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 数学如何分层次教学

初中数学如何分层次教学?只有教师充分了解自己的学生的学习能力,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教师的教学才能事半功倍,才能大面积的提高教学质量。 今天,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有效的数学教学方法。
 

一、学生层次的划分
 

2009-2010学年我在本班进行了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验研究,做法是:保持原班级组织和学生原区域分布(即各层次的座位不变),调整课堂教学与课内、课外指导方法,实现面向全体、分层达标的目的。为了落实分层教学,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做细、做好思想工作的基础上,采用让学生自我评价、自愿报名,教师稍加调整的方法,将全班学生分成A、B、C三组。A组为学习有困难、较差层次的学生;B组为中等层次的学生;C组为学有余力、出色层次的学生。由于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漫长过程,学生的智力、能力发展会有一些变化,所以我鼓励学生向高一层次跃进,也同意个别学生进入低一层次,目的是让所有学生随时都处于最佳学习状态。

二、教学目标层次的划分
 

在分清学生层次后,要以“面向全体,兼顾两头”为原则,以课程标准、资阳市近几年中考的考试说明为依据,依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识能力,将知识、能力和思想方法融为一体,合理地制定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并将层次目标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对于教学目标,可分为五个层次:识记;领会;简单应用;简单综合应用;较复杂综合应用。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学目标要求是不一样的。
 

三、课堂教学层次化
 

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向交流活动,调动双边活动的积极性是完成分层次教学的关键所在。在安排课时的时候,必须以B层学生为基准,同时兼顾A、C两层,要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教学要始终遵守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步上升的规律,要求不宜过高,层次落差不宜太大。课堂结构的基本形式可分为集中讲授、分层指导、实时反馈、及时纠正等四个环节。1.在集中讲授时,三组同学共同参与,讲授内容适当放低起点,减缓坡度,其内容多为基础概念的讲解、课本例题的分析等基础要求。2.分层指导是数学教学分层次达成目标的核心。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对A、B、C三组学生提出不同但明确的目标和操作程序。
 

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

一、微笑教学,拉近距离
 

教师要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除了有恰当的教学方法、高超的语音表达艺术外,微笑往往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每当我带微笑走进课堂,用和蔼的语言教学时,学生也同样的微笑回报我,师生之间的距离在瞬间拉近了,紧张的情绪减少了,学生都乐意和我交流、探讨。这时教师在学生心目中不再是高高在上的,而是一个他们愿意亲近的师长,甚至是朋友在和他们一起学习,一块交流。教师的微笑能活跃课堂气氛,打开学生的心扉、增进师生情谊。一种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稚嫩的心灵得到安慰,企盼自然,喜欢上你的课!
 

二、联系实际,唤起兴趣
 

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往往就是由讨论数学问题开始的,教师要巧妙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合理地组织好教学内容,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对所学的数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如教学“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第一节课,我先给学生出了这么一个问题:驴子和骡子驮着货物并排在路上走着,驴子不停地埋怨主人给它驮的货物太重,压得实在受不了。骡子说:“你发什么牢骚啊!我比你压得更重!如果你给我一袋,我托的货物是你的两倍。”驴子反驳说:“没那么回事,只要你给我一袋,我们就驮的一样重了。”你们根据骡子和驴子所说的话,能否得出它们各驮几袋货物?学生首先想到了用一元一次方程求解,但却不那么容易,当多数学生感到问题有点难理解时,我马上抛出; 本章的主题:二元一次方程组,告诉学生如果学了本章后,相信所有的学生都不会觉得这是一个难题。从而激起了学生学习本章内容的兴趣,为后面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

三、重视过程,巩固兴趣
 

我们教给学生知识,当然要重视它的结果,但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发生的过程,才是发展思维的有效途径,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巩固和发展的,单纯的记忆只会使学生兴趣索然。 比如老师讲乘法分配律,如果将分配律的内容告诉学生,让学生反复记忆,然后再运用它去进行大量的简便计算,学生也可以掌握这部分内容,却并没有什么味道。有的老师则将一系列符合分配律的数学现象摆给学生,让学生从中发现和总结规律,让学生在发现中得到自我满足,兴趣倍增。 教师在课堂上要十分重视学生的情绪,因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求知欲都是跟活生生的情绪有机地联系着的。如果我们只重视结果而忽视过程的话,必然使数学课变得枯燥呆板。
 

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

,

学霸君1对1-智能测评+个性化提升,学霸君严选全国好老师1对1辅导,先学习满意再付费!学霸君在线1对1,大数据精准测评+智能场景辅导!智能场景家长实时监督

 年级:初中/高中/小学/中考/高考

 科目:数学/物理/化学/英语/语文

 中小学在线辅导,全程陪伴式学习

 

,

提出问题,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
 

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找出、分析、思考、处理、总结问题的过程。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我们要认真创造问题情境,提出恰如学生水平的问题,激发学生在迫切要求处理问题的愿望之下自觉主动地去思考,从而以专心的注意力进入数学学习活动中。
 

如在学习“等腰三角形判定定理”这个知识点时,我们可以创造这么一个和学生能够接触实际的问题情境:一驾驶员的车上有一块等腰三角形玻璃,因不慎而坏成两块,现要再配一块同样的玻璃,问他应该怎么处理?是两块都带,还是只要带一块?为什么?这样创造了一个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问题,激发学生为了解决这个实际问题而积极动脑思考。学生通过思考,会得出几种不同的处理计划,并对这几种计划加以比较,由此引入新课。这样,学生不仅学习了课本上的知识,而且还利用所学知识处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通过直观教学演示,激起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兴趣
 

初中数学教学中,形象直观的教学演示是一座沟通形象与抽象、详细与笼统的桥梁。形象直观的教学演示是利用学生身边熟知的事物,让其具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他们主动去想象、发现、猜测、思考、分析、总结。
 

如在学习“任意一个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这个知识点时,课前要求学生每人准备长短不一的铅笔,在上课时把各人准备的铅笔集中到一起,再分成小组,每一组用其中随意的三根围成三角形,把每一根的长度记下来,并把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和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分开来。然后,向学生提出这么一个问题,大家通过仔细观察和分析:哪些长度的铅笔能够围成三角形,而哪些长度的铅笔不能围成三角形?能围成和不能围成三角形的这些铅笔的长度各有什么共同特征?通过学生自己身临其境的体验经历、观察思考、分析处理,从而得出了任意一个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是:三角形两边之和一定大于第三边,三角形两边之差一定小于第三边。这样,学生通过自己一边亲身去做,一边仔细察看,从理性上直接认识了任意一个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中掌握新知识,从而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数学课堂气氛的营造

情境教学强调为学生创设完整、真实的问题情境,以激励学生的认知需要,鼓励学生的主动学习、生成学习、体验学习为目的,完整地经历从识别目标到提出和达到目标的认知全过程。因此,情境设计有助于学生很好地投入学习,教师设置有效的情境尤为重要。
 

1.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寓学于乐。
 

2.创设悬念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枯燥的概念、法则总是让学生头痛不已,背不出,记不住是最大的问题,往往教师的教总是有些给学生“灌”的感受。要避免这种“背诵式”教法,最好的方法是先引起学生的兴致,激发他们的热情。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带有挑战意味的、悬念式的情境,把他们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
 

老师在教学中利用各种各样的情境,为学生创造了更多的自主思考机会,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发展了学生的潜在能力,使学生在认识所学知识、理解所学知识的同时,智力水平不断提高。在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愿学、善学、乐学。
 

以上就是
小编为您整理初中数学如何分层次教学的全部内容,更多精彩请进入
栏目查看。


学霸君是专注于中小学生在线一对一辅导、人工智能、拍照搜题的学习平台。旗下学霸君1对1严选全国好老师,为学员量身定制个性化学习方案,辅导包含高中初中小学全科目。学习新场景+智能大数据分析,让中小学生更方便找到适合自己的好老师,学习更高效。

  • 【全国好老师】严选全国好老师

    高学历高能力老师执教,各地经验教师,专业扎实,严控教学质量;

  • 学霸君1对1】中小学在线1对1辅导

    24h轻松上课,打破时间地域限制,针对性教学,孩子学习更专注;

  • 学习新场景】智能教学模式+大数据分析

    1对1个性化学习方案量身定制,课堂随时旁听,全面了解学习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