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重难点突破方法_学习
数学教学重难点突破方法
数学思想方法对数学教学有着重要的促进和指导作用,它不仅是学生形成良好认知结构的纽带,还是由知识转化能力的桥梁,今天,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数学教学重难点突破方法.
课前预设,找准重难点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要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突出主体学习地位。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每天的预设中,要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认真研究教材,找准各章节的重难点。例如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是分数应用题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材中引入了列方程来解决分数除法应用题,将除法归结于乘法。所以这一章节的重点和难点就集中在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教学之中,而分数乘法应用题关键就是教学好“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只有这样才利于分数应用题的教学。
在自主探究中,突破重难点
随着年龄的增长,到小学高年级时,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数学素养,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都有所发展。当学生初步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时,教师应当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在预习过程,学生对一些简单的问题自己就会解决,无需在课堂上进行集中交流展示,如此不仅节约时间,又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而对于有疑惑的地方,记录下来,以便于课堂交流解决。
在实际操作中,突破重难点
数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许多数学问题只要通过实践操作就能迎刃而解。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应多给学生创造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在实际活动中领会知识,突破重难点。例如在《三角形的内角和》的教学中,我首先给学生三种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学具,让他们用量角器量一量每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各是多少度,然后求出它们的内角的和。通过动手测量,学生得到三角形的内角和在180°左右。接下来我引导他们把每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剪下来,拼一拼,看能拼成一个什么样的角。这样学生很快完成了操作,得出可以拼成一个平角,即180°。最后我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得出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在教学《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时,我首先让学生拿出6厘米、7厘米、8cm长的三根小棒,在桌子上摆出三角形,学生非常轻松自如地摆出了三角形,接着我又让他们拿出4cm、5cm、9cm长的三根小棒摆三角形,结果学生翻来覆去怎么摆也摆不出来。在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有学生提出疑问,同样都是三条边,为什么后面三根摆不出三角形呢?通过学生疑问,将本节课的重难点活灵活现的摆在学生面前。最后通过我的启发和学生的讨论下,他们自己总结得出结论:“三角形任何两边之和要大于第三边”。
数学教学中突破难点
1.重组知识结构
具体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出示一些数字,让学生通过之前学到的规律和方法去探索和发现3的倍数特征。最后当学生发现以往的方法不再管用的时候,便会激发好奇心和挑战的欲望。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以竞赛的方式,引导那些平时对数学学习兴趣度不高的学生参与其中。具体做法是学生和老师一人说出一个数字,并判断这个数字是否是3的倍数。比赛结果自然是教师比学生的判断更准确。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探索欲和求知欲会被进一步激发出来。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被打破,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完善,在学到新知识的同时,逻辑思维也得到锻炼和提升。
2.实验探究,发现特征
接下来教师便可以通过另一组实验,让学生更好地发现3的倍数究竟有何特征。在具体实验过程中,教师可以准备若干小棒,以此来替数字进行摆数,用1根小棒表示1,再将另1根小棒放在这根小木棒的前面,表示10;然后再将1根小棒放在这两根小木棒的前面,用来表示100。根据以上规则,如果在表示百位的数字上摆3根小棒,并在个位上摆2根小棒,其所代表的数字则为302。 这时教师通过分组的方式,在第一组中分别用1根、2根以及3根小棒摆出数字;在第二组中则用4根、5根以及6根小棒摆出想要的数;在第三组中摆放数字的时候,用7根、8根以及9根小棒。摆放完之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在此基础上判断用多少根小棒摆出的数字是3的倍数。
通过观察和思考,学生能够更好地发现和理解3的倍数的特征。然后通过向老师汇报自己所观察到的结果,学生的理解能力得以加强。最后所有学生得出一致结论,用1、2、4、5、7、8根小棒无法摆出3的倍数,用3、6、9根小棒则可以摆出3的倍数。 通过不同摆法的演练,使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都得到锻炼,并且强化了在众多事实中提炼事物本质属性的能力。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如果用3根、6根和9根小棒摆数字,小木棒的根数和这个数各位上数的总和是一样的,简单地说,这些数字都可以成为3的倍数。
3.强化概念,加深理解
在上述实验之后老师可以在此基础上延伸,将学生分小组,然后用12、12+1、12+2以及12+3根小棒摆出数字,进行进一步验证。之后老师再让每一小组的学生任写一些数,计算出结果,然后再进行验证。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得以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在此过程中,学生学会了一种思维和方法,无形中使自身的自学能力得到极大程度的提高。
活跃数学课堂气氛
,
学霸君1对1-智能测评+个性化提升,学霸君严选全国好老师1对1辅导,先学习满意再付费!学霸君在线1对1,大数据精准测评+智能场景辅导!智能场景家长实时监督
■ 年级:初中/高中/小学/中考/高考
■ 科目:数学/物理/化学/英语/语文
■ 中小学在线辅导,全程陪伴式学习
,
直观教具与多媒体的应用
教师要紧跟时代的步伐,不要让自己落伍,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并及时利用直观教具与多媒体的教学手段,不仅能让学生耳目一新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例如在教“How about”这个句型时我们就可以用直观教具教学。教师首先准备好红绿黄三个书包挂在黑板前,然后把事先安排好的两位同学叫到黑板前,然后问到“Let’s go shopping?”那两位学生答到“OK”然后再问“Would you like the red bag?”一个学生答到“Yes.”老师再问“What about the green one?”学生答“I don’t like it.”接着再询问另一位学生“What about you?”学生回答。
教师在把What about you 写到黑板上。这样学生就更加容易理解。这就是直观教具,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同样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更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例如我们在讲自然灾害这一单元时,老师可以采用影像材料来展示自然灾害的可怕,而且还可以延伸课外的内容,如地震、火山等。用这些图片进行辅助教学,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而且也刺激了学生的求知欲,从而达到了我们的教学目标。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角度也形象直观的让学生了解了自然力量的强大与人类自身发展面对的问题,从而让学生树立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社会责任感。
成功激励不断进取
一个获得成功的人,首先是因为他有自信心。自信心是在对自己的自我肯定和充分估计的基础上,相信自己力量的一种心理状态。自信的人能靠自己的力量使看似不可能的成为可能,使可能成为现实。自信也是多次成功的积累,一个人感受的成功体验越多,对自己就越充满信心。学生的成功越大,他们的兴趣就越高涨,从而积极的进取心就永存在了他们的内心深处。所以我们老师在教学的时候要分层次教学,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目标,练习的标准不要太高也不要太低,让学生够一够就能达到。
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往往会因为目标过高而最终放弃,这是非常可惜的。另外,教师要经常性地开展各种各样的英语竞赛活动,不仅让后进生和优等生相比,更重要的是让我们的学生与自己上一次的成绩相比,让我们的学生进行自我对照,使他们自己真正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要让我们的学生有了成功感之后激发其上进心和求知欲,从而取得更大的进步。
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
适当的表扬、奖励,提高学习兴趣
表扬与奖励是教学的一剂良药,适当的表扬与奖励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适用于学困生。表扬与奖励的形式有很多种,如物质奖励:小红花、小红旗、笑脸、小星星……精神奖励:你真棒、加油、有进步……把不同层次的奖励方式以各种形式运用到每一节课、每周、每月、每学期中。这样给予学生一定的阶段性的目标和追求,使学生自发产生一种和谁比的心理。一种无形的力量促使他们不断努力学习,发展各种才能。
课堂中注重采用游戏,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特点是好奇好动,对游戏有很大的兴趣。从儿童年龄特点出发,结合教学内容可编出多种数学练习的游戏。如教学亿以内数的认识时,做自编自演练读数游戏。找出9名学生到前面一字排开,面向全体学生,每个学生代表一个数位,每个学生都用右手表示要出的数字,当老师说第一道题时,每位学生分别打出自己想要出示的数,然后在下边的学生迅速读出来,读对了换一组上来,读错了,这组学生继续读,看哪组学生在前边出的题多。学生在游戏中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状态,精神高度集中,既受到了数学思想的熏陶,又提高了学习兴趣,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重视动手操作,促进学习兴趣
动手实践操作活动是一种主动学习活动,它具有具体形象性,易于促进兴趣的产生,便于建立表象,有利于理解知识的特点,促使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动脑思考、动口表达,而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要突出主体就要让学生充分参与,动手操作,以动促思,加深印象,唤起学生兴趣。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曾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必须多组织学生动手操作,以动启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产生更多的新问题、新想法,活跃课堂气氛。
以上就是
小编为您整理数学教学重难点突破方法的全部内容,更多精彩请进入
栏目查看。
学霸君是专注于中小学生在线一对一辅导、人工智能、拍照搜题的学习平台。旗下学霸君1对1严选全国好老师,为学员量身定制个性化学习方案,辅导包含高中、初中、小学全科目。学习新场景+智能大数据分析,让中小学生更方便找到适合自己的好老师,学习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