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设计 小学 数学教学

怎样设计小学数学教学?教书育人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的天职,教书首先要育人。所以教学中不仅仅要教给学生科学文化知识,也要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今天,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有效的数学教学方法。
 

创设课堂教学生活化情境
 

浓厚的学习氛围和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是学好数学的保障。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即使是孩子在玩儿,也能不断地接受新的知识、新鲜的事物,怎样才能让孩子在玩儿中获得知识呢?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的内容与儿童的生活经验越接近时,学生自觉接受知识的程度也就越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情出发设计数学活动,使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生去发现、探索和应用,学生们就会发现原来熟视无睹的事物竟包含着这么丰富的数学知识。
 

例如老师可以把学生春游中的情境拿到教学中来,”同学们去春游,争着要去划船,公园里有7条小船,每船乘6个人,结果还有18个人在岸上等候。”在课上,让学生根据情境自己编题,自己列式解题。这样,不但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变成了来自生活的、生动的数学问题,还促使学生能够主动投入、积极探究。针对每课不同的学习内容,我编排设计了很多不同的游戏、故事。例如,加法课时,我拿了5瓶奶,以演员形式表演:我扮演老红军爷爷,让两个小朋友张献和李帅分别看望红军爷爷。张献拿了3瓶、李帅拿了2瓶,问红军爷爷一共收到多少瓶奶?3+2=5。然后,红军爷爷又拿给三个小朋友每人一瓶,问红军爷爷还有多少瓶?5-3=2。就这样通过实物表演,孩子们高高高兴学会加法,又学会思考和动手能力。

积极运用主体参与型教学模式
 

弗赖登塔尔是世界著名的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有着极其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教育经验。他认为数学学习主要是进行”再创造”,或者是他经常提出的”数学化”。按照他的观点,这个”化”的过程必须是由学习者自己主动去完成,而不是任何外界所强加的。”主体参与”型小学数学教材教法课堂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本,让所有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给所有学生以充分表现智慧与才能的机会,从而培养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
 

“主体参与”型小学数学教材教法课堂教学模式有如下优点:①由于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参与时间,满足了学生受尊敬、乐参与的需要,唤起了学生强烈的表现欲,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不再是被动的知识的接受器,而成为知识的研究者;②学生通过阅读交流、相互启发、相互激励、相互帮助,对不同智力水平、认知结构、思维方式的学生实现互补,达到共同提高;加强了学生之间的横向交流和师生之间的纵向交流,并把两者有机地贯穿起来组成网络,使信息交流呈纵横交错的立体结构;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一新的教学理念;达到了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线的教与学的和谐统一,变过去被动地单纯听讲的学习方式为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营造了民主、轻松、舒畅的学习气氛,使学习不再是一件强制性的枯燥无味的事情,而成为一种紧张又愉快的求知增能活动;③增加了学生求知的欲望和能力。在相互交流中常会出现争论,他们为了能够较好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反驳或补充对方的意见,会对语言的再学习产生强烈的愿望。这个愿望就是一种需要,这种需要就是动力,这个动力就能变成能力。
 

数学课堂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时下流行的新课程教学模式明确指出:新时期的小学数学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学生的主人翁地位。说的通俗一点,就是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意识,不要低估学生的思维,给学生一个思考的广泛空间,学生会还给你一方享受教学的理想乐土。教师要想办法让学生通过不同途径问问题,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让学生获得喜悦、自信,从而对数学学习充满兴趣。好的问题应充分体现必要性和实用性,能激发认知需求,好的问题能诱导积极探索,促进知识的深化;好的问题往往是新知识的生长点,内在联系的交叉点,更是创新思维的启动点;好的问题能促进学生展开积极的活动(包括操作性活动和思考性活动及实践性活动),从而获得主动的发现机会。
 

笔者认为,在培养学生自主性探究式学习习惯的时候,要注意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强化好奇心,培养学生勇于质疑精神。如科学巨匠牛顿、爱因斯坦和大发明家爱迪生,不仅具有惊人的观察力,而且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数学教师要善于引导和启发学生从熟视无睹,习以为常的现象中发现新东西。这样做不仅能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强化学生的好奇心,而且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数学思想方法的掌握与辐射。为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一定要高度重视学生自信心的培养,要多看学生的成绩和优点,多看学生思维中的合理因素,并及时予以鼓励。对爱提“怪”问题的学生,不要动辄训斥,轻易否定,而要善于发现他们思想的闪光点,要采取多种方法,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要让学生学会寻找事物产生的原因,探求事物发展的规律。这种品质在小学阶段培养尤其重要。

改革课堂教学结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长期以来,许多学校的课堂教学存在一个严重问题,即只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与“学”,而忽视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从而导致学生自主学习空间萎缩。长此以往,学生在学习上依赖性增强,缺乏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会导致厌学情绪,致使学习效率普遍降低。
 

因此,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必须做到:①课堂上多给学生留出一些让他们自主学习和讨论的空间,使他们有机会进行独立思考、相互讨论,并发表各自的意见。②利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在于教学生去学,既要帮助学生学会,也要帮助学生会学。不仅要鼓励学生参与,而且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才能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发展,进而不断提高数学教学效果。③运用探究式教学。教学中,要在教师的主导下,坚持学生是探究的主体,引导学生对知识的发生、形成、发展全过程进行探究活动,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逐步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让学生从思想上产生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真正实现主动参与。
 

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

学霸君1对1-智能测评+个性化提升,学霸君严选全国好老师1对1辅导,先学习满意再付费!学霸君在线1对1,大数据精准测评+智能场景辅导!智能场景家长实时监督

 年级:初中/高中/小学/中考/高考

 科目:数学/物理/化学/英语/语文

 中小学在线辅导,全程陪伴式学习

 

,

成功喜悦的体验是激发兴趣的基础
 

成功是每个人的渴望。成功能给劳动带来无穷的快乐,成功的喜悦往往是学好功课的动力。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设计成功的台阶,创造成功的氛围,以增强学生的成功感,更好地将潜在的兴趣转化为现实的起作用的兴趣。要让学生获得成功,老师应该在学生回答问题时,鼓励学生大胆讲话并多做肯定,要让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在不同意见的争论中,对学生的评价要体现以人为本,采用激励性语言,更多地倾注宽容、尊重、理解、信任、赞赏、表扬和鼓励。教师在发表自己的看法时,不要强加于学生,要在大家争论、研讨的基础上予以接受。
 

动手实践活动是培养兴趣的动力
 

人们接受新事物往往是从感性到理性,再由理性到感性。学生的学习也是如此,只有通过动手实践,印象才会深刻,理解也就会更深一层。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增加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组织学生自主参与,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记得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自由支配的时间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必要条件”。他所指自由支配的时间实际上就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学生学习数学,利用多种形式的操作实验,促使多种感官一起活动,提供较多的感性认识,降低学生的思维、想象的难度,减轻学习的负担,激发学习的兴趣。在学习概率内容时,我大多采用学生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方法,将学生分为二人一组或四人一组,进行掷硬币,投针实验,以及看谁转出的四位数最大等。同学们自己动手,掷的掷,记的记,算的算,合作气氛浓厚。下课铃响了,学生们的余味未尽,还在继续讨论,同学们自己得出了结论,深刻地领会研究概率问题的方法。
 

学科特点优势是兴趣的稳定与延伸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数学教学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造学生自主学习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的趣味,在愉快的气氛中巩固学到的知识。例如,列方程解应用题、不等式组的应用、函数的应用等,它们与现实生活联系非常密切,也是学生比较头痛的问题。在此,我组织学生多训练怎样才能获得较大的利润,怎样安排更为合算,选哪一种方式更优惠等题目。学生们热情高,算得快,争论也较热烈,在进行了举一反三后,由衷感到此类问题并不难学。
 

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数学

动手操作,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操作”是小学生的爱好,兴趣与爱好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学具操作活动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学生在进行操作学习时,学习情绪高涨,并能调动各种感官参与探索学习知识的过程,从而带动大脑进行思维。因此,学具的操作活动既能培养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又能发展学生的智能。例如我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一课时,先复习了三角形面积的推导过程,接着鼓励和引导学生运用这一思想方法自己去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这时学生思维活跃,以自己剪出的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为学具,展开丰富多彩的探究活动,有的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有的则转化为三角形。
 

最后在学生充分感知的基础上,我略加以引导, 推导出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还可以通过创设生活情境,使学生对某种知识产生一种理解的心理,这样能够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欲望。在教学《观察物体》一课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精心设计了一堂动手操作课,在教学对称的一些图形的特征后,先让学生在方格图纸或图片上动手画一画、拼一拼对称图案,再让学生们动手操作剪一剪,利用对称图形的知识特点剪出一个个美丽的花样图、动物对称样本,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同时我也收集了一些对称图形样本贴到黑板一角,让学生感知对称图形的美丽,感到学习与生活的乐趣。这样的课堂教学,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充分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促”学
 

小组合作学习能把一个大课堂转化为几个小课堂,使师生形成良性的互动关系,教师以学生的身份共同参与知识获取的全过程,学生个个学习投入,表现出自觉、积极、主动的学习情感。小组合作学习符合学生乐于交流的心理需求,营造了宽松、愉快、和谐的学习氛围,从而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乐观情绪和努力探索获得成功的强烈愿望。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学生各抒己见,相互分析、比较、判断,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在解决一些重点、难点问题时,教师与其自己竭力地去演示讲解,不如创造条件,利用集体力量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例如,在教学“圆锥体积”一课时,我把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进行试验。
 

我有意分配一组不是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容器去量沙。当汇报试验结果时,其它几组都发现了所用圆锥容器的容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这个规律,只有这个小组所得结果不同。我让学生按小组讨论,圆柱与圆锥的体积关系究竟如何呢?想想办法。学生在七嘴八舌的集体争论中找出了原因,发现了规律:“只有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才是圆柱的三分之一。”可见,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能激发学生主动思维,学会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自主能力,而且能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和与人合作、与人竞争、与人沟通的意识,是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有效途径。
 

以上就是
小编为您整理怎样设计小学数学教学的全部内容,更多精彩请进入
栏目查看。


学霸君是专注于中小学生在线一对一辅导、人工智能、拍照搜题的学习平台。旗下学霸君1对1严选全国好老师,为学员量身定制个性化学习方案,辅导包含高中初中小学全科目。学习新场景+智能大数据分析,让中小学生更方便找到适合自己的好老师,学习更高效。

  • 【全国好老师】严选全国好老师

    高学历高能力老师执教,各地经验教师,专业扎实,严控教学质量;

  • 学霸君1对1】中小学在线1对1辅导

    24h轻松上课,打破时间地域限制,针对性教学,孩子学习更专注;

  • 学习新场景】智能教学模式+大数据分析

    1对1个性化学习方案量身定制,课堂随时旁听,全面了解学习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