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小学数学教学反思_学习
如何写 小学 数学教学反思
如何写小学数学教学反思?反思要注意几点。首先要多做实实在在的事情,积累碎片,提供反思的目的物,每一堂课的教学就是一个碎片,要努力做好每一堂课的课堂教学,把碎片积累得很丰富。今天,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数学教学方法。
一、以教学理论指导反思
反思性教学,以探究和解决教学问题为基本点,以追求教学实践合理性为动力。反思性教学,为教学实践开辟了一个新的天地,它启发教学者反思操作性教学的许多局限,不断探究教学中的新问题,在探索中把自己锻炼成学者型教师,改变经验教学和简单重复教学的普遍现状。
二、以教学案例实践反思
如在教“和是9的加法”时,笔者出示图让学生说图意:幼儿园有3个小朋友在中踢皮球,又来了6个小朋友,一共有几个小朋友在踢皮球呢?3+6=9或6+3=9。这时,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这题还可列成其它算式,图中有4个小朋友是女孩,有5个小朋友是男孩,图中一共有几个小朋友呢?算式是4+5=9或5+4=9。”受这名学生的启发,又有学生站起来说:“老师这题还能列出算式,图中穿的红色上衣的有2个小朋友,穿黄色上衣的有4个小朋友,穿黑色上衣的有3个小朋友,图中一共有几个小朋友呢? 2+4+3=9或3+4+2=9。笔者发现,原来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的教学,作为老师在“传道授业”时,应经常“充电”不再局限于自己学生时代时的那些知识,应该跟上时代发展的教学步伐。
三、以教学得失审视反思
从“得”的方面,作为教师应该重点反思这堂课的特色,从教学目标、学生学习方式、学习氛围、学习效果、合作学习等方面,总结一下本堂课的特色。从“失”的方面,也应该进行反思以便更好地进行下一次教学,如教学环节的设置是否合理、多媒体教学是否科学、学生回答是否积极、教学中的案例是否实用等,同时,要分析思考怎么才能避免下次再出现类似问题。 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每节数学课都应该进行一分为二的反思,进行总结,从中得出本节课的优势和劣势、成果和不足,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才能让学生们的学习成绩得以提高。
数学教学反思设计一
1 教学设计的初稿
我开始写教案时,就简单的按教材的教学内容的顺序和以往的经验一气呵成结果,认真看了之后,才发现缺乏新意,陈旧的教学方法和程式化的过程,没有体现出如何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的……可见,我的这份教学设计是没有经过精心设计的,只是凭借经验来完成任务是不行的了。经过思考后,便开始进行修改。我参阅了很多的有关资料,在导课、准备和练习上加了功,并且把每个环节又重新安排了一下,要比第一次心中有数多了。就这样,我的教学设计初稿完成了。
2 教学设计的实施
教案设计的合理性只有通过教学来验证。终于到了试教的时候了,我就按照教学设计的初稿开始上课。前几个环节都顺利完成了,可是,时间不够了,到要练习的时候下课了。课结束后,我自己想想为什么会这样呢?分析之后,我明白了,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我只是考虑到了如何将知识传授给学生,所以每个环节都在强调要教的新课的概念,反复不断地分析给学生听,不敢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想,自己去分析,自己去解决问题。老师教的很累,但是教学效果并不理想。看来,教学设计不是那么容易就可以完成的,备学生怎样学,学什么更为重要。
3 教学设计的修改
经过第一次的试教,发现了教案中存在的问题后,对教学设计的修改也是必要的。在设计学生的学习方式时,最重要的是要考虑如何能做到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可以将一些重点、难点知识设计成关键的问题,让学生思考、探究,去解决这些问题,比老师反复讲解的效果要好。课后,我又对自己的教案进行了重新修改。在引探准备中,主要复习一个物体运动的行程问题,回忆“路程、速度、时间”之间的关系,了解一个物体运动的特征,并联想行程问题中一些经常考虑的因素,为新课作准备。而第二个环节里,我将几个概念分散在每个细节的环节里,一个部分讲一个概念。首先,在准备题中,通过学生演示,解决“从两地出发、相向、同时”;然后,在填完表格后,设计几个问题解决“相遇”的概念;再通过表格里的数据让学生观察,回答问题来解决“相遇时间”;接着,带领学生一起总结“相遇问题”应用题的特征;最后,在学生自己解答例题的过程中,分析“相遇问题”的特点,来选择合适的算法进行解答,通过形象生动的演示,解决“速度和”的概念。这样以来,概念很清晰,相信学生也容易理解,不会混淆,也会节约时间的。
数学教学反思设计二
通过学生的调研进行反思。
,
学霸君1对1-智能测评+个性化提升,学霸君严选全国好老师1对1辅导,先学习满意再付费!学霸君在线1对1,大数据精准测评+智能场景辅导!智能场景家长实时监督
■ 年级:初中/高中/小学/中考/高考
■ 科目:数学/物理/化学/英语/语文
■ 中小学在线辅导,全程陪伴式学习
,
比如小数的初步认识这样一节课,可以通过学生的调研进行反思。曾经有一位老师通过课前了解到把五元三角改成以元为单位,用小数来表示的时候,学生的正确率是百分之五十,把两分米改成以米为单位,用小数表示的时候,也就是0.2m,这时候正确率只有20%,学生为什么会有这种结果呢?仔细反思后,他认为这是因为学生对5元3角这个事已经有足够的生活经验,用小数表示就是在5和3的中间加一个小数点的问题。然而两分米这事学生不太熟悉,而且要在前面补0,所以正确率更低。通过对课前调研的材料进行反思,然后设计自己的教学,效果当然会更好。
再比如某老师教学2年级的统计,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动态的数据。在分析教材时,感觉放手让学生收集动态的数据很难成功,但又决不能由教师包办,总得放手学生。因此他也做了前测,通过前测惊喜地发现学生完全能够用自己的方法收集数据,包括画竖线,圆圈,画勾等。但是画正字学生自己很难主动发现,教师就根据这个材料进行教学设计,效果也很好。
延伸性反思
延伸性反思,也就是向这节课的前和后进行反思。教学某个内容,可以向前走一走,或往后走一走,比如说教学小数加减法,就要思考前面我们学的是什么?学的是整数加减法;后面要学什么,要学分数加减法,把这三个放在一起,它们有什么共通之处,这时候进行反思,会去看它们的算理,如果找它们共通的算理是什么呢?单独看小数加减法时,会觉得小数点对齐很重要,把整数、小数、分数放到一起看时,这时候就变成了计数单位是很重要的,对这三个都是很重要的。这时候这种延伸性的反思,会让老师把问题看得更通透,更好地去解决问题。
反思的时候,具体材料很重要,教师得先做了事儿(也就是开展了教学实践),然后立足于自己的教学实践来反思,因此我们要注重经验的积累。小学六年,六个年级,有的老师可能20年都没走通过,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多数老师在一定时间后都能从1年级走到6年级,这可以算是积累了一笔宝贵的财富,有利于教师自己把整个小学阶段的教学内容融会贯通。教学工作几十年,这么多的教学经验,我们怎么就不像专家似的,能说得头头是道呢,这可能就是因为缺了反思,缺了对教育碎片的整理。所以只要我们把如此多的碎片串联起来,或许可以反思出很多很多有意义的结论,会帮助自己把教学工作做得更好。
数学教学反思设计三
1.强化教学必须追求有效的意识
一个教师绝不能凭感觉、凭经验、凭苦干去搞教学,不能让学生只停留在机械性记忆、浅层次理解和简单运用上。要深深懂得课堂上的浪费是最大的浪费,课堂上的无效是最大的无效。要经常思考自己到底应该教给学生什么,怎样教学才最有效,要时时提醒自己不当那种一心只顾加班加点、两眼只盯着分数教学的教师。
2.反复尝试如何使教学更有效
要使课堂教学有效,一是在课堂教学的理念上,应明确树立为能力而教、围绕问题而教,而不是单纯为知识而教、为考试而教。要相信学生,不仅要关心学生的行为投入,而且要关心学生的认知和情感投入。只有这样,才不会上“糊涂课”。二是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师生应善于分别学会选择到最适合自己的教法或学法。只有引导学生实现由“学会”到“会学”,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才有可能得到张扬、主体精神得到体现,其灵活性、天性和“野性”才能得到保护。
3.注重总结进行有效教学的经验
一个教师要想搞好有效教学,除了要加强自身的努力实践总结外,还要善于结合工作实际有针对性地借鉴好别人的成功经验。比如,江苏洋思中学提出的“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的教学经验,同时,还要学会反思自己和别人开展有效教学的经验,经常反思自己的各种“教学定势”和日常教学行为。只有教师按照新课程理念要求,从关注学生终身发展的高度,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积极地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教学效果。
以上就是
小编为您整理如何写小学数学教学反思的全部内容,更多精彩请进入
栏目查看。
学霸君是专注于中小学生在线一对一辅导、人工智能、拍照搜题的学习平台。旗下学霸君1对1严选全国好老师,为学员量身定制个性化学习方案,辅导包含高中、初中、小学全科目。学习新场景+智能大数据分析,让中小学生更方便找到适合自己的好老师,学习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