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微课教学融入数学教学

如何把微课教学融入数学教学?微课进入课堂后,教师可对学生课堂学习情况采用多主体评价的方式。微课教学让学生、老师、家长都可以进行评价。从评价分数和课堂教学效果来看,微课教学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显著。 今天,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数学教学的技巧.
 

认识要清
 

以往的教学模式,教师占据主导地位。如今,教师用微课模式,又完全把教书育人的责任交给了微课。笔者认为,微课只是教师传道受业的方法,不能全部套用微课模式,使得微课变成另一种传统教育模式。以培养学生数感为例,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刚接触到数学知识,教师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数感来提升学生的理性精神。小学数学新课标明确提出了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这10个核心概念。
 

新课标明确提出了培养学生的数感,但没有对数感核心做出解释,但采用了外延描述的方式,提出“数感主要表现在: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全面的解释。”数感是数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概念。教师首先要认识数感这个概念。微课通过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在课堂中呈现,使学生对数感有了明确的认识,教师还要始终贯穿自身的主导作用,让教学始终沿着教学目标前进,学生才能真正地学会并理解所学知识。

内容要精
 

微课运用简短的多媒体素材,仅利用几分钟左右的时间,来协助教师完成对一个非常碎片化的知识点的讲解。其占据的课堂时间非常短,但在四十分钟的课堂教学中还是非常重要的,微课教师要在备课时,选择好合适的内容,并做好充分的准备。 学生的学习动力主要来自于对学习目标的兴趣,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调动课堂气氛。教师通过微课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教师运用微课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大脑,引导到教学目标上。教师在课堂上长期观察可注意到,小学生因为年龄小,其思维方式一般都是象形思维。借助思维方式,将数学问题形象化,帮助学生理解和思考。
 

例如:在教学“数的加减混合知识点”时,出题“树上站着10只小鸟,过了一会飞走了4只,后来又飞来6只,请问现在树上有几只小鸟?”,对于刚接触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学生,可能无法快速的理解这道题,但,运用微课课件,通过多媒体,对题目进行演示让学生形象地看到:树上里一开始有10只鸟,接着飞走了4只,后来又飞来6只,所以,现在树上一共是12只小鸟。在演示动画的过程中,教师边讲边列出算式:10-4+6=?运用这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运用“数的加减混合知识”解决问题,再遇到相似问题,一定会大大提高学生的计算效率。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一)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计划
 

要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最好的办法就是为每一节课都制定一个教学目标,并在每节课之后进行反思:所制定的教学目标是否实现了。但如果将所有的教学都依据教学目标来说也不完全正确,教学目标是死的,老师要对教学目标及时修改,要让教学目标“活”起来,这就需要老师要了解班上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来修改教学目标。举个例子,学生对于加、减法和乘除法的混合运算如果掌握得较好,即使出错也是因为计算粗心,而不是因为不清楚运算法则,那么对于这部分的内容就可以简化;如果学生在对含有小括号的式子进行计算时问题很多,那么教师对这部分内容的讲解就要适当增加。
 

(二)鼓励学生课前预习,督促学生课后巩固
 

课前预习可以很好的节省课堂教学的时间,也可以帮助学生提前了解相关知识,在课堂上不会一头雾水,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上更快的接受新的知识。但当前的学生大多数不会主动去进行课前预习,这就要求老师要对学生进行鼓励,对预习了新知识的学生进行表扬等,以此来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除此之外,还要督促学生进行课后巩固,学习了一个新的知识点之后,进行巩固练习是必经之路,只有进行巩固练习,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才能够做到更加的熟悉和融会贯通,但除了课堂练习之外,老师还要鼓励并督促学生进行课后巩固练习。
 

(三)对于课后习题要能够做到及时讲解
 

课后习题是学生巩固知识点的最好途径,当前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也都对课后习题有了充分的重视,但仅仅局限于布置大量的习题,却忽视了对习题的讲解,因此老师要能够对课后习题进行仔细地检查和及时地讲解。比如老师布置了十道题,那么第二天上课之前就要将习题本收回由老师检查,发现学生在做习题时存在的问题,错误率较大的习题是什么类型等等,并根据学生的习题中反映的问题,老师可以适当调整课堂教学计划,对习题进行讲解,在讲解的过程中也不必每道题都详细地讲,而是要根据学生的错误率来排行,错误率高的习题仔细地讲,错误率较低的习题可以简单地讲甚至略过,这样能够使学生有针对的学习知识。
 

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

学霸君1对1-智能测评+个性化提升,学霸君严选全国好老师1对1辅导,先学习满意再付费!学霸君在线1对1,大数据精准测评+智能场景辅导!智能场景家长实时监督

 年级:初中/高中/小学/中考/高考

 科目:数学/物理/化学/英语/语文

 中小学在线辅导,全程陪伴式学习

 

,

运用生活中贴近数学的相关事例,学生就会感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激发探索数学的兴趣。
 

教师在每节的教学中,都应充分准备尽可能多的生活中与本节知识有关的事例,这样学生会感到数学并不抽象,就在身边,学生会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并且生活中的一些事例会使学生产生好奇心,通过教师启发性的问题,学生会产生解决这类问题的欲望,在这种好奇心的驱使下,学生会认真地学习,积极地探索,兴趣也就自然形成了。
 

注重数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结合,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用处很大,从而激起学习数学的兴趣。
 

实践中有许多问题要靠数学方法来解决,小到家庭理财,买卖物品,大到丈量土地,设计制造以及航海航天,都要用到数学。教师应避免枯燥的数学运算和死板的公式运用,而是把数学知识与现实中的问题结合起来,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践中的问题,这样学生会感到数学是很有用的,并且学生在运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之后会产生成就感,这样会促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自发地学习数学,研究数学

经常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被吸引住,从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对概念、结论和技能的记忆、模仿和接受,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都应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教与学方式的改变,要求教师要不断地运用新颖的、富于变化的教学方法,才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新鲜感,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在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引导发现法、讨论交流法、实践活动法、启发式教学法等。其中启发式教学法的显著特点是让学生在“动”中进行学习,不是为教而教,而是为学而教。在教学中,教师应当积极为学生创设各种主动发现的机会,凡是学生能想、能说、能做的就应大胆放手让学生去想、去猜测、去探索。
 

数学直觉思维的培养

数学直觉和数学灵感之间具有深刻的本质联系,即灵感是直觉的更高发展,是一突发性的直觉,通常灵感的形式是从多次的直觉受阻或产生错误的情况下得到教益,而使一部分知识不自觉地转入潜意识加工,最终又在某种意境或偶发信息的启发下,由潜意识跃入显意识而爆发顿悟的。因此,数学灵感是从多次数学直觉中升华而形成的结晶,而数学直觉又是在多次反复的逻辑思维和形象直感的相互作用下脱胎成长的。
 

直觉思维在数学学习中不仅客观存在,而且是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对全面提高学生思维水平,特别是创造性思维能力方面可以说是必不可少,它作为数学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部分毋庸置疑。数学家渡利亚说:“一个数学的推导,在笛卡儿看来就像一条结论的链,一个相继的步骤序列,有效的推导所需要的是在每一步上直觉的洞察能力。”由于人们习惯于从数学教科书或数学专著中看到数学数学思维,往往只看到数学高度抽象高度系统化、严格的演绎的一面,忽视了书籍中所表达的是并非真实的、经过整理加工的数学思维活动,忽视了数学形成过程中生动、直观的一面及包含着的大量源于直觉思维的结果,把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基本上局限在逻辑思维能力上,无形中造成了对数学思维的偏见。
 

发展数学直觉思维能力应从小抓起,一来年龄学生直觉思维在整个思维活动中所占成分要多些,是容易因受到鼓舞而使直觉思维得以发展,也易被扼杀,遇到学生说出正确答案而难以说清道理时,老师千万不可不分青红皂白而斥之以“瞎猜”,这样极易对学生直觉思维的发展造成伤害。另外,几何图形为认识周围的世界提供了窗户,几何的图形便于儿童动手、动脑、实验、操作,既有利于他们加深对教学的认识,对几何图形性质的认识,也有利于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发展他们的直觉能力,历来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之一是强调了数的教育,忽视了形的教育,也忽视了量的教学!无形地在他们幼小心灵中埋下了学数学就是靠一张纸、一支笔的糊涂认识,利用小学大好时光加强几何教学应是改变这种状况的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
 

以上就是
小编为您整理如何把微课教学融入数学教学的全部内容,更多精彩请进入
栏目查看。


学霸君是专注于中小学生在线一对一辅导、人工智能、拍照搜题的学习平台。旗下学霸君1对1严选全国好老师,为学员量身定制个性化学习方案,辅导包含高中初中小学全科目。学习新场景+智能大数据分析,让中小学生更方便找到适合自己的好老师,学习更高效。

  • 【全国好老师】严选全国好老师

    高学历高能力老师执教,各地经验教师,专业扎实,严控教学质量;

  • 学霸君1对1】中小学在线1对1辅导

    24h轻松上课,打破时间地域限制,针对性教学,孩子学习更专注;

  • 学习新场景】智能教学模式+大数据分析

    1对1个性化学习方案量身定制,课堂随时旁听,全面了解学习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