栏目查看。


学霸君是专注于中小学生在线一对一辅导、人工智能、拍照搜题的学习平台。旗下学霸君1对1严选全国好老师,为学员量身定制个性化学习方案,辅导包含高中初中小学全科目。学习新场景+智能大数据分析,让中小学生更方便找到适合自己的好老师,学习更高效。

  • 【全国好老师】严选全国好老师

    高学历高能力老师执教,各地经验教师,专业扎实,严控教学质量;

  • 学霸君1对1】中小学在线1对1辅导

    24h轻松上课,打破时间地域限制,针对性教学,孩子学习更专注;

  • 学习新场景】智能教学模式+大数据分析

    1对1个性化学习方案量身定制,课堂随时旁听,全面了解学习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