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如何写_学习
小学 数学的教学目标如何写
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如何写?目标教学法注重国家课程标准中目标在课堂的落实情况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通过多感官多方式地学习,自主构建知识体系从而形成能力,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学,突出效果。 今天,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数学教学的技巧.
1.板书课题,教师要用简短、新颖、有趣的方式导入新课,并板书课题。
2.明确目标,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设计教学目标,目标要明确具体,既不能拔高也不能降低,并且要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习目标,通过口述或小黑板出示的方式让学生明确。
3.“看一看”,教师要根据学习目标设计好学生的自学指导,根据例题中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设计循序渐进的考查题目让学生自学,并指导学生自主学例题,边看边思考边勾画边演算。要明确自学的内容、范围、方法、时间、要求等,通过口述或小黑板出示的方式让学生明确,这是自主学习过程。
4.“说一说”学生把自学提示中设计的问题的学习效果同桌之间或小组之间说出来交流,教师指明学生全班汇报交流,针对问题进行讲解。此为合作探究学习。
5.“讲一讲”,教师要根据学生自学后暴露的问题进行精讲,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白知识生成的过程,总结出基本规律。讲的内容教案中必须备明,讲解时要讲明确,讲透彻。
数学课堂教学方法
运用多媒体教学
数学知识具有众多的符号、公式、图形,这些知识点对于小学生来说往往是枯燥难懂的,教师通过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让学生能够透彻的理解知识,而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将知识点化抽象为具体,多媒体教学可以将数字、公式、图形、符号有机的整合在一起,将单一枯燥的知识点汇聚成一个知识网,更利于学生的理解。笔者在进行多媒体教学的备课过程中,经常将教材中复杂的图形习题用多媒体的教学方式进行讲解,通过课件的讲解可以让学生直观的看到图形的变化和辅助线的描绘,让学生轻松掌握知识要点。
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学生的理解能力的不同和对学习的积极性的差异,导致了学生的学习成绩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想要做到教学的最优化,让不同成绩的学生都有所提高,这就要求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对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教师应当让学生自主学习,不能让教师的教学方法束缚了他们的思维,要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对于学习基础薄弱的学生,教师应当对其加强辅导,帮助学生掌握教材上的基础知识,并引导他们能够学会独立的学习和思考,使他们的学习成绩逐步得到提高。这种分层教学的方法避免了传统教学中“一刀切,齐步走”的落后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在各自的基础上进行学习,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创造和谐的课堂环境
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更利于学生的学习和记忆,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对课堂环境的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创建和谐课堂环境的重要前提。学生对于教师总是有一种畏惧感,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喜欢与教师进行交流,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态度语气要和蔼亲切,让学生消除对教师的畏惧心理。不论是在教学中还是在日常的生活中,教师都应当积极地和学生进行沟通,做学生的好朋友,了解学生的内心想法,从而可以找到学生问题的关键从源头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情境是一种具有教学功能的课堂因素,其功能最突出的一点是引导学生的情感,调动学生的生命体验。在教学中,为了告别学生感到枯燥乏味的课堂,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应从小学生喜欢的事物出发,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生动有趣而且新颖的情境。例如:在《分类》一课的教学设计中,我们可以先创设生活情境,播放两名学生上学的录像:两名学生因忘记带练习本返回家中去取:呈现画面(一):东东零乱的房间;画面(二):林林整齐的房间。
,
学霸君1对1-智能测评+个性化提升,学霸君严选全国好老师1对1辅导,先学习满意再付费!学霸君在线1对1,大数据精准测评+智能场景辅导!智能场景家长实时监督
■ 年级:初中/高中/小学/中考/高考
■ 科目:数学/物理/化学/英语/语文
■ 中小学在线辅导,全程陪伴式学习
,
结果林林拿到时,东东还在找,为什么呢?由这样的情境自然引出课题,学生的兴趣也得到了调动。接着,再次创设生活情境,播放录像,画面呈现兴趣小组上课铃响时的情境,学生们走进绘画班、书法班、足球班、舞蹈班等。老师设问,他们为什么会走进不同的教室?而后, 还可以播放书店中图书的摆放、超市商品的摆放等情境。这样,学生投入到课堂创设的生活情境中,在情境中不自觉地掌握知识,学生不仅学得轻松、愉快,而且学习效率也大大提高,他们愉快地进入了学习状态,高兴地亲历了全程。
合理运用多媒体,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多媒体的广泛应用,为激发学生兴趣带来了契机,它不仅向学生展现具体、形象、直观且音画并茂的视听材料,还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在突破教学难点、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兴趣等方面有显著作用,深受广大教师青睐。小学几何图形的教学内容比较多,这部分知识比较抽象,再加上学生刚刚接触立体图形,缺乏实际经验,智力还处于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阶段,理解这些抽象的知识就十分困难。所以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的各种感官器官,可以通过实物演示,让学生从具体到抽象地理解数学知识。
如:在体积概念的教学中, 老师利用实物投影仪进行实物演示: 在水槽内放一个装满水的杯子, 往杯子里放入一个石块水就溢出来一些,说明石块占有一定大小的空间;再用两个装有同样多水的杯子, 把两个大小不同的石块放入杯中,水面升起高度不同,说明大物体占空间大,小物体占空间小…由此概括出体积概念来。又如在圆锥体体积教学中,让学生按要求做实验,然后教师利用背投演示得出实验结果:圆锥体积是与之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利用多媒体直观演示,学生看到的更形象,学习起来也更轻松,兴趣也会更高。
教给自主学习的方法
引导比较辨析,学会沟通联系和区别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教师还应揭示知识的数学实质及其体现的数学思想,帮助学生理清相关知识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等。”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比较方法乃是各种认识和各种思维的基础。”“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帮助学生掌握比较辨析的思维方法,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
学生学习数学要经历一系列的条件反射过程,在这个条件反射形成的过程中,由于神经兴奋过程的扩散,学生对一些数学概念、解题方法的掌握往往容易引起“泛化”现象。这种“泛化”现象,主要表现在学生或者只注意与自己生活比较密切的属性而忽略其他本质属性,或者误把非本质属性当作本质属性,或者把表面相似而本质不同的数学问题混为一谈。为了使“泛化”变为“分化”,这就需要教师教给学生比较辨析的方法,学会沟通联系和区别。
引导类比推理,学会迁移知识和方法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合情推理是从已有的事实出发,凭借经验和直觉,通过归纳和类比等推断某些结果。”类比推理是从特殊到特殊的推理,是根据两个对象有一部分属性相类似,推出这两个对象的其他属性也相类似的一种推理。数学知识的系统性较强,后继学习的知识有不少是先前学习知识的变形、概括、发展和加深。因此,类比推理在数学教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教师要重视教给学生类比推理的方法,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由旧知到新知,促进知识、技能和方法的迁移,让学生学会数学学习。
例如,教学“推导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时,由于学生有了“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知识和经验,推导过程具有相似性,因此可以利用类比推理的方法引导学生推导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先启发学生想一想:怎样把三角形转化成学过的图形来计算它的面积?思考转化过程要注意的问题,如:怎样剪?怎样通过平移和旋转得到?然后放手让学生用“割补法”把三角形转化成学过的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并想一想: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最后引导学生归纳、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同样,在教学“推导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时,也可以利用类比推理的方法,先启发学生想一想:怎样用“割补法”把梯形转化成学过的图形?然后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和自主探索,归纳、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再如,“除法、分数和比”都具有相除的意思,根据这种相似性,教师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可以根据商不变性质:“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利用类比推理得出:“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叫作分数的基本性质。”同样,在教学“比的基本性质”时,也可以让学生利用类比推理得出:“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和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样的教学过程,运用迁移规律,将新知纳入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引导学生迁移、类推,实现新知同化,是一种高效的数学学习方式。
以上就是
小编为您整理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如何写的全部内容,更多精彩请进入
栏目查看。
学霸君是专注于中小学生在线一对一辅导、人工智能、拍照搜题的学习平台。旗下学霸君1对1严选全国好老师,为学员量身定制个性化学习方案,辅导包含高中、初中、小学全科目。学习新场景+智能大数据分析,让中小学生更方便找到适合自己的好老师,学习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