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写数学教学设计_学习
怎样写数学教学设计
怎样写数学教学设计?初中数学教学设计的总体思路必须遵循数学课程标准,充分体现课程标准。教学最根本的出发点必须要放在学生的发展上――“为了学生的发展而教”。今天,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有效的数学教学方法。
相信学生,师生互动
我们的教师都是在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下成长起来的,现在自己站在了讲台上,认为不讲好像学生就学不会。所以,总是不放心学生,不相信学生,不敢放开手脚让学生自主地学。其实,学生有自己的理解思路,许多知识我们完全不需要翻来覆去地讲。比如说,我们初中学习的三视图,结合实际图形学生比我们要学得好的多。我们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总结,自己得出结论。我们教师只需要在学生有疑难的时候,给学生以适当的引导和解释,学生完全可以学得很好。
而在实际教学中,恰恰和这相反。我们的教师是该讲的也讲,不该讲的也讲。把本该属于学生的时间都侵占了,使学生根本没有思考的时间。久而久之,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也就给抹杀了,学生再也不会去自觉地思考和提出问题了。学生认为,反正老师什么都要讲的,我们还看它做什么。所以说,教师在进行新教材的教学时,应该特别注意这个问题。要做到该讲的要讲,不该讲的坚决不讲,相信学生,把属于学生的时间还给学生,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和独立自主性。
注重分析,把握重点
一个好的数学教师要有很高的分析问题的能力,会分析是一个数学教师必备的专业素质。在新课程教学中,我们除了很好地挖掘教材,简单、形象地设计问题外,还应该注重在教学过程中教会学生分析问题。也就是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会学生做题,不如教会学生分析问题。教会学生做题,他只会这一题,而教会学生分析,一题胜百题。教会学生分析问题,就给了学生解题的万能钥匙。在分析问题的时候,要教会学生找准问题的切入点。
也就是说,要找到解题的一个关键条件。从而借助我们已经学过的知识,全方位地整合题中的条件和结论,找到解题的突破口。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教师在选题上也要狠下工夫。首先,要多研究历年来的中考题,准确把握大纲和考纲,选择一些巧妙的试题供学生学习。由此总结分析问题的方法和技巧,不要一味地求难、求偏、求怪。那样不仅起不到作用,反而使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畏难情绪,停滞不前,甚至厌学。其次,要多挖掘课本的例题、习题。要结合我们的教学要求,对课本的例题、习题进行合理地演变,并注重一题多解的变形。这样学生不仅容易接受,而且能使学生对课本产生浓厚的兴趣,自然而然地去学习和探索。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新课程改革强调指出学生的学习方式应由被动转为主动,笔者认为,要让学生“动”起来,则需“兴趣”来引导。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一旦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那么学习的积极性就会更高,思维也就会更加活跃。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通过对某些较为有趣、现实、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的创设,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进而激发其学习欲望。
在导入新的课程过程中,教师需精心创设问题情境,特别是在问题的关键处,巧设疑问,唤起学生积极思维和求知欲望,诱导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同时顾及学生思维的广度与深度,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将问题划分为优、中、差生均能回答的问题,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就感,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对学生进行分组,加强其合作交流能力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成绩、爱好等将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并引入小组协作与竞争相结合的教学机制。每个学习小组都是一个整体,各小组之间展开竞赛。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各小组可以进行抢答,对同一问题
若同小组的成员没有回答全面或存在某些错误,其他成员可予以补充说明,对于答对的小组,可以根据题目的难易程度或者回答的情况而给予分数奖励。每堂课最后都选出一个优胜小组。老师对优胜小组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根据累计分数,每周评出明星小组,并颁发明星小组奖牌,而且每学期根据各小组的总得分评出全优小组。通过这种形式,使学生相互帮助、相互督促,团结一致,以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习效率。
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教学
注重学法指导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
学霸君1对1-智能测评+个性化提升,学霸君严选全国好老师1对1辅导,先学习满意再付费!学霸君在线1对1,大数据精准测评+智能场景辅导!智能场景家长实时监督
■ 年级:初中/高中/小学/中考/高考
■ 科目:数学/物理/化学/英语/语文
■ 中小学在线辅导,全程陪伴式学习
,
伟大的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一个坏的教师是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是教人发现真理。”我在教学中注意让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学习的策略,自学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自己去掌握知识,发现知识。其中运用知识迁移规律去学习是常用的方法之一。
如在教学《圆柱体的认识》时,让学生观察长方体与圆柱体的异同。通过对圆柱体实物,教具的充分观察,让学生从已有的长方体的知识出发去猜想,去认识圆柱体的特征及各部分的名称、定义。也使学生学会依据底面的形状认识区别不同的柱体的特征,对各种柱体的异同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又如“已知甲数的八分之三等于乙数的五分之一,求甲数是乙数的( )分之( )”这类题目曾难倒很多学生,学生感到无从下手。我在教学时,根据学生会解如“( )的三分之一等于4的八分之五”这类题目。从而把两类题进行比较,把前一题理解为求“乙为1的时候甲是多少?”原来较难的问题就变得容易多了,这关键是学生学会了方法。
加强直观教学和动手操作,让学生主动参与
小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是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仍然具有很大成份的形象性。 小学生这一思维特点与数学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是一对矛盾,解决这一对矛盾的有效方法是加强直观教学在学习活动中尽可能多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配合语言叙述操作的过程和结果,使他们参与了解知识的形式过程,从感知到表象的形成,促进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与发展。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符合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特征,使学生在兴趣盎然之中探求知识,从而使课堂教学达到乐学和优化的效果,因此。我在教学中注重直观形象性,通过精心设计教具学具精心设计观察,操作活动,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如在《圆与周长》的教学中,我首先在课前让学生剪好三个大小不同的圆,上课时通过让学生用手指一指.摸一摸各圆的周长,使学生得到充分感性认识,形成圆周长的表象再通过教师的演示和引导.从而形成圆周长的概念。同时在探求圆周长计算方法时,先让学生观察,猜测圆的周长跟什么有关? 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学生量一量、算一算、从而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圆周长计算方法的探求,得出: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或者是半径的六倍多一些,只有这样,止学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才使学生既获得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
营造数学课堂气氛
增强师生互动,让学生拥有乐学气氛
正式教学时,教师要紧紧抓住师生互动这一关键,把“教”与“学”融为一体,实现教学一体化、互融式发展。主要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变师教生学为小组讨论。教师在讲授完了基本知识之后,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鼓励学生在小组内针对学习的数学知识进行讨论,教师则在小组之间充当“听众”,及时解答学生在讨论中碰到的各种问题和疑惑。二是积极利用多媒体、实物等形象教学。这一教学方式对几何教学气氛的活跃作用更为明显。比如,在进行几何图形学习的时候,教师可以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将立体图形做成多个角度的图形,让学生能够非常直观地多角度看到立体图形的“庐山真面目”,这对培养学生的立体思维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当然,为了更加活跃气氛,可以让学生先想象一下各个角度图形的样子,然后再逐一进行展示,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想象中的图形和看到的图形之间的异同。三是通过开展有益活动活跃教学气氛。比如,对银行储蓄汇率、基金、按揭贷款等知识,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小记者调查活动”,让学生去银行、金融部门等单位开展数学调查活动,这样就实现了课堂从室内向室外延伸,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就大幅提高了。四是通过讲数学故事典故活跃气氛。教师针对教学的数学知识,对涉及的历史知识、数学名家故事可以穿插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听故事中了解知识背景,将绷紧的学习劲头放松一下,这也是活跃气氛的一种有益方式。
注重总结提高,让学生做到学有所获
学了的东西,不去总结,巩固不了,也难以实现学以致用的目的。教师要善于给学生设置不断思考、不断挖掘的学习任务,让学生课后能够有针对性地复习、巩固、运用和提高。比如,可以鼓励学生自行出测试题,再与同学交换作答,答题完毕后再交换批改试卷,并采取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先在小组内部选择问题的答案。
教师最后将小组讨论的情况进行梳理汇总,并对学生自编试题、作答情况、讨论情况、改卷子情况等进行审阅和点评,对一些重点问题、难点问题进行重点讲解。这种发动学生自己检验学习成果的方式,也是能够极大地活跃课堂气氛的,并能够促使学生学到的知识得到巩固、完善和提升,形成更为系统、牢固的知识体系和学习能力。
以上就是
小编为您整理怎样写数学教学设计的全部内容,更多精彩请进入
栏目查看。
学霸君是专注于中小学生在线一对一辅导、人工智能、拍照搜题的学习平台。旗下学霸君1对1严选全国好老师,为学员量身定制个性化学习方案,辅导包含高中、初中、小学全科目。学习新场景+智能大数据分析,让中小学生更方便找到适合自己的好老师,学习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