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数学的创新思维_学习
如何培养数学的创新思维
如何培养数学的创新思维?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今天,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培养学生思维的技巧。
创设情景把握激励创新思维时机,有利地培养创新思维。
学生求知欲十分强烈,注意力高度集中,应抓住这一有利时机,进行启发和诱导,促其思维定能取得良好效果。例如:讲十几减九的题时,我创设了“兔妈妈采了13个蘑菇,小灰兔拿走9个,还剩几个?先让学生用表演形式用学具进行操作,待学生表演后,问小灰兔拿走9个以后就怎么样了?(少了)13个蘑菇少了几个?还剩多少个?少了和去掉应用什么方法?怎样列式,有意地提出问题目的在于激励学生通过表演操作再尝试中探求知识。学生在操作学具时,教师巡回检查辅导,引导学生结合操作过程进行充分讨论使学生获得创新思维,才能使学生思维活动步步深入。
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创新思维,从小培养学生既学会也会学。
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学会知识,而且要让学生在学习中找规律,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创新思维。例如:我在教数学单数和双数时,要求学生说出100以内的单数、双数,并写出几个进行分类,寻找规律。于是,每个学生兴致勃勃的按要求写出一些单数、双数。如单数:11、13、15、17、19、1、3、5、7、9、21、23、25、27、29……如双数:20、24、28、26、.2、4、6、8、10、16、18……教师引导学生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说出单数双数,并板书在黑板上,让学生仔细观察,找出规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很容易的说出:单数的个位都是1、3、5、7、9,而双数的个位上是0、2、4、6、8。在此基础上,教师在引导,我们所学的100以内的数中所有单数、双数都有这个特点,这样揭示知识本质。学生的思维不断得到发展,学生兴趣浓,思考勤,理解深,记得牢,效果好。
如何培养数学抽象思维
重视学习反思,培养抽象思维批判性
抽象思维的批判性是将客观事实以及理性作为基础来完成客观评价和理论评估的一种能力,而且不会被感性和没有事实依据的思想摆布。只有具备批判性抽象思维的人才能在高中数学知识学习中发现错误,并自觉抵制感性思想,而且能够积极主动和自觉的完善和调整自己的思维活动,提高数学思维能力。批判性的抽象思维是高中生进行创造性思考的关键元素,也是每一位学生必须通过学习实践来完善思维的有效行动。
首先不能有畏惧情绪,而是直面思维漏洞,在学习实践当中,发现自己思维的薄弱环节,并以此为突破口开展自我诊断和自我反省,并对数学思维的过程进行科学监控,找到自己在运用抽象思维时存在的漏洞和错误。与此同时,高中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在思考和解题时运用到了哪些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以及技巧,通过对它们的运用产生了何种效果,能否通过探索来找到更加有效的方法;在数学解题中出现过哪些错误,出现错误的根源是什么,如何在学习实践中改变错误思维。
强化知识关联,培养抽象思维深刻性
思维的深刻性指的是抽象逻辑性,这是抽象思维特征的一个重要体现,也是抽象思维能力培养中必须要关注的环节。当人在接触到感性资料时,通过对感性资料进行去伪存真、去粗取精,而人的大脑思维会发生认知过程的突变,也因此产生了概括以及抽象逻辑性,思维深刻度大大提升。
在高中数学知识的学习中,通过思维概括的方式能够让高中生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规律,通过强化知识之间的关联,能够更加深入地对数学问题进行思考,从而抓住事物的本质规律,强化抽象思维的深刻性,并促进数学思维能力的完善。例如,已知|2m6|+|4n-8|=0,求m、n分别是多少。通过对绝对值概念规律和本质的把握能够知道绝对值是非负数,根据这一性质就能够知道,只有这两个算式同时为零,才能够使得它们的和为零,因此m=3,n=2。在掌握这一本质和规律后,采用知识迁移的方法,也能够快速地解决以下问题:|x-4|+3(2y-5)=0,求x、y的值。
如何提高数学思维水平
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学生的思维往往从活动中开始.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实际操作、亲身体验的良好环境,充分让学生动手剪一剪、拼一拼、折一折,画一画、摸一摸等,这样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学习的生动、活泼有趣又帮助学生抽象数学知识、形成概念、发展了思维,在操作中应大胆放开操作形式,更有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例如:在教学“认识2的时候
,
学霸君1对1-智能测评+个性化提升,学霸君严选全国好老师1对1辅导,先学习满意再付费!学霸君在线1对1,大数据精准测评+智能场景辅导!智能场景家长实时监督
■ 年级:初中/高中/小学/中考/高考
■ 科目:数学/物理/化学/英语/语文
■ 中小学在线辅导,全程陪伴式学习
,
首先让学生在课桌上摆小棒,表示数量2,观察时,学生都能正确地摆出来,我都给予肯定.随后,我又循循善诱地进行点拨:能不能摆出其它形式的2呢?”学生们一听,一只只小手都积极的行动起来.于是,我让学生到黑板上摆一摆,结果竟然摆出了十几种:“=、>、<、T、+、^……”在这一操作中,使学生理解了2的含义,突破了教学的重点、难点,学生从学具操作中,创新思维促进创新意识,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得到充分发挥.学生从操作活动中吸取经验,思维活动起来,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给学生心理相融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得以培养.
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气氛,能够使学生产生自觉参与的欲望,无顾忌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情,为创造性活动开展提供必要的条件.因此,1、教师要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把亲切、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传递给学生,并用富有情感、生动、风趣、幽默地语言带入神圣的课堂氛围中去.2教师要尽可能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及时表扬鼓励.
教师对学生学习中遇到的疑问要及时有效地给予引导,使之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发言权不为少数人垄断,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即使回答错误也要从不同方面进行表扬,尽量做到不批评,以免挫伤他们学习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这样,整个课堂教学到处有发言、有争议、有讨论、有发现,学生热情洋溢,情绪高涨,师生的思维处于一种和谐同步状态.在这种氛围中学生始终保持着积极向上着乐观情绪,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激发他们探索未知领域的欲望.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引导学生学会逆向思考,促进逆向思维习惯的形成。
为进一步打破学生禁锢于正向思维的定势,培养起双向思维的良好习惯,教师在教学中应加以逐步启发引导,适时点拨,提高学生互逆思维转换能力。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课本中的素材,进行逆向思维训练。在学生完成作业后,要求必须还要回过头来验算其解法是否正确,如学生解出一道应用题后,则要求学生以求出的问题为已知条件,把原题的一个已知条件当作问题验算此题。
引导学生学会用逆向思维解题,激发逆向思维的兴趣。
在解答数学问题时,如果正面求解感到困难,甚至难以下手时,可以引导学生从反面去考虑,这时往往会很快找到解题思路。所以在教学中应精心设计教案,启发引导学生从知识的正用转向知识的逆用,教会学生从正反面去考虑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变通性。
如在讲解“甲乙两车同时从两地开出,相对而行,甲车每小时行36千米,两车相遇时,甲车行了全程的6/13,乙车5小时行完全程,甲车需几小时才能行完全程?”此题若从一般思路去引导学生,显得很麻烦,且不易于学生理解,于是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逆向思维:在相遇时(同样多的时间里),甲行了全程的6/13,可知道甲乙的路程比是多少?速度比又是多少呢?(6:7)再过来想一想,在同一路程(指全程)里甲与乙的时间比又是多少呢?(7:6)这一引导使学生突然醒悟,思想一转立即想出解题的方法:7/13×(5÷6/13)。由此可见,若能引导学生学会用逆向思维解题,不但可减少运算量,优化解题过程,提高解题能力,而且会让学生感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了学生逆向思维的兴趣。
以上就是
小编为您整理如何培养数学的创新思维的全部内容,更多精彩请进入
栏目查看。
学霸君是专注于中小学生在线一对一辅导、人工智能、拍照搜题的学习平台。旗下学霸君1对1严选全国好老师,为学员量身定制个性化学习方案,辅导包含高中、初中、小学全科目。学习新场景+智能大数据分析,让中小学生更方便找到适合自己的好老师,学习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