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设置问题_学习
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设置问题
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设置问题?必须重视问题情景的设计,使教师当好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以便更有利于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方式的培养,诱发学生思维积极性,从而更好地实施新课程。 今天,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数学教学的技巧.
1、联系实际生活,设置问题情境。
《标准》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现实生活,数学的发展应为现实生活所需而服务。例如在均值不等式一节的教学中,可设置如下两个实际应用题,引导学生从中发现关于均值不等式的定理。某商场在节前进行商品降价酬宾销售活动,拟分两次降价,有三种方案:甲方案是第一次打折销售,第二次打折销售;乙方案是第一次打折销售,第二次打折销售;丙方案是两次都打折销售,请问:哪一种方案降价较多?这是经济生活中的一个问题,在这样的问题情境下,再注意给学生动手、动脑的空间和时间,学生一定会想学,乐学,主动学。
2、以学生积累的经验出发,设置问题情境。
构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并不是被动地接受新知识的过程是在自身已有知识与新知识作用过程中完成的。而教育起源于生活,很多数学知识和理论来源于生活,创设生活经验的情景,以便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积极同化新的知识。例如:在《平面直角坐标系》教学中,让学生在教室里找自己的座位,在找自己的位置时必须要考虑到“组”和“排”,从而引出横坐标、纵坐标,让学生根据教室布置的座位建立坐标系,并且标出自己的位置。面对这些从自己的生活的情景,学生容易产生亲切感,而且学生在经历亲身体验与自主探究以后,所获的知识不但便以保持,而且易于迁移到陌生问题情景中,提高他们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3、利用直观实物让学生动手,设置问题情景。
直观教学是指使学生获得感性认知所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是在教学媒体直接作用下产生的一种认知活动,包含着世界的空间形成和数量关系,让学生从直观形象出发,引导学生积极探究。例如:在《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教学中,首先让学生用木条自制一个三角形,设计这样的问题:三条边符合什么长度或满足什么样的关系才构成三角形,何时不构成三角形?设计这样的问题,让学生去猜想,动手操作。通过观察、猜测和操作,学生有了感性的认识,从而上升到理性知识的产生。产生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也得到动手、动脑的机会,更利于学生善于发现问题、追求真理、提高事物认识的能力。
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方法
创设悬念感,调动积极性
德国著名数学家大卫・希尔伯特曾说过:“悬念感是数学教学的调味剂,没有悬念感的数学课堂将是一潭死水。”现代教育学理论也认为悬念感能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其求知欲,让其产生“迫不及待”的“探究感”。往往一个妙趣横生的悬念式问题就能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让其积极主动地探索问题。据此,教师就应充分结合教材内容,根据小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精心设计各种具有悬念感的问题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譬如在教学“时间”这一内容时,教师可设计这样一个悬念:“6∶60∶600,在这三个数之间可用什么方式将他们用等号连接起来?”这时很多学生会感到疑惑,甚至大部分学生会说这三个数字是不可能连接起来的。此时教师可进一步引导学生:“这三个数字从表面上看不相等,现在请大家思考下他们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会相等呢?我们能不能通过他们后面加单位的方法让其相等呢?”学生的思维顷刻间活跃起来。有的同学说:“在这三个数字后面分别加上米、分米、厘米就能让它们相等。”
有的同学说:“在它们后面分别加上元、角、分也可让它们相等。”对于学生回答正确的答案,教师要予以充分的肯定,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则能有效激发他们的兴趣。这时教师在此基础上引入要学习的内容,将能获得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学习“时间”这一概念时,我们还可引申到美国好莱坞拍摄的一部经典科幻片《时光隧道》,可如下设置悬念:“在这不影片中如果时间可以倒流,让我们重新回到上个世纪的六十年代,肯尼迪总统被刺杀前的一个小时,倘若在这一小时内,美国军方能够知晓肯尼迪总统在第一分钟、第二分钟……乃至于第六十分钟所做的任何事情,那么肯尼迪总统是不会被刺客杀掉,美国的历史将会重新改写。”设置这一科幻性质的悬念式问题,完全符合儿童的猎奇心理,不但能让他们深刻理解“小时、分、秒”的学习内容,更能调动其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让其思维能力获得大力发展。
营造以学生为主体的严谨但不失活泼的课堂氛围
教师必须相信学生有潜在的尝试能力,对学生的探索活动要充满信心,循循善诱,创设师生心理相融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感到老师既是师长,又是最可亲近、可以与之交心的朋友。反之,教师如果板着一副生冷的面孔,摆着师道尊严的架子,去摆布、指使学生,怎能使他们对该门功课感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常常利用有趣的笑话、数学故事、趣味推理、数学乐园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诱发其创造性思维。
如教学“乘方”一节知识点时,可先讲述“棋盘上的学问”这一小故事,以激发学生对于问题的好奇心以及主动学习的愿望,然后再引出问题:国王到底有那么多米吗?此时学生会感到非常地好奇,注意力也会特别集中,课堂气氛也跟着活跃起来。这样,通过这样的故事情境,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感受的到了数学的无限神奇和乐趣。因此,教师应当努力营造一个民主平等的课堂教学环境,给学生创造一个低负担的心理学习氛围,这是提高学生自主参与课堂教学的基本条件。
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用自己的关爱培养学生兴趣
,
学霸君1对1-智能测评+个性化提升,学霸君严选全国好老师1对1辅导,先学习满意再付费!学霸君在线1对1,大数据精准测评+智能场景辅导!智能场景家长实时监督
■ 年级:初中/高中/小学/中考/高考
■ 科目:数学/物理/化学/英语/语文
■ 中小学在线辅导,全程陪伴式学习
,
教师对学生投入了爱,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就会加深,关系更加密切,这是培养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实践证明,学生喜欢热情和蔼、尊重自己、诲人不倦的教师,也对老师讲的内容深感兴趣,讲课时语言亲切,多鼓励、少指责。在提问题时,耐心细致,加以点拨引导,肯定学生的长处,补充其不足,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与鼓励;讨论时要平等待人,以理服人,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倾注自己热情的关怀和爱护。
善于利用学生的荣辱观激发兴趣
因为儿童的心灵是敏感的,是为接受一切美好的事情而敞开的。所以,我就在班中树立了一些榜样,如学生张彪很爱动脑筋,自己研究了一套解复合应用题的方法,浅显易懂,我便当堂表扬,并号召同学们向张彪学习。靠榜样的力量带动学生并在班级中开辟“每周之最”“走向排行榜”等园地,表扬最优,激励较差,使学生们在荣与辱中受到刺激,触击灵魂,扬起了比、学、赶、帮、超的风帆,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经过长期坚持不懈,学生学习形成了习惯,遇到困难,不是退缩,而是知难而进,以最佳的精神状态,在不断克服困难中增强信心和毅力,培养了诚实的品质和顽强的意志,真正提高了学习数学的素养,同时更激发了学习兴趣。
利用“偷入小信箱”获得反馈信息
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知识会有遗忘现象,尤其是学生对数学的掌握不尽相同,牢记的程度也有差别。所以我就让他们找出自己不太明白的内容,不记姓名偷偷地放入“小信箱”,然后我将这些内容整理编入教案。上课时他们就满怀希望认真地去听,主动地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由于这种“偷入小信箱”的形式比较新颖,平时那些不爱学习,不爱提问题的学生也主动找疑难问题,为的是“偷入”一次,并专心尝试老师是否看到自己写的问题,给予讲解,所以倾耳细听,结果听课效果很好,起到了“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效果。
教给自主学习的方法
重视整理知识网络关系
如在上复习课时,复习已学知识块状,传统的做法,教师一般只进行简单罗列,而不作知识的整体疏理。这样炒“冷饭”,给学生的感觉只能是枯燥和陈旧,将会极大地削弱学生的求知欲望。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摒弃这种传统方式,让全体学生参与到对已学知识块状间网络关系的研究中来,真正调动学生思考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例如在复习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时候,让学生复习整理一元一次方程及其一般形式,不等式的概念及不等式的性质,同时复习等式的基本性质看看它与不等式存在什么不同,从而辨别出一元一不等式的解法上与一元一次方程有干什么相同和不同点。从而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注重探求解题方向,运用正确的解题策略
学习数学的过程与数学解题紧密相关,而数学思维能力的提高体现在解题的质量上而不是解题的数量上。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不能重复操练,搞题海战术,而应注重帮助学生探求解题方向,运用正确的解题策略。教师在指导解题时让学生真正经历以下思维过程:(1)从题目的条件和求解(证)的结论中提取有用的信息,作用于记忆系统中的数学认知结构,确定具体的解题行动方向;(2)从多个解题方向中选取其中简捷的途径,得到最优的解法。以上两点不仅可以在较难的综合题中实施,也可在较易的基本题中实施。经过这样的思维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便能得到提高。
把时空留给学生,使学生研学。
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独立思考,放手大胆地让学生尝试探求新知。学生自己能发现的知识,教师决不暗示,学生自己能通过自学课本掌握的,教师决不代替讲解。让学生在独立思考中学会,促进其思维发展。如在教学“圆的周长”中测量圆的周长时,我先问学生:“在学习正方形、长方形时,可用直尺直接量出它们的周长,而圆的周长是一条封闭曲线,怎样测出它的周长呢?你们可以用直尺和白布条去测量实验桌上的几个圆的周长,有几种测法?”请大家实验一下。顷刻课堂上人人动手参与,我用这种方法,你用那种方法,气氛十分活跃。尔后,大家纷纷发表自己的实验结果。我在肯定学生的思维方法后,因势利导,说明用绳测、滚动的办法测量圆的周长都是有一定的局限性,我们能不能找出一条求圆的周长的普遍规律呢?接着利用媒体显示:两个大小不同的圆,在同一点旋转一周后留下的痕迹。“你们看到的圆的周长的长短与谁有关系?有什么关系?”大家再实验,直到得出:圆的周长是直径的π倍。这样,通过操作、讨论、观察、思考,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探索问题,既掌握了知识,又发展了思维。
以上就是
小编为您整理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设置问题的全部内容,更多精彩请进入
栏目查看。
学霸君是专注于中小学生在线一对一辅导、人工智能、拍照搜题的学习平台。旗下学霸君1对1严选全国好老师,为学员量身定制个性化学习方案,辅导包含高中、初中、小学全科目。学习新场景+智能大数据分析,让中小学生更方便找到适合自己的好老师,学习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