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握数学教学四基_学习
如何把握数学教学四基
如何把握数学教学四基?让学生在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今天,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数学教学的技巧.
“基本活动经验”重在“做”的过程中积累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特别强调:“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是学生不断经历、体验各种数学活动过程的结果。”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决定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很多时候需要借助一定的外部活动来帮助理解,学生从数学课堂上的剪一剪、拼一拼、掂一掂、做一做、量一量等数学活动中,可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
比如:一些公式的推导,可以通过师生、生生互动的方式,请学生找一找、比一比、写一写、记一记,经历公式符号化的过程,为后续的几何学习积累了活动经验。综合与实践活动要求学生能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完整地解决一个数学问题。这种活动可以是一项统计调查,也可以是设计一种买门票方案,还可以是论证与探究数学知识的结论,这样的活动往往需要学生分小组合作进行,学生需要思考和讨论的问题也较为复杂。通过参加这些活动,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积累数学的基本活动经验。
“基本技能”重在理解中巩固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在基本技能的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掌握技能操作的程序和步骤,还要使学生理解程序和步骤的道理。”这就是说,数学基本技能的教学也应该注重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基本技能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对于数学操作程序和步骤的教学,教师不仅要让学生记住这些程序和步骤,懂得对于什么样的问题才可以采用这些程序和步骤,还要让学生明白其中的道理:为什么对于这样的问题可以实施这些程序和步骤,每一个步骤的理由是什么,哪些数学知识可作为这些理由的支撑,其逻辑依据是什么。特别是对于计算的基本技能,不仅要让学生明白如何进行计算,还要让学生明白相应的算理。
如:教学小数乘法“1.6×0.4”时,应引导学生先说出将因数“1.6和0.4”转化为整数“16和4”的理由,再说出积“64”扩大到原来积的“100”倍,所以,必须将“64”缩小到它的百分之一的理由。这个算理清楚了,在实际操作时,就能正确地移动小数点的位置,达到正确计算的目的。二是绘图的技能,比如:学生刚学习画线段图,不知道从哪里下手,如何去画,教师的指导、示范就尤为重要。
基本思想”重在学习中感悟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学思想蕴涵在数学知识形成、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是数学知识和方法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与概括,如:抽象、分类、转化、归纳、演绎、模型等。其中,最基本的数学思想是抽象的思想、推理的思想和模型的思想。在小学阶段,抽象思维是主要的,纯粹的演绎推理并不多,小学生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在教学中有些知识开始就很抽象,而
后结合具体的内容训练学生,如:对数的认识,开始认识数就是抽象的思想,简单的一个数字4,它本身就蕴涵了一种抽象思维,从4个物体到4个点子图,再到数字4,就是一个从具体,到半抽象,再到抽象的过程。这个过程使学生逐步建立起抽象的思想。
数学课堂教学方法
生活化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源泉所在。教师要善于把握小学生对新奇事物的好奇心、对生活的求知欲和新鲜感,让学生在生活中应用数学、活用数学,激发学生的兴趣。作为重要的基础课――数学,教师应撷取生活中的素材,采用具体形象的事物和生活中有趣的数学故事,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形象生动地将其精华展示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能促使学生无止境地去追求、去实践、去创新。 生活中处处都充满着数学。放学路上的距离和所需的时间,去超市购物的数量和金额等等生活素材,都可以让学生们分成小组互相交流,互相探索,让学生们充分地发挥思考能力,让他们充分地认知数学,并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性。在学生已有的基础知识上,积极地给学生提供数学活动的机会。
数学家华罗庚先生曾说:“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迷,日用之繁。”由此可见,数学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数学是从生活中来的,我们也要把数学应用到生活中去,数学只有在生活中,才会有活力与灵力。因此,数学教课应与生活中的例子结合起来,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身边,领悟数学的魅力,感受数学的乐趣。由此,数学教学中我们应多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让学生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并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激励教学法,提高学生自信心
心理学家指出:胆怯和过分自我批评的心理状态是妨碍创造最危险的敌人,而勇敢和自信是创造个性中最重要的特征。在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及教育重在鼓励和尊重,学生在回答问题出错时,教师要循循善诱,以亲切的语言,鼓励的笑容指出不足以及改进方法。当学生提出创新的想法和观念时,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在愉悦的心情下学习,鼓励他们积极的独立思考。
鼓励、赞赏和表扬,能营造最融洽、最温馨的课堂教学氛围。在教学“除数,被除数”的知识点时,我先让学生观察一组数据:18÷6=3,180÷60=3,1800÷600=3在这组算式中除数、被除数各是怎样变化的?你会发现什么规律?然后让学生举手发言。这时,班上学习较差、性格内向的小丽竟然也把手举了起来。我觉得这是很好的锻炼机会,就请她回答问题。而她却支支吾吾地说不出半个字,紧张得满脸通红。我说:“你这次有勇气举手发言,老师很替你开心呢,来,告诉大家你的观察所得,即使是错的,老师也要表扬你的勇敢!”她充满感激地望了望我,然后声音颤抖着讲了出来,她居然讲对了!我带头给了她一阵热烈的掌声。从此,她在课堂上发言积极踊跃,人也开朗了许多,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提高。通过这件事,让我明白了,在学习中没有好学生和坏学生之分,只有自信与不自信,只要我们在课堂上多鼓励学生,把信心还给学生,这样学生对数学就会更感兴趣,就会更努力地去探索和研究数学。
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体验成功,倍增学生的兴趣
,
学霸君1对1-智能测评+个性化提升,学霸君严选全国好老师1对1辅导,先学习满意再付费!学霸君在线1对1,大数据精准测评+智能场景辅导!智能场景家长实时监督
■ 年级:初中/高中/小学/中考/高考
■ 科目:数学/物理/化学/英语/语文
■ 中小学在线辅导,全程陪伴式学习
,
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后,便会激起无休止追求的意志和力量。探索的兴趣,知识的获得,方法的掌握,教师的表扬都能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的信心。
课堂中我只要发现学生一点点闪光点就及时进行表扬鼓励。如:在教学《认识方向》的练习中,我问学生:“你能说出小明上学的路线吗?”一学生回答:“小明向东走,先到达大桥;再向北到公园……” 第一个方向说对了,而第二方向说错,我没有批评她,也没有换另外一个同学帮她纠正。而是对她说:“第一个方向你说得非常正确,第二个方向有了一点点偏差,你用手比划比划……”我也帮着她比划,很快地,她说出了正确的方向。我对她点点说:“你挺聪明的,一下子就纠正过来了。”她开心地坐下了,那一堂课,她学得很认真。可见,老师的鼓励使学生获得了成功,保护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学生觉得学数学是快乐的,从而使他们的兴趣得到了进一步的增长。
改进教学方法,增强创新能力。
渗透学习力‘法,丰富创新内容。记得以前教育台播放过一位老师教《质数和合数》的电视。师生基本上不讲话,只用手势。要求是:1 必须用乘法;2 限用自然数;3 不能用“1”。接着教师写:4=?学生提出:4=3+1,教师摇头,用手指指要求。学生思考后提出4=2×2,教师满意地点点头,然后教师用同样的方式出示:6=2*3,8=2*4、9=3*3……,接着教师出示3=?学生摇头写不出,于是教师在3后写上“质数”两字。同样:2=?、5=?、7:?学生均不能按要求写出来。最后教师问了一句话:“你们发现了什么特点?”学生纷纷发言,教师归纳小结,得出质数和合数的概念。加强实践活动,增强创新能力。
引导探索学习。诱发创新灵感。
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独立思考,放手大胆地让学生尝试探求新知。学生自己能发现的知识,教师决不暗示,学生自己能通过自学课本掌握的,教师决不代替讲解。让学生在独立思考中学会,促进其思维的发展。通过操作、讨论、观察、思考,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探索问题,既掌握了知识,又发展了思维。
培养思维能力。唤起创新欲望。
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快慰,促进积极思维。设计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应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学生猜想提出“个位是3、6、9的数能被3整除。”我引导学生举例先初步验证,再用实验验证,通过用小圆珠摆一摆、算一算,接着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在这样的环境中听不到呵斥和叹息的声音,看不到苦恼、僵持的状态:学生充分体验了成功的喜悦,提高了学习效率。
教给自主学习的方法
引入生活情境中的数学知识
现实世界是数学知识的丰富源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选取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或生活实例,让学生思考生活中的数学,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感受现实生活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包括学生感兴趣的校园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家庭生活中的数学,如理财、购物过程中的数学问题、日历上的数学问题;社会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如物业管理费的分配、存款利率的计算、公共彩票中奖概率、农业的收成、工业的产值、工人下岗再就业的调查等。
只有把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引入课堂,数学便以生活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数学学习,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而且让学生感到数学离自己的生活并不遥远,它并不抽象,睁眼可见,触手可摸,从而激发和树立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思考现实生活、发现数学问题、探讨数学问题的能力。
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
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后,教师可让他们应用这些知识去解决身边的某些实际问题,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还可以消除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陌生感,同时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分数、百分数的实际应用”时,教师可创设这样的情境:“购买超市的矿泉水,经理给了这样的优惠:如果全班同学每人各买一瓶矿泉水,单价是1元。如果整箱买,小箱每1瓶可优惠10%,大箱每24瓶可打八折。
怎样买这些矿泉水最划算呢?小组能不能根据班上的情况设计最佳的购买方案?”这种开放的情境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他们自然会设计出多种方案。 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同时,培养了创新意识,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同时,让学生在趣味中感受到:数学学不好,买东西都找不到最佳方案。从而避免了学习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脱节,也真正体现了数学的实用性。
以上就是
小编为您整理如何把握数学教学四基的全部内容,更多精彩请进入
栏目查看。
学霸君是专注于中小学生在线一对一辅导、人工智能、拍照搜题的学习平台。旗下学霸君1对1严选全国好老师,为学员量身定制个性化学习方案,辅导包含高中、初中、小学全科目。学习新场景+智能大数据分析,让中小学生更方便找到适合自己的好老师,学习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