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怎样体现传统文化

数学教学中怎样体现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的传承不只是语文教学的责任,更是每一门学科的教学责任。作为数学老师,同样要将传统文化的传承当做己任。 今天,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有效的数学教学方法。
 

1.开展数学文化活动
 

山东一所小学的学生在开学典礼上,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拜师礼。笔者认为这就是对传统文化一个很好的传承。以此为例,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也可以经常开展一些数学文化活动,不仅可以使学生在繁忙的学业中放松身心,还可以使学生很好地了解到中华传统文化。例如在“圆”的教学中,我曾建议学生翻阅一些古书籍,看一下中国古代是怎么计算圆的面积的。在讲到“轴对称图形”的时候,我还专门引入了一些回文诗,如《万柳堤即景》:春城一色柳垂新,色柳垂新自爱人。人爱自新垂柳色,新垂柳色一城春。从语文的角度来看,这是一首回文诗,可是从数学的角度来看,这却是一首轴对称的诗。根据这首诗的特点,我在课堂上组织了一个简单的小活动,由学生自己搜寻更多的回文诗进行比拼,同时还要结合数学轴对称的知识点对回文诗进行分析。这样做不仅让学生掌握了知识,还传承了传统文化,新颖的教学方式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2.将传统的数学故事渗透在数学教学中
 

不管是哪个学段的学生,都非常喜欢听故事。笔者还记得自己上学的时候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听语文老师讲故事。所以笔者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将心比心,同样将一些与数学有关的故事穿插在课堂上进行讲述,使学生在故事中掌握知识。例如在讲到“有理数的乘除法”时,笔者就根据韩信点兵的故事进行教学。
 

3.利用多媒体设备激发学生的兴趣
 

随着教育的改革,教学设备也越来越完善。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完全可以利用多样化的教学设备进行数学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穿插传统文化。例如轴对称图形可以用窗花的图案,幻灯片的背景可以融入民俗元素。在图形的讲解时,可以选择一些具有中华文化色彩的图形进行举例。这些细节上的东西看似无用,却可以在无形中渗透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及喜爱。
 

数学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

充分利用课本已有信息,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熏陶
 

1.以图呈现数学之美。我国传统图案种类繁多,内容丰富,它既代表着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社会的发展进步,也是世界文明艺术宝库中的巨大财富。从那些变幻无穷、淳朴浑厚的传统图案中,我们可以看到各个时代的工艺水平和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文化传统。在学习几何知识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将这些内容渗透到教学之中。例如学习对称轴的时候,可以展示故宫、天坛等古建筑图片,展示京剧脸谱中国结、剪纸等等。也可以给学生布置预习任务,让他们自己去了解图案的来历和发展;了解祖国灿烂辉煌的文化,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体会到了数学中的美。
 

2.以人突显人文精神。运用教材中反映我国历代数学家对数学研究作出巨大贡献的实例教育学生,如:如中国是最早使用负数的国家、我国的数学家祖冲之最先计算出了圆周率等。使学生懂得我国不但有古老文明,我国人民也富有聪明才智。在原始落后的时代,便有如此伟大的科学家,而今科学这样高度发达,我们若不努力学习,真是愧对古人。从而让学生以他们为榜样,从小树立起为国家富强、为民族振兴而发奋读书、顽强拼搏、积极奉献的责任感。
 

将传统文化渗透到数学教学中
 

1.利用显性素材,呈现传统文化
 

我国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曲艺、建筑、诗词、绘画、武术等都属于传统文化的范畴。同时,这些传统文化也为数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素材。老师在讲课中,完全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将传统文化与数学结合起来。例如在讲到“几何图形的特征”时,就可以将窗花作为教学素材进行几何的讲学。通过太极八卦图描述对圆的认识等等。
 

2.古今结合,感受传统数学的魅力
 

我国古代也有很多数学方面的专著,如《九章算术》《五曹算经》等。还有一些出色的数学家,如祖冲之、墨子等。可以说,我国古代数学在某些领域占有绝对的优势,在数学教学中要时刻渗透这一点。例如在讲“圆”这一章节的时候,我就趁机告诉学生,在我国古代计算圆周率采用的都是割圆法。祖冲之算出圆周率π的真值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相当于精确到小数点后第7位,成为当时世界上先进的成就。墨子在《墨经上》对圆做了最早的定义:“圆,一中同长也。”这些知识的穿插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感悟到中国人民在数学方面的智慧和才能。
 

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教学

,

学霸君1对1-智能测评+个性化提升,学霸君严选全国好老师1对1辅导,先学习满意再付费!学霸君在线1对1,大数据精准测评+智能场景辅导!智能场景家长实时监督

 年级:初中/高中/小学/中考/高考

 科目:数学/物理/化学/英语/语文

 中小学在线辅导,全程陪伴式学习

 

,

利用数学活动和其他形式,让学生体验传统文化价值
 

1.课内结合数学教材内容组织游戏,在传统游戏中学数学。在学习统计时可以创设“石头、剪刀、布”的教学情境。“石头、剪刀、布” ,也叫“猜拳”,是由中国人发明的。按照明朝人谢肇浙所写的《五杂俎》这本书,猜拳的传统可以追溯到汉朝的手势令。(石头、剪刀、布,这是一种很早在儿童和青少年中广泛流传的手技游戏,有时跟“掷硬币”“掷骰子”有相同的功能,就是用来产生随机结果以作决策。但有时它并不随机,因为游戏者可以根据经验,判断对手的手法,所以说,玩这个游戏是有一定技巧的。)在游戏前,对于游戏的了解起源和发展,对学生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教育。
 

2.开展数学研究活动,体验传统文化的价值。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我们可以适当开展一些与传统文化有关的数学研究性学习数学主题活动。活动的涉及面除了文学、艺术、科学等领域,还可以涉及数学方面的内容。让学生结合教材进行深入的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不但提高了自己的能力,而且了解了中国古代在数学领域的辉煌的成就和灿烂的文化,增加了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决心。

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例如: 在教学“可能性”时, 书上设计的是摸球实验, 可是要求只有10次实验, 这对于实验的精确性来说, 实验的次数太低了。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 在做了40次实验后结果才比较接近。让学生体会到概率的思想,并且对数学实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数学课堂是数学文化渗透的主要渠道。每册教材都增加了《数学广角》这一单元,比如:找次品、植树问题、鸡兔同笼、打电话、抽屉原理等。都能使学生开阔眼界,在教学中,改变呆板的单一题型,如打电话可以采用现场模拟的方法进行,找次品,可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了思维的快乐,情感的共鸣。
 

如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教学,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透明的方格纸和剪刀、直尺等学具,要求学生或者独立思考、或者小组合作,探讨面积计算的方法。有的学生通过数方格求出面积,有的通过剪、移、拼,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求出面积。最后学生发现这两种方法其实质是相同的,都可以归结为底×高。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备课从了解学生入手
 

备课从了解学生入手,有利于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有利于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有利于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有利于有效地解决教学难点。
 

学习不是学生被动的接受信息的过程,而是在他们原有的知识基础上知识的同化与顺应的过程。在教学前对学生摸摸底,针对其原有的知识体系进行知识结构的建构与重组可以使教学事半功倍。要想深入了解学生一定要与他们建立互动的关系。经过笔者实践:学生在课外活动的状态下谈话效果较好。因为学生认为老师在和他聊天,心情比较放松,容易畅所欲言,能顺利得到老师想要的答案。如果说孩子在学校的表现还有所保留的话,那在家里肯定是赤露敞开的。因此,家访可以帮助老师更完整、全面的了解学生,建立起老师、孩子和家长的友好关系。
 

课堂上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
 

传统的教学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现代的教学既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在组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捕捉学生的眼神、表情、动作等。学生在课堂上想什么、说什么、探索到什么、体验到什么等成了课堂评价的重点。笔者让学生自己独立地做书上的练习。一生突然大声说:“有一只鸽子的信送不出去。”笔者微笑着询问是哪一只,其他小朋友争先恐后地回答:“15-9。”在老师留给他们的广阔的活动空间中,孩子们自己发现了多余的条件,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设想当时笔者如果对贸然出现的声音立即批评,不仅使那位学生的思维停顿,连其他孩子的学习热情都会受到影响。蔡林森说:“概念、定律、道理由教师嘴里讲出来就不值钱了,一定要让学生通过自学、讨论,去感受、去体会、去发现。”
 

以上就是
小编为您整理在数学教学中怎样体现传统文化的全部内容,更多精彩请进入
栏目查看。


学霸君是专注于中小学生在线一对一辅导、人工智能、拍照搜题的学习平台。旗下学霸君1对1严选全国好老师,为学员量身定制个性化学习方案,辅导包含高中初中小学全科目。学习新场景+智能大数据分析,让中小学生更方便找到适合自己的好老师,学习更高效。

  • 【全国好老师】严选全国好老师

    高学历高能力老师执教,各地经验教师,专业扎实,严控教学质量;

  • 学霸君1对1】中小学在线1对1辅导

    24h轻松上课,打破时间地域限制,针对性教学,孩子学习更专注;

  • 学习新场景】智能教学模式+大数据分析

    1对1个性化学习方案量身定制,课堂随时旁听,全面了解学习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