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 数学不好怎么办

小学数学不好怎么办?教师要立足课堂,在实践中提升自身价值课堂,体现教师自身价值,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理念,将自己的爱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今天,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数学的教学方法。
 

对于数学基础薄弱的学生,切忌盲目的补习或做题,建议学生和家长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规律。现在很多同学都很聪明,接受新知识很快,看一下自我感觉都会了,但实际上不进行练习的话,以后考试很有可能会出现漏洞。对于学习来说,有时候我们只是简单看看书是不能完全掌握的,必须要通过实际的动手才能真正的掌握,每周给20道典型题,负担也不是很大,但帮助学生打好坚实的基础却会有很大的好处。
 

对于学习方法不好的学生,可以做一些练习。因为多数题目后面都会有老师的解析,对于稍难一点的题可以请教教师或者同学。如果做的时候这道题不会或产生一些知识问题,马上讲解,对知识的理解和加深是非常有帮助的。

其实美国学习金字塔原理早就发现,学生学习的时候如果能及时练习,学习效果可以是单纯听课的15倍,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每个孩子数学不好的原因可能是多种多样的,但适量地多做一些练习却是比较简单、有效的方法。 此外,通过认真探讨内在联系知道:数学教材和其他各科相比,具有相对稳定性,几年如一日,我们可(使用同一版本)的现象可以说是司空见惯。这为我们更好地探讨教材与教材、章与章、节与节、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没有联系就没有数学,缜密的数学体系,有着其他任何学科都无法比拟的内在联系:公式、法则的推导,定理、公理的引入,数与形的结合,立体感的建立等等无一不是普遍联系的经典之作。
 

良好的师生关系也是小学生学好数学的前提,教师要尊重、关心、信任学生。尊重、关心、信任学生,和学生友好相处是营造和谐课堂氛围的基础,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在心理上形成一种稳定,持续的关系,不仅是在知识、能力上的交往,也是情感心灵上的沟通、交流,首要的是教师要对学生关心、信任、尊重。
 

小学数学教学实施

注重实践教学,创造成功条件,激发学生兴趣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动态过程,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经历教育的“再创造”,建立属于自己的认知结构,真正促进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形成自己的本能性。可是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尤其对于小学生来说再好的预设也不可能预见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所有状况。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应把学生往预设的轨道上赶,让学生配合我们来完成,而要根据教学进程和学生需要的实际,不断地进行调整,树立起强烈的资源意识。要使学生一拿到数学新书时就爱不释手地翻来覆去浏览,学生的兴趣是它的基础。积极的兴趣的倾向是朦胧兴趣的开始,那么如何把握契机,把这种积极的心理倾向设法转化为一种积极的真正兴趣,这在第一课尤为重要,特别是布置第一课的前置性学习中尤为重要。
 

应试教育和传统使我们已习惯井然有序的课堂教学,最害怕课堂中乱糟糟的场面。今天的数学课认识“米和千米”,我准备了很多的实物,以便让学生充分感知长度。原本以为学生一定会有很浓的学习兴趣,但其实并没有预想的效果。在我们的教学生涯中,课堂中的偶发事件随处可见。处理得当,可能让我们的课堂教学锦上添花,反之,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甚至会伤害师生之间的感情。

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实践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强的学科,而小学生的思维偏重感性,对具体的学习容易把握。因此,数学教学要通过一定的教学模式在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之间建立一座桥梁,引导学生学习数学,动作操作实践就能达到这一目的。在操作过程中,学生能深入了解知识建构过程,获得对概念、法则的理解,并且锻炼了思维的条理性。在操作活动中,学生的思维跟随着操作程序进行,如果顺序混乱,就不能进行下一步的操作,出现认知障碍。有序的操作有利于学生形成清晰流畅的思路,发展学生的思维,实现了对知识的分析、抽象和概括。教师要让学生自己感知,通过画、剪、量、折等操作活动进行探索学习
 

案例1:在教5加2的进位加法。让学生拿5个木棒放在盒子里,再拿2个放在盒子外面,让学生算算把5个木棒和2个木棒合起来有多少个?学生回答7个。盒子里有5个,让学生思考再添几个就是6个?学生回答:再拿一个放到盒子里(5+1=6)。 案例2:教学“平均分”时,学生对平均分这个抽象的概念比较难理解。课前我让学生准备6个小三角形和3个大的圆片。课堂上先让学生自己摆一摆、分一分,要求他们把6个三角形分别放在圆上。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后讨论:“从每个圆片上分到的三角形个数看,其中哪一种分法与其他两种分法不同?”学生:“第三种分法不同。”教师:“你们是怎么想的?”一位学生回答说:“第三种分法圆片上分到的三角形个数同样多。”教师给予肯定,并及时归纳:像这样每份同样多的分法就叫做“平均分”。学生借助动手操作后的感性认识,认识了“平均分”的概念。
 

如何吸引学生学习数学

创设游戏情景
 

,

学霸君1对1-智能测评+个性化提升,学霸君严选全国好老师1对1辅导,先学习满意再付费!学霸君在线1对1,大数据精准测评+智能场景辅导!智能场景家长实时监督

 年级:初中/高中/小学/中考/高考

 科目:数学/物理/化学/英语/语文

 中小学在线辅导,全程陪伴式学习

 

,

人教育版七年级下册“平方差公式”是创设这样的情景: 首先我在黑板出示:102×98=、704×696=,请学生各自计算,等学生快完成时我抢先报出了答案,并表露出神气的样子.
 

王鹏同学很不服气,说题目是我出的速度自然快些,并要求由他出题.这时,我提出出题要求:两个因数相乘,这两因数的个位上的数字之和为10,去掉个位数字后剩下的数字组成的两个一位数(或两位数)相差1.杨健操出题:65×75,让学生各自计算,我的速度比学生又快了些.严明出题: 96×104,让学生各自计算,我的速度比学生又快了些. 这时已有学生议论开了,都想探个究竟于是我出示三组算式:102×98与1002-22,65×75与702-52,704×696与7002-42,让学生比较异同.学生发现102×98=(100+2)(100-2)= 1002-22,65×75=(70+5)(70-5)= 702-52,704×696=(700+4)(700-4)=7002-42此时学生才恍然大悟,还信心百倍地向我挑战.于是我再让学生出4道题师生进行比赛,我有意识地逐步放慢计算速度,让学生尝到胜利的喜悦…… 其实,尽管学生已经进入初中学习,但创设游戏这种学习情景,学生的参与性大大提高,兴趣自然被激发出来了.[1]
 

创设操作活动
 

在课堂教学中要为学生搭建活动操作的平台,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完成“感知―操作―建立―表象―形成概念”的认识过程。我在教学“探索三角形的稳定性”一课时,将学生分为三个小组,第一组将三根木条用钉子钉成一个三角形木架,然后扭动它,看它的形状是否会改变;第二小组将四根木条用钉子钉成一个四边形木架,然后扭动它,看它的形状是否会改变;第三组将四边形木架再钉一根木条,将它的一对顶点连接起来,然后再扭动它,这时木架的形状是否会改变?让学生讨论,然后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相互讨论后达成共识,由学生总结。第一组的学生回答:三角形木架形状不会改变,也就是说三角形是具有稳定性的图形。
 

第二组的学生回答:四边形木架的形状会改变,说明四边形没有稳定性。第三组的学生回答:钉一根木条的四边形木架的形状不会改变,这是因为斜钉一根木条后,四边形变成两个三角形,由于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因为学生所学的知识来自亲手实践,学生兴趣盎然,学习效果不言而喻,动手实验能直接刺激大脑进行积极思维,它不仅加深理解和活学活用了所学的知识,还能通过亲身实践,真切感受到发现的快乐,使学生在“玩”中学好数学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

提供直观材料,吸引学生参与
 

引导小学生参与活动,要充分提供直观形象的材料,让他们观察与思考。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形象生动事物或直观图画等,能充分吸引学生参与学习,促进思维活跃。应用题教学时,小学生对数量关系理解有困难,可通过线段图让他们观察、想象,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去解答,不仅化难为易,而且体现主动学习的精神。例如,教学有关“倍”的问题时,我设计了如下线段图让学生观察,提问题并解答。
 

学生很快提出了:(1)杨树有多少棵?(2)杨树比柳树多多少棵?(3)杨树和柳树共多少棵?并且列出很多不同的解题算式,学生参与意识加强,改变了过去被动学习的局面。
 

运用生活经验,解决数学问题
 

“课标”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这就要求教师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把课本知识与社会生活实际紧密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主动地观察、思考、分析、揭示知识规律,再用于指导生活实践,体验研究的价值,感受数学的魅力所在。小学生虽然年龄小,但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周围的各种事物、现象充满着好奇。老师就应紧紧地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结合教材内容,创设情境,设疑引思,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引导他们积极探索新知识,解决新问题。
 

如,在教学“时、分、秒”时,由于时间单位不像长度、重量单位那样容易用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比较抽象,因此,我设计了与生活密切相关,又是学生喜欢的活动,有数跳绳、拍皮球、晃扶拉圈等活动,让学生能亲身体验到1分钟、1秒钟的长短,较好地建立时间概念。尔后,再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填一填时间单位:(1)小华每天睡9();(2)小红跳绳10下用了7();(3)小亮吃饭用了20();(4)小明跑50米用了12()等。这样结合教学内容创设生动、有趣、贴近生活的活动情境,把生活中的数学原型生动地展现在课堂中,使学生感到数学是富有情感、贴近生活、具有活力的。
 

以上就是
小编为您整理小学数学不好怎么办的全部内容,更多精彩请进入
栏目查看。


学霸君是专注于中小学生在线一对一辅导、人工智能、拍照搜题的学习平台。旗下学霸君1对1严选全国好老师,为学员量身定制个性化学习方案,辅导包含高中初中小学全科目。学习新场景+智能大数据分析,让中小学生更方便找到适合自己的好老师,学习更高效。

  • 【全国好老师】严选全国好老师

    高学历高能力老师执教,各地经验教师,专业扎实,严控教学质量;

  • 学霸君1对1】中小学在线1对1辅导

    24h轻松上课,打破时间地域限制,针对性教学,孩子学习更专注;

  • 学习新场景】智能教学模式+大数据分析

    1对1个性化学习方案量身定制,课堂随时旁听,全面了解学习进度;